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isplays
icon
搜索文档
品牌持续发售!OLED显示器市场火力全开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28 09:06
(MSI)、冠捷(AOC)和泰坦军团(TITAN ARMY)开始发售27吋2K 500Hz QD-OLED显示 器。冠捷(AOC)的产品售价为4,999元,定价较为积极,属于价格最低的500Hz产品。 显示器品牌在积极推动OLED显示器的发展,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 产品发售。 据集邦Display观察,2025年9月,部分显示器品牌开始发售27吋2K 280Hz和500Hz QD-OLED 显示器。 外星人(Alienware)开始发售27吋2K 280Hz QD-OLED显示器,售价5,649元。微星 在应用领域方面 ,OLED显示器目前主要应用在电竞领域,未来,可能会出现适合内容创作者的 产品,OLED显示器的应用领域将逐步扩大。 在面板供应方面,OLED显示器面板目前主要由韩国的面板厂供应,未来, 随着 OLED显示器市 场的蓬勃发展,可能会吸引更多的面板厂加入OLED显示器面板供应的行列。 除了QD-OLED显示器之外,W-OLED显示器也有新的产品发售。2025年9月,LG电子(LGE) 发售34吋W-OLED显示器新品,华硕(ASUS)发售32吋W-OLED显示器新品。 ...
TrendForce集邦咨询:十一长假将至 LCD电视面板大厂计划调降稼动率稳运维
智通财经· 2025-09-24 05:49
行业供需动态 - LCD电视面板需求将于2025年第四季趋缓[1] - 10月电视面板需求量较9月减少4.8%[2] - 面板厂计划通过休假策略维持10月底前低水位库存并降低运营成本[1] 面板厂商生产调整 - BOE、CSOT及Sharp计划对10.5代产线执行5-7天休假 预计10月该世代稼动率降至74%[2] - HKC针对重庆H1、滁州H2及长沙H5厂实施5天假期 BOE成都B19厂同步放假5天 预计8.6代线稼动率约77.5%[2] - CSOT的T1及T2厂区计划休假5天 8.5代线稼动率较前预估降4个百分点至81.3%[2] 产能调控影响 - 十月整体LCD电视面板产线稼动率较八月规划减少6个百分点至79%[1] - 10.5代线产能调控幅度最大 稼动率显著低于其他世代产线[2] - 生产调节措施有助于缓解电视市场潜在供需压力并维持面板报价稳定[2]
Kopin (NasdaqCM:KOPN)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9-15 14:17
**公司:Kopin Corporation (KOPN)** [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公司获得美国陆军工业基础分析与维持(IBAS)计划下的重大合同 该合同是公司历史上变革性的里程碑 标志着公司成为美国国防技术基础的基石供应商[3][4] * 合同旨在为士兵穿戴式增强现实应用开发超高亮度、全彩、低功耗的MicroLED微显示器 该显示器将成为下一代系统的视觉引擎[5] * 合同资金不仅限于研发 原型获得批准后 预计将有后续的非稀释性IVAS投资 用于支持国内制造能力、设施、设备和劳动力培训[6] * 公司在美国拥有Class 10洁净室设施 拥有超过40年的实战验证经验和超过40万套已部署的国防视觉系统 具备独特的交付能力[6] * 公司预计生产量在80,000至120,000套头戴设备之间 每套头戴设备配备两个显示器 项目总收入预计在3.5亿美元至5亿美元之间[14] * 公司预计今年将确认当前1.54亿美元合同奖金的约20%收入 大部分收入将在明年确认[24] * 公司预计明年将从IVAS项目办公室获得数千万美元的投资 用于建设国内制造产线 投资金额预计为数千万美元[25][26] * 公司认为其技术不仅与陆军士兵任务指挥(SBMC)系统兼容 更是与陆军直接合作开发以满足其精确规格要求 应用范围还包括下一代夜视镜、平视显示器和热武器站点[7][17] * 公司承认开发全彩MicroLED存在重大技术挑战 特别是良率和稳定性 但公司拥有应对计划并对此充满信心[32][35] * 公司强调其对手已率先部署该技术 此合同对于美国夺回技术优势、为作战人员提供不对称战场优势至关重要[36][39][40]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近期宣布与Theon