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圆明园》

搜索文档
AI进化论丨风语筑:用AI加持让创意落地,“玩”转新型文化空间
中国证券报· 2025-09-20 00:39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科技+文化+商业"模式打造新型文化空间 以上海奉贤区三体科幻馆为标杆项目 实现社交热度与商业潜力双提升 [1][3] - 行业需从被动展陈转向主动体验型文化消费 通过沉浸式技术、游戏化设计和情绪价值挖掘重塑文旅体验模式 [2][4][5] - 公司积极拥抱AI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 推动人形机器人、AI眼镜在文旅场景落地 强化技术转译与场景应用能力 [6][7] 业务模式创新 - 构建"文化+科技+商业"三位一体新型文化空间 在有限空间内打造沉浸式主动参与体验 激发观众基于兴趣和情绪价值的消费行为 [2][3][5] - 运营三体IP项目时采用精准化分析设计 平衡专业性与大众化需求 通过高仿真场景模拟、体感互动、AR/XR/AIGC技术实现多维感官调动 [4] - 参考游戏激励逻辑设计通关测试 使观众以学员身份潜移默化接受知识 项目开馆后社交媒体口碑爆棚并频繁出圈 [4] 技术应用部署 - 数字展示中心集成虚拟现实、数字沙盘、5D影院、超长高清无缝触摸屏等领先技术 多角度体现技术革新应用能力 [6] - VR项目《梦回圆明园》采用虚拟引擎与LBSS大空间追踪系统 1:1毫米级精准还原圆明园鼎盛时期场景 实现半小时移步换景体验 [6] - 计划融合AI大模型提升智能导游交互能力 从单向陈述升级为个性化互动游览体验 [6] 战略合作布局 - 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 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AI眼镜在文旅场景落地应用 重塑"人—机—空间"交互关系 [7] - 与人形机器人公司松延动力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与数字场景深度融合 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7] 行业转型机遇 - 国内大部分科技馆/文化馆需用新技术新理念重构 通过最新科技手段赋予地方文化新生命力 同时实现运营与商业化闭环 [1][5] - 情绪消费和体验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 文旅行业需向科技赋能的体验剧场方向转型 增强文化空间生命力 [5]
风语筑:用AI加持让创意落地 “玩”转新型文化空间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20:31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打造"科技+文化+商业"三位一体新型文化空间 通过沉浸式体验剧场实现被动展陈向主动体验的转型 [1][3][4] - 以"好玩"为核心生产力 将好奇心和趣味性融入产品设计 形成公司文化和创新驱动力 [2][3] - 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 AI大模型 AR XR AIGC等新兴技术在文旅场景的落地应用 [6][7] 标杆项目运营 - 上海奉贤区"三体未来学院"项目成为社交媒体热门打卡点 实现专业性与大众化需求平衡 [1][4] - 运用高仿真场景模拟 体感互动 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构建沉浸式宇宙空间体验环境 [4] - 参考游戏激励逻辑设计通关测试 使观众以学员身份参与并接受三体知识 [4] 技术研发与转化 - 数字展示中心集成虚拟现实 数字沙盘 5D影院 超长高清无缝触摸屏等领先展陈技术 [6] - VR项目《梦回圆明园》采用虚拟引擎与LBSS大空间追踪系统 1:1毫米级还原圆明园鼎盛场景 [6] - 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 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 AI眼镜在文旅场景的终端应用 [7] 行业拓展前景 - 全国多数科技馆 文化馆存在用新技术和新理念重做的市场机会 [1][5] - 为每个城市打造专属新型文化空间 形成运营和商业化闭环 [5] - 与松延动力战略合作 推进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与数字场景的深度融合 [7]
从服贸会看中国经济新亮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9-13 23:21
2025年服贸会核心观点 - 服贸会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展会 展示服务贸易驱动经济增长的中国风采 通过新兴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 透视中国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亮点 [1] 数智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发展 - 文旅服务专题首次大规模引入AIGC互动与XR沉浸式体验 让观众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甚至生产者 展会演变成沉浸式、互动性与个性化的体验 [2] - 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 文化新业态企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 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72.1% [3] - 