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

搜索文档
新疆水利事业实现从“人逐水走”到“水为人用”的跨越——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人民日报· 2025-09-18 00:41
水利工程建设进展 -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投运后下游防洪标准大幅提升 灌溉面积从651万亩拓展至千万亩以上[2] - 大石峡水利枢纽2025年6月首台560吨机组转子吊装 投产后年发电量达18.93亿千瓦时[2] - 大石峡水利枢纽总库容11.7亿立方米 2026年完工后可为800余万亩农田提供水利保障[3] 农业生产效益提升 - 叶尔羌河流域粮食产量实现翻倍增长 春灌冬灌用水准时性显著改善[2] -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累计供水239亿立方米 和田地区灌溉面积增至603.79万亩[4] - 玛纳斯县数字农田亩产增加20公斤 每亩单次灌水量从90立方米降至35立方米[7] 数字技术应用成效 -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通过3D数字大坝实现水情实时监测与防洪调度优化[4] - 玛纳斯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7 肥料利用率提高20% 人工节省70%以上[7] - 全县建成750平方米数字农业实训基地 培训2万余人次 培养2000余名专业管理员[7] 生态保护成果 -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累计超98亿立方米 拉里昆湿地水域面积持续扩大[4][8] -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周边北山羊种群数量达300只 实现灌溉防洪发电生态多维效益[5] - 水利工程累计为流域提供生态用水 促进草木茂盛和生物多样性恢复[5] 区域经济发展 -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建设期间吸纳劳动力1.2万人次 培训技术工人超3000人[2] - 阿尔塔什村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 80%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2] - 全省建成671座水库 12.54万公里干支斗渠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8]
新疆水利事业实现从“人逐水走”到“水为人用”的跨越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09-17 21:53
叶尔羌河畔村民告别"汛期守河",和田绿洲棉田迎来"准点供水",玛纳斯棉农靠手机"管水",塔里木河 流域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稳步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水利事业实现从"人逐水 走"到"水为人用"的跨越,交出了一份惠及民生、守护生态、支撑发展的答卷,成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的坚实基石。 兴修工程,农田用水有保障 "过去每年5到8月,全村人都要守在河边防洪。"莎车县霍什拉甫乡阿尔塔什村村民玛尔江古丽·图尔荪 至今对10多年前的叶尔羌河记忆犹新。这条河曾是新疆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每年汛期,流域 90%以上劳动力都要投入防洪。 改变开始于2011年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的破土动工。这座工程从一开始就面临"高面板堆石坝、高边坡、 高地震烈度、河床覆盖层深"的难题。"上百家参建企业施工人员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用10年时间啃下 了这块硬骨头。"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段新文说。 2021年工程投运后,叶尔羌河下游防洪标准大幅提升,灌溉面积从651万亩拓展至千万亩以上。玛尔江 古丽的生活变了样,"现在春灌、冬灌用水都准时,粮食产量翻了一倍!"她家买了运输车,还住进了宽 敞的新房。 智慧赋能,绿洲焕发新生机 在塔里木 ...
为黄河装上“智慧大脑” ——解码数字孪生黄河的三门峡实践
河南日报· 2025-09-16 23:29
图① 三门峡市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进行饮用水源地有机物污染物分析。 王阿芳 摄 走进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的模型黄河试验基地1号大厅,一条800米长的微缩河道蜿蜒铺展——这便是按1∶600水 平比尺、1∶60垂直比尺复刻的黄河下游河床模型,将小浪底至陶城铺河段476公里的黄河河道地貌浓缩于此。 自2016年起,每年汛前,这条模型黄河都会进行洪水预演试验,为守护母亲河寻得科学答案。随着防汛决策 迈向数据驱动时代,数字孪生黄河悄然诞生。数字孪生三门峡、数字孪生故县、数字孪生小浪底、数字孪生 万家寨、数字孪生大汶河等系统陆续上线,在实践中开展了迭代应用。 "数字孪生黄河将模型黄河的物理规律转化为数字算法,把实体试验升级为实时仿真,推动治黄从'试验优 化'迈向'智能预判'。"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泥沙所副所长张防修如此解释了两条黄河的关系。 作为黄河入豫第一市,三门峡市域干支流积极融入数字孪生黄河建设浪潮,以数字技术化作无形的手,为多 个领域赋能,担当起防洪预警先锋、灌溉管家、生态守护者等角色,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 数智动能。 图② 三门峡水利枢纽矩阵平台智慧大屏。 赵帅 摄 "数字镜像"赋能大坝管理 古有大禹治水, ...
