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疗

搜索文档
2025数字疗法大会在海口举行 助力海南全球数字疗法创新岛建设
海南日报· 2025-08-17 01:25
行业动态 - 2025数字疗法大会在海口举行 主题为"海纳百'数'" 聚焦政策解读 学术前沿 产业合作与创新成果展示 [1] - 大会吸引了国内外政府部门代表 院士科学家 临床专家 企业领袖等重磅嘉宾及高层次产业人才参与 [1] - 数字疗法是海南自贸港健康产业布局的重点领域 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推进数字医疗协同发展体系建设 [1] 创新成果 - 大会发布《数字医疗区域示范应用全景图》 系统梳理全国多区域 多科室 多适应证的典型示范案例 [1] - 全景图集中展现数字医疗在提升效率 改善患者体验等方面的实际价值 [1] - 特设"海南数字疗法创新岛生态全景"展区 从政策 产业 临床落地及用户获益四大维度呈现发展生态闭环 [1] 战略定位 - 海南正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疗法创新岛品牌 吸聚全球数字疗法创新要素资源 [1] - 数字疗法作为现代服务业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微医以“三项创新”三度入榜福布斯,数字化药械交易平台促行业升级
新华网· 2025-08-12 06:19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微医第三度入选福布斯中国2022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 成为唯一上榜的数字医疗企业 [1] - 公司以互联网医院 药械交易平台 数字健共体三项创新推动医疗行业数字化升级 [1][4] 业务模式创新框架 - 通过三医联动模式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 医药信息不对称 医保支付不对效三大行业难题 [2] - 互联网医院突破看病难问题 药械集采突破看病贵问题 按效付费突破过度医疗问题 [2][4] - 三项创新构成医疗行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基桩 [4] 互联网医院发展历程 - 2015年创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 开创在线处方 在线复诊 远程会诊等先河 [4] - 从互联网医疗服务向医药和医保领域延伸 升级互联网医院模式 [4] 药械交易平台运营规模 - 旗下海西医药交易中心承建国家医保局全国药耗招采管理平台 [5] - 完成超过3000亿元药品耗材交易 [5] - 与三明采购联盟共同开展跨区域联合采购 [5] 中药交易平台建设 - 在山东济南自贸区建设互联网中药(材)交易中心 [5] - 建立质控溯源等五大核心体系实现优质优价机制 [5] - 2022年1月启动全国联采 覆盖19省86城9547家医疗机构 报量规模超100亿元 [5] 区域采购中心拓展 - 在天津落地北方药械联合采购中心 [6] - 探索按人头按病种付费等按效付费措施 [6] - 未来将与北方9省形成采购联盟 促进采购常态化制度化 [6]
外资占全市近20%!朝阳区打造“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北京商报· 2025-08-11 11:14
经济总量与财政实力 - 2024年全区GDP达9230.1亿元历史性突破9000亿元大关[3] - 2024年上半年GDP实现4620.1亿元同比增长5.1%[3] - 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近20%上半年完成584.7亿元[3] 消费市场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保持全市20%份额上半年完成1295亿元[1][3] -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占全市近五分之一[1] - 汽车消费和首店数量稳居全市榜首[1] 对外开放与制度创新 - 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双双稳居全市首位[3] - 五年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5项全国复制推广[3] - "两区"建设累计入库项目4455个落地2590个[3] 文旅产业生态 - 2024年旅游收入1545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市23%[4] - 上半年旅游收入801亿元保持强劲增长[4] - 41场大型演唱会吸引170万人次观众直接票房11亿元[5] - 演唱会带动全产业链消费超75亿元[5] 文化消费新业态 - 文体娱行业收入295亿元规模全市第一[5] - 文化园区举办活动750余场同比增长22%[5] - 