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穿戴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和苹果,被一个“电子新贵”偷袭
虎嗅· 2025-08-27 05:36
行业概览 - 智能指环作为可穿戴设备的新兴品类,2024年全球出货量占整体可穿戴设备市场的0.3%,但增速达88.4%,远超行业整体6.1%的增速 [5][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智能指环市场份额在手环、手表、指环三大品类中仅占0.1%,但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6401.7% [7] - 2024年5月国内电商平台智能指环销售额仅5万多元,品牌数量3个;至2025年6月,品牌数量达34个,月销售额超394万元 [18] 主要品牌竞争格局 - 芬兰公司Oura为全球智能戒指头号玩家,2023年全球销量88万枚中占80%份额,主要用户包括扎克伯格、谷爱凌等知名人士 [8][9] - 中国品牌RingConn通过海外众筹模式起步,2024年10月登陆天猫后迅速打开市场,2025年618期间获天猫智能指环类目销量、销售额双冠军 [13][20][21] - 三星2024年7月推出Galaxy Ring(国行版售价2999元),显著提升品类在中国市场的认知度,带动社交媒体声量在7-9月持续攀升 [15][16] - 第二梯队品牌包括三星、三偌、SkyUnion等,手机厂商(如魅族)以生态补充为卖点,专业品牌则聚焦垂直健康监测领域 [22][23][24] 产品功能演进 - 基础健康监测功能(血氧、心率、运动追踪)已成为行业标配,竞争焦点转向监测范围与精度差异化 [26][27] - RingConn Gen 2新增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及女性健康管理功能,三星Galaxy Ring加入打鼾监测,部分产品拓展至无创血糖、ECG心电图、尿酸及血脂监测 [27] - 外观设计趋向时尚化与功能化:RingConn Gen 2采用钛合金主体与人体工学设计,三星使用钛金属边框,魅族StarV Ring2应用陶瓷工艺,VERTU推出高端系列(最高售价达77000元) [28] 核心竞争优势 - 无感佩戴体验:产品重量仅2-3克(以RingConn Gen 2为例),支持24小时佩戴及高防水等级,适用于睡眠、潜水等场景 [30][31][32] - 监测精准度优势:手指部位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相比手腕佩戴设备能获取更稳定的生物信号与更精确的生理数据 [36][37][38] - 续航能力突出:普遍续航3-5天(魅族产品达15天,RingConn Gen 2为10-12天,三星7天),远超Apple Watch Series 10的18小时续航 [40][41][42][43] 市场发展挑战 - 设备寿命存在争议:因轻薄设计未预留电池更换空间,电池衰竭后可能成为"一次性设备",但厂商宣称正常使用寿命可达10年 [44][45][46] - 特定场景适用性局限:健身时佩戴存在异物感,可能影响握力并导致设备表面磨损 [34]
上半年智能眼镜销量翻倍,小米们成幕后功臣,AR眼镜未来可期?
36氪· 2025-08-27 04:36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 [1] - 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 [1] 产品类型与功能演进 - 智能眼镜分为音频拍摄眼镜和AR眼镜两大类别,音频拍摄眼镜为市场销量主力军 [5] - AI眼镜支持语音对话、触控交互,实现智能问答、导航、翻译及拍摄功能 [5] - AR眼镜如Rokid Glasses具备智能提词、实时翻译、导航及多模态交互能力 [13] - 带显示功能的AI+AR眼镜融合增强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5] 品牌竞争格局 - 小米AI眼镜发布后激活数量突破三万台,创中国AI眼镜销售速度纪录 [7] - 华为、界环、雷鸟等品牌在电商平台销量表现突出 [9] - 手机厂商凭借供应链管理优势获得成本控制和供货保障优势 [7][9] 技术发展与产品创新 - 雷鸟X3 Pro支持Apple Watch控制、镜腿五维导航、语音及手机控制四种交互方式 [15] - MR头显设备如vivo Vision探索版搭载Micro-OLED 8K屏及骁龙XR2+平台,但零售量同比暴跌25.6% [15] - MR设备需在内容生态、佩戴舒适度及价格方面进一步优化 [15][18] 价格趋势与市场普及 - 基础款智能眼镜价格降至数百元,光波导款售价约两三千元 [19] - 价格下降得益于供应链完善、国家补贴及电商促销活动 [19] - 低价策略加速市场普及,推动智能眼镜成为继手机、手表后的重要科技设备 [19][21] 行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 技术层面需提升续航能力、佩戴舒适度及数据处理性能 [21] - 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仍需提高,需加强用户功能教育 [21] - 行业需建立完善标准与售后体系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22] - 未来智能眼镜将深入生活各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21][23]
郭明錤:预计Meta(META.US)AI眼镜Hypernova今年三季度量产 售价约800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8-27 02:56
产品规划与市场定位 - Meta公司AI眼镜Hypernova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量产 产品生命周期两年 总出货量15-20万部 [1] - 产品售价高达800美元 市占率可忽略不计 定位为实验性产品 [1] - 发布策略包括抢先Apple发布塑造品牌形象 积累生态经验及理解用户行为 [1] 技术特性与挑战 - AI为核心卖点 但整合AR的应用探索仍处早期阶段 [1] - 采用LCOS技术追求量产性 但存在外观设计/亮度/反应时间/续航能力等硬件挑战 [1] 行业市场预测 - 2026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300-1500万部(基于高通芯片出货预估) [1]
财经观察:从“新物种”到“必备品”,智能眼镜卡在哪?