全国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体的16类文化新业态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6.67万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接近5% [3] 农业服务贸易促进城乡协调 - 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作为国家第一个农业服务贸易新平台 提供全球资讯、线上会展、商城交易等五大功能 目前已覆盖316个村边市场与3.7万种植户 链接38个产区、57个基地 累计意向交易额超10亿元 [4] - 全国有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 年服务面积超过21.4亿亩次 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16.1亿亩次 服务小农户9400多万户 [5] - 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向资金82.04亿元 [5] 零碳园区建设推进绿色经济 - 首钢园零碳园区方案馆展示涵盖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数字化管理的全要素零碳解决方案体系 [6] - 国家层面系统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 [6][7] - 首钢园北区近3平方公里会展小镇启动建设 为零碳园区实践探索提供更广阔场景 [7] 入境服务优化彰显开放水平 - 今年暑期经北京口岸入出境外国人达100万人次 其中享受免签和临时入境许可政策的外国人占入境外国人总量近60% [8] - 推出融合支付+通信+交通三大高频服务的幂方卡产品 为入境游客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8] - 北京市离境退税业务量同比增长246% 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0% 办理退税额同比增长97% [9] 健康服务贸易推动全球共享 - 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共两批31家 通过国际培训推进中医药在海外的规范化、本土化发展 培训学员超3000人次 [10] - 阿迈特医疗发布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 医用二氧化碳造影压力注射套装已获欧盟CE认证 销往欧洲、南美、中东等二十多个国家 [11]
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服贸会呈现“数智领航”新趋势
新京报· 2025-09-10 12:08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0日在首钢园区开幕 首次采用"一址举办"模式[1] - 年度主题为"数智领航 服贸焕新" 聚焦人工智能 医疗健康 智慧物流 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等专业领域[1] - 开幕当天举办26场论坛会议活动 包括2场主题论坛 8场专题论坛 16场推介洽谈[1] 参展规模 - 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其中25个在主题展设展 参展国别覆盖五大洲[2] - 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 包括近50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2] - 覆盖26个服务贸易前30强国家和地区 国际化率超20%[2] 活动安排 - 将举办13场主题论坛 82场专题论坛 81场洽谈推介活动[2] - 260余位境内外部长级嘉宾 国际机构负责人 驻华大使 院士等重量级嘉宾参会[2] - 安排40余项配套活动 包括艺术表演 消费市集 体育赛事 交流酒会等文商旅体融合活动[3] 成果发布 - 12家企业和机构发布25项新成果 覆盖电子商务 人工智能 线上消费等领域[1] - 113家企业将发布198项新产品新成果 包括109项新品首发 36项权威发布 26项重要项目 27项优秀案例[3] - 将发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等权威报告[2] 特色展示 - 主宾国澳大利亚组织近60家机构和企业参展 围绕金融 消费等主题组织活动[4] - 主宾省安徽展示量子通信尖端成果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案例 文化出口特色等[4] - "AI教育+"展示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创新场景 包括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化发展模型"京小健"和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京小壮"[4] 科技体验 - 文旅服务专题展示3A级画质VR大空间体验《梦回圆明园》 运用LBSS大空间追踪技术1:1复刻历史古迹[4] - 展示颐和园AI数字人 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Galbot G1 中影年年3D AI交互数字人等互动科技产品[4] - 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示北京同仁医院与鹰瞳科技联合研发的眼底慢病智能体 通过眼底照片发现全身慢病问题 1分钟出体检报告[5] 互动体验 - 推出线上线下打卡活动 线上10个打卡点位 线下10余条线路覆盖近40个点位[6] - 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 参与主题问答等方式完成打卡 可兑换服贸会专属纪念品[6] - 首钢园区完成5.0版改造提升 在3平方公里区域内实现展览 会议和体验活动联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