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Battery Equipment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电池设备-资本支出改善更可能是短期的,而非持续上行周期的开始;维持先导股份中性评级,杭可科技卖出评级
2025-09-28 14:57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电池设备制造业 重点关注固态电池SSB和液态电池LSB的技术发展与资本开支趋势[1][26][64] * 核心公司为无锡先导智能Lead Intelligent 和 杭可科技Hangke Technology[1][2][38] 核心观点与论据:行业前景与订单趋势 * 中国电池设备订单在2025年初强劲复苏 先导智能和杭可科技股价在19个交易日内分别大涨+121%和+68% 远超CSI300指数+2%的表现 但此改善可能缺乏持续性[1][3] * 行业资本开支复苏更可能是短期现象而非持续上行周期的开始 主因中国新能源车NEV销量增长预计从2026年开始放缓至+19%/-1%/-1% 2026E-28E 且电池制造商资本开支增长前景随之缓和[1][6] * 电池行业整体利用率在2025E-2026E预计为72%-74% 虽高于2024年的约63% 但不足以推动进一步的产能扩张[6] * 先导智能的国内订单因其78%的客户为 Tier-1 CATL和BYD 而在2025年迄今激增 但此后应会放缓 并在2026E–30E期间保持大体稳定[10] * 杭可科技的国内订单因 Tier-1 客户占比较低29% 而在2025E出现温和复苏 其海外订单预计将基本持平[10] 核心观点与论据:固态电池SSB发展 * 固态电池SSB设备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 电池制造商的目标商业化时间表仍未改变 为2027E或更晚[1][26] * 先导智能的SSB相关设备订单从FY24的1亿人民币增长4-5倍至4-5亿人民币 但仍仅占其总订单的4% 杭可科技的SSB订单贡献度更低 为2%[1][26][34] * 当前订单浪潮主要由研发测试线驱动 迄今仅报告交付一条完整的SSB生产线[26] * 与液态锂离子电池LiB相比 SSB在关键制造工艺上存在显著技术差距 涂层速度慢-99.91% 最大涂层宽度窄-68.75% 充电效率低≥78% vs ≥85% 放电效率低≥70% vs ≥82% 限制了其可扩展性并增加了单位成本[28][41] * 先导智能的当前股价已计入了50%的2030E全球电池设备更换市场份额 远超其锂电设备35%的基本假设 杭可科技股价计入了13%的份额 也远超其7%的基本假设 显示市场对SSB创新预期过高[33][37] 核心观点与论据:公司分析与投资评级 * 下调杭可科技评级至卖出Sell 12个月目标价22.9人民币 隐含-43%下行空间 主因其 Tier-1 客户占比较低导致订单可持续性较弱 且其在SSB设备上的能力不如先导智能 主要专注于后端设备[2][38][45] * 维持先导智能中性Neutral评级 12个月目标价42.2人民币 隐含-33%下行空间 主因其拥有更高的 Tier-1 客户占比和更全面的全生产线解决方案技术覆盖 有望在SSB设备市场获得更好份额[2][38] * 基于资产减值损失/净收入比率从2022-2024下行周期的159%37% 降至1H25的14%22% 接近2012年之前的平均水平12%15% 移除了减值风险折扣 将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基于2026E的目标市盈率P/E上调至30倍20倍 此前为15倍15倍[2] * 先导智能预计2026E-30E的EPS复合年增长率为28% 杭可科技为20%[43][44] 其他重要内容:风险与机遇 * 杭可科技的潜在上行风险包括 中国及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的持续进步 国内 Tier-1 客户曝光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SSB研发和商业化进展优于预期[58] * 准固态电池QSSB可能作为重要的过渡技术出现 能量密度达300-390 Wh/kg 安全性更高 且可通过现有锂离子电池生产线的增量升级进行生产 降低资本支出并实现更快扩展[64][65] * 在2022-2024年中国电池资本开支下行周期中 先导智能和杭可科技的减值损失平均占净收入的159%和37%[46][51] * 先导智能是一家世界领先的电池设备制造商 在锂离子电池智能设备领域拥有约25%的全球市场份额 其70%的业务与电池资本支出相关[57]
星云股份:公司电池检测设备支持氧化物等主流技术路线需求
