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星照耀中国》
icon
搜索文档
东西问|外国人助华抗战故事,为何值得不断重温挖掘?
中国新闻网· 2025-09-03 10:28
文章核心观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重温外国人助华抗战故事 推动历史照进现实 弘扬和平正义 强化人类一体和国际携手理念 [1] 埃德加·斯诺的贡献与影响 -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实地报道"红色中国"的西方记者 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10月出版英文版 重塑美国政府及西方社会对中共的认知 [6] - 斯诺影响促成抗战后期中外记者延安之行和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 推动中共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之一获得西方认可 [6] - 斯诺精神核心是用事实说话 信奉"眼见为实" 具有永恒价值 成为中美人文交流中隽永符号 [7] - 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致力于构建国际友人数据库 促进中外青年交流 通过邀请国际友人后代讲课和海外举办"理解中国"论文大赛延续交流活动 [7][8] 约翰·马吉影片的历史价值 - 美国人约翰·马吉1937年用16毫米摄影机在南京拍摄日军暴行动态影像《南京暴行纪实》 影片分成八卷 1938年初由费吴生秘密带到上海冲洗 后在美国巡回演讲 [10][11] - 马吉影片以动态影像直接证明日军暴行 是无可辩驳的历史铁证 以其原始性和系统性打破日本右翼"否认叙事" 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11] - 影片确保南京大屠杀真相不被遗忘和篡改 成为国际社会认知重要依据 如今摄影机陈列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历史影像循环播放 [11][13] 飞虎队的抗战贡献与中美合作 - 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飞虎队(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 抗战期间击落日机2600余架 击沉或重创日军舰44艘 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 成为中美联手打击法西斯代表性符号 [15] - 飞虎队队员牺牲在中国战场或战后回国 北京收藏家邹德怀收集飞虎队相关照片5000余张和中美携手抗战照片1万余张 包括陈纳德与队员商讨作战计划、多语种救护"血符"、杜立特行动等历史细节 [20] - 邹德怀藏品2024年9月在北京美国中心展出 美国驻华大使馆官网评价照片捕捉战争中的勇气和深厚友谊 以"战争时的英雄 和平时的友邻"概括主题 [21] - 通过出版、展览和短视频方式分享故事 铭记历史和中美两国二战期间并肩作战 美国军人与中国军民互相支撑 反映两国大国相处之道 [21]
对话王笛:我们在历史之中
新浪财经· 2025-09-03 09:32
西方媒体对中国市场的关注 - 西方列强在19世纪末将中国划分为势力范围 德国控制山东半岛 英国控制长江流域 法国控制云南 将中国视为工业品和原料倾销市场[9] - 美国作为后起帝国主义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913年威尔逊总统率先承认中华民国 显示美国对中国市场的强烈兴趣[10] - 1913年《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像美国一样追求时髦" 反映西方对中国消费市场潜力的关注[9] 媒体报道的立场与价值 - 美国媒体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标榜独立于政府的第三势力地位 但实际存在意识形态倾向 通常偏左且与利益集团对立[21] - 《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派记者埃德加·斯诺前往延安 发表《红星照耀中国》揭示中国革命真相 该报因揭露日本侵略遭报复[22] - 媒体报道存在框架限制 评论文章反映报刊自身意图 但矛盾观点如斯坦福教授崔特既希望中国自主又希望美国分羹 真实反映了复杂立场[20] 历史人物与中国观察 - 司徒雷登作为美联社特约记者报道辛亥革命 史迪威专程从菲律宾赴中国上海 广州 梧州等地记录武装冲突[9] - 记者阿班率先报道西安事变 遭国民党封锁时通过菲律宾美军军舰发送新闻稿 体现专业追踪能力[22] - 赛珍珠通过《大地》等作品描写中国女性突破传统束缚 记录女童放脚后穿西式皮鞋等细节 反映社会变迁[31][34] 出版视角与内容特色 - 本书通过西方记者 外交官 学者等九类人群视角 聚焦北京等四座城市 以1912-1928年十七年时段记录中国[26][30] - 内容源自九篇学术论文 采用历史非虚构写作手法 包含杜威教育观点 赛珍珠女性观察等多元视角[25][30] - 书名从近40个提案中选定《中国记事》 突出"记录"特性 区别于传统宏大叙事[27]
中外嘉宾共话"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讲好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故事"
新华社· 2025-08-31 06:57