数字屏障护江河安澜
经济日报· 2025-09-16 22:12
如果说数字孪生是水利工程的"智慧大脑",感知网络便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神经末梢"。"以 前山洪预警要等30分钟,现在15分钟就能精准推送,为群众转移抢出宝贵时间。"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 副主任童增来介绍,提升预警时效,核心在于加快数据采集传输速度。这些年,浙江对69个山洪灾害防 治县的1.15万个重点村落逐一摸排,升级改造水文测站遥测终端,基本实现"镇镇有水位、村村有雨 量"。 建设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是实现"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已基本 形成涵盖31颗遥感卫星、100多部测雨雷达、4800多架无人机、13.3万处地面水文报汛站、30多万处工 程安全监测点的"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 "今年'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们充分发挥'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作用,建成了覆盖72类 2600万水利对象的数字孪生平台数据底板,生成10米格网精度的全国数字流域水系,多维度掌握河道、 水库、蓄滞洪区等流域下垫面、淹没面积、工程险情等动态变化数据,为水旱灾害防御决策提供了有力 数据支撑。"水利部信息中心主任付静说。 "水利一号"遥感卫星实施洪涝全局监测;无人机巡河,实时传回 ...
钱江水利(600283.SH):参股公司拟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
格隆汇APP· 2025-09-16 10:09
资产证券化举措 - 公司通过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盘活存量资产 底层资产为珊溪水库及电站经营性资产 发行期限30年[1] - 标的资产估值约30.04亿元 保留项目公司存量负债5.29亿元 拟发行规模24.74亿元[1] - 4家股东作为原始权益人认购总规模80% 温州公用为发起人 其全资子公司温州水务为原始权益人[1] 发行结构安排 - 20%份额向公众投资者出售 30年期满后由4家原股东无偿收回项目公司100%股权[1] - 通过REITs发行改善资本结构并提升项目合规性[1]
157.11米!丹江口水库水位持续回升
河南日报· 2025-09-15 23:37
9月15日,记者从长江水文网获悉,截至当日18时,丹江口水库水位达157.11米,呈持续快速上涨态 势,预计后续还将持续上涨。 连日来,受上游水库调度下泄,同时叠加区间强降雨影响,丹江口水库来水量显著增加,连续多日入库 流量均达每秒3000立方米以上。9月12日19时,入库流量达每秒5480立方米,丹江口水库充分发挥拦洪 削峰作用,将洪水科学拦蓄入库,既有效降低下游防洪压力,又显著增加了水库蓄水量,进一步提升了 向北方供水保障能力。 2024年冬天以来,丹江流域持续干旱少雨,丹江口水库一直低水位运行。为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今 年3月,淅川县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开展库区环境综合整治"雷霆"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影响库区水质保 护的各类问题,全面加强消落地管理,建立健全库区保护长效机制,系统推进库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8月11日,为应对丹江口水库持续低水位运行对水域生态造成的影响,促进库区渔业资源恢复,保障南 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水质安全,淅川县人民政府发布通告,将2025年禁渔期延长至9月30日。 (记者 李宗宽 李栀子 通讯员 康帆) 责任编辑: 郭栩汝 ...
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全线隧洞贯通 建成后将惠及850万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5 07:44
9月12日,在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粤东16号"盾构机在GX17号工 作井完成接收,标志着该工程全线隧洞实现贯通。 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自韩江鹿湖隧洞引水工程末端的潮安古巷西山溪接收井取水,建设 主干输水管道,输水至榕江关埠取水口,再利用榕江关埠引水工程,并通过潮阳分干线、普宁和潮南分 干线,分别输水至潮阳河溪水库、普宁汤坑水库和潮南秋风水库。 工程输水线路总长约72公里,概算总投资101.19亿元,由粤海集团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是广东省 委、省政府从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谋划建设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是广东省"五纵五横"水 资源配置骨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粤东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百县千镇 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约72公里的工程输水线路上,盾构隧洞、TBM隧洞、钻爆隧洞总计约34公里。9月12日,随着全线盾 构隧洞的贯通,工程隧洞开挖任务全部完成。 工程盾构施工充满挑战,粤东供水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本用于GX2至GX3盾构区间掘进的"粤东2号"泥 水平衡盾构机,在掘进到420米时遇到"孤石群"。粤东供水组织参建单位和业 ...
