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管理

搜索文档
湖北空管分局圆满完成2025年暑运保障工作
中国民航网· 2025-09-01 08:49
暑运航班保障数据 - 武汉天河机场起降航班共计41617架次 日均683架次 同比增长2.55% [1] - 始发航班离港正常率达93.48% 单日最高起降710架次创历史峰值 [1] - 鄂州机场起降航班7713架次 日均127架次 同比增长15.11% [1] - 湖北省区域飞行总量126638架次 单日最高2276架次破历史纪录 [1] 运行保障措施 - 采用隔离平行运行/独立平行离场/相关平行仪表进近等多模式跑道运行方案 [3] - 发布107份航行通告实时传递跑道/滑行道/停机位状态信息 [3] - 对宜昌襄阳十堰三地雷达站完成全面巡检 排除设备潜在隐患 [5] - 气象部门发布42份机场警报 提前预警雷雨天气趋势 [5] 运行效率提升 - 通过动态调整管制排班计划 避免超负荷工作保障运行有序 [3] - 武汉天河机场航班正常率保障达88.83% [3] - 针对7月上旬与8月下旬双客流高峰特征制定专项工作方案 [2] - 开展模拟机大流量培训强化管制员应急处置能力 [3] 基础设施维护 - 在4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完成防雷接地网全覆盖检测 [3] - 保障雷雨极端天气下空管设备链条零中断运行 [5] - 通过气象专家会商机制精准研判天气变化趋势 [5]
河南空管分局组织开展数值预报AI气象大模型专题培训
中国民航网· 2025-08-22 11:02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巩留峰 报道:为紧跟气象科技发展前沿,提升气象预 报业务能力,8月14日,河南空管分局组织了一场关于数值预报AI气象大模型发展现状及应用的业务培 训。此次培训聚焦于将新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业务实践,旨在使预报员们深入了解AI气象大模型,为未 来的气象预报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此次培训以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的AI气象大模型产品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AI大模型与传统气象 大模型之间的差异。相较于传统预报方式,气象大模型具有运算效率高、消耗计算资源极小、非线性模 拟能力强等优势,可快速生成高精度的气象预报产品。此外,本次培训还分析了目前大模型在天气预报 中存在的短板,主要包括弱可解释性、泛化能力不足、极端事件预报强度偏低、智能预报结果过平滑、 深度学习框架能力需要拓展等。未来,"数值预报+AI"将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通过AI技术对复杂物理 过程进行参数化优化,使数值模型更好地模拟大气现象,提高数值预报的精度和可靠性。 研讨过程中,大家纷纷表示大模型能够为预报员提供更丰富、准确的预报参考信息,帮助预报员更精准 地把握天气变化趋势,提高预报准确率。同时,也对预报员提出了更 ...
江苏空管分局单日总保障架次与飞越架次创历年新高
中国民航网· 2025-08-21 07:39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通讯员陈梦阳、李雨吟 报道:2025年暑运,面对航班量持续高 位、复杂天气频发、设备运行维护压力增大的挑战,江苏空管分局全力做好航班保障。在8月15日,江 苏空管分局的单日航班保障总架次创历年新高,达到1730架次;其中本场航班745架次,飞越航班985架 次,飞越架次同样创下新高。 今年暑期,面对持续高位的运行压力,江苏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早谋划、早部署,多措并举筑牢安全基 石,组织开展了进近重点人员暑运能力提升培训,推进空管系统无线电通话质量监控检查,深入复盘雷 雨季节典型案例,强化带班主任现场巡视,优化值班管制员休息环境……一系列扎实举措,全面提升了 运行效率、人员状态与安全裕度,为航班高位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暑运期间,江苏空管分局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紧盯每一个航班,抓牢每一个环节,确保指令清晰准 确、操作规范到位,全力守护天路安全顺畅。(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彤 审核:程凌) 保障现场(江苏空管分局供图) ...
