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罗永浩西贝之争落幕后,预制菜该走向何方?
人民日报· 2025-09-18 06:35
其次,确保预制菜安全、健康,要靠技术和管理创新,在制作、保鲜、运输这些环节不断提升品质。很 多人一听"科技"就觉得是"狠活",但真正的科技创新,是能让大家吃得更安全、更健康、也更美味的。 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预制菜能满足我们对吃饭要快、口味要稳、还要干净卫生这些需求。再加上保鲜 技术、运输水平、供应链韧性都越来越强,做高品质的预制菜比以前容易多了。 当前,各地区各部门也在加强产业引导,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事实证明,只要把安全底线守 好,在方便和好吃之间找到平衡,预制菜的市场还会更大。 大家的关注点在于:饭店的食材用了预制工艺,为啥不能大大方方说出来?一些"保质期很长""孩子看 了都得叫声哥"的预制菜,凭什么卖出现做的高价?当然,也有人怕预制菜不健康、不安全。 预制菜一直是关注热点,咱有啥问题就解决啥,哪儿不足就补哪儿,意气之争大可不必,回归理性、讲 科学,才是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的正路。 首先得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大家清楚知道"我吃的是什么",非常重要。现在消费者吐槽最多的,就 是部分商家打着现炒现做的幌子,后厨却是"微波炉厨房"。因此监管制度必须跟上,让整个行业更规 范、更透明。据报道,《预制菜食 ...
壹快评丨从病死猪肉也吃到嫌弃预制菜,罗永浩的执念可以放下
第一财经· 2025-09-13 09:05
预制菜行业政策支持与监管框架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产业标准化水平并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2] -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发布通知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 餐饮行业预制菜应用趋势 - 餐馆使用预制菜可同时满足快速出餐、食品安全和价格控制三大需求 [2] - 未来大部分餐馆餐食将采用预制菜,现炒现做将成为小众个性化服务 [3] - 使用预制菜被类比为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化肥的常规化操作 [4] 消费者权益与信息披露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餐饮环节推广使用预制菜明示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3] - 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情况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 [3] - 预制菜透明化主张在互联网获得广泛支持 [3] 产业定位与市场发展 - 符合国家标准的预制菜能解决大多数消费者快速就餐需求并起保底作用 [2] - 预制菜生产需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且品质把控至关重要 [1][4] - 有机食品模式显示高端现制菜品将定位于小众市场而非大众化推广 [3]
清华大学教授谈预制菜:找到对的人,卖进对的场景!
南方农村报· 2025-08-01 10:33
行业背景与定义 - 预制菜是餐饮产品和农产品的工业化产物 伴随农业生产技术 保鲜技术 冷链物流发展而兴起 是农产品食品化的最新迭代 [16][17] - 预制菜并非新生事物 三四十年前的豆豉鲮鱼罐头即属预制菜 广东为产业策源地并创造性提出概念 [18][19][74] - 食品工业是工业化进展最迟的产业 现进入发展时代 [22] 产业现状与挑战 - 行业处于万亿赛道 但面临四大困境死亡谷 [7][9] - 社会对预制菜接受度存在显著分歧 推广方强调便捷 健康 助农增收 而反对群体关注防腐剂 营养 新鲜度 安全性等问题 [25][26] - 2023年秋季开学期间 家长强烈反对预制菜进校园事件引发社会抵触情绪爆发 [36] - 推广方处于强势地位 但宣传中"预制菜成为餐桌主角"等论调引发更多群体不适 [29][30][31][32][33][34][35] 推广策略与场景适配 - 需针对有需求的人群和特定场景进行推广 例如不擅长烹饪者 高铁旅行 露营等场景 [40][41][42][43] - 面对现炒菜需求者应强调预制菜是忙碌时的品质选择 而非替代品 [44][45] - 针对反对群体需明确预制菜仅提供额外选择 如为加班者提供方便面之外的选项 [46][47] - 校园推广需让家长参与并见证 强调共同目标为孩子健康营养 而非强制推行 [48][49][50][51] 监管体系与标准 - 预制菜产业链复合 涉及种植养殖 加工包装 仓储物流等多环节 但监管无需重构标准体系 [63][64][65] - 现有食品标准已覆盖防腐剂使用 农药残留等规范 未突破原有监管维度 [65] - 需填补细分领域监管空白 如复热烹饪过程的业态变化 [66][67] - 国外无统一强制性标准 依赖行业定义与共识 各细分行业自有标准保障安全 [68] - 监管范围不宜过宽 冻肉及中央厨房半成品等传统业态已受现有监管覆盖 [69][70][71] 发展建议与舆论引导 - 广东作为预制菜策源地 其发展对全国具有示范价值 [74][75] - 民众对预制菜了解不足 需加强舆论引导 通过媒体带意见领袖探厂溯源 [76][77] - 提供明厨亮灶使消费者直观了解生产过程 消除"隔月菜"偏见 [7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