International的合作 使其能更好地支持北约、东南亚和欧洲市场[9] * 公司目前生产四种微显示器 并发明了第五种神经显示器 其单色MicroLED预计很快投产 但全彩系统将是全新的设计[20][21][32] * 公司现有的单色MicroLED专注于飞机应用 而全彩MicroLED将专注于电池供电的士兵穿戴系统[33] * 公司拥有超过20年为美国陆军量产LCD、LCOS和OLED设备的经验[34] * 公司可能不会将新产线设在其现有的Westboro工厂 因为该厂产能已趋紧[26]
TCL华星Mini LED COB直显产品在苏州正式量产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9-15 10:41
TCL华星MLED技术进展 - Mini LED COB直显产品正式量产下线 标志着公司完成LCD、OLED及MLED三大显示技术路线布局 [2] - 首款量产产品为P1.2型号Mini LED COB显示屏 采用大板化设计 亮度范围0-800尼特 对比度达5000:1 [3] - 产品通过铁球撞击和高温水淋测试 较传统SMD屏抗冲击能力更强 采用芯片级装甲封装技术提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 - 具备0.01流明微光显示能力 增强夜间监控细节还原 模块化设计支持任意切割拼接 [3] 公司MLED战略布局 - MLED项目于2024年7月正式启动 提前15天实现量产 [7] - 在Mini LED背光领域为小米汽车YU7供应三块11.98英寸屏幕 并推出低功耗高光效产品拓展VR/XR应用 [7] - 在Micro LED领域展示14.3英寸超高亮车载PHUD显示屏及全球最小硅基Micro LED显示屏 [7] - 行业巨头入局预计将加速COB技术普及 加剧市场竞争并重塑产业链生态 [7] 行业技术发展动态 - 行业论坛将探讨玻璃与硅基Micro LED商用化进程 MiP与COB技术对超高清显示发展的机会 [9] - 议题包括LED显示芯片助力MPD技术破局 玻璃基Micro LED创新路径 以及LED电影屏现状前景 [9] - 硅衬底GaN技术加速Micro LED微显大规模商用 uLED外延量产挑战解决方案成为关注焦点 [9][10] - 近眼显示技术趋势与产业动态分析 AI助力AR眼镜破圈等前沿话题将被讨论 [10]
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拟落户广州 总投资约295亿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5 07:42
公司投资与项目规划 - TCL科技子公司TCL华星与广州市政府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 建设全球首条第8.6代印刷OLED产线(t8项目) 总投资约295亿元 计划2025年11月开工 [1] - t8项目设计月加工玻璃基板(2290mm×2620mm)能力为2.25万片 主要覆盖平板、笔记本电脑及显示器等中大尺寸高端显示产品 [1] - 产线全部采用TCL华星自主研发的印刷OLED技术 项目运营后有望成为我国显示企业在高世代AMOLED领域实现技术超越与市场引领的标志 [1] 公司技术实力与产能布局 - TCL华星在OLED领域深耕10余年 具备完整印刷OLED量产能力与核心专利布局 累计持有OLED专利超9700件 其中印刷OLED专利超1200件 覆盖设计、材料、工艺与设备全链条 [1] - 公司位于武汉的G5.5印刷OLED生产线(t12)已于2024年11月实现量产并持续提升产能 [1]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全球新型显示市场趋于稳定 折叠屏与车载显示等新增长点崛起 OLED正加速成为高端主流技术 [2] - 2024年全球AMOLED面板出货量占比达27% 至2030年有望提升至35% [2] - t8项目将助力TCL华星抢占全球新型显示产业战略制高点 扩大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2]
HKC Group Enters Europe at IFA 2025 with Three Brands and Three World Premieres
Globenewswire· 2025-09-07 04:24