北影节期间带动商圈客流环比增长15%销售额超4.8亿元环比增长17%[5] 科技创新发展 - 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8%较"十三五"末提升7.2个百分点[6] - 科技服务业营收和拉动力实现全市双第一新增3家上市企业占全市三分之一[6] - 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近700家形成全链条服务能力[6] 研发与知识产权 - 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5.6%高于全市11.5个百分点[6] - 1-5月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全市17.3% PCT专利申请量占25.9%[6] - 建成国家级材料可信数据空间和全国首个汽车可信数据空间[6] 国际化与产业生态 - 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入驻13家机构[7] - 数字医疗领域集聚产业链企业超240家建成全市首个数字医疗特色园区[6] - 打造数字医疗概念验证平台矩阵引进国家医疗装备中试验证平台等专业平台[6]
健康之路预计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 医疗AI智能体值得期待
证券日报· 2025-08-11 11:14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全周期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 拥有超过20年的行业经验 构建了涵盖医疗支持 诊断与治疗 康复追踪的全周期医疗服务体系 [1] - 截至2024年底 平台注册医生达88.9万名 注册个人用户数达到2.05亿 庞大的用户基础助力构建全国性医生网络 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吸引力 [1] 技术创新与AI应用 - 以"AI全域赋能医疗健康服务生态"为创新引擎 深度融合AI技术重构医疗服务全链条 打造智能化 精准化 人性化的健康管理平台 [1] - 公司自主研发国内首个医疗场景多角色智能体协作系统"AI数字员工" 具备高智商 高情商 高效能优势 可实现智能体行为精准控制与动态优化 [2] - 通过多个合作项目展示AI技术落地能力 包括与八宿县人民医院开发"AI援藏智慧医院平台" 与赤峰市医院打造"DIP智慧控费平台" 与上海弘济棠合作"智能健康驿站智慧云平台" [2] 财务表现与增长预期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溢利不少于600万元 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约5728万元实现显著扭亏为盈 [4] - 业内人士认为公司有望凭借"AI医疗智能体"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受益于"AI+医疗"市场趋势及二十余年行业积累 [2] 商业化价值与行业影响 - AI数字员工已在多家医疗服务机构落地 帮助机构显著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 展现出极强的商业化价值 [2] - 公司通过5G实时传输 AI辅助诊断 物联网设备等技术手段 有效解决高原医疗资源孤岛 精细化费用管理 个人健康一体化管理等行业痛点 [2]
中英健康创新平台首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开启跨境产业合作新篇章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03:06
平台成立背景 - 中英健康创新平台作为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成果于2025年8月6日启动 [1] - 由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与英国商业贸易部生命科学与医疗司联合发起 [1] 合作领域与目标 - 平台聚焦数字医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公共卫生服务四大领域合作 [1] - 旨在通过全链条服务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市场对接 [1] - 目标为打造全球健康创新合作典范 [1] 参与机构 - 英方参与机构包括伦敦发展促进署、阿斯利康、爱丁堡大学等 [1] - 中方参与机构包括北京商务中心区、昌平区政府、正大集团、恒瑞医药、首都医科大学等 [1] 运作机制 - 通过举办投资促进活动、组织企业互访及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合作 [1]
第四届数贸会进入50天倒计时
每日商报· 2025-08-06 22:55
