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学科研
icon
搜索文档
设备更新!北京协和医学院3.14亿元采购大批仪器
仪器信息网· 2025-09-02 03:58
北京协和医学院大规模科研设备采购计划 - 北京协和医学院发布24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3.14亿元,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9月 [2][3] 采购设备技术规格与功能 - 纳升液相色谱-超高分辨质谱联用仪(Nano-LC-HRMS)专为微量样品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检测设计,应用于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药物研发 [4] - 分选型流式细胞仪(FACS)通过荧光标记和电荷偏转技术实现高速细胞分选,应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 [5] - 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用于测量纳米颗粒粒径、Zeta电位等参数,应用于生物医药和纳米材料领域 [6] - 单细胞解码系统支持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免疫组等多组学分析 [9] - 分析型流式细胞仪需具备16色以上多参数分析能力,分选型流式细胞仪要求16色以上复杂样本处理能力 [9]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需具备96孔(6荧光通道)和384孔(5荧光通道)两种检测规格 [9] - 超速离心机要求分离能力≥80,000g [9]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支持生物医学样品的高分辨率三维成像和动态荧光监测 [9] - 小动物活体成像仪用于肿瘤细胞实时观察和药物递送监测 [9] - 高性能计算服务器支持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基因测序研究 [12][13] - 超分辨显微镜具备智能算法系统辅助四维活细胞成像 [10] - 三代测序仪用于新发突发病原体检测和疫苗开发研究 [10] 采购项目分类与预算分布 - 第十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3421万元,包含11台/套设备如单细胞解码系统、流式细胞仪和质谱仪 [9] - 第十一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110万元,涵盖辐射检测设备和教学系统 [9] - 第十二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900万元,包括流式细胞仪、显微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 [9] - 第十三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270万元,采购活细胞全景多光谱分析系统 [9] - 第十四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605万元,用于多参数流式分选仪和4激光流式分析仪 [9] - 第十五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1860万元,包含17台设备如小动物成像系统和三代测序仪 [10] - 第十六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1160万元,采购流式分选仪和超分辨成像系统 [10] - 第十六批目录外项目预算390万元,用于智能服务器支持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 [11] - 第十七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546万元,涵盖VR量子成像系统和脑电信号采集设备 [11] - 第十八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289万元,包括显微成像系统和全自动PCR仪 [11] - 第十九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720万元,用于分布式存储和高性能计算服务器 [13] - 第二十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6988万元,采购21套设备如组织透明化成像系统和全光谱流式分选仪 [13] - 第二十一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1048万元,用于医学模拟训练设备和PCR仪 [13] - 第二批目录内项目预算2735万元,采购计算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系统 [14] - 第二批目录外项目预算3795万元,涵盖液质联用仪和心脏电生理研究设备 [14] - 第三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945万元,包括荧光定量PCR仪和手术模拟器 [14] - 第四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1300万元,用于共聚焦显微镜和生物3D打印机 [15] - 第五批目录外项目预算1727万元,采购全光谱流式细胞仪和小动物Micro CT系统 [15] - 第五批目录内项目预算415万元,用于GPU计算集群支持生物大数据处理 [15] - 第六批目录外项目预算505万元,采购高内涵药物筛选系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16] - 第六批目录内项目预算232万元,用于GPU超算服务器支持药物研发 [16] - 第七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120万元,采购高效液相色谱仪和二维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17] - 第八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792万元,包括活体成像仪和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 [17] - 第九批设备采购项目预算482万元,采购超速离心机和自动化液氮罐系统 [18] 机构科研实力背景 - 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下属机构,拥有16个ESI全球前1%学科,其中5个学科进入前1‰,药理学与毒理学位列全球前万分之一(排名第12) [19] - 机构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53项,累计获科研资助37.34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 [21] - 拥有两院院士26人、国家杰青45人,博士生导师超千名 [24] - 下设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包括新药筛选与评价平台、代谢性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25][27][33]
生命律动 科技护航 ——解码实验室里的医学“黑科技”
河南日报· 2025-07-13 23:49
医学科技创新 -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重建两周年,已推动多项前沿医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3] - 离体心脏温血转运系统突破传统冷藏技术限制,将心脏体外存活时间延长数倍至24小时[5][7] - 新系统采用34℃—36℃恒温灌注,温差控制在±0.5℃,配备30余种成分的特制保护液和实时监测传感器[7] 器官芯片技术 - AI+类器官芯片平台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用于筛选癌症个体化治疗方案[9][11] - 技术通过培养患者"迷你肿瘤"测试药物反应,已使13位患者受益,其中一例抑瘤率达71%[11][12] - 该技术融合生物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和人工智能,被《科学》杂志列为"十大新兴技术"[12] 纳米酶产业化 - 全球首条纳米酶中试生产线投产,年产能达30吨,4条线全部启用[13][15] - 农业纳米酶技术实现氮肥减量30%同时增产8%-18%,小麦试验田增产13.8%,盐碱地增产12.9%[15] - 技术规划三年覆盖河南2000万亩耕地,2026年实现规模化应用[15] 跨领域应用 - 纳米酶技术已拓展至畜牧业,可降解饲料真菌毒素,减少抗生素使用[18] - 医用纳米酶抗菌敷料进入临床试验,衍生品将应用于日常抗菌用品[18] - 核心技术入选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十大新兴技术"榜单[18]