公司战略与市场动态 - HKC集团携旗下三大品牌HKC、KOORUI和ANTGAMER首次亮相欧洲IFA 2025展会 彰显公司创新实力与对欧洲市场的长期承诺 [1] - 通过三品牌协同展示 公司表明已准备就绪与欧洲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开展合作 [6] 产品技术创新与规格 - HKC品牌推出32英寸UHD Mini LED显示器G32M12Max 具备超过10,000个局部调光区、2100尼特峰值亮度和HDR1400认证 远超主流竞争对手的1,200区以下水平 [2] - 该产品配备240Hz刷新率、99% DCI-P3色域覆盖、HDMI 2.1、DP 1.4接口及90W USB-C供电 为游戏玩家和创作者提供逼真HDR效果与流畅响应 [2] - KOORUI品牌推出49英寸QD-OLED曲面超宽显示器S4941XO 结合32:9宽高比、5120×1440分辨率、240Hz刷新率和0.03ms响应时间 [3] - 该产品具备HDR显示、98% DCI-P3覆盖、10位色深和90W USB-C充电功能 可替代双显示器设置 兼顾沉浸式游戏与多任务生产力 [3] - ANTGAMER品牌推出全球首款量产750Hz电竞显示器ANT257PF 专为职业锦标赛设计 在速度与响应性方面树立新里程碑 证明极速刷新率技术已实现规模化交付 [4] - ANTGAMER同时推出27英寸OLED游戏显示器ANT275ZQE 采用LG最新OLED技术 以双模式性能树立新标杆:QHD分辨率下540Hz或HD分辨率下720Hz [5] - 该产品获得DisplayHDR True Black 500认证 提供卓越亮度、对比度与色彩深度 创造真正沉浸式游戏体验 [5] 展会活动与体验 - 在H23-109展位 参观者可体验现场演示与动手操作环节 认证媒体可获得新闻资源、赠品及评测样机 [6]
LGE、技嘉正式发售第四代W-OLED显示器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8-22 09:10
技术升级与产品发布 - 面板厂和显示器品牌积极推动W-OLED技术升级以提升消费者体验和延长显示器寿命[1] - LGD于2025年1月推出第四代W-OLED面板并预告应用于显示器领域 2025年6月宣布成功量产该面板[1] - LG电子和技嘉于2025年8月开始发售第四代W-OLED显示器产品[1] 产品规格对比 - LG电子和技嘉的第四代W-OLED显示器均采用27吋尺寸 2560x1440分辨率 16:9屏幕比例及280Hz刷新率[2] - 第四代W-OLED面板实现1,500尼特峰值亮度和99.5% DCI-P3色域覆盖率为当前OLED显示器最高色域水平[2][3] - 技嘉定价2,899元较LG电子4,599元更为积极 接近27吋280Hz QD-OLED显示器价格区间[3] 技术突破 - 第四代W-OLED采用LGD专有Primary RGB Tandem技术 使用4层堆叠结构(B/G/B/R)替代上一代3层结构(B/Y/B)[3] - 4层堆叠结构设计提升面板亮度同时降低功耗 实现1,500尼特峰值亮度突破[3] - 红/绿发光层取代原黄色发光层显著提升色域表现 达到99.5% DCI-P3专业级色彩标准[3] 市场竞争格局 - 第四代W-OLED显示器280Hz刷新率结束W-OLED阵营缺乏高刷新率产品的局面[4] - QD-OLED阵营积极推广27吋280Hz产品替代240Hz机型 飞利浦/微星/冠捷/雷神于6月首发 华硕/技嘉7月跟进 惠科8月加入市场[4] - 8月市场同时出现27吋280Hz W-OLED和QD-OLED两类产品竞争[4] 行业增长预测 - 2025年OLED显示器出货量预计达266万台 同比增长86% 在整体显示器市场渗透率约2%[5] - 未来几年成长动能持续 2028年渗透率有望提升至5%[5]
Universal Display (OLED)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8-12 15:47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UDC) 一家专注于OLED材料与技术的公司[1] * 行业为OLED显示行业 涵盖智能手机 IT产品(平板 笔记本 显示器) 电视 汽车 可穿戴设备等多个应用领域[3][47][49] 核心观点和论据 **IT市场增长机遇** * OLED在IT市场的渗透率极低 目前全球仅约5%的IT设备采用OLED显示屏 存在巨大增长空间[3] * 游戏显示器是近期增长动力 OLED的高刷新率是关键驱动因素 