环球时报· 2025-08-26 23:20
市场增长与规模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148.7万副,同比增长82.3% [3]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出货量49.4万副,同比增长116.1% [3] - 2025年全年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全渠道零售量预计接近140万副,同比上涨216% [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AI智能设备成交量同比增长118%,AI眼镜新品发布数量实现双位数增长,整体成交量较去年12月暴涨8倍 [1] - 具备AI功能的智能眼镜已占智能眼镜产品总量的78% [3] - 国内智能眼镜分为AI拍摄眼镜、AI音频眼镜、AI显示眼镜三大类,分别适用于社交互动、音频体验及专业领域 [4] 主要厂商与产品动态 - Meta计划推出首款带显示屏智能眼镜,定价约800美元,配套手势控制腕带支持拍照、通话等功能 [2] - Meta与雷朋合作的两代智能眼镜累计售出超200万副,智能眼镜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3倍 [2] - 谷歌与中国初创企业XREAL合作,计划明年推出搭载中企定制芯片的AR眼镜 [2] - 国内厂商推出至少二十余款品牌智能眼镜,价格集中在1000元至4000元区间,销量多者达数万副 [3] 行业挑战与问题 - 智能眼镜退货率居高不下,业内平均退货水平约40%,原因包括文件显示异常、语音识别错误、拍照响应慢等 [6] - 佩戴舒适感不足和续航短(仅2小时)成为消费者主要反馈问题 [6] - 智能眼镜需突破轻量(50克以内)、高性能(高亮度、清晰度、音质)和续航(8小时)的"不可能三角" [7] - 当前产品缺乏"不可替代性",技术突破尚未达到"iPhone时刻",仍属功能性迭代 [8] 中国企业优势与战略 - 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与出海方面具显著优势,XREAL产品超60%关键部件为自主研发 [8] - 需加速技术创新(硬件性能、AI与AR融合)、强化品牌价值、构建生态系统(应用场景与内容平台) [8] - 需明确全球市场战略,加强海外渠道建设与本地化服务,并提升品质与可靠性以降低退货率 [9]
传Meta(META.US)将推出首款消费级智能眼镜:售价800美元、带屏支持腕带手势控制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2:00
产品发布计划 - Meta计划在年度Connect大会上推出首款面向消费者的智能眼镜 内部代号为Hypernova [1] - 产品配备右镜片嵌入式彩色显示屏 提供约20度视野范围 主要用于显示短信等通知信息 [1] - 智能眼镜定价约为800美元 配套腕带采用表面肌电传感器技术实现手势控制 [1] 技术规格与功能 - 设备支持多种交互方式 包括语音 显示屏和手动操作 [2] - 功能涵盖拍照录像 通话视频 收发信息 音频播放及AI助手交互 [2] - 腕带通过检测手部动作产生的电信号实现手势控制 [1] 合作与销售策略 - 产品将通过Meta与依视路陆逊梯卡的合作关系进行销售 [1] - 可能推出普拉达联名款智能眼镜 其厚重框型结构适合搭载硬件配置 [1] - 普拉达联名款曾作为双方计划中的合作产品 [1] 产品定位 - 该设备属于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及元宇宙领域的产品 [1] - 美国海关文件确认产品描述针对Hypernova 属于原产地认定流程部分 [2]
前金立核心创始成员创立,智能眼镜品牌获数千万元融资,已拿下软银、传音等头部厂商订单|硬氪首发
36氪· 2025-08-22 01:35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由智动力战略投资 高轼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融资资金重点投入产品研发 团队扩建及生态落地 [1] 公司背景与团队构成 - 公司成立于2022年 专注AI+AR眼镜软硬件终端及空间AIOS系统生态构建 [1] - 创始人张冒磊为原金立手机核心创始成员及研发负责人 团队核心成员来自金立 OPPO VIVO 阿里 日立 MTK 创维等头部企业 [1] - 团队具备硬件研发 软件系统 AI算法的铁三角耦合能力 [1]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AR/AI眼镜市场预计2028年出货量突破1亿台 