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保障和就业
icon
搜索文档
前8个月广西民生支出3311.43亿元 同比增长8.1%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21:41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宁9月23日电(韦佳秀)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近日发布消息称,今年1月至8月,广西民生支出 3311.43亿元,同比增长8.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9%;民生支出的规模、增速、占比均为 近五年同期最高值。 据介绍,广西聚焦教育、就业、健康、交通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扩量提质。 为支持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今年1—8月,广西教育支出842.8亿元,同比增长12.3%。 广西还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今年前8个月,卫生健康支出443.12亿元,同比增长11.4%;兜住困难群 众基本生活底线,最低生活保障支出82.51亿元,同比增长7.5%。 此外,广西持续做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保障,今年前8个月,交通运输支出同 比增长29.6%、节能环保支出同比增长27.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同比增长13.4%。(完) 与此同时,广西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今年1—8月, 广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9.04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就业补助支出同比增长11.1%。 ...
财政加码支持民生领域
中国证券报· 2025-08-22 20:09
全国财政支出结构 - 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37亿元 同比增长3.4%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3327亿元增长8.8% 地方支出137410亿元增长2.5% [1] - 民生领域支出增速显著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 教育支出增长5.7% 卫生健康支出增长5.3% [1] - 社保就业、教育、卫生健康三项支出合计超6万亿元 规模及增速均处于较高水平 [1] 地方财政支出案例 - 北京市教育支出740亿元增长7.9% 主要用于普惠幼儿园补助、中小学学位扩充及高校建设 [2] - 云南省社保就业支出795.6亿元占比20.4% 教育支出696.3亿元占比17.9% [2] - 广西统筹6.7亿元用于企业减负 减征失业和工伤保险费22.4亿元 [3] 民生政策实施 - 中央财政安排育儿补贴预算900亿元 全国财政增加学前教育支出约200亿元/学期 [2] - 推行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多地出台生育友好型政策如福建育儿补贴实施方案 [2][3] - 河北省计划2025-2027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以上 [3] 政策导向与专家观点 - 财政支出体现"投资于人"导向 通过减轻育儿成本提振消费并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2][3] - 两办文件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强化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重点领域保障 [4] - 分析机构预期民生补贴政策将常态化 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4]
学习笔记|上半年财政运行:强化民生导向与经济发展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3:47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 同比下降0.3%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1] - 税收收入9.29万亿元 下降1.2% 非税收入2.27万亿元 增长3.7% [1] -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6万亿元 下降2.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7万亿元 增长1.6% [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 同比增长3.4% [2] 行业税收表现 - 装备制造业税收表现突出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税收增长32.2%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9.2% 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增长6.3% [1] - 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显著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13.8% 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增长8.6% [1] - 月度税收收入从4月起连续3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1] 财政支出结构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5万亿元 增长9.2% 为支出增长最多科目 [2][3] - 教育支出2.15万亿元 增长5.9% 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 增长9.1% [2][4] - 卫生健康支出1.1万亿元 增长4.3% 节能环保支出2556亿元 增长5.9% [2] -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738亿元 增长5% [2] 重点支出领域详情 - 就业补助资金下达667.4亿元 基本养老金按2%比例提高 覆盖超过3亿老年群众 [3]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提高5元至99元 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补助增加30元至700元 [3] - 下达医疗卫生补助资金5522亿元 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 [3] - 开展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试点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3] 财政政策导向 - 支出结构强化民生导向 重点保障就业 养老 医疗等基本民生需求 [3][4] - 通过科技和教育支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4] - 财政资金安排提高"民生含量"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4] -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