格隆汇· 2025-09-17 07:40
公司技术能力 - 公司电池检测设备支持氧化物技术路线的需求 [1] - 公司电池检测设备支持聚合物技术路线的需求 [1] - 公司电池检测设备支持硫化物技术路线的需求 [1] 行业技术路线 - 氧化物属于电池行业主流技术路线之一 [1] - 聚合物属于电池行业主流技术路线之一 [1] - 硫化物属于电池行业主流技术路线之一 [1]
固态电池生产设备企业上半年订单激增
证券日报· 2025-09-03 16:26
固态电池设备订单激增 - 2025年上半年头部设备企业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超过300亿元 同比涨幅70%至80% [1] - 先导智能上半年新签订单124亿元 同比增长近70% [2] - 海目星上半年新增订单44.21亿元 同比增长117.5% 6月末在手订单突破100亿元 [2] - 赢合科技一季度末合同负债金额达27.59亿元 创历史峰值 环比增长67% [2] - 利元亨5月末在手订单49.21亿元 [2] 技术突破驱动需求 - 固态电池干法电极 固态电解质复合 等静压成型等新增环节推动设备需求激增 [2] - 海目星业内首家同时布局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双技术路线 [2] - 孚能科技预计年底交付60Ah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2] - 新能源车 人形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升 [2] 产业链协同发展 - 赣锋锂业具备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研发生产能力 [3] - 上海洗霸收购硫化锂业务资产 提升固态电池材料竞争力 [3] - 五矿新能源上半年营收29.04亿元 同比增长15.85% 已实现百公斤级固态电池材料批量交付 [3] - 宁德时代预计固态电池2027年小规模量产 2030年规模化应用 [3] - 国轩高科全固态中试线贯通 良品率达90% 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 [3] 下游应用拓展 - 蔚来上半年研发费用30.1亿元中半固态电池量产线建设占比最大 [4] - 亿航智能eVTOL采用国轩高科46系列高能量密度圆柱电芯 [4] - 南都电源获2.8GWh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订单 为全球最大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 [4]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日益明朗 产业资本加速涌入 行业逼近规模化量产临界点 [4]
等静压设备——制约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瓶颈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06:29
等静压设备技术特点与应用领域 - 等静压技术最初应用于金属与陶瓷领域 凭借致密化与组织均匀化优势 逐渐广泛用于改善金属组织 近净成形 高性能陶瓷致密化 缺陷修复等领域 [2] - 技术历经七十年验证 成熟应用于航空航天 医疗 汽车 电子等多种工业场景 [2] - 按成型与固结温度不同分为冷 温 热三类 冷-温-热等静压依次对应工作温度递增 所需压力递减 成品致密化程度与生产成本递增 生产效率递减 [2] - 温等静压在致密化性能 生产效率与成本之间实现平衡 [2] 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价值 - 等静压工艺可有效解决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实现致密化 传统热压与辊压因压力方向单一 分布不均 易产生边缘效应与层间滑移 难以实现三维致密化和一致性 [3] - 等静压技术基于帕斯卡原理 能够提高界面致密度 消除内部空隙 改善组件接触效果 [3] - 温等静压是当前最优工艺路径 压力与温度区间契合固态电池致密化要求 在中温条件下既能提升界面致密度 又可避免高温副反应 [3] - 设备能耗和成本相对较低 具备产业化潜力 冷等静压致密化程度有限 热等静压温度过高导致副作用突出 [3] - 等静压设备在固态电池产线中价值量占比约13% 2029年空间有望达29亿元 [3] 等静压设备产业化进展 - 国内外设备厂与跨界玩家共同推动等静压设备产业化应用加速 [3] - 传统等静压设备厂如海外龙头Quintus 