客户正推出刷新率更高的新产品[4] * 可折叠IT产品可能在几年内被考虑 带来更有趣的外形设计[5] * 三大主要客户三星 BOE Visionox已宣布为IT市场的新资本支出计划 其他客户也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宣布新的产能投资[5] * 串联结构(tandem)是IT产品的关键驱动 其需要1.5到2倍于单层结构的材料消耗 对公司业务有利[6] **蓝色磷光材料的发展与机遇** * LG Display在5月宣布使用公司的磷光材料(蓝色)生产了混合串联结构(一层荧光 一层磷光)的显示屏 并在SID显示周上展示了IT尺寸的产品[10] * 与使用传统荧光蓝的平板相比 采用UDC高效率蓝光的混合结构实现了15%的能耗降低 能效优势极具吸引力[11] * 即使采用混合串联结构 其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是公司进入市场的一个立足点 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磷光方法[12] * 蓝色磷光材料的商业化将为公司带来一个全新的收入流[13] * 蓝色材料的开发挑战主要在于寿命特性的提升 其发展过程并非线性[22][23] * 公司利用其专有的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化学平台来加速新材料开发 该平台已设立约十年[23] **串联结构的市场应用** * 在智能手机市场 串联结构目前应用较少(niche) 但未来存在机会 特别是如果能促成磷光蓝光的应用 即便仅用于红绿光也能带来增量收入[15] * 串联结构的优势在于更高的亮度和更长的寿命 例如苹果在2024年iPad Pro的营销中就强调了其串联OLED结构和亮度特性[16] * 在IT市场 预计单层和串联结构将会并存 高端型号可能采用串联结构 其成本更高主要源于制造复杂性而非UDC的材料价格[17][18][19] * 汽车市场目前大多采用串联结构 少数中国EV品牌可能使用单层结构[51] **产能与供应链管理** * 公司在美国和爱尔兰均设有制造工厂 目前约50%的产能需求由两地平衡生产[33][39] * 爱尔兰工厂规模更大(16英亩园区) 目前仅使用了约一半的物理厂房 未来需要增量资本支出来实现100%产能[38] * 公司保持较高的产能利用率 并持有数月甚至数季度的成品库存 以应对客户订单的波动性(lumpiness) 例如能快速响应中国客户4月的大量订单[40][41] * 公司认为现有产能足以满足未来Gen 8 fab(第八代生产线)带来的IT市场需求[43] **财务与资本配置** * 公司近期将全年指引区间的下限提高了1000万美元 源于对7月至8月及下半年需求的良好可见性[46] * 资本配置策略优先投资于研发和扩大行业地位 其次是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回报股东[58] * 董事会于4月底批准了1亿美元的股票回购授权 将择机进行而非定期执行[57] * 公司拥有超过6500项专利 并持续进行创新和专利申请以保护其领导地位[55][56] **其他增长市场** * 汽车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目前全球年销量8500万辆新车中仅约1%(略低于100万辆)配备OLED产品 渗透率和单车显示内容量都有巨大提升空间[52][53] * 汽车应用不仅限于驾驶舱和仪表盘 还包括后座娱乐显示屏和尾灯(奥迪最为活跃)[49] * 可穿戴设备是另一个关注领域 但因其显示尺寸较小 对公司而言收入机会相对较小[50] * 可折叠智能手机市场稳步增长 其显示面积是传统智能手机的2到3倍 意味着需要2到3倍的红绿及未来蓝光材料 但对材料组的要求与普通产品基本一致[30][31][32] **竞争与知识产权** * 公司承认近年来竞争环境加剧 尤其是在中国 很多是出于本地化的需求 但相信其强大的IP地位 客户合作关系和材料质量将能长期维持其领导地位[63][64] 其他重要内容 **主机材料业务** * 公司为蓝光开发并销售主机材料(host materials) 但该市场比发光体(emitter)市场更商品化 公司对此机会持谨慎态度 不会盲目建设大量产能[28][29] * 公司与外部公司在红绿光主机材料上有合作开发协议 但由此产生的收入并不重大(not material revenue)[25][27] **客户需求可见性** * 公司从客户处获得的需求预测可见性不一 大客户通常提供更长期的预测(如12个月) 小客户可能只提供3-6个月 公司内部团队会每两周评估未来12个月的需求 并建立自己的三年期模型[44][45] **地缘政治与贸易** * 中美贸易 situation下 爱尔兰工厂成为关键能力 能够直接向中国客户供货 部分仅在美国生产的材料则面临关税 导致中国客户在4月关税生效前大量采购[34][35] * 美国和爱尔兰工厂的生产能力完全相同(identical) 都能完成从湿法化学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36][37]
