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金属资源回收

搜索文档
格林美:打造新能源“金属粮仓”,赴港上市谋局全球供应链
智通财经· 2025-09-25 13:38
公司业务模式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从电子废弃物处理起家 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制造和关键金属资源回收巨头 业务贯穿"城市矿山"和"新能源材料"两大领域 形成"资源回收-材料再造"闭环产业模式 [1][2] - 在第三方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领域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回收处理量占中国总量的10%以上 通过全国回收网络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 [2] - 在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材料出货量方面位居全球前列 垂直一体化能力构筑了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安全壁垒 [2] 财务表现与资本结构 - 总营收从2022年293.92亿元增长至2024年331.9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6.3% 收入结构显著变化 新能源材料收入占比从74.2%降至60.0% 关键金属资源收入占比从16.9%大幅提升至30.4% [4] - 净利润表现波动性强 2023年计提高达8.3亿元非金融资产减值损失 主要来自存货减值 盈利能力对外部大宗商品价格高度敏感 [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常年为负且规模持续扩大 经营活动现金无法覆盖投资需求 严重依赖外部融资补充资金缺口 [6] 发展战略与资本运作 - 筹划赴港发行H股构建"A+H"双资本平台 旨在优化资本结构并对冲风险 缓解A股市场估值对国际化战略支持不足的问题 [1][3] - 全球化扩张带来巨额资本开支 特别是在印尼等地的镍资源和三元材料基地建设 新融资渠道可分摊资本压力并引入国际长线资本 [3] 行业机遇与市场前景 - 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预计2027年至2030年到来 全球退役电动汽车电池数量2024-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达52.1% [7] - 高镍三元前驱体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35.2%提升至2030年70.0% 公司在高镍前驱体领域的卡位优势有望抓住高端化增长趋势 [7]
格林美,递交IPO招股书,拟赴香港上市,摩根大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际联席保荐|A股公司香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9-23 06:11
公司上市计划 - 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2] - 公司已于2010年1月22日在深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002340 SZ 截至2025年9月22日总市值约人民币382亿元[2] 业务定位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1年 是关键金属资源回收生产和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的引领者 也是全球新能源材料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3] - 采用"开采城市矿山"的商业模式 致力于消除污染和再造资源[3] - 在关键金属资源回收方面 镍钴钨资源回收量中国排名第一 MHP权益产量位列全球前三[4][5] - 锂离子电池回收方面 从第三方采购退役电池并处理报废电动汽车电池 锂金属回收率达96 5% 远超行业90%的平均水平[4][5] - 新能源材料方面 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全球第二 四氧化三钴供应量全球第二 并实现9系超高镍核壳三元/四元前驱体的量产[4][5] - 拥有超过5 500项全球专利申请 往绩记录期间研发支出总额人民币50亿元以上 设立三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研发人员超过1 000名[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93 92亿元 305 29亿元和331 998亿元 2025年前六个月收入175 61亿元[6][1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3 32亿元 11 62亿元和13 28亿元 2025年前六个月净利润8 43亿元[11][12] - 新能源材料业务占比最高 2024年收入占比60% 其中二元前驱体占比48 4%[6] - 关键金属资源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16 9%提升至2024年30 4%[6] - 中国市场是主要收入来源 2024年中国内地收入占比76 4%[6] 股东结构与公司治理 - 控股股东为许开华王敏夫妇 通过直接持股和控股公司合计持股约9 02%[6][7] - 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 包括4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 - 高管团队包括多位副总经理 涵盖财务 法律 运营等专业领域[10] 合作伙伴与产能布局 - 与全球超过1 000家汽车企业及电池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5] - 在中国设立6家锂离子电池回收附属公司 均纳入工信部白名单[5] - 拥有MHP生产 关键金属资源回收和锂离子电池回收三大业务能力 实现部分关键原材料自给自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