国内厂商川西机器 钢研浩普等 依托超高压技术壁垒实现能力复用 加速向固态电池场景技术转化和设备落地 [3] - 电池厂 锂电设备等跨界玩家如先导智能 利元亨携下游产线经验反向定义设备 推动固体电池等静压设备产业化落地 [3] 等静压设备技术瓶颈与改进方向 - 设备设计和制造难点核心挑战集中在腔体设计 温/压控制系统及安全性保障 对结构 材料和精度提出极高要求 [1][4] - 升温加压等环节耗时长 拖延生产效率 立式腔体自动化程度低 产线适配性不足 [1][4] - 通过预处理工艺优化降低温度与压力要求 增大压力容器容积 采用治具预装等方式 可提升设备生产效率 [5] - 采用卧式腔体结构便于融入固态电池生产线 实现自动化生产 [5] 行业重点公司 - 重点推荐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 [5] - 建议关注整线供应商利元亨 布局等静压设备的纳科诺尔 中航机电子公司川西机器 一级标的包头科发 海外龙头Quintus等 [5]
东吴证券:锂电头部厂商公布固态电池时间线指引 设备商有望率先受益
智通财经· 2025-07-31 12:04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宁德时代在7月30日中报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固态电池科学问题已解决 目前聚焦工程化与量产化 产品化推进顺利 商业化需考虑成本 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 供应链成熟需3-5年 2030年实现商业化 [1][2] 前道设备技术突破与受益企业 - 全固态电池前道设备采用PTFE纤维化法作为干法成膜主流方案 通过混料 纤维化设备和辊压机实现电极膜制备 设备用量提升且对压力 精度 均匀性要求更高 [3] - 前道设备整线价值量占比28% 国内先导智能(整线) 宏工科技(混料&纤维化) 纳科诺尔(辊压)技术领先 有望受益于量价齐升 [1][3] 中道等静压设备技术难点与布局 - 等静压工艺解决固态电池固-固界面问题 需施加500-600MPa超高压 部分结合加热 设备安全性要求严苛 技术难度极高 [4] - 等静压设备价值量占比13% 国内中航机载子公司川西机器为龙头 先导智能&纳科诺尔加速布局 [4] 叠片设备技术要求与市场格局 - 全固态电池需采用单片叠片工艺 因电极和电解质脆性无法使用传统Z字叠片 需多对机械手同步作业 精度和稳定性要求大幅提升 [5] - 叠片设备价值量占比25% 先导智能技术领先且头部客户市占率最高 利元亨已向头部整车厂固态电池玩家交付设备 [5] 受益设备商推荐 - 重点推荐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 激光焊接设备商联赢激光 化成分容设备商杭可科技 [1][6] - 建议关注前道设备龙头宏工科技 干/湿法电极设备商赢合科技 干法电极&模组PACK先惠技术 整线供应商利元亨 干法电极设备商曼恩斯特 干法辊压机纳科诺尔 干法电极设备商华亚智能 激光设备商德龙激光 [1][6]
中信建投: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年实现商业化应用 设备先行
快讯· 2025-07-23 00:37
锂电设备行业 - 锂电设备正逐渐走出行业底部 [1] - 2024年9月以来国内头部电池厂稼动率有所提升 [1] - 2025年以来头部锂电设备公司海外订单持续增长 国内订单显著好转 [1] - 国内锂电设备全年预期有望上调 [1] 固态电池发展 - 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年实现商业化应用 [1] - 海外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 Scape和Solid Power技术进展顺利 股价持续新高 [1] - 国内2025年5月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 规范行业标准 [1] - 新修订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化安全标准 [1] - 头部电池厂全固态中试线逐步落地拉通 [1] - 工信部固态电池专项迎来中期验收 [1] 投资建议 -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有望率先受益 [1] - 建议关注锂电设备公司先导智能(300450)、先惠技术、海目星等 [1] - 建议关注复合集流体设备公司东威科技、骄成超声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