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郭冠男:把改革动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
经济日报· 2025-08-29 00:09
经济体制改革 - 民营经济组织数量增至1.85亿户 占经营主体总量96.76% [2] -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发挥国民经济压舱石作用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扎实推进 市场监管更加公平高效 [2] -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 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市场不断完善 [2] - 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 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3] - 完善现代流通体系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3] 科技创新机制 -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34位跃升至2024年第11位 [2] - 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2] - 产学研合作不断强化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与应用 [2] - 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快速崛起 [2] 社会民生改革 -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2] - 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增强 [2] - 教育公平更加彰显 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 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成效初显 [2] - 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领域充分吸纳群众智慧 [3] 改革实施机制 - 探索形成好经验好做法 加快全国范围推广有效政策 [3] - 健全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改革落实机制 [3] - 拓宽听证会民意调查网络问政等群众参与渠道 [3] -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 [3]
广州电力科学研究院:聚焦多元使命 开启城市电网发展转型新程
环球网· 2025-07-08 04:10
技术监督与数字化转型 - 广州电科院保留500kV变电站预防性试验和423座110kV及以上变电站诊断性试验业务,强化试验专业水平[2] - 上线南网首个数字品控系统,接入十余家供应商数据,实现监造全流程数字化管控,2024年工作效率提升60%[2] - 建成国内省会城市最大在线监测系统,防内涝预警系统准确率达98%,通过设备监视发现20余起重大运行缺陷[3] - 采用"线上监控+线下监督"模式,建立资产全周期问题反馈协同机制[2] 科研创新与资源整合 - 整合氢能中心、试研院等资源成立广州电力科学研究院,组建南网首批4个实体化实验室[4] - 绿色环保电工材料实验室研制的220kV植物油变压器入选2024年工信部首台套装备[4] - 氢能中心人均科研经费300万,连续3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布《电氢协同发展蓝皮书》[5] - 实验室实行"双协同"机制,电缆实验室与怀柔实验室联合申报500kV电缆绝缘材料国产化专项[6] 科研管理与项目评估 - 创新发展部通过科技项目监控数据中台实现实验室80%为科研人员、80%时间做科研[5] - 创新项目评估聚焦"科学路线、工程路线及商业路线"综合最优,按四维象限分类施策[7] - 石墨烯电容器项目定位产品创新,与澳门太赫兹公司合作研发;3.3kV SiC器件项目获3000万经费支持[7] 人才机制与改革政策 - 设置研究员岗位序列(最高23岗)和创新研发工程师岗位(17-20岗),17名生产人才转岗科研[8] - 拥有3名战略技术专家、6名领军专家、22名拔尖专家,引进5名国家级人才[8] - 新致力公司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模式,中低压柔性变流平台月产300套,植物油平台月产5吨[9][10] - 出台36项配套政策,允许双向流动并给予履历加分,首批双聘团队通过揭榜挂帅启动[11] 产业协同与成果转化 - 新致力公司聚焦电氢协同、植物油等方向,采取委托加工、技术入股等轻资产模式[10] - 成立4个月即达成3000万营收目标,与新加坡能源集团、秘鲁博路兹公司合作[10] - 设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通过柔性项目制吸引基层创新项目,原单位减人不减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