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装制造业
icon
搜索文档
越南工厂恐慌加剧,“客户已开始撤单,再等90天有何用?”
观察者网· 2025-05-04 11:18
核心观点 -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越南出口行业造成巨大冲击,导致工厂利润率下降、订单取消和裁员 [1][2][4] - 越南经济高度依赖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30%和名义GDP的27%,高额关税可能将越南经济增长率削减一半 [5] - 越南工厂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客户开始取消或推迟订单,工厂被迫调整生产策略 [6][7][9] - 美国消费者最终可能为关税买单,导致服装等商品价格上涨 [11] 行业影响 - 越南制造业经济增长迅速,但关税不确定性已削弱其增长 [2] - 越南工厂平均利润率仅为5%,高额关税将严重侵蚀利润 [1][10] - 服装行业受影响严重,美国对越南进口服装的关税已接近28%,若再加征20%或更高,将导致工厂和客户利润大幅下降 [10] - 家具行业也受到冲击,2023年美国26.5%的家具进口来自越南 [10] 公司影响 - 耐克约50%的鞋类产品和28%的服装在越南生产,阿迪达斯有39%的鞋类和18%的服装依赖于越南工厂 [10] - UGG和Hoka母公司Deckers Brands在越南拥有68家供应链合作伙伴 [10] - The North Face、Timberland和Vans所属的VF公司有17%的供应商在越南 [10] - Mian Apparel为Costco、沃尔玛等品牌生产泳装、牛仔裤和夹克,雇用了1.2万名工人,客户正在催促加快交货速度 [6] - Thanh Cong公司为New Balance、阿迪达斯等品牌生产服装,有6000名工人,美国客户已开始要求降低价格 [9] 经济数据 - 过去十年(不包括疫情期间),越南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7%左右 [5] - 美国对越南鞋类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为13.6%,服装产品税率为18.8%,特朗普最新宣布的税率将使耐克和阿迪达斯支付三倍多的税费 [10] - 特朗普计划对越南进口产品征收46%的关税 [1][4]
酷特智能:2024年报净利润0.89亿 同比下降20.54%
同花顺财报· 2025-04-28 18:33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0 37元 同比下降21 28% 2023年为0 47元 2022年为0 36元 [1] - 每股净资产5 26元 同比增长6 48% 2023年为4 94元 2022年为4 51元 [1] - 每股公积金1 69元 与2023年持平 2022年同样为1 69元 [1] - 每股未分配利润2 27元 同比增长11 82% 2023年为2 03元 2022年为1 65元 [1] - 营业收入7 09亿元 同比下降5 09% 2023年为7 47亿元 2022年为6 16亿元 [1] - 净利润0 89亿元 同比下降20 54% 2023年为1 12亿元 2022年为0 85亿元 [1] - 净资产收益率7 25% 同比下降26 47个百分点 2023年为9 86% 2022年为8 18% [1]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3489 96万股 占流通股比19 7% 较上期减少992 47万股 [1] - 张代理、张蕴蓝、张琰持股不变 分别持有895 69万股(5 06%)、613 57万股(3 46%)、587 90万股(3 32%) [2] - 宁波以琳泰富创业投资减持295 36万股 当前持股393 96万股(2 22%) [2] - 朱海刚、摩根士丹利、武继英等5名股东新进前十大 持股量在66 95万至220万股之间 [2] - 陈雪、牧太平、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等5名股东退出前十大 原持股量在206 64万至287 83万股之间 [2] 分红送配方案 - 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3]
爆款越火,老板越穷,谁「杀死」了中国服装厂?
