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理财
icon
搜索文档
理财子产品发行指数周报第194期:农银光大发混合类产品,信银理财产品和资产结构-2025-03-07
中信建投· 2025-03-07 09:55
行业投资评级 - 银行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4] 核心观点 - 上周样本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数量上升至139只,发行数量指数为315.91,环比上升26.4% [1][21] - 整体平均发行基准利率为2.55%,环比下降8个基点,其中固收类产品平均基准为2.55%(环比下降9个基点),混合类产品平均基准为3.20%(环比上升75个基点)[1][2][22] - 理财子产品风险指数为1.87,环比下降0.6%,显示风险等级下降,居民风险偏好小幅下降 [1][21] - 截至2025年2月21日,样本理财子产品的破净率为1.46%,环比上升109个基点 [1][42] - 信银理财在2024年下半年规模增加近1000亿元,达到1.946万亿元,资产配置上债券类资产占比显著提升 [8][9][68] 三大指数环比变化情况 - **发行数量指数**:最新指数为315.91,环比上升26.4%;调整后发行数量指数为226.56,环比上升25.0% [1][21] - **发行数量偏离度**:最新偏离度为1.04,显示偏离度下降,上周发行的139只产品中,136只为固收类产品,3只为混合类产品 [1][21] - **发行风险指数**:最新指数为1.87,环比下降0.6% [1][21] - **发行基准利率波动指数**:最新指数为57.94,环比下降3.1% [1][2][22] - **募集规模**:上周募集资金规模上限测算为21367.0亿元,其中单只产品最大募集上限为3000亿元(中银理财),2025年募集资金规模测算约为2.84万亿元 [21] 样本理财子公司发行情况 - **发行数量**:上周11家样本理财子公司共发行139只产品,发行数量上升,其中7家发行数量增加(占比63.6%),光大理财增加最多(11只);1家发行数量减少(交银理财,减少2只)[3][32] - **发行主体**:光大理财发行数量最多,为29只;招银理财平均发行基准利率最高,为3.10% [3][32] - **产品期限**:一年以上期限产品发行量占比42.9%,环比下降2.0个百分点;1-3年(含)产品占比最高,为41.8% [36] - **期限利率**:1-3年(含)产品平均发行基准利率为2.75%,环比下降2个基点;6-12个月(含)产品平均利率为2.55%,环比下降12个基点 [36][38] 理财子产品净值变动 - **年初至今变动**:截至2025年2月21日,样本理财产品净值年初至今增长1.93%,工银理财净值增长最高,达23.69% [40][42] - **周环比变动**:产品净值周环比增长1.56%,其中8家理财子净值正增长,工银理财周环比增长最高,达21.82% [40][42] - **月环比变动**:产品净值月环比增长1.75%,工银理财月环比增长最高,达22.04% [42] 重点产品介绍 - 上周重点产品共3只,包括农银理财发行的1只混合类产品和光大理财发行的2只混合类产品 [7] - 示例产品为光大理财的“阳光橙安盈增强7期(封闭式)”,为混合类、中低风险产品,期限1-3年,业绩比较基准为2.80%-3.60%,发行规模为1000万-10亿元 [55] 最新观点更新:信银理财产品和资产结构变化 - **产品规模**:2024年下半年信银理财规模增加近1000亿元,总存续规模达19464.98亿元,存续产品数量增加至1946个 [8][59][67] - **产品结构**:规模增长主要来自公募理财产品(规模增至17264.18亿元)和固收类产品(规模增至19380.49亿元),但公募产品金额占比从89.18%降至88.69%;私募产品及权益类产品规模和占比均小幅上升,混合类产品规模下降 [8][59][65][66] - **资产配置**:债券类资产规模增加近1300亿元,占比从67.04%升至70.81%;货币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规模分别增加近100亿元和8亿元;现金及存款和公募基金配置规模分别减少近300亿元和200亿元,占比下降 [9][68][73][75][76][80] 理财子公司动态 - 行业理财公司数量已增至32家,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突破30万亿元,预计全年或达33万亿元,固收类产品仍占据主导地位 [56]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深化,多家机构部署或引入大模型以提升风控、交易与投资研究的智能化水平 [57]
银行理财,增配权益资产!指数化趋势渐起
券商中国· 2025-03-04 11:18
银行理财指数化投资趋势 - 多家理财公司表示将加大权益投资力度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对权益市场后续表现持乐观态度 [1] - 挂钩被动指数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显著增多,处于待售期、募集期和存续期的产品达92只,其中超四成尚未募集完毕 [4] - 指数类型涵盖股票、债券、商品、外汇等多资产,部分产品名称包含"A50指数""A500指数"等,资产配置以固收为主,权益部分采用被动指数策略 [4] 指数化产品特点与创新 - 部分理财产品挂钩特定行业或主题指数,如AI算力、风力发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等 [5] - 指数型权益理财产品透明度高,能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易被投资者接受 [7] - 理财公司探索含权类多资产策略指数业务,如招银理财计划发展被动ETF产品线,中信建投认为指数产品具有分散性好、管理费用低等优势 [7][8] 理财公司布局与策略 - 华夏理财推出"天工"系列指数产品,包括复制宽基指数(如上证50)和自主编制特色指数(如新型储能、AI算力),存量股票指数产品12只,待发行近30只 [10] - 指数型权益理财产品可分为自主研发场外指数型、嫁接公募ETF联接型及交易所上市交易型(ETP)三类 [10] - 建议成立指数投资部门并搭建人才梯队,联合外部机构引入成熟产品或智能系统以提升投研能力 [11]
理财产品预期收益跌破2%
和讯· 2025-02-28 10:24
理财市场现状 - 2025年以来多家理财子公司持续调整产品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基准已降至2%以下,年初预测新发产品基准下限可能下降40-50个基点至2%以下的情况已成现实 [2] - 1月末理财产品存量规模29.4万亿元,环比下降0.2万亿元,1月新发产品数量1603支,较2024年12月下降255只 [3] - 截至1月底理财子公司存续产品总年化收益率为3.05%,较上年末下降0.25% [3] 业绩比较基准调整案例 - 兴银理财将兴业银行天天万利宝稳利6号P款业绩比较基准从2.05%-3.50%下调至1.60%-2.60%,下限下调45BP,上限下调90BP [3] - 华夏理财固定收益增强型三个月定开理财产品1号基准从2.00%-2.30%下调至1.50%-1.80%,上下限均下调50BP [4] - 贵阳银行、信银理财、中银理财、民生理财、浦银理财等多家机构近期均对产品基准进行下调 [5] 市场趋势与特点 - 2025年理财市场一反往年年初规模增长的"传统",呈现"旺季不旺"特点,存续规模和新发产品数量持续下降 [6] - 1月新发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35%,环比下跌0.08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平均基准2.71%,环比下跌0.04个百分点 [7] - 2月17日至23日新发607款理财产品中,开放式产品平均基准2.23%,封闭式产品平均基准2.69%,均较1月末下降 [8] 未来发展方向 - 理财子公司需从"固收类资产"走向"多元化资产"配置,预计与保险资管在多资产管理方面的合作会加强 [11] - 多家大行、股份行理财子已成立多资产管理部,推进多资产管理策略和产品发行 [12] - 理财公司正在探索信用债、金融债、Reits等多类型资产品种,并考虑围绕科技创新等领域投资权益类资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