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科技+文化+商业"模式打造新型文化空间 以上海奉贤区三体科幻馆为标杆项目 实现社交热度与商业潜力双提升 [1][3] - 行业需从被动展陈转向主动体验型文化消费 通过沉浸式技术、游戏化设计和情绪价值挖掘重塑文旅体验模式 [2][4][5] - 公司积极拥抱AI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技术 推动人形机器人、AI眼镜在文旅场景落地 强化技术转译与场景应用能力 [6][7] 业务模式创新 - 构建"文化+科技+商业"三位一体新型文化空间 在有限空间内打造沉浸式主动参与体验 激发观众基于兴趣和情绪价值的消费行为 [2][3][5] - 运营三体IP项目时采用精准化分析设计 平衡专业性与大众化需求 通过高仿真场景模拟、体感互动、AR/XR/AIGC技术实现多维感官调动 [4] - 参考游戏激励逻辑设计通关测试 使观众以学员身份潜移默化接受知识 项目开馆后社交媒体口碑爆棚并频繁出圈 [4] 技术应用部署 - 数字展示中心集成虚拟现实、数字沙盘、5D影院、超长高清无缝触摸屏等领先技术 多角度体现技术革新应用能力 [6] - VR项目《梦回圆明园》采用虚拟引擎与LBSS大空间追踪系统 1:1毫米级精准还原圆明园鼎盛时期场景 实现半小时移步换景体验 [6] - 计划融合AI大模型提升智能导游交互能力 从单向陈述升级为个性化互动游览体验 [6] 战略合作布局 - 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 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AI眼镜在文旅场景落地应用 重塑"人—机—空间"交互关系 [7] - 与人形机器人公司松延动力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与数字场景深度融合 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7] 行业转型机遇 - 国内大部分科技馆/文化馆需用新技术新理念重构 通过最新科技手段赋予地方文化新生命力 同时实现运营与商业化闭环 [1][5] - 情绪消费和体验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 文旅行业需向科技赋能的体验剧场方向转型 增强文化空间生命力 [5]
AI进化论丨风语筑:用AI加持让创意落地,“玩”转新型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