商业洞察· 2025-04-10 09:28
行业现状 - 中国服装制造业面临双输局面:工厂端利润持续降低、成本不断升高,消费者端对质量下降和预售期延长怨声载道 [3][4][5] - 浙江诸暨大唐袜业城曾占电商平台袜子销量的70%,如今市场萧条,下午繁忙时段人流稀少 [7][8] - 家庭作坊年毛利从30-40万降至十几万,网店客户订单量锐减至100双/单,利润仅2-3分/双 [10][11] 库存与订单危机 - 工厂普遍采用"先货后款"模式,库存积压导致现金流断裂,200万库存无法消化 [13] - 爆款面料订单2万米中仅售出1万米,剩余库存被迫亏本处理 [13] - 外贸订单付款周期恶化,俄罗斯95万订单为回款被迫让利10万 [14] 电商冲击与低价竞争 - 电商逻辑与工厂需求矛盾:品牌方追求爆款导致订单不稳定,工厂需承担库存风险 [16] - 爆款仿制现象严重,100元女装被广东厂商压价至60元,劣币驱逐良币 [17][19] - "赌数据"模式盛行:低质商品通过高销量弥补高退货率,9.9元商品退货率达90%仍可获利40元 [22][24] 成本结构恶化 - 30年老机器残值仅500元/台,新机器投资需8万元/台,小厂无力承担 [29][31] - 人工成本高企:基础工月薪7500元需包食宿,挡车工1万元,喷气工1.2万元 [33] - "一体机"升级需800万投资(100台),政府补贴门槛需50台起 [35] 转型路径探索 - 产业向河南、江西等低线城市迁移,每双袜子成本降低0.03-0.05元 [37] - 部分企业出海东南亚,巴拉圭设厂案例三年资产破千万 [39] - 品质升级策略见效:客户流失20%但利润反增10% [40]
爆款越火,老板越穷,谁「杀死」了中国服装厂?
36氪· 2025-04-09 11:03
行业现状 - 服装制造业面临利润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行业陷入困境 [1] - 消费者对服装质量下降和预售期延长的不满情绪加剧 [2] - 外贸订单减少导致库存积压,浙江诸暨大唐袜业城等传统产业带客流锐减 [5][6] 经营困境 - 小型工厂订单量骤降,某袜子家庭作坊年毛利从30-40万降至十几万,面临租金压力 [8][9] - 库存周转困难,某客户100万订单未提货导致近200万库存积压 [11] - 爆款产品被快速仿制导致供过于求,某面料工厂2万米布料仅售出1万米,其余亏本处理 [13] - 外贸回款周期长,某95万俄罗斯订单为周转资金被迫让利10万 [14] 电商冲击 - 电商碎片化订单打乱生产节奏,50-100双小单成为常态 [29] - 低价仿品泛滥,某100元女装被广东厂商以60元仿制 [20] -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明显,97%棉袜成本2.5元被迫降级为60%棉1.5元产品 [22] - 电商"赌数据"模式盛行,低质产品通过高退货率仍能实现更高利润 [25][27] 成本压力 - 人工成本高企,基础纺织工月薪7500元,技术工种达1-1.2万元 [40] - 设备更新成本巨大,新型袜机单台8万元,100台需投入1300万(含运营资金) [41] - 家庭作坊30年老机器仅能500元/台报废,无力升级 [36][38] 转型路径 - 产业向河南、江西等低线城市转移,单双袜子成本降低0.03-0.05元 [44][45] - 部分企业出海东南亚,某巴拉圭工厂三年资产破千万 [47] - 头部工厂选择设备升级,某企业重建厂房并更新设备 [48] - 差异化策略见效,某厂商放弃20%客户但利润反增10% [48] 行业展望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产业转移被视为必然趋势 [48] - 企业需保持韧性以度过周期,坚守者或在下轮周期获益 [48][50]
天创时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委托理财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02 18:26
委托理财概述 - 公司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目的是在保证正常经营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降低财务成本 [3] - 本次委托理财本金为22,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闲置自有资金 [4][5]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回的委托理财本金余额为24,000万元人民币,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资产(129,671.31万元)的18.51% [2][31] 