民航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以严细实作风筑牢安全防线 全力打好雷雨季保障攻坚战
中国民航网· 2025-08-04 05:38
台风应对措施 - 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党委制定62项具体措施应对台风"范斯高"与"竹节草"叠加影响,确保暑运期间航空运行平稳有序 [1] - 措施围绕强作风、保安全、战雷雨、提效能等方面展开,以严细实作风应对复杂天气与空域运行压力 [1] 作风建设 - 空管中心党委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在"严、细、实"三个维度深化作风养成,要求管制员以"零违章"为标准 [2] - 采用"老带新"岗位传承模式,通过事后讲评反思帮助新员工培养严谨职业素养 [2] - 编制40余类专项检查单,形成可视化操作流程,并运用"双重预防机制"梳理出55项危险源 [2] 实战能力提升 - 通过年度复训、特情演练、大流量运行模拟等场景优化管制策略,成功在30秒内完成特情处置 [3] - 管制员队伍具备"拉得出、顶得上"的实战能力,背后是长期实战积累 [3] 安全管理体系 - 构建责任落实、隐患防范、协同联动三方面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防护网 [4] - 2025年已开展5次安全专题研讨,制定《空管中心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办法》推动全员安全责任制 [4] - 修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管理办法》,建立动态清零机制 [4] 雷雨季应对策略 - 复盘历年雷雨绕飞案例,固化改航策略与疏散路径,开展三方模拟机演练提升协调指挥能力 [5] - 分批选派管制员赴航空公司运控中心与驾驶舱观摩学习,形成"信息共通、经验共享、安全共筑"合作模式 [6] - 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通过新程序落地总计节省飞行时间超1700小时 [6]
心相通 天路通——粤港澳大湾区空管青年交流实践活动
中国民航网· 2025-07-23 04:25
粤港澳大湾区空管青年交流活动 - 活动由民航局空管局团委主办,中南空管局团委、海南空管分局承办,香港航空管制协会、澳门空中交通管制员协会共同参与,旨在搭建四地空管青年业务交流平台 [2] - 活动选择在海口举办,因海南空管分局所辖的三亚飞行情报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空管业务联系紧密,希望借助海南自贸港的开放活力助力青年拓展视野 [2] - 交流内容包括业务研讨、现场观摩、文化交流等,累计120余名青年参与,加深了友谊并拓宽了国际视野 [7][11] 三亚飞行情报区业务特点 - 三亚飞行情报区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南端的飞行情报区,连接广州、香港、马尼拉、胡志明和河内飞行情报区,是东北亚往返东南亚的重要海上大通道 [2] - 三亚区管中心采用双轨运行模式,岛内扇区使用中国民航管制规则,洋区扇区按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运行,是国内唯一全天候使用全英文协调指挥的扇区 [3] - 实地参观让港澳管制员更深入了解三亚区管中心的运行特点,促进了业务沟通和感情交流 [5] 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在半径80公里范围内汇集7座机场、13条跑道,年吞吐量超过2亿人次,是飞行复杂、保障量大的机场群 [6] - 大湾区空管青年联盟于2022年4月成立,由民航局空管局团委发起,联合港澳航空管制协会参与,旨在促进飞行安全和运行高效 [6] - 联盟已组织多次交流活动,足迹遍布北京、广州、香港、珠海,推动三地青年在业务和文化层面的深度融合 [7] 文昌国际航天城参观 - 交流活动安排参观文昌国际航天城,该航天城自2020年启动建设已形成"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协同的产业格局 [9] - 截至2025年6月,航天城入驻企业近3000家,其中航天相关企业超700家,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9] - 参观让港澳青年近距离感受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投身民航事业的热情 [9] 活动成果与未来规划 - 活动促进了四地空管青年在安全管理、空域优化及应急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建立了宝贵的工作联系 [11] - 主办方计划推动交流活动常态化,在管制英语、国际合作及培训服务等领域强化互动,培养复合型人才 [11] - 未来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拓展交流范围,把青年联盟打造成为助力飞行安全、促进运行高效的平台 [11]
河南空管深化产教融合 为航空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中国民航网· 2025-07-21 07:15
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 河南空管分局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共建本科生校外实习基地,整合双方资源搭建实践平台 [1] - 合作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谐双赢、共同发展"原则,为河南领空经济发展和航空人才培养助力 [1] 教学资源与课程设计 - 配备先进空管模拟设备,同步共享实操案例库与行业前沿动态,提供全链条学习资源 [2] - 定期更新教学素材,纳入最新管制技术、设备应用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 [2] - 专业技术团队设计实习课程体系,结合空管岗位需求细化教学模块,涵盖设备操作、运行调度等核心技能 [3] 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 - 管制运行部业务骨干担任兼职讲师,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演练传授应急处置经验 [3] - 组织学习观摩活动,将课堂理论与空管实操深度衔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 [4] - 提前挖掘和储备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 文化传播与校企协同 - 分局领导牵头组织管制教员进校园,开展现场教学并分享行业故事,弘扬空管文化 [5] - 未来将以校企协同为抓手,拓展合作广度与深度,为航空事业培育更多中坚力量 [5]
