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装备Ⅱ

搜索文档
重大利好!国防军工ETF(512810)放量续刷阶段新高!卫星互联网牌照即将发放,概念股集体涨超10%
新浪基金· 2025-08-25 14:42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单边上行并创阶段新高 沪指接近3900点 市场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 创历史次高纪录 [1] 国防军工板块表现 - 国防军工ETF(512810)尾盘上涨2% 场内最高价刷新2022年1月10日以来新高 [1] - 国防军工ETF全天成交额达1.84亿元 尾盘溢价抬升显示买盘资金活跃 [1] - 中证军工指数在历史阅兵前存在超额行情 2015年7-8月最大涨幅47% 2019年8-9月最大涨幅16% [4] 成份股具体表现 - 卫星互联网概念股爆发:中科星图与华丰科技涨约12% 上海瀚讯与中国卫星涨停 [3] - 中航成飞盘中涨幅超9%创新高 收盘上涨1.95%成为百元股 总市值2707亿元 [3] - 成交额前十成份股包括中国船舶(成交50.02亿元/涨1.35%)、中航沈飞(成交42.03亿元/涨2.64%)、光启技术(成交32.42亿元/涨5.15%)等 [3] - 下跌个股:奥普光电下跌2.85% 中国长城下跌0.16%且成交63.99亿元 [3] 行业政策与事件催化 - 卫星互联网牌照即将发放 标志商业运营迈出第一步 预计2-3年可实现星链式服务 [3] - 我国GW星座发射频率显著提升:从1-2月间隔缩短至3-5天 组网进入快速期 [3] - 千帆星座发射招标启动 海南商发发射工位开启常态化发射 民营火箭企业进入IPO辅导阶段 [3] - 九三阅兵进入倒计时 8月23-24日完成全流程预演 历史数据显示阅兵前国防军工板块存在脉冲机会 [4] 产品特征 - 国防军工ETF(512810)覆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大飞机、深海科技、军用AI及可控核聚变等热门题材 为融资融券及互联互通标的 [4]
聚焦军工空天力量,航空航天ETF(159227)规模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0 07:58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 上证指数涨1.02% 深证成指涨0.78% 创业板指涨0.16% [1] - 航空航天ETF上涨1.42% 报价1.214元 成交额1.98亿元 换手率21.35% [1] - 近10个交易日有6日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1.69亿元 日均0.17亿元 规模达9.93亿元创成立新高 [1] - 近3个月累计涨幅20.79% 显著跑赢Wind全A指数14.81%的涨幅 [1] 成分股表现 - 光启技术领涨9.97% 海特高新涨5.15% 钢研高纳涨3.97% 航发科技涨3.48% 华秦科技涨2.63% [1] - 长城军工领跌3.06% 中国海防跌1.90% 内蒙一机跌1.65% 振芯科技跌0.68% 天和防务跌0.46% [1] - 权重股中航沈飞涨0.91% 航发动力涨1.08% 中航西飞涨0.64% 中航机载涨0.73% 航天电子涨2.02% [4] 产品特征 - 紧密跟踪国证航天指数 深度聚焦军工产业核心赛道 布局空天领域前沿技术 [2] - 覆盖航空装备 航天装备 卫星导航 新材料等关键产业链环节 [2] - 权重集中于国防军工行业(97.86%) 汽车(1.32%) 机械设备(0.82%) [3] - 二级行业权重分布:航空装备Ⅱ(60.60%) 军工电子Ⅱ(17.69%) 地面兵装Ⅱ(10.67%) 航天装备Ⅱ(6.16%) 航海装备Ⅱ(2.74%) [3] 投资机遇 - 深度贴合国防现代化与高端装备升级战略 [2] - 成分股涵盖大飞机研制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 [2] - 9月3日前自主可控和国防军工板块存在脉冲机会 [3]
复盘供给侧改革:“反内卷”如何催生产能出清主升浪
长江证券· 2025-07-09 15:23
核心观点 - 政策推动供给端出清,第一阶段行情起于政策预期,主升浪需行业格局改善配合;策略应对关注自然出清和政策出清两条主线 [2][8][9] 政策背景 - 市场竞争“内卷化”核心症结是产能过剩,恶性竞争阻碍产业创新升级,近期政策密集提及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关注底部供需格局改善行业 [8] 历史经验 - 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类似案例,政策推动出清行业第一阶段行情源于政策预期,第二阶段主升浪需行业格局改善,修复现金流与负债表,如煤炭、钢铁、水泥 [8] 宏观与行业背景 - 上一轮产能过剩(2011 - 2016年)集中在上游资源行业,本轮源于新能源等行业高景气,集中在中下游领域 [9] - 上一轮产能过剩周期,行业从企稳到反转财务指标改善顺序为:资本开支增速转负→资本开支增速拐点、经营性现金流增速拐点→收入增速拐点→库存增速拐点、毛利率拐点→ROE拐点、产能利用率拐点 [9] - 上一轮底部供给端出清失败行业特征:政策节奏、力度和精准性有限;行业格局分散,自律性和协同性差,过剩产能难退出 [9] 策略应对 自然出清 - 延续《出清的信号—从产能周期看行业比较》筛选方式,上游关注需求侧指标,中下游侧重供给侧指标,关注农业化工、通用机械、制药、零部件及元器件等行业 [10] 政策出清 - 关注年初以来多次发布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的行业,如光伏、锂电池、汽车、水泥等 [10] 相关政策梳理 - 2025年多个行业出台“反内卷”政策,如中央财经委部署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多行业发布倡议书、开展整治行动等 [17] 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 从财务领先指标看,部分行业指标率先改善或处于底部,可能率先迎来供需格局改善,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维度指标打分筛选得出 [3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