一加12

搜索文档
手机厂商与面板巨头加深捆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4:41
手机厂商与面板厂商合作模式转变 - 手机厂商从被动采购转向深度介入屏幕技术定义、研发和生产环节 与面板厂商形成"联合研发、深度定制、独家供应"的战略共创关系[1][2] - OPPO与天马定制"全场景真1nit明眸护眼屏" 采用双产线模式投入超10亿资金建立显示科学产线 掌控从设计到调试全流程[1][5] - 小米与TCL华星建立"创新显示联合实验室" 形成从技术预研到规模量产的完整闭环合作近十年[1][5] 新型合作模式的具体案例 - OPPO首创屏幕双产线模式 定制发光材料、驱动芯片及校准算法 实现从"买好屏"到"定义好屏"的转变[1][5] - 小米与TCL华星实验室于2021年成立一期 2025年7月揭幕二期 构建"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验证"机制缩短技术落地周期[6] - 苹果通过严苛标准和巨额订单驱动三星技术创新 例如推动LTPO技术成为行业标准 同时引入LG Display和京东方实施供应商多元化策略[6][7] 行业格局与价值链重塑 -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突破70% 打破此前三星主导局面[10] - 合作模式从传统ODM标准化生产转变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联盟 供应链关系从线性采购重构为网状生态[9][10] - 竞争焦点从分辨率、刷新率等宏观参数下沉至底层技术 如天马与OPPO实现1nit超低亮度精准控光等微观技术创新[11] 技术迭代与产业影响 - 联合研发模式将手机厂商需求与技术路径对齐 大幅缩短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周期[6][11] - 深度定制需要巨大前期投入 可能推高旗舰手机售价 且独家定制屏幕会降低通用性导致维修成本上升[12] - 供应链区域化趋势加速 国产手机品牌与面板厂商深度捆绑成为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战略举措[11]
4月外贸数据点评:“抢出口”会持续吗?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9 13:11
核心观点 - 5月“抢出口”或将继续,6月出口数据或面临不确定性[2][4] - 4月出口同比回落主因春节错位扰动消退,春节调整后同比明显回升[2][11] - 4月出口偏强主因“抢出口”,包括通过新兴经济体“转出口”与通过加墨“转运”[2][16] - 对美出口保持相对韧性,反映中国制造难替代性[3][29] - 表现强劲的主要是协同供给类商品,传统轻工制品改善幅度相对较小[3][34] 常规跟踪 - 4月出口有所回落,消费品、资本品、中间品出口增速均分化[5][42][46] - 4月进口增速有所回升,主要受大宗商品进口回暖所推动[6][55] 风险提示 - 发达国家经济压力超预期,海外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外部制裁变化[6][60]
一加李杰:国补后销量增势迅猛 预计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50%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01:56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公司推出小屏性能旗舰一加13T,屏幕6.32英寸,搭载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及6260mAh超大容量冰川电池,首发独家"冰河散热系统"和自研电竞Wi-Fi芯片G1与"风驰游戏内核"技术,瞄准小屏游戏和性能赛道 [1] - 一加13T在国内市场相比一加12有40%—50%的生命周期销量提升,一加Ace5系列上市100天销量超过160万 [4] - 公司预计全年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当前增长趋势符合预期 [5] 市场洞察与产品定位 - 公司通过AI和大数据能力进行市场洞察,发现小屏性能手机市场存在缺口,一加13T定位为同时满足小屏和性能需求的"新物种" [1][2] - 未来产品设计将向简约、克制、精致方向发展,围绕用户需求和技术路线布局 [2] 技术投入与竞争优势 - 公司在续航、散热、游戏生态等领域投入较大,产品洞察力与技术投入叠加形成长期竞争力 [2] - AI手机发展趋势下,公司聚焦端侧AI技术,探索如何将AI大模型参数做小并保护用户隐私 [2][3] 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 消费电子产品纳入国家补贴政策后,公司销量增长迅猛,但"国补"不会成为核心竞争力,而是产品力的试金石 [1][3]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至7160万部,增幅低于预期 [3]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对公司暂无影响,公司聚焦满足用户需求而非外部环境变化 [5] AI手机差异化布局 - 公司通过物理按键设计(如"左记"和"右问")改变用户习惯,构建AI应用场景差异化优势 [3] - 未来差异化优势将围绕用户习惯、喜好和场景展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