LG Display presents world's best OLED technologies alongside historic firsts at K-Display 2025
Prnewswire· 2025-08-06 23:30
参展概况 - LG Display参加K-Display 2025展会 展示大中小尺寸及车载面板的全系列创新技术产品 [1] - 展会以"Shaping the Future"为主题 呈现连接现在与未来的OLED创新技术和显示解决方案 [1] - 设立体验区让参观者直接接触全球首创技术 加深对LG Display技术实力的理解 [1] OLED技术演进 - 展出从2009年15英寸OLED原型到第四代OLED的技术发展历程 [2][3] - 第四代OLED采用全球首创Primary RGB Tandem结构 实现4000尼特峰值亮度 [4] - 通过超大型面板对比展示第四代OLED在立体感和色彩还原度方面的显著提升 [5] 显示器产品突破 - 推出全球最快27英寸OLED显示器面板 支持540Hz刷新率(QHD)和720Hz超高频刷新(HD) [6] - 应用第四代OLED技术 实现99.5% DCI-P3色域覆盖和1500尼特峰值亮度 [6] - 展示45英寸5K2K(5120×2160)OLED面板 为现有OLED显示器中最高分辨率 [7] 车载显示创新 - 展出57英寸Pillar-to-Pillar LCD 是目前最大车载显示屏 采用自然曲面设计 [8] - 推出32.6英寸可滑动车载OLED 支持向下展开 以及29英寸超亮户外LCD [8] - 全球首款采用可拉伸显示器的车载jog dial 拉伸率可达53% [9] 特殊技术应用 - 47.8英寸LTPS LCD配备Switchable Privacy Mode技术 可调节乘客屏对驾驶位的可见性 [9] - 14英寸Tandem ATO采用行业首创串联结构 实现高亮度低功耗与轻薄设计 [10] - 14.5英寸LCD应用先进Oxide TFT和低功耗背光技术 优化AI时代高耗电需求 [11] 技术战略定位 - OLED技术演进正在改变显示行业范式 [12] - 通过成熟商业化技术和未来技术研发能力建设 确保可持续技术竞争力 [12] - 公司拥有约70707名员工 在韩国中国设有制造基地 在韩国中国越南设有后端组装工厂 [12]
Realfiction (7VL)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8-05 14:00
公司概况 * 公司为Realfiction (7VL) 一家成立于2008年2月的丹麦哥本哈根公司 在台湾台北设有工程团队[4][5] * 公司自认为是3D显示行业的先驱 但正将业务重心从传统的显示产品租赁和销售转向其核心的定向像素技术(Directional Pixel Technology, DPT)[5][6] * 公司采用技术授权商业模式 不进行终端产品的制造生产 目标客户是大型显示面板制造商 收入来源预计为每单位授权费 初期则来自预付和里程碑付款(NRE费用)[15] 核心技术 (DPT) * DPT技术能实现无需眼镜的多用户3D显示 且无分辨率损失 这是其与当前主流的透镜阵列(lenticular)技术的关键区别[7][8][34] * 技术核心是空间光调制器(SLM) 它是一个电子元件 可以极快地调制光的方向 SLM在技术上是一种独特的LCD面板 需要面板制造商来生产[33][34] * 技术能实现多种功能 包括多用户环视3D(look around 3D)、双视图/多视图(dual view/multi view 2D)以及隐私显示(e-privacy)[9][10][11][13] * 技术具有电子校准能力 无需精密层压 制造成本和复杂性更低 并且拥有更宽的视角[34][35][38] * 技术兼容所有主要显示技术 包括LCD OLED LED 微LED(MicroLED) 甚至DLP投影 