数贸会概况 -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将于2025年9月25日至9月29日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办 主题为"数字贸易 商通全球" [1] - 总体目标是"将数字贸易打造成为共同发展的新引擎 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1] 贸易促进 - 展区设置包括1个数贸主题展馆和7个特色产业展区(人工智能 丝路电商 数智出行等) [2] - 展商数量达1614家(超去年总量) 专业客商预报名突破24047名 预计吸引超4万名专业客商(含国际客商超1万名) [2] - 国际采购清单总额达1.9亿美元(来自23个国家地区) 新增近300份总额23亿元采购需求 [2] - 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成立10周年 邀请Zoom Facebook Aramex等国际企业首次参展 [2] - "数贸在线"平台升级为"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2] 科技赋能 - 取消传统中国馆/浙江馆布局 重点展示数字贸易头部及新势力企业 [3] - 杭州"六小龙"AI企业首次齐聚参展 展示生成式AI 多模态交互等尖端技术 [3] - "人工智能+"贯穿全展 覆盖跨境电商 绿色出行 医学诊断等垂直领域 [3] - 全球/全国首发产品包括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图灵一号" XR眼镜新品等 [3] 权威发布 - 将发布《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5》《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5》等N份报告 [4] - 首次推出全球及全国数字贸易TOP100企业榜单 揭晓"35岁以下数字贸易优青十人名单" [4] 投资合作 - 举办中阿经贸交流对接活动(阿联酋为主宾国) [6] - 新设"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合作周" "数贸创投日"等活动 [6] - 首次设置"国际大宗商品及衍生品对话" 揭幕杭州市大宗商品投资贸易服务创新中心 [6]
医脉通(02192.HK):兼顾专业性和商业化的第三方数字医师平台翘楚
格隆汇· 2025-08-05 03:18
行业趋势 - 医疗产业营销端迎来升级 传统医药营销活动以线下方式为主 疫情扰动和医疗行业集中整顿等因素推动药企提升对线上医疗营销业态关注度[1] - 2023年泛数字医疗营销投入占药企营销投入比重约9% 较2018年不足1%显著提升 预计2030年国内基于第三方数字医师平台的数字医疗营销市场规模或超百亿元[1] - 职业技能强化和专业资讯获取是医师重要需求 能同时满足医师专业资讯需求和药企精准营销需求的第三方平台有望脱颖而出[1] 公司定位 - 医脉通是第三方数字医师平台行业翘楚 通过早先开发运营的多款专业临床和科研软件APP工具沉淀大量执业医师用户[2] - 公司打造专业、客观、严肃的品牌标签 2024年注册医师用户数超400万 约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渗透率88%[2] - 公司基于庞大医师用户群面向药企提供数字医疗营销业务 以项目制开展药品推广策略制定、医师画像分析、学术内容制作等系列工作[2] 业务表现 - 2022-2024年与药企开展合作产品数CAGR约33% 核心数字医疗营销业务持续高速成长[2] - 公司不断探索面向药企和医师的更丰富服务 向更综合的第三方医师平台角色迈进[2] - 核心商业壁垒在于长期积累的专业医师群体用户粘性 以及平衡用户价值赋能与商业产出收益的能力[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6年non-IFRS EBIT分别为1.83亿元、2.32亿元 CAGR为34%[3] - 采用相对估值法给予2025年40x的EV/EBIT估值 单独考虑现金价值后得出目标价17.5港币[3] -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有14%上行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跑赢行业评级[3]
拯救医疗独角兽
投资界· 2025-08-04 07:28