2030年空间智能交互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别 [3] - AI大模型与AR技术融合推动智能终端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跃迁 [3] - 2025-2028年为定义下一代AI入口的关键窗口期 类比2007-2010年智能手机产业格局确立期 [6] 产品与技术布局 - 采取量产一代 研发一代 预研一代策略 构建空间智能终端 空间计算终端 AI算力中心三大产品矩阵 [6] - 产品包括AI Pocket游戏掌机 AI station AI Connect等 覆盖终端设备 交互系统与场景应用 [6] - 2023年发布全球首款最大视场角第三代AR眼镜 采用0.71英寸Micro-OLED 已实现量产交付 [9] - 2024年下半年将推出可量产行业质价比方案AI眼镜及新款抗杂散光光波导AIR眼镜 [9] 商业化进展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较2024年全年预计实现300%增长 [11] - 与软银 传音 AOC 荣耀 汉王等全球头部企业洽谈合作 2026年进入规模量产与批量交付 [11] - 在翻译 运动等垂类场景加快全球化AI品牌探索布局 [11] 战略定位与生态构建 - 公司定位为空间智能时代AI智能体提供商 [1] - 构建以MT Fuse Space AI多元异构融合大模型 MT Space AI OS系统级交互中心 MT AI Agent垂类场景为基座的空间AI交互平台与服务生态 [11]
AI眼镜,这次能成吗?
36氪· 2025-08-21 11:05
市场增长与预测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中国市场出货量49.4万台,同比增长116.1% [1] - 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将达1451.8万台(同比增42.5%),中国市场达290.7万台(同比增121.1%) [1] - 天猫平台智能AR眼镜搜索量单周同比增长78%,小红书、B站等平台测评内容激增 [1] 厂商产品动态 - 小米AI眼镜售价1999元起,搭载高通骁龙AR1芯片,支持拍照、翻译、支付等功能,开售12小时销量突破1万台 [1][2] - 阿里巴巴夸克AI眼镜提供非显示与显示双版本,显示版本采用高通AR1+恒玄BES2800双芯片,深度整合阿里生态(支付宝、高德、淘宝等) [2] - 中国电信天翼AI智能眼镜售价1999元,搭载高通AR1芯片,支持1440P视频拍摄,单次续航7小时 [3] - HTC VIVE Eagle眼镜售价约3739元人民币,搭载高通AR1 Gen 1芯片,续航达4.5小时音乐播放 [4] - 理想汽车与歌尔联合研发AI眼镜,采用恒玄BES2800+研极微ISP方案,接入Mind GPT大模型及支付宝支付功能 [5] - 360集团宣布即将发布AI智能眼镜 [4] 供应链与技术挑战 - 芯片成本占AI眼镜总成本30%-40%,主流方案包括高通AR1(旗舰)、MCU+外挂ISP(入门)及双核架构(平衡性能与续航) [6] - 行业通过6nm/4nm制程、DVFS技术及3D堆叠封装解决算力与功耗矛盾 [7] - 图像传感器以索尼IMX681为主,豪威、思特威等中国厂商凭借性价比切入市场,思特威SC1200IOT传感器计划2025年Q2量产 [7][8] - 立讯精密为魅族、OPPO提供AR眼镜制造服务,华勤科技与高通、小米等合作,亿道信息与Rokid、华为合作 [8][9] - 柔性电路板(FPC)需求为智能手机三倍,需承受10万次弯曲循环且支持5G高频信号 [9][10] 市场反馈与问题 - 小米AI眼镜抖音日销量从首日5000-7500台跌至100-250台,行业平均退货率达40%-50% [11] - 用户投诉包括文件显示异常、响应延迟、续航不足(重度使用不足一天)及拍摄质量低 [11] - 类似问题曾导致谷歌Glass(2015年)及微软Hololens项目中止 [12][13][14] 行业挑战与方向 - 需解决硬件供应链不成熟(芯片、光学、传感器)及AI技术落地问题 [15] - 消费者主要顾虑包括价格过高、软硬件效果不足及数据隐私安全 [15] - 需探索"杀手级应用",可能以Agent(智能体)替代传统App交互模式 [15]
行业最大玩家,Meta将发布首款AR眼镜,还准备“降价走量”
选股宝· 2025-08-21 08:46
