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狂飙飞车》

搜索文档
《捕风追影》票房破10亿!爱奇艺电影的战略进攻
36氪· 2025-09-07 02:11
2025年暑期档市场表现 - 暑期档总票房达120亿元 与2024年基本持平但较2023年同期大幅回落[2] - 豆瓣评分8.0及以上高分影片达6部 被称为近十年最佳暑期档[2] - 观众选择趋向理性 题材噱头与明星阵容效应减弱 品质成为核心驱动力[3] 《捕风追影》市场表现 - 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 位列暑期档季军[3][5] - 豆瓣评分8.2分 刷新成龙近10年动作片评分纪录[3] - 上映后累计获得20个单日票房冠军 最高单日票房出现在上映半个月后的七夕节[5] - 首日票房6400万元 第二个周六单日票房达7100万元[5] 受众特征分析 - 20-29岁观众占比达45.6% 其中20-24岁占19.4% 25-29岁占26.2%[8] - 各年龄段分布均匀 打破高龄主演无法吸引年轻观众的刻板印象[8] - 24岁以下观众影院进场比例不足三成背景下 年轻观众占比表现突出[8] 爱奇艺电影战略布局 - 已推出13部院线电影 涵盖犯罪悬疑/动作/喜剧/女性主义等多类型[9] - 主投院线电影累计票房突破32亿元[19] - 采用"鲜明类型化+极致创新"方法论 延续剧综领域成功经验[10] - 制定"自制电影三级火箭计划":大片计划/爆前计划/燎原计划[26][28] 内容制作方法论 - 筛选标准强调高概念/高质量/强阵容三大要素[11] - 注重题材差异化与故事独特性 平衡风险与创新[9][19] - 借鉴奈飞创作方法论 按类型戏剧逻辑搭建结构[19] - 坚持长期主义 支持青年导演与文艺片创作[17][19] 线上线下协同变现 - 线下票房分账:若票房达12亿元 片方可获近4亿元分账[22] - 线上增值收入包括会员拉新/新媒体版权/单片付费等多维度[23] - 平台31岁以上男性用户贡献40%观影时长 是强类型片主力消费群体[23] - 建立"用户培育-版权主控-多端变现"闭环生态[26]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填补高品质动作片供给缺口 激活年轻观众观影热情[8] - 流媒体平台深度参与院线电影制作 苹果与爱奇艺均推出爆款作品[8] - 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头部影片集中度过高 腰部影片缺失[29] - 线上观影习惯改变加剧市场不均衡 中小成本影片融资困难[29]
《南京照相馆》凭什么这么火?
第一财经· 2025-08-12 07:05
电影市场表现 - 《南京照相馆》上映17天累计票房达21.92亿元,位列年度票房第三,预测最终票房将超33亿元[6] - 暑期档上半程多部影片未达预期,《F1:狂飙飞车》票房4.01亿元为最佳表现[5] - 同期抗战题材电影《东极岛》上映3天累计票房1.92亿元[6] 影片内容分析 - 以真实历史事件改编,通过吉祥照相馆场景和普通人视角展现战争残酷性[5][7] - 角色塑造突破脸谱化,如林毓秀的觉醒递进过程和王广海的复杂性刻画[11] - 反派伊藤秀夫的矛盾性塑造(表面亲华但深层侵略心理)增强戏剧张力[14] - 情绪设计通过照片线索推进,包含全家福、底片焚烧等关键泪点场景[15] - 对女性受害场景采用克制表现手法,避免视觉剥削[18] 制作与发行策略 - 导演申奥强调电影文献属性,注重历史观端正而非说教[7] - 发行方上狮文化精准把握档期,从原定8月2日提档至7月25日避开竞争[19] - 采用限时点映策略延长上映周期,口碑发酵后争取更多排片[20] - 宣传聚焦观众口碑传播,推广词"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强化情感共鸣[20] 行业趋势观察 - 爱国题材电影红利期结束,《维和除暴队》《蛟龙行动》票房分别为5.11亿和3.93亿元[6] - 成功商业片需回归故事本质,《南京照相馆》证明内容质量决定市场表现[6][23] - 短视频冲击和观影习惯变化被普遍认为是票房低迷的外部因素[5]
文化惠民新举措:上海电影消费券点燃暑期国庆观影热情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38
电影消费券发放计划 - 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猫眼影业承办"乐影上海"2025电影消费券下半年发放活动 活动周期为2025年8月1日至11月30日 [1] - 消费券分为三类:普惠类每日10:00和16:00发放(周一至周四发放30元+60元券 周五至周日发放20元+40元券) 特色展映类每日相同时段发放20元+40元券 文娱联动类仅限购买上海演出项目(门票金额≥60元)用户领取30元+60元券 [1] - 用户领取限制:普惠类每月最多2次(周末1次20+40元券 工作日1次30+60元券) 特色展映类每月1次20+40元券 文娱联动类每月1次30+60元券 [3] - 消费券使用规则:单次领取后24小时有效 未使用或退票仍计入资格 