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消费电子回收

搜索文档
闪回科技赴港IPO挑战重重:依赖小米、亏损持续、市场地位不及头部
搜狐财经· 2025-08-23 21:46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由清科资本担任独家保荐人[1] - 此次为2024年以来第三次尝试登陆港股市场[1] 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 - 专注于消费电子产品后市场交易服务 主要通过以旧换新方式延长电子产品使用寿命[1] - 通过自有品牌"闪回收"开展线下以旧换新业务 通过"闪回有品"在电商平台销售二手产品[3] - 按2024年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算 在中国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三[3] - 2024年回收及售出二手手机交易额为10亿元 市场份额为1.3%[3] 市场竞争格局 - 手机回收服务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万物新生(爱回收)、转转集团、闲鱼等[1] - 爱回收以62亿元交易额占据7.9%市场份额 转转以58亿元交易额占据7.4%市场份额[3]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累计亏损约3.37亿元 至今未实现盈利[5] - 毛利率持续走低 从2021年8.2%下滑至2024年4.8%[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有所回升 但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 成本结构与供应链 - 高销售成本是毛利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手手机采购成本占据销售成本大头[5] - 与小米集团合作关系紧密 小米既是重要供应商也是股东之一[5] - 通过以旧换新方式向小米采购的二手产品金额占采购总值较大比例[5] 资本结构与风险 - 在引入小米等外部投资者时签署多份对赌协议[7] - 前两次IPO失败触发赎回条件 导致公司流动负债激增[7] - 与D轮投资者将上市截止时间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7] - 若本次IPO再次失败 将面临严峻赎回压力 影响资金流动性和资产健康度[7]
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背靠“小米系”,仍难走出亏损困境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06:21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专注于消费电子产品回收服务 主营二手手机 [2] - 按2024年回收及出售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算 公司位列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约1.3% [2] - 商业模式通过上游品牌商以旧换新渠道回收质检翻新后向下游商户批发销售 依托自营平台闪回有品及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 核心收入来自二手设备价差 业务高度依赖手机品类 [2] 股权结构与融资背景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剑逸及董事余海容合计持股45.35% 刘剑逸通过ShanHuiShou BVI持有31.71% MGY Wisdom BVI持有10.72% 余海容通过MGY Alliance BVI持有2.92% [3] - A轮融资获得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及小米集团投资 前五大供应商中第一大合作伙伴为小米集团 [5][8] - 融资历程包括2018年A轮近亿人民币融资 2019年B轮未披露融资金额 2020年股权融资未披露金额 2021年C轮未披露融资金额 [5]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营收从2021年7.50亿元增至2024年12.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到8.09亿元 同比增长40.33% [8] - 净亏损连续四年为负 2021年亏损4871万元 2022年亏损9908万元 2023年亏损9827万元 2024年亏损6644万元 2025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463万元 累计亏损超3亿元 [8] - 销售成本从2021年6.88亿元增至2024年12.35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7.59亿元 占营收比重超过90% 其中绝大部分为采购二手消费电子产品成本 [8]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仅4.8%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仅为龙头爱回收的三分之一 [8] 现金流与经营状况 - 2021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累计净流出1.16亿元 主要依赖外部融资支撑 [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转正至4371.8万元 同比增长233.62% [9]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二手手机回收市场规模达1929亿元 预计2028年将增至36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 [10] - 政策层面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消费层面手机价格上涨和迭代周期延长推动二手设备需求增长 [10] - 2024年手机回收行业前两大企业合计份额仅15.3% 前五大不足20% 公司位列第三但份额仅1.3% 交易额约10亿元 不及龙头爱回收的六分之一 [10] - 头部企业加快构建壁垒 爱回收依托万物新生集团在美股上市并布局质保金融分期等多元业务 转转依托流量平台渗透C端 手机厂商自建官方回收渠道 [10] 业务模式与风险因素 - 公司依赖小米生态获取以旧换新优质机源形成规模优势 但带来议价能力弱化和依赖度过高风险 [8] - 公司提出拓展笔记本平板等品类但规模尚小 难以构成实质支撑 [11] - 公司计划通过融资强化供应链升级人工智能质检平台并偿还部分债务 [11] - 品牌与信任风险突出 二手手机交易涉及隐私与售后 数据泄露或质保问题可能对品牌口碑造成严重冲击 [11] - 公司提出进军东南亚与香港市场 但在渠道合规和品牌认知度上经验不足 [11]
手机回收商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四年半亏损超3亿,对赌协议压顶……