并且其SLM可采用模块化设计进行拼接以制造超大屏幕[31][46][51] 技术合作与进展 * 主要合作伙伴包括面板制造商GoWorld 微LED技术领导者PlayNitride 以及制造合作伙伴Amtran[18][21][25] * GoWorld是一家汽车行业的二级(Tier 2)供应商 其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汽车行业 该公司正投入大量资源免费与公司合作开发SLM[23][24][58][59] * 与PlayNitride合作 在2025年初推出了世界上首款无需眼镜的3D微LED显示屏 引起了主要面板制造商的关注并开启了对话[25][26][66] * 当前SLM版本存在一些图像瑕疵(如垂直线条) 原因是显示尺寸/分辨率与SLM设计不匹配 新版SLM正在开发中 将集成铁电晶体(FLC)以提高速度并释放全部功能潜力[30][53][54][55] * 开发新版SLM的主要工作由GoWorld承担 公司自身不承担重大开发成本[58][59][60] 市场竞争格局 * 主要3D竞争对手包括Layer Inc(已将透镜技术授权给三星等品牌 但限于单用户) Sony 和 Looking Glass Factory(能实现多用户环视3D 但有严重的分辨率损失)[43][44][45] * 主要2D多视图竞争对手包括JDI和夏普 但它们也存在分辨率损失的问题[44][46] * DPT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在无分辨率损失的前提下 自由在3D 2D 多视图 隐私模式间切换 并且兼容所有主流及新兴显示技术[46] * 技术的一个“限制”是需要驱动显示器以较高刷新率运行(起始于约240Hz) 但行业认为高刷新率不是问题 主流显示技术都能满足此要求[47][48] 商业前景与项目 * 公司已于约一年前宣布首个DPT项目 该项目属于娱乐行业的大型多视图2D项目 并非汽车双视图或3D项目 公司已成功交付概念验证(POC) 但最终是否能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尚待观察[40][41][42] * 正在与一家LED墙提供商进行积极讨论 其目标是量产集成DPT技术的3D LED墙 当前和未来的SLM版本都与此项目相关[74][76] * 公司被三星显示研究院邀请展示技术 三星对其与PlayNitride的进展印象深刻 并认为DPT在多用户场景潜力巨大 但仍在等待公司证明其能实现完整的多用户环视功能[87][88] * 收入模式通常始于NRE阶段(进行技术适配) 然后进入量产阶段并收取每单位授权费 公司仍目标在2025和2026年获得多个客户的NRE和预付款项[93][94][97] * 公司与大型面板制造商(如LG 三星)的谈判面临挑战 原因包括行业固有的保守性 对新技术架构的 skepticism 以及文化地域差异 公司已加强在亚洲(台湾)的商业开发资源以改善沟通[63][64][65][68] 融资与财务状况 * 本次电话会议是因为公司正在市场中进行增资(配股)[1] * 增资已通过担保承诺确保了60%的认购(总计5000万克朗中的3000万) 管理层认为即使只有60%的认购 公司也有机会达到收支平衡 并有能力实现未来的增长潜力[109][110] * 创始人(Claus和Peter)因已全力投入且无额外资本 预计无法大量参与此次认购 Amtran和Balser等大股东此前不愿预先承诺 其在此次认购期的行动未知[106][10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团队规模较小 因此商业模式依赖于合作合伙关系[17] * 公司拥有不断扩展的专利组合 并已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关于铁电晶体(FLC)某些专利的独家权利[49][50] * 微LED被视为未来非常重要的显示技术 虽然目前市场份额仍小(类比OLED发展多年后份额仍低于10%) 但其具备成本更低 寿命更长 更灵活等潜力 预计未来市场份额将大幅增长[79][80][81][83] * 人工智能(AI)被视为公司未来的一部分 主要体现在内容和软件方面(如用于减少3D晕动症的HoloWise技术) 目前在其核心硬件技术中作用不大[112][113][116] * 公司曾尝试与行业合作伙伴进行不同的融资设置 但前总统特朗普引发的关税局势造成了行业不确定性 导致相关对话停滞[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