普惠类和特色展映类仅限上海本地用户 文娱联动类定向推送给演出购票用户 三类券不可叠加使用 [3] 特色展映影片阵容 - 首批公布4部影片:《F1:狂飙飞车》《长安的荔枝》《浪浪山小妖怪》《南京照相馆》涵盖历史、现实、奇幻与体育题材 [1][17] - 《F1:狂飙飞车》为国际合拍赛车题材 由约瑟夫・科辛斯基执导 布拉德・皮特主演 汉密尔顿制片 采用90%实拍镜头 豆瓣评分8.6 票房破10亿元 [19] - 《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小说 由大鹏自编自导自演 讲述唐朝小吏从岭南运送荔枝至长安的故事 制作耗时近两年 [21] - 《南京照相馆》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 由申奥执导 刘昊然等主演 豆瓣评分8.5 通过小人物故事展现历史记忆 [22] - 《浪浪山小妖怪》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奇幻动画 基于《中国奇谭》IP 采用水墨动画技术 包含1800多组镜头和2000余张场景图 [24] 平台与渠道覆盖 - 消费券通过猫眼App、微信小程序、美团App、大众点评App四大平台发放 支付支持微信、支付宝、云闪付 [4][6] - 适用范围为上海市所有商业电影院 文娱联动类需先购买演出票后方可领取 [4] - 用户购票后可额外获得美团66元美食权益或旅游优惠券(酒店12元券、度假45元阶梯满减券) [4] 消费刺激机制 - 消费券设置不同使用门槛:普惠类满59.8元可用(单人券)或满799元可用(双人券) 特色展映类满39.9元可用(单人)或满798元可用(双人) [3] - 活动通过"观影+衍生消费"联动模式 结合电影消费与本地生活服务(美食、旅游) 进一步激活实体消费 [4][25]
【2025年7月票房破40亿】7月31日讯,据灯塔专业版,截至7月31日18时,2025年7月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0亿!《南京照相馆》领跑7月票房榜。
快讯· 2025-07-31 10:14
2025年7月票房破40亿 | | | 金十数据7月31日讯,据灯塔专业版,截至7月31日18时,2025年7月总票房(含预售)突破40亿!《南京照相馆》领跑7月票房 榜。 | 影片 | | 单月票房 票房占比 平均票价 场均人次 | | | | --- | --- | --- | --- | --- | | | (万) | | | | | 南京照相馆 2025-07-25上映 | 85718.13 | 21.4% | 35.3 | 23.4 | | 长安的荔枝 2025-07-18上映 | 55643.57 | 13.9% | 37.5 | 10.8 | | 侏罗纪世界:重 H | 56 UV675 | 13 7% | 40 8 | 77 | | 工 | | | | | | --- | --- | --- | --- | --- | | 2025-07-02上映 | | | | | | F1:狂飙飞车 | 30350.43 | 7.6% | 48.1 | 10.5 | | 2025-06-27上映 | | | | | | 罗小黑战记2 | 29290.06 | 7.3% | 36.1 | 9.2 | | 2 ...
豆瓣8.5?我想唱个反调
虎嗅· 2025-06-30 03:05
行业趋势 - 暑期档票房环境低迷,除少数影片外整体表现不佳,与春节档形成鲜明对比 [3][4] -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吸引力下降,传统"国产保护月"概念逐渐失去意义 [2] - 影院急需优质内容提振客流,《F1:狂飙飞车》成为近期少数能带动观众热情的影片 [5][6] 电影制作 - 《F1:狂飙飞车》制作成本达3亿美元,由华纳和苹果联合出品,采用顶级特效技术 [7] - 影片采用真实F1赛事画面与CG结合,邀请专业赛车团队参与制作,强化沉浸式体验 [13][14][15] - 制作团队注重细节呈现,包括主观视角赛道画面、IMAX特殊画幅及全方位赛事流程展示 [17][18][19] 内容分析 - 影片文戏薄弱,采用老套体育电影模板:老将复出+团队逆袭的美式英雄叙事 [22][23][24][26] - 角色塑造扁平化,缺乏深度成长,情节推进依赖赛事场面而非人物发展 [36][37] - 专业赛车内容与娱乐化处理存在矛盾,既难满足硬核车迷又难吸引普通观众 [38][39][40] 市场竞争 - 赛车题材受众有限,影片面临《速度与激情》系列形成的观众预期差异 [40] - 同类优秀作品如《极速风流》《极速车王》已建立角色驱动型叙事标杆 [47][48] - 体育电影应注重人物塑造而非赛事还原,技术应为故事服务而非主导 [42][49] 制作团队 - 布拉德·皮特主演,导演曾执导《壮志凌云2》,主创阵容具有市场号召力 [7] - 专业F1赛事人员参与监制,但电影化处理导致真实性让步于戏剧效果 [34][35] - 制作团队过度追求视听效果,导致150分钟片长与内容充实度不匹配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