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谣》

搜索文档
是歌声,是号角(寻访)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抗战文化宣传 - 1937年周小燕首唱《长城谣》激发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的抗日意志 [3] - 1938年武汉涌现数百个歌咏团和宣传队成为抗战歌咏核心 [5] - 抗战期间歌曲被选入动画短片《抗战歌辑》和电影《热血忠魂》成为最具影响力作品之一 [9] 海外募捐与影响 - 1938年底武汉合唱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义演200多场吸引210万人次观看 [10] - 南洋巡演筹得230万叻币赈济款并推动侨胞捐献金饰和月薪(例如陈昌雄捐月薪45叻币中的36叻币) [9][10] - 演出直接促使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并在马来西亚巴生港口开展音乐动员活动 [9][10] 艺术与教育传承 - 周小燕1947年回国后投身声乐教育在上海音乐学院培养声乐人才 [13] - 其父周苍柏将经营多年的海光农圃捐赠国家成为东湖风景区前身 [14] - 《长城谣》超越时代成为全球华人精神符号并持续传播民族精神 [11][15]
抗战电影歌曲主题音乐会在南宁上演
广西日报· 2025-09-05 03:16
演出内容 - 音乐会通过交响乐、声乐、广西文场等多元艺术形式呈现红色经典作品 [1] - 上半场以交响合唱《红旗颂》为序曲 随后演唱《松花江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南泥湾》等经典抗战电影歌曲 [1] - 下半场呈现广西文场《叠彩山下的小楼》展现本土文化 并演绎《长城谣》《四季歌》《二月里来》等抒情花腔曲目 [1] 演出阵容 - 由广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吴纯执棒 特邀吴碧霞、黄训国、谭学胜、王丽达等知名艺术家加盟 [1] - 广西交响乐团与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蝴蝶飞组合及广西歌舞剧院青年歌手联袂演出 [1] 演出意义 - 通过旋律传递情感 使爱国情怀在音符中激荡 [1] - 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 更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歌曲|一首《长城谣》唱出全民族抗战心声
新华社· 2025-08-15 08:30
歌曲历史背景 - 歌曲《长城谣》于1937年由潘孑农作词和刘雪庵作曲创作 最初是抗战主题电影《关山万里》的插曲之一 后因淞沪抗战爆发影片未完成拍摄但词曲谱得以保存 [1] - 1938年刘雪庵在武汉将歌曲交给青年歌手周小燕 周小燕当时作为武汉合唱团主要成员因演唱《歌八百壮士》已受关注 [1] - 周小燕在救济难民演出中演唱《长城谣》时 悲怆旋律和歌词引发听众强烈共鸣 台下听众无不掩面而泣 [1] 社会影响与传播 - 歌曲不仅唱响全国还传唱到海外 南侨机工回忆称海外游子深受感召 或捐款捐物或毅然回国投身抗战 [1] - 二战期间周小燕在法国巴黎举办演出并推出唱片 向世界控诉侵华日军暴行 [2] - 20世纪90年代周小燕登上长城重新唱响《长城谣》 并教导弟子继续传唱以传播中国人民珍爱和平的心声 [2] 现代传承与记录 - 2020年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曲集》 《长城谣》被收录在第三卷中 [2] -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坚持向世界推广中国艺术歌曲 称《长城谣》既是艺术歌曲也是大众歌曲 代表烽火年代的中国之声 [2]
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展演举办 用纯真童声咏唱爱国之情
南京日报· 2025-08-15 02:37
文化活动组织 - 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歌咏活动集中展演在江苏大剧院举办 全省13支少儿合唱团参与 其中7支来自南京 [1] - 活动包含多个篇章 如"烽火少年郎" 参演曲目包括《红缨枪》《小八路之歌》《我们是抗战的孩子》《保卫黄河》等经典歌曲 [2] - 南京市天正小学合唱团演绎《和平的童谣》 团员包括来自瑞典但在南京长大的外籍学生 [2] 参与规模与成果 - 自3月份活动启动以来 全省有11.2万个团队 170余万人次少年儿童参与歌咏活动 [4] - 活动推出各类优秀曲目80首 原创歌曲37首 包括《仰望星空的少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等优秀原创作品 [3][4] - 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合唱团在十几天内排练近20次 完成6首歌曲的演出准备 [1][2] 活动特色与创新 - 活动创新推出校园合唱节 艺术节 集中展演歌会等形式 推动合唱在少年儿童中普及 [3] - 指导老师采用分声部音频提前发送的方式 帮助团员快速熟悉旋律和歌词 [2] - 活动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 选取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曲 [1][2] 参与者表现 - 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合唱团由36名孩子组成 彩排表现优异 基本一遍过 [1] -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合唱团成员在演出后仍保持激动情绪 表达对作品意义的深刻理解 [3] - 合唱团新老成员互相帮助 老队员主动指导新队员理解歌词和唱腔 [2]
奔腾的旋律奏响 让人热血沸腾 上海夏季音乐节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传递和平之声
解放日报· 2025-07-14 02:01
音乐会概况 - 上海交响乐团和回声节日合唱团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音乐会 [1] - 音乐会由指挥家余隆执棒,作曲家邹野汇编世界经典反战旋律 [1] - 音乐会通过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五地广播直播 [1] - 这是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的闭幕音乐会 [1] 演出曲目 - 开篇为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选段,该作品是二战中最广为流传的交响作品之一 [1] - 演出曲目包括《歌唱第聂伯河》《啊,朋友再见》《长城谣》等经典反战旋律 [1] - 《歌唱第聂伯河》是苏联二战时期的代表歌曲之一,广泛流传于战时与战后的东欧 [1] - 演出还包括《阵亡者的挽歌》《博吉上校进行曲》《雪绒花—翻越每座山丘》等电影配乐片段 [1] 中国抗战音乐 - 间奏曲根据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主题改编 [2] - 《长城谣》《毕业歌》《救国军歌》《延安颂》等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音乐家爱国热情的真实写照 [2] -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上海,从抗战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 邹野在《义勇军进行曲》前创作了一段交响合唱,音乐如同四面八方的风不断聚拢 [2] 音乐会意义 - 音乐会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1] - 余隆表示希望通过音乐和电波连接时空,回望历史,放眼未来,让和平薪火代代相传 [2] - 全场千余名观众齐声高唱国歌,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