中国医疗投资市场演变 - 2015年开启医疗投资"元年",2021年融资峰值达3800余亿元 [6] - 行业催生数百家估值超十亿美元的独角兽,覆盖数字医疗、AI制药、手术机器人等领域 [6] - 资本热潮形成"堰塞湖"现象:高估值、大投入、慢转化导致持续亏损与上市困难 [6] 独角兽困境与调整 - 圆心科技五次递表未果,英矽智能三次IPO折戟,互联网医疗企业如微医、丁香园滞留一级市场 [7] - 2024年出现大额并购案例:华润三九62亿元收购天士力、阿斯利康12亿美元收购亘喜生物 [9] - 企业转向生存策略:裁员、砍产品线、聚焦盈利业务,部分公司剥离"科技故事线" [11] 资本逻辑转变 - 投资标准从技术想象力转向现金流与变现能力,LP更关注短期盈利而非长期愿景 [16] - AI制药等技术创新需通过商业可行性验证,技术优势不再是融资核心 [16] - 行业从"重构医疗"的理想主义转向"保本退出"的务实目标 [17] 退出路径分化 - 2023年上半年近40家医疗健康企业赴港交所IPO,港股板块回暖 [7] - 并购成为第二选择,但医药/器械领域交易主导(如迈瑞医疗66.5亿元收购惠泰医疗),科技类独角兽估值匹配困难 [20] - 好大夫在线被蚂蚁集团收购,价格未达投资人回本预期 [21] 行业新常态 - 政策成熟(集采、医保支付改革)与资本退潮加速洗牌,企业需适应"慢行业"特性 [21] - 穿越周期企业依赖产品、技术、市场三者共振,而非融资运气 [21] - 当前复苏迹象为行业沉寂后的反弹,非根本性转暖 [9]
江苏康众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会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19:20
会议基本情况 - 会议时间为2025年8月1日 地点为苏州工业园区星湖街218号生物纳米园B3楼501室公司会议室 [2] - 会议采用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决 [4] - 会议由董事会召集 董事长JIANQIANG LIU(刘建强)主持 [4] - 公司具有表决权股票总数已剔除公司回购专户无表决权股票数量737,722股 [2] 出席情况 - 公司在任董事9人全部出席 在任监事3人全部出席 [4] - 董事会秘书尹晟出席 其他高管列席会议 [4] 议案审议情况 - 议案1《关于取消监事会暨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获得通过 属于特别表决议案 获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 [5][6] - 议案2《关于修订<股东会议事规则>的议案》获得通过 [5] - 议案3《关于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议案》获得通过 [6] - 议案4《关于修订<独立董事工作制度>的议案》获得通过 [6] - 议案5《关于修订<累积投票制实施细则>的议案》获得通过 [6] 律师见证 - 见证律师事务所为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律师为曹美璇、梁晶 [6] - 律师认为会议程序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 表决结果合法有效 [6]
250%,Figma上市首日股价暴涨,美国科技IPO市场迎来复苏
第一财经· 2025-08-01 01:11
核心观点 - Figma上市首日飙涨250% 市值达676亿美元 远超2023年与Adobe解除并购协议时的200亿美元估值 显示科技IPO市场迎来重要拐点 [1] - 市场分析认为Figma成功上市将吸引更多AI相关科技公司重启上市计划 推动美国IPO市场在2025年实现转折性复苏 [1] 公司表现与估值 - Figma开盘报83美元 远高于33美元发行价 盘中最高逼近125美元 涨幅超277% 最终收盘报115.5美元 [1] - 公司及其现有股东共计出售3690万股股票 募资金额达12亿美元 [3] - 创始人通过B类股票掌控74.1%投票权 早期股东包括红杉资本、Kleiner Perkins等硅谷知名风投 [3]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完成59宗IPO 合计募资150.2亿美元 高于第一季度的45宗IPO和112.3亿美元募资 [4] - 2025年上半年IPO募资总额达262.5亿美元 远超2022年77亿美元和2023年194亿美元全年水平 [5] - 美股科技板块强劲反弹 微软、Meta等巨头发布强劲财报 生成式人工智能投资热潮推升纳指和标普500指数刷新历史高位 [3] 竞争格局与AI布局 - Figma推出AI功能涵盖图像生成、自动布局与代码编写等模块 旨在提升设计效率 [7] - 面临Canva、Adobe、Sketch等设计平台竞争 Canva推出"Magic Studio"套件 Adobe在Firefly模型基础上拓展至Photoshop与Illustrator [7][8] - 红杉资本合伙人表示Figma在AI领域能力比2022年更为扎实 成为推动估值重估的关键因素 [8] 市场影响与象征意义 - Figma上市被视为科技行业资本回归的象征 其客户包括Netflix、Airbnb和Duolingo [1][3] - 2025年已迎来Chime、Circle、CoreWeave、Hinge Health等科技与新经济公司上市 覆盖金融科技、加密资产、人工智能与数字医疗等前沿赛道 [4] - 具备强大人工智能能力的软件公司正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