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搜索文档
一入烟萝四十年——散文集《一入烟萝》代后记
经济观察报· 2025-09-22 04:31
(原标题:一入烟萝四十年——散文集《一入烟萝》代后记) 一个画面,根植脑海许久:读过旧私塾的父亲,戴一副老花镜,捧一本黄旧的"老书",读得津津有味。 那本旧书,竖排,繁体,封面残破,但被父亲用一张不知从何处寻来的粗纸包裹,经常脱落,缺了一 角,粘了泥土,甚至落上一粒变形的高粱米……后来,将要散架的时,父亲索性找来一块破布,保护着 那本"行将就木"的书。 对于尚未识字的我,父亲手里捧读的,等于天书。有时转到父亲身后,看他用钢笔在字间划着,手指间 尚存刚从田间带回的土屑……他手中的书并不固定,当我认字之后,可以辨出有时是《资治通鉴》,有 时是《隋书》,肯定还有别的,只是我的记忆已被时光掐断。唯一难忘的是他那个捧读的姿势。那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全家人三餐无继,父亲的阅读似在告诉我:书页上的文字比吃食金贵。 当我渐渐长大,能认出书页上的些许文字,这样的画面就有了重量。 一本破旧的繁体四角号码字典,或者说,我是"读"着这本字典,叩响了文学之门。 彼时的乡下,原始、贫瘠、动荡,果腹成为所有人的第一要务。父亲给这个家庭营造出一种奇特的文化 氛围:物质食粮与精神食粮的同步奇缺,使得这个家庭笼罩着一种有别于邻人的 ...
曾国藩和《资治通鉴》告诉我们,治国、治家、治企,本质上是一件事
吴晓波频道· 2025-08-06 00:30
课程核心内容 - 课程聚焦《资治通鉴》与《曾国藩家书》两大主题,结合历史规律与微观实践,为企业家提供决策指引和生存哲学 [5][25] - 通过历史案例解析(如玄武门政变)和曾国藩创业守业经验,探讨权力制衡、代际传承等现实问题 [9][14][17] - 强调历史对商业决策的启示作用,如任正非、柳传志等企业家均从历史中汲取战略智慧 [3][7] 《资治通鉴》模块 - **历史价值**:涵盖1362年历史、16个王朝兴衰,被宋神宗誉为"帝王教科书",金庸称其揭示中国历史规律 [7][9] - **案例解析**:玄武门政变被解读为唐朝权力更迭的因果循环,映射企业扩张后的管理失控风险 [10][11] - **现代应用**:姜鹏教授提炼权力制衡、战略定位等管理启示,适合企业代际交替等场景 [9][28][29] 曾国藩模块 - **创业哲学**:以"屡败屡战"精神逆袭,湘军管理模式类比企业团队建设,强调逆境韧性 [15][17] - **家风智慧**:近1500封家书涵盖教育、人际、习惯等主题,曾氏家族连续四代培养杰出人才 [18][19] - **实践影响**:侯小强通过研读曾国藩实现创业心态转变,总结"寸进"方法论应对周期挑战 [19][20] 课程设计 - **导师阵容**:姜鹏(《资治通鉴》研究)、侯小强(曾国藩实践派)联合授课 [27][29] - **日程安排**:2天课程(历史案例+家风传承)+1天社群活动(高尔夫或杭州文化探访) [30][32][34][36] - **系列规划**:2025年共6场专题课,涵盖禅修、科技、出海等主题,单场费用1.98万元/人 [37][38][40] 历史与商业的关联性 - 任正非、柳传志等企业家均推崇历史对战略眼光的塑造作用 [3] - 姜鹏提出"历史与未来对称论",认为历史理解深度决定未来判断敏锐度 [3][11] - 曾国藩案例显示历史智慧可转化为企业家的抗压能力和传承体系 [1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