国际金融报· 2025-08-18 13:21
公司IPO动态 - 闪回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此前曾于2024年2月和9月递表[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专注于二手手机回收业务 拥有"闪回收"和"闪回有品"两大核心品牌[1] 财务表现 - 2021-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3.37亿元人民币 其中2021年亏损4870.8万元 2022年9908.4万元 2023年9826.8万元 2024年6644.3万元 2025年上半年2463.3万元[2][3] - 同期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7.5亿元 2022年9.19亿元 2023年11.58亿元 2024年12.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8.09亿元[3] - 毛利率从2021年8.2%下降至2024年4.8% 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6.3%[5] - 销售成本从2021年6.88亿元增长至2024年12.35亿元 增幅近100% 2025年上半年达7.59亿元 占营业收入93.81%[5]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回收和售出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算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均为1.3%[3] - 2023年市场份额1.4% 远低于行业前两名爱回收(9.1%)和转转(8.4%)[3] 商业模式 - 主要通过与上游采购商合作 通过"以旧换新"渠道回收旧手机 翻新后转售[8] - 近九成营收由自建线上渠道闪回有品贡献 第三方电商平台占比不到10%[4] - 采购量从2021年103.3万台增至2024年128.6万台 采购金额从5.38亿元升至10.36亿元[8] 运营风险 - 高度依赖上游采购合作伙伴 议价能力较低[8] - 需通过增加采购成本和佣金保持回收量和市场份额[8] - 多个主流手机品牌推出自有回收平台 加剧同业竞争[8] - 无法完全将采购成本压力转嫁给客户 售价低于竞争对手[9] 现金流与负债 - 2021-2024年连续四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2021年净流出639.9万元 2022年4373.6万元 2023年4777.4万元 2024年1844.9万元[13] - 存货持续增长 从1841.8万元增至3275.4万元[1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流动负债净额7.22亿元 负债净额7.13亿元[13] - 赎回负债从2021年12月31日3.07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7.91亿元[13] 股权结构 - 创始人刘剑逸和CEO余海容合计持有约45.35%股份[14] - 已完成多轮股权融资 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清桐资本、同创伟业等[14] - 同行业对手转转也通过收购股权方式参与投资[14]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升级[14] - 加强上游采购合作伙伴战略合作[14] - 加大营销推广力度并拓展高潜力销售渠道[14]
手机回收商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四年半亏损超3亿,对赌协议压顶……
国际金融报· 2025-08-18 13:16
公司IPO动态 - 闪回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此前于2024年2月和9月两次递表[1][2]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专注于二手手机回收服务 拥有"闪回收"线下回收品牌和"闪回有品"线上销售平台[2]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算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约1.3%[3] - 行业前两名爱回收和转转2023年市场份额分别为9.1%和8.4% 公司1.4%的市占率显著落后[3] 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持续增长:7.5亿元→9.19亿元→11.58亿元→12.97亿元→8.09亿元[3] - 同期亏损累计达3.37亿元:4870.8万元→9908.4万元→9826.8万元→6644.3万元→2463.3万元[3] - 销售成本从2021年6.88亿元增长至2024年12.35亿元 增幅近100%[5]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7.59亿元 同比增长37.74% 占营业收入93.81%[5] 盈利能力 - 毛利率从2021年8.2%下降至2024年4.8% 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6.3%[5] - 毛利率远低于行业龙头爱回收母公司万物新生(超过19%)[5] - 毛利受二手手机采购成本、售价波动、市场竞争和宏观经济状况多重影响[6] 业务模式 - 通过与主流手机品牌、运营商和大型商户合作开展"以旧换新"业务[7] - 采购量从2021年103.3万台增至2024年128.6万台[7] - 采购金额从2021年5.38亿元飙升至2024年10.36亿元[7] - 近九成营收由自建线上渠道闪回有品贡献 第三方电商平台占比不足10%[4] 竞争劣势 - 产品售价低于竞争对手 以256G iPhone15Pro为例 闪回有品售价明显低于爱回收[8][10] - 平台销售机型数量少于竞争对手[8] - 多个主流手机品牌推出自有回收平台 加剧行业竞争[7] 资金状况 - 连续四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2021年-639.9万元至2024年-1844.9万元[10] - 存货从1841.8万元增长至3275.4万元[10] - 2025年上半年流动负债净额7.22亿元 负债净额7.13亿元[10] - 赎回负债从2021年12月31日3.07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7.91亿元[10] 股权结构 - 创始人刘剑逸和CEO余海容合计持有约45.35%股份[11] - 刘剑逸通过ShanHuiShou BVI持有31.71%股份[11] - 曾获得小米集团、顺为资本、清桐资本等多轮融资[11] 资金用途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升级[11] - 加强上游采购合作伙伴战略合作[11] - 扩大营销推广并拓展高潜力销售渠道[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