北京六水联通蓄滞洪区三标项目首个泵站主体结构浇筑完成
环球网· 2025-09-15 06:07
项目进展 - 中交一公局集团北京六水联通蓄滞洪区三标项目首个泵站主体结构浇筑完成 标志着项目取得关键节点突破 [1] - 泵站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区域 通过城龙灌渠引永定河水泵送至上游补水站形成水循环供水系统 [1] - 浇筑过程严格遵循施工规范 对混凝土配比、坍落度、浇筑速度和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精准把控 [1] 工程规模 - 施工内容包括城龙灌渠改造3.9公里 新建补水泵站6座 补水管线15.5公里 [1] - 新建退水泵站2座 水闸3座 管理中心1座及绿化恢复工程 [1] - 项目建成后将增加门头沟区水资源调控能力 解决新城地区水系不联通问题 [1] 战略意义 - 项目打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水网格局 为安全韧性城市目标奠定基础 [1] - 通过永定河水循环供水系统改善门头沟区水量不充分、水质不稳定问题 [1] - 泵站作为六水联通蓄滞洪区项目的核心枢纽 为后续标准化施工提供实践指导范例 [1]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水利部网站· 2025-09-12 15:21
工程概况与历史价值 -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灌溉系统工程[1] - 工程由付家台灌渠 丁家滩灌渠 公议沟灌渠 三家店灌渠和城龙灌渠五条核心古渠及周边水利遗存组成 历史可追溯至公元250年三国时期[1] - 总灌溉面积曾达6.6万亩 至今仍灌溉着2000亩农田 跨越千年仍保持使用功能[1] 工程技术特色 - 付家台灌渠渠首设于永定河转弯迎水侧 利用径流流速大 泥沙含量少的特点减少渠道淤堵 渠道全长4公里穿越5处人工山洞总长66米[1] - 采用"无坝引水 堰控调沙"和"逆坡供水 顺坡排沙"技术 逆坡抬升渠底可减缓流速促进泥沙沉降 排空时可能自动清淤[2] - 城龙灌渠利用窄段河道提速引水 三家店灌渠设置双取水口应对水量变化 系统性设计有效缓解淤积问题[2] - 创新"淤灌造田"技术 在非农忙时节将多沙河水引入贫瘠河滩沉淀泥沙改良土壤[2] 农业经济贡献 - 付家台灌渠通过闸门调控引永定河水入村 保障灌溉需求 培育出付家台苹果 京白梨 金丝小枣等优质农产品[2] - 该水渠一直是村庄农业命脉 从过去种植水稻小麦改为现今种植富士苹果等经济作物 村民收入不断提高[2] - 每年三月底四月初开启闸门引水灌溉 冬季排空渠水 春季由村干部带领村民清淤保障水渠畅通[2] 管理机制演变 - 清代起三家店灌渠成立北京最早农民水利协会"民生水利会" 其"水利为民"理念与现代水利管理高度契合[3] - 古渠被赋予新使命 三家店灌渠转为排水通道承担排涝功能 城龙灌渠作为"六水联通"工程核心水脉助力"百泉复涌"[3] 未来发展规划 - 水务部门将以此次入选为契机深化保护与创新结合 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推进遗产动态监测与科学管理[3] - 强化全域协同发展 把灌渠保护与永定河综合治理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有机结合 推动打造"水脉+文脉"融合示范带[3] - 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借助国际化平台讲好中国水利故事[3]
鸿蒙生态加速导入各行各业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1 16:09
开源鸿蒙在智慧交通行业的应用进展 - 佳都科技中标全国首个在轨道交通核心运营场景深度应用开源鸿蒙操作系统的示范性工程 即深圳地铁基于开源鸿蒙的智慧车站科研项目 实施期为3年 包含核心技术研发及多个地铁车站试点[1] - 项目旨在通过开源鸿蒙生态实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和自主制造 研究任务包括国内轨道交通智慧化建设现状研究、鸿蒙生态下智慧地铁整体解决方案研究、基于云原生及开源鸿蒙生态的城轨支撑性业务系统重构等七大关键领域[1] - 佳都科技在轨道交通智能化领域具有深厚技术基础和强大场景落地能力 上半年发布交通行业首个国产操作系统"交通佳鸿"操作系统 覆盖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两大场景的多项创新应用和设备需求[2] 开源鸿蒙解决行业痛点 - 传统交通系统存在设备互联互通难、协议不统一、数据标准多样等痛点 系统间协同成本很高 以城市地铁为例 仅打通新旧线路协议就需支付高昂接口费用[2] - 基于开源鸿蒙的设备可通过统一协议、标准和数据规范 更好实现不同设备间数据交互与后端控制[2] - 开源鸿蒙的安全性、通用性等突出优势有望深入渗透至千行百业[1] 多行业生态共建情况 - 在金融行业 科蓝软件的科蓝智能高柜数币机器人"小蓝"已完成鸿蒙操作系统全线适配升级 推动国内22万家银行网点智能化转型[3] - "小蓝"搭载鸿蒙系统可实现与网点自助设备、平板、智慧大屏、物联网模组统一连接 适配搭载昇腾算力硬件平台 全面加速AI大模型在银行智慧网点应用[3] - 在水利行业 大禹节水基于鸿蒙技术开发"禹鸿"系列NB智能水表和超声波水表 通过开放原子开源鸿蒙生态产品兼容性测评 与华为共同打造农水信息化一体化解决方案[3]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深圳地铁项目启动实施意味着开源鸿蒙在交通行业应用走向深入 标志我国智慧交通国产化与自主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2] - 鸿蒙生态通过分布式架构实现多端协同与统一 正深入到生活、生产、服务等各环节[3] - 多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鸿蒙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开源鸿蒙加速应用至各行各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