Meta首款AR眼镜发布 - Meta将于2025年9月17日发布首款AR眼镜Celeste 10月开启预订 价格从1000美元下修至800美元起 公司接受较低利润率以刺激需求 [1] - 产品采用光波导技术(Lumus授权) LCoS全彩显示屏(韦尔股份旗下Omnivision提供 分辨率648×648) 整机由歌尔股份制造 右镜片下方嵌入微型显示屏可显示通知/导航/照片及Meta AI交互内容 [1] - 2025年二季度AI眼镜出货量87万部 其中Rayban Meta出货72万部占比83% 2025年全年AI眼镜出货量预计550万部 同比增长262% [2] 国内AI眼镜产品布局 - 小米/Rokid/雷鸟/阿里等国内品牌发布多款AI眼镜 小米产品采用双芯片设计 续航较Rayban Meta提升且重量下降 各品牌在显示/SoC/声学及续航领域有创新 [3] - 主要产品参数对比: Rayban Meta(299美元/49g/高通AR1/2GB+32GB/1200万像素) 小米AI眼镜(1999元起/40g/高通AR1+恒玄BES/4GB+32GB/1200万像素) Rokid Glasses(2499元/49g/高通AR1) [4] - AI/AR眼镜通过摄像头/手势/脑机接口完成输入 配合光波导+MicroLED实现近眼显示 无需占用双手即可获取信息 交互效率及便捷性升级 [4] 行业出货预测与产业链 - 2028年全球AI/AR眼镜出货量预计达3500万部 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119% [5] - Rayban Meta智能眼镜BOM成本拆分: 镜片/镜架(雷朋 13美元) 摄像头(索尼 9美元) 麦克风(歌尔 2.5美元) 喇叭(歌尔 3美元) 处理器SOC(高通) 存储器(個维) 主板总成本38美元 [9][12] - 2025年6月Oakley与Meta合作开发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概念板块走强 英派斯/捷荣技术涨停 比依股份股价连续走高 [6]
美科技公司“硬刚”美国海关:苹果手表血氧功能专利之争再升级
环球网资讯· 2025-08-21 05:12
法律诉讼事件 - Masimo将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告上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 围绕苹果手表血氧功能展开纷争 [1] - 诉讼指控海关错误判定苹果可进口具备脉搏血氧仪技术的手表 且在未通知Masimo情况下推翻去年决定 [3] - Masimo通过联邦法院持续起诉苹果侵犯专利和窃取商业机密 指控苹果挖走员工并窃取脉搏血氧仪技术 [3] 技术禁令与进口管制 -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23年基于专利侵权认定 阻止苹果Series 9和Ultra 2智能手表进口 [3] - 苹果此后仅能销售海关批准的不带脉搏血氧仪功能的重新设计版手表 [3] - 苹果于8月14日宣布在海关批准情况下重新在智能手表中引入血氧读取功能 [3] 行政裁决争议 - Masimo指控海关未征求其意见且未给出合理理由即批准手表进口 严重剥夺公司权利 [3] - 强调海关职责应为执行国际贸易委员会排除令而非制造漏洞使其失效 [3] - 已请求华盛顿法院叫停海关裁决并继续阻止苹果销售具备血氧功能的手表 [3]
长盈精密向Meta AI眼镜提供结构件,并在为其他头部客户开发相关产品
全景网· 2025-08-20 13:25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向Meta AI眼镜供应结构件产品并正在为其他头部品牌客户开发相关产品 [1] - 公司作为Meta AI眼镜结构件供应商未来或有望持续受益于Meta持续加大AI眼镜投入 [1] 行业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际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0% Meta AI眼镜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AI眼镜出货约87万部 Meta出货约72万部市场份额达83% [1] - Meta将于下月推出高阶AI眼镜Hypernova配备高清单目显示屏和腕戴式配件 [1] 行业增长预期 - 中金公司预计2028年全球AI/AR眼镜出货量达3500万部年复合增长率119% [2] - 大摩预测2024-2028年AI眼镜SoC市场将实现80%的年复合增长率 [2] - 国泰海通认为AI眼镜有望复刻TWS耳机增长曲线2030年前冲击千万级年销量 [2] 中国市场动态 - 上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品类成交量同比激增10倍电商平台入驻品牌数量增长超3倍 [2] - 小米阿里巴巴等国内科技巨头已推出AI眼镜产品字节跳动被曝计划推出自家AI眼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