理财产品详情 - **兴业银行结构性存款**: - 产品1:本金5,000万元,期限38天(2025/3/18-2025/4/25),收益率1.30%-2.24%,挂钩上海金基准价 [8][27] - 产品2:本金5,000万元,期限99天(2025/3/18-2025/6/25),收益率1.30%-2.18% [11][12] - 产品3:本金2,000万元,期限38天(2025/4/2-2025/5/10),收益率1.30%-2.20% [18][19] - 产品4:本金3,000万元,期限100天(2025/4/2-2025/7/11),收益率1.30%-2.18% [22][23] - **招商银行结构性存款**: - 产品:本金3,000万元,期限30天(2025/3/31-2025/4/30),收益率1.30%-2.05%,投资于银行存款及衍生金融工具 [14][15][28] - **浦发银行结构性存款**: - 产品:本金4,000万元,期限23天(2025/4/7-2025/4/30),收益率0.85%-2.60%,挂钩汇率、利率等标的 [17][27] 决策与审批程序 - 董事会及监事会分别以7票全票和3票全票通过2025年度委托理财议案,批准最高额度40,000万元人民币的闲置资金理财计划 [33][34] - 理财资金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其他流动资产"科目核算,收益计入"投资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1] 资金投向与产品特性 - 理财产品均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主要投向银行存款及衍生金融工具(如汇率、贵金属、大宗商品等挂钩标的) [27][28] - 所有产品均无履约担保,交易杠杆倍数为100%,流动性安排明确且不可提前赎回 [8][11][14][17] 受托方信息 - 受托方为兴业银行(601166)、浦发银行(600000)、招商银行(600036),均为上市金融机构且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30] 内部控制措施 - 财务中心建立台账管理理财产品,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部门定期审计 [7][29] - 公司严格筛选发行机构,实时跟踪产品投向,确保风险可控 [29]
失控的浪莎:超85%代工引发品控乱象?年初刚在官网为商标侵权发函
凤凰网财经· 2025-03-22 10:16
公司发展历程 - 浪莎由义乌翁氏三兄弟创立,最初从事人工饰品销售但亏损1万多元[4] - 90年代初获得广东品牌袜子代理权并建立全国销售网络,1995年创立浪莎针织有限公司自主生产袜子[5] - 1996年通过央视广告打响品牌,成为中国袜业唯一"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5] - 2005年因袜业竞争激烈转向无缝内衣领域,目标从"袜业大王"转型为"内衣大王"[6][7] 经营模式转型 - 运营模式从完全自产转变为OEM代工为主(占比85.45%)、自主生产为辅(占比14.55%)[8][10] - 2024半年报显示公司拥有2家直营店、297家加盟店及6家外贸贴牌合作商[8] - 短裤产品成为核心品类,2024上半年营收占比63.16%,2021-2023年短裤OEM代工占比均超88%[9][10] 财务数据 - 2024年1-9月营收2.36亿元(同比+2.8%),净利润1553万元(同比+41.04%)[15] - 2024上半年服装制造业毛利率18.67%,同比增加0.47个百分点,其中文胸产品毛利率增幅最大(+4.71个百分点)[10] - 2023年总产量2412.12万套/件,OEM产量2061.06万套/件,自产仅351.06万套/件[10] 品牌管理问题 - 2018年起多次发布商标侵权声明,2025年1月再次针对第三方平台未经授权使用浪莎商标行为发函[12] - 央视315曝光代工厂"一次性内裤未灭菌"事件,公司澄清与涉事企业无合作但电商平台仍下架相关产品[2] - 专家指出公司存在ESG管理缺失、过度依赖短期业绩导向导致品牌监管失控[2] 产品结构变化 - 袜子品类已不再单列财报,主营业务转向内衣(24.91%毛利率)、短裤(17.55%毛利率)、文胸(23.23%毛利率)[10] - 2023年文胸自产比例达85.25%,而短裤OEM比例高达91.16%[11] - 其他产品(含未披露品类)占营收20.48%,毛利率17.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