复旦大学宋振举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生物世界· 2025-07-02 08:03
宋振举教授简介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副院长 金山医院院长 上海市急危重症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1] - 上海市肺部炎症与损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 [1]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九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危重病学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1] - 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 省部级课题3项 通讯作者在Nature Immu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18篇 发表专家共识5项 申请专利27项 转化5项 [1] 研究方向 - ARDS的发病机制与干预 [6] - 脓毒症脏器损伤 [6] - 急性中毒发病机制与干预 [6] 招聘专业 - 临床医学 生命科学 生物学 生物医学工程 药学等相关专业 [3] 博士后招聘要求 - 遵纪守法 品学兼优 身心健康 能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 [4] -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岁 应届博士毕业生或获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5] - 需发表一篇SCI论文 具备细胞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 生物信息学等学术背景 [5] 薪酬待遇 - 参照国家和复旦大学标准 享科研业绩奖励 表现优异者可获额外补助和津贴 [7] 应聘材料 - 需提交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 科研内容 论文专利清单 获奖情况 [8] - 博士论文及毕业证明材料 1-3篇代表性论文全文 [8] 联系方式 - 应聘邮件需注明"应聘博士后" 发送至linzhang0315@fudan.edu.cn 抄送song.zhenju@zs-hospital.sh.cn [9][10] 其他信息 - 公众号免费为科研机构发布博后招聘广告 材料需以Word形式发送至genecong@163.com [11] - 提供专业交流群入口 需备注学校/专业/姓名 PI或教授需额外注明 [14][16]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5:00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定位 - 深圳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创新 [1][4] - 改革目标聚焦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 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尤其在产学研协同、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等方面 [1][3] 科技创新机制突破 - 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和"出题人"角色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作为改革范例 采用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的社会化用人制度 已吸引丹扬院士等国际顶尖人才加入 [2] - 试点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 赋予其在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要求兼具技术、管理、市场三重能力 [2] 产业与人才发展路径 - 推动工程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支持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工科人才 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先进制造业集群衔接模式 [3] - 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制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三大领域 深圳在场景应用和标准制定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3] 制度创新方向 - 遵循技术变革特征进行顶层设计 探索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展的路径 目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4] - 改革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 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教育体系改革 匹配新兴产业需求 [3]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3:0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与科技创新 - 《意见》鼓励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继续探索 [1] - 新一轮改革试点目标更聚焦于创新,尤其在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两大方面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1] - 深圳企业和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面临更多制度性与技术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产学研高效协同问题 [1]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意见》强调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与"出题人"角色,因其处在技术与产业变革前线 [2]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与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已吸引丹扬、陆伟等国际顶尖学者加入 [2]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 提出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其在项目甄选、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2] - 该制度要求经理人兼具科研技术素质与项目管理能力,需"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 [2] 先进制造业与人才培养 - 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需推动技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3] - 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产业链衔接模式 [3] 新兴产业制度突破 - 赋予深圳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 [3] - 三大产业因缺乏机制与标准阻碍产业化,深圳在技术应用与场景创造方面具有先行优势 [3]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 - 《意见》突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 [4] - 遵循市场规律与技术变革特征,探索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