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质检
icon
搜索文档
一颗小钢球背后的AI质检革命
虎嗅· 2025-09-22 05:18
你能想象吗?一颗直径不到4毫米的小钢球,竟然能难倒一家年产值几亿的轴承厂。 前段时间,我和得到AI学习圈的同学,也是北京凡钢科技的创始人卢无为沟通时,他跟我分享了这么一个案例:他们用AI帮一家山东轴承公司解决了困 扰多年的钢球质检难题。当我听到背后的具体细节后,发现这个案例特别有意思。 一、一颗小钢球的质检难题 你可能想不到,就是这么一颗不起眼的小钢球,撑起了多少设备的正常运转。你家里的窗帘滑轨、橱柜滑轮、洗衣机滚筒里,其实都有它的身影。在工业 领域,钢球更是轴承里的核心零件,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人形机器人等热门产业里。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钢球,就没有可靠的设备。 但就是这么一颗看似简单的小钢球,对它做质检的难度和挑战很大。 卢同学告诉我,他们检测的钢球直径最小只有3.969毫米,而钢球表面的缺陷往往是微米级的——擦伤、划伤、裂纹、凹坑、杂质,这些缺陷用肉眼根本 看不清楚。 人工显微镜下看到的钢球 传统的质检方式是人工抽检,比如一批次生产十几万颗钢球,然后按10%左右的比例进行抽检。这个抽检还不是机器直接识别,是通过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借助检测仪来做。 这种检查方式的局限性,我不说你都能想到。 一是效率低得要命 ...
背靠“小米系” 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
南方都市报· 2025-08-24 23:12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深圳闪回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专注于消费电子产品回收服务 主营二手手机 [2] - 按2024年回收及出售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算 公司位列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约1.3% [2] - 商业模式通过上游品牌商以旧换新渠道回收 经质检翻新后向下游商户批发销售 形成闭环平台运作 [2] 股权结构与控制力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剑逸及董事余海容合计持股45.35% 其中刘剑逸通过ShanHuiShou BVI持有31.71% 通过MGY Wisdom BVI持有10.72% [3] - 余海容通过MGY Alliance BVI持有2.92% 股权结构使管理层控制力集中 但战略与治理高度依赖少数核心人物 [3] 业务合作与财务表现 - 与小米关系紧密 A轮融资获得小米科技 顺为资本及小米集团投资 第一大供应商为联交所上市的消费电子巨头 普遍认为是小米集团 [4] - 营收从2021年7.50亿元增至2024年12.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8.09亿元 同比增长40.33% [4] - 净亏损连续四年为负 2021年亏损4871万元 2022年9908万元 2023年9827万元 2024年6644万元 2025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463万元 累计亏损超3亿元 [4] 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 销售成本从2021年6.88亿元增至2024年12.35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7.59亿元 占营收比重超过90% [4] - 采购成本随新机迭代和竞争加剧不断走高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仅4.8%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仅为龙头爱回收的三分之一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1年至2024年持续为负 累计净流出1.16亿元 2025年上半年转正至4371.8万元 同比增长233.62% [5] 行业市场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二手手机回收市场规模达1929亿元 预计2028年增至36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 [6] - 行业前两大企业合计份额仅15.3% 前五大不足20% 公司份额1.3% 交易额约10亿元 不及龙头爱回收的六分之一 [6] - 头部企业爱回收依托万物新生集团在美股上市 布局质保和金融分期等多元业务 转转依托流量平台渗透C端 手机厂商自建官方回收渠道 [6] 战略规划与挑战 - 计划通过融资强化供应链 升级人工智能质检平台 并偿还部分债务 [7] - 提出拓展笔记本和平板等品类 但规模尚小 难以构成实质支撑 [7] - 提出进军东南亚与香港市场 但在渠道 合规和品牌认知度上经验不足 [7] 商业模式风险 - 核心收入来自二手设备价差 业务高度依赖手机品类 [2] - 盈利模式过于依赖B端和小米合作 业务结构单一 抗风险能力偏弱 [6]
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背靠“小米系”,仍难走出亏损困境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06:21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专注于消费电子产品回收服务 主营二手手机 [2] - 按2024年回收及出售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算 公司位列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约1.3% [2] - 商业模式通过上游品牌商以旧换新渠道回收质检翻新后向下游商户批发销售 依托自营平台闪回有品及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 核心收入来自二手设备价差 业务高度依赖手机品类 [2] 股权结构与融资背景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剑逸及董事余海容合计持股45.35% 刘剑逸通过ShanHuiShou BVI持有31.71% MGY Wisdom BVI持有10.72% 余海容通过MGY Alliance BVI持有2.92% [3] - A轮融资获得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及小米集团投资 前五大供应商中第一大合作伙伴为小米集团 [5][8] - 融资历程包括2018年A轮近亿人民币融资 2019年B轮未披露融资金额 2020年股权融资未披露金额 2021年C轮未披露融资金额 [5]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营收从2021年7.50亿元增至2024年12.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到8.09亿元 同比增长40.33% [8] - 净亏损连续四年为负 2021年亏损4871万元 2022年亏损9908万元 2023年亏损9827万元 2024年亏损6644万元 2025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463万元 累计亏损超3亿元 [8] - 销售成本从2021年6.88亿元增至2024年12.35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7.59亿元 占营收比重超过90% 其中绝大部分为采购二手消费电子产品成本 [8]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仅4.8%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仅为龙头爱回收的三分之一 [8] 现金流与经营状况 - 2021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累计净流出1.16亿元 主要依赖外部融资支撑 [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转正至4371.8万元 同比增长233.62% [9]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二手手机回收市场规模达1929亿元 预计2028年将增至36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 [10] - 政策层面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消费层面手机价格上涨和迭代周期延长推动二手设备需求增长 [10] - 2024年手机回收行业前两大企业合计份额仅15.3% 前五大不足20% 公司位列第三但份额仅1.3% 交易额约10亿元 不及龙头爱回收的六分之一 [10] - 头部企业加快构建壁垒 爱回收依托万物新生集团在美股上市并布局质保金融分期等多元业务 转转依托流量平台渗透C端 手机厂商自建官方回收渠道 [10] 业务模式与风险因素 - 公司依赖小米生态获取以旧换新优质机源形成规模优势 但带来议价能力弱化和依赖度过高风险 [8] - 公司提出拓展笔记本平板等品类但规模尚小 难以构成实质支撑 [11] - 公司计划通过融资强化供应链升级人工智能质检平台并偿还部分债务 [11] - 品牌与信任风险突出 二手手机交易涉及隐私与售后 数据泄露或质保问题可能对品牌口碑造成严重冲击 [11] - 公司提出进军东南亚与香港市场 但在渠道合规和品牌认知度上经验不足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