民航江西空管分局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向纵深开展
中国民航网· 2025-06-26 09:46
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 公司制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和任务推进表、读书研讨计划表 从10个方面列出25项任务及4期读书研讨内容 [1] - 公司建立学习教育资料库 在公众号设立"线上课堂"栏目 专题推送学习教育19期 [1] - 公司已开展专题学习9次 读书研讨班4期 为班子成员和二级机构干部提供11个可选研讨主题 [1] - 公司党委班子成员和党组织书记发挥"头雁效应" 在一线讲授主题党课 带动基层学习 [1] - 基层党支部和党小组以"三会一课"形式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110余次 [1] 问题查摆与整改措施 - 公司紧密联系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和作风建设实践 学查结合 分类列出问题清单 深挖问题根源 [2] - 对基层反映的问题组织职能部门主动认领 上下联动解决 对跨部门问题加强协调共同研究措施 [2] - 公司党委在两轮查摆问题基础上制定30条整改措施 明确分管领导 主办协办和整改时限 建立集中整治台账逐条推进 [2] - 公司坚持开门学习教育 接受群众监督 加强对基层支部学习教育工作的督促指导 [2]
安徽空管分局技术保障部多措并举战雷雨
中国民航网· 2025-06-24 14:25
安徽空管分局技术保障体系 - 公司构建"预警—响应—监控—复查—通报"闭环保障体系应对雷雨天气挑战,确保空管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1] - 部门通过电话、工作群精准传达预警信息,值守人员立即核查自动化、内话、甚高频等关键设备状态及防汛物资储备 [2] - 外台站提前调试抽水泵等设备,严阵以待应对突发积水险情 [2] 雷雨应急响应措施 - 暴雨期间技术人员加密巡查外台站及VHF方舱,重点检查排水渠、电缆沟、机房密封性,排除渗漏和积水隐患 [3] - 雨后立即检查室外天线单元、馈线系统、避雷设施,排查雷击或雨水冲刷导致的设备"暗伤" [4] - 建立"雨后即查"机制,确保馈线接头性能、避雷针接地系统及传感器功能正常 [4] 信息协同与决策支持 - 全流程实时通报设备检查结果、防汛物资准备及排水系统状态,保障信息透明与决策高效 [5] - 通过工作群实现各级管理人员动态掌握一线情况,支撑"科学决策、快速响应" [5] - 全链条协同机制助力公司多次成功化解雷雨天气对空管运行的冲击 [5]
民航河南空管分局创新地空数据链应用场景 助力雷雨天气运行保障
中国民航网· 2025-06-17 09:46
行业技术发展 - 中南空管局在地空数据链技术应用方面实现创新,通过数字化管制服务解决雷雨绕飞等复杂运行场景下的管制难点 [1] - 中国民航《智慧民航建设路图》将数据链空管服务作为TBO运行的关键支撑技术,自2018年起中南空管局已开展相关应用研究 [1] - 河南空管分局作为试点单位,于2021年5月成为空管系统首家开展数据链发送相似航空器呼号告警服务的单位 [1] 技术应用场景 - 雷雨绕飞场景存在机组绕飞路径差异、频率资源紧张等问题,导致管制运行容量大幅下降 [2] - 河南空管分局确定了雷雨绕飞、空中改航、机场天气和空中颠簸四类典型场景,通过数据链实现"一对多"信息推送 [2] - 该系统有助于建立地空一致的情况意识,高效处置复杂天气及突发状况 [2] 系统研发与功能 - 河南空管分局以自研ATCS系统为基础,新增飞行计划实时更新、飞行动态关联等核心功能 [2] - 开发了信息发送设置、进度列表显示和数据实时查询等一体化功能模块 [2] - 利用ACARS ATS协议打通管制地面系统、数据公司服务器与飞机航电系统的数据链路 [2] 测试与运行效果 - 系统由带班主任操作,流程包括路径规划、信息录入、数据生成与发送,2025年4-5月测试期间发送数据链信息350余条,成功率超95% [3] - 数据发送单向延迟平均值为3.62秒,达到预期目标 [3] - 2025年5月29日的宣贯研讨会上,各方认可该技术可减少话音通信负荷,降低陆空通话理解偏差 [3] 未来规划 - 河南空管分局将加强实验运行监测和数据分析,拓展应用场景,提升雷雨季节的实际效能 [4] - 该技术为未来实现TBO运行奠定基础,后续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4]
汕头空管站气象台扎实开展2025年“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中国民航网· 2025-06-11 16:26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 气象台通过党员大会、安全教育会等方式传达雷雨季节气象预报安全预警警示,并开展典型案例学习 [2] - 气象台细化分解雷雨季节气象保障工作任务目标,确保全体人员明确红线底线和刚性制度 [2] - 气象台持续梳理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并组织专项培训,实现安全责任"不悬空" [2] 安全风险隐患治理 - 气象台通过访谈、日常运行检查识别业务融合试运行班组一体化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 - 气象台优化业务融合配套管理程序,针对新增席位、科室合并等调整及时开展运行手册更新 [3] - 气象台对气压比对、设备维护等关键环节实施精准监管,严抓习惯性违章行为 [3] 应急协同处置机制 - 气象台常态化开展台风灾害性天气、报文入库不正常等多场景应急演练 [4] - 气象台模拟多种突发情况下主备切换和应急响应场景,剖析问题短板 [4] - 气象台持续细化应急预案中的故障处置程序和信息通报流程,推动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