研讨会背景与主题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于8月30日在北京大学举办 聚焦"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讲好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故事"主题 [1] - 中外嘉宾涵盖国际传播及斯诺研究领域 包括埃德加·斯诺亲属、学术机构代表及国际组织负责人 [1][2] 历史贡献与国际友人作用 - 抗日战争期间埃德加·斯诺等国际友人向世界传播真实中国形象 其夫人海伦·斯诺补充《红星照耀中国》素材并撰写《红色中国内幕》 [1] - 斯诺家族代表埃瑞克·福斯特强调历史资料收集对国际传播的奠基作用 [1] 国际传播策略与方法 - 中国民航大学专家提出利用歌曲、展览、戏剧、电影等多媒介形式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贯通 以飞虎队案例说明史料故事化对共情传播的效能 [2] - 英中了解协会代表强调数智化时代需结合原始资料研究与前沿技术 明确区分AI生成内容与真实影像的界限 [2] 学术项目与平台建设 - 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与中宣部国际传播局联合主办 同步启动"斯诺国际学者"项目、"国际友人研究"数据库及"新时代斯诺"全球媒体采访计划 [2] - 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张国际传播需突破"欧洲中心论"框架 构建全球化二战叙事视角 [1]
这位美国记者如何向世界揭开中国抗战真相?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14:42
历史背景与文化遗产 - 北京中安宾馆前身为埃德加·斯诺与海伦·斯诺20世纪30年代在京居所旧址 现为承载红色记忆的庭院式建筑 每年接待数以万计入境游客 [1] - 斯诺夫妇1935年10月租住盔甲厂13号四合院 期间完成《红星照耀中国》写作 该书1937年在英国伦敦出版 [2] - 斯诺作品突破文化意识形态差异 向世界展现中国共产党抗日革命根据地真实情况 为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信心力量 [1][2]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 - 《红星照耀中国》被译成中法德俄西等数十种文字出版 涵盖希伯莱塞尔维亚等小众语言 [5] - 斯诺著作推动美国及世界舆论接受中国共产党作为反法西斯盟友 直接促成中外记者延安之行与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 [6] - 作品吸引白求恩柯棣华等国际反法西斯战士来华支援 促使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7] 当代价值与运营发展 - 宾馆设《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展厅 陈列多语言版本书籍与历史实物 获国际友人无私捐赠支持 [5] - 160间客房均配置《红星照耀中国》书籍及斯诺夫妇形象水杯 每日提供中英双语讲解服务 [7] - 2012年以来举办纪念斯诺诞辰110/115周年等国际活动 斯诺后人多次到访促进中外友好往来 [7] 战略规划与市场反馈 - 计划升级展厅功能 还原写作场景并增设多媒体设备 强化斯诺故事与抗战精神传播效能 [7] - 国际游客主动选择入住以体验斯诺历史关联 澳大利亚游客提及酒店邻近地铁及市中心区位优势 [7][9] - 瑞典游客通过入住重读多版本著作 认可书籍为理解中国近代革命提供易读可靠的历史背景 [9]
地铁上的阅读(读书有味)
人民日报· 2025-07-31 22:22
地铁阅读现象观察 - 北京地铁上记录2800多个阅读瞬间和1300余种图书 反映通勤人群利用碎片时间深度阅读的习惯 [2] - 乘客阅读书籍涵盖经典文学《红楼梦》《平凡的世界》《三体》及学术著作《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显示纸质书在通勤场景的持续生命力 [2][3] - 观察到独特阅读行为:乘客使用机票票根作书签 并排共读高尔基《童年》等场景 体现阅读与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 [2] 出版物内容趋势 - 经典作品如《人类简史》《围城》《活着》持续高频出现 穿越岁月长河抚慰当代读者 [3] - 热门影视剧推动相关书籍流行 如《狂飙》带火《孙子兵法》 显示影视IP对图书销量的显著拉动效应 [4] - 短视频平台算法影响地铁书架构成 既助推优质旅行文学《午夜降临前抵达》 也使评分仅4.8的速成类图书频现 [4] 出版行业挑战 - 大量优质作品触达读者困难 出版方面临流量逻辑与内容价值平衡的行业必修课 [4] - 碎片化时代催生阅读形式变革 电子书/听书占比上升 轻型口袋书与刷边特装版并行增长 [5] - 行业需解决深度内容与碎片化阅读场景的适配问题 通过书籍形态创新融入用户品质生活 [5] 阅读文化价值 - 地铁阅读构建通勤者精神角落 7年观察显示书籍在多元文化消费中仍具不可替代的精神建构意义 [5] - 阅读行为帮助个体穿过迷雾照见自我 持续成为解答人生问题的重要途径 [5]
纪念埃德加·斯诺诞辰120周年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 2025-05-30 13:19
纪念埃德加·斯诺诞辰120周年研讨会 - 纪念埃德加·斯诺诞辰120周年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1] - 来自政府、高校、媒体等领域的中外嘉宾参与研讨 [1] 埃德加·斯诺的历史贡献 - 埃德加·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通过《红星照耀中国》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1] - 斯诺长期致力于宣传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增进西方各国对中国的了解 [1] 与会嘉宾发言要点 - 新华社社长傅华表示将深入挖掘斯诺的历史贡献和当代影响,讲好"新时代的斯诺故事" [1] -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强调将继续弘扬斯诺精神,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传播人才 [1] 研讨会专题论坛 - 研讨会设有"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人才培养与斯诺精神传承"、"国际友人研究"等6场专题论坛 [1] 活动主办与承办单位 - 活动由北京大学主办 [2] - 联合承办单位包括新华社研究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