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搜索文档
“北大仓”黑龙江:小麦抢收忙
新华社· 2025-08-23 01:02
小麦收获情况 - 黑龙江省小麦进入成熟期 部分种植区开展抢收工作 [1] -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红星农场第二管理区使用大型收割机抢收小麦 [1][3] - 五大连池市大庆油田农场调动多台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 [3][5] 农业机械化作业 - 大型收割机在麦田进行机械化收割作业 [1][3] - 多台联合收割机参与小麦抢收工作 [3][5] - 田间地头呈现繁忙有序的机械化丰收景象 [1] 时间与地点信息 - 小麦抢收工作于8月5日进行 [1][3][5] - 作业地点包括黑龙江红星农场第二管理区 [1][3] - 作业地点包括五大连池市大庆油田农场 [3][5]
2025年中国早稻增产 亩产首破400公斤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13:51
2025年中国早稻产量数据 - 2025年中国早稻总产量达570.3亿斤 较2024年增加6.8亿斤 同比增长1.2% [1] - 早稻播种面积7114.3万亩 同比减少17.9万亩 下降0.3% [1] - 单位面积产量突破400公斤/亩 达400.8公斤/亩 同比增加5.8公斤/亩 增长1.5% [1] 主产区产量变动情况 - 江西早稻产量增加3.3亿斤 同比增长2.4% [1] - 湖南早稻产量增加2.6亿斤 同比增长1.8% [1] - 广东早稻产量增加1.1亿斤 同比增长1.0% [1] - 广西早稻产量增加0.1亿斤 同比增长0.1% [1] 播种面积区域分布 - 浙江 福建 江西三地播种面积实现增长 [1] - 安徽 广东受春旱影响播种面积略有减少 [1] - 全国早稻播种面积连续6年稳定在7100万亩左右 [1] 气候与生产条件 - 江南 华南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良好 未遭遇大范围倒春寒及洪涝灾害 [2] - 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 有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2] - 成熟收获期以晴天为主 促进灌浆结实 成熟收割及品质提升 [2] 单产区域表现 - 10个早稻生产省区中9个省区单产实现增长 [1] - 海南省受强台风天气影响单产下降 [1]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570.3亿斤
央视网· 2025-08-22 12:26
全国早稻产量 -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达570.3亿斤 较上年增加6.8亿斤 增长1.2% [1] - 江西 湖南 广东三大主产区产量进一步增加 [1] 早稻单产水平 - 早稻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 实现亩产400.8公斤 [3] - 单产较上年每亩增加5.8公斤 增长1.5% [3] - 各地推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提高集中育秧比例 [3] 播种面积稳定性 - 早稻播种面积达7114.3万亩 连续6年稳定在7100万亩左右 [4] - 尽管春播期间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影响移栽 通过政策支持保持播种稳定 [4]
种植业板块8月22日跌0.55%,宏辉果蔬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2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2 08:32
种植业板块市场表现 - 板块整体下跌0.55% 领跌个股为宏辉果蔬(跌幅4.04%)[1] - 上证指数上涨1.45%至3825.76点 深证成指上涨2.07%至12166.06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 10只个股下跌 呈现分化态势[1][2] 个股涨跌及成交情况 - 宏辉果蔬成交额3.4亿元 成交量35.72万手 跌幅居首达4.04%[2] - 隆平高科成交额2.28亿元 收盘价66.6元 微跌0.10%[1] - 神农种业成交量121.17万手 为板块最高 成交额5.98亿元[2] - 康农种业跌幅2.62% 秋乐种业跌幅2.56% 跌幅居前[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25亿元 游资净流入7294.12万元 散户净流入1.52亿元[2] - 苏垦农发主力净流出1544.63万元 净占比12.06% 资金流出显著[3] - 宏辉果蔬游资净流入1410.54万元 净占比4.15% 但主力净流出643.75万元[3] - 北大荒获主力净流入635.29万元 新农开发主力净流入476.81万元 获资金青睐[3]
来自三省七县脱贫村的调研:“大伙儿的精气神提起来了!”
人民日报· 2025-08-22 07:27
精神面貌转变 - 脱贫群众从"盼温饱"转向"拼未来",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激活,搬迁安置区居民实现就业并稳步增收 [1] - 易地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率达96%以上,全国960多万贫困区域居民实现搬迁 [1] - 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小学入学测试平均分从十几分提升至稳定全县第一,反映精神面貌与教育条件同步改善 [2] 产业发展与增收 - 特色种养业成为增收核心,例如3亩花椒盛果期年收入超2万元,带动10余户乡邻共同发展 [4] - 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连续4年超3000万人,累计培育乡村工匠13万余人,带动500多万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 [5] - 合作社模式推动产业升级,例如55万元小额助农贷支持土豆合作社产品销往京津冀,带动就业增收 [4] 人才与技术赋能 - 返乡人才成为产业升级主力,例如镇雄县20万外出技能人才回流,80%技术管理岗由返乡人员担任 [7] - 技能培训提升本土能力,通过"乡村工匠"培训培育养殖专家,带动30多户农户合作发展 [8] - 加工产业链延伸价值,例如200万元投资建设粉条加工厂,配套3条生产线并解决上游土豆销路 [6][7] 产业融合与创新 - 脱贫县形成特色主导产业,832个脱贫县均培育2-3个特色产业,3/4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主体建立利益联结 [8] - 产业链深度开发,例如通江县开发银耳衍生品30余种(面膜、口服液等),构建百亿级产业集群 [9] -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价值,例如宝藏村打造农文旅综合体,八十三号村发展45户民宿带动百人就业 [10] 区域发展与基础设施 - 基础设施完善支撑产业,道路与农田改造助力土豆种植规模化,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4] - 政府与金融协同支持,设立5000万元产业基金及专项贷款(如"通江银耳贷"),推动工业化农业转型 [9] - 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项目开发,例如秘境宝藏综合体提升乡村经济、生态与文化价值 [10]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来自吉林、江西、青海的报道
经济日报· 2025-08-22 07:20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吉林省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方式 覆盖东北近1亿亩耕地 有效减少黑土风蚀水蚀并增加土壤有机质 [2] - 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玉米主导产业国家级农高区 鸿翔种业公司科研投入占净利润40%以上 种子出苗率达97.75% [3] - 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2024年达历史新高853.2亿斤 粮食调出量占比62.6% [3] - 青海门源县建成全国最大北方小油菜种植区 面积达50万亩 菜籽油加工企业36家 产量超3万吨 年产值突破2亿元 [4] - 青海香满金门源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将菜籽油年产量从不足10吨提升至超3000吨 带动6500户农户 [4] - 江西赣州建成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0家和"圳品"品牌农产品31家 推动农产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5][6] 特色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公司建成1.4万平方米人参云工厂 开发15系列近350款人参产品 年加工鲜参1000吨 带动1350余户农户增收 [7] - 吉林永吉县建成吉林省最大园参种植基地和首个人参产学研平台 预计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超5亿元 [7] - 江西进贤县文港镇发展毛笔产业 拥有400多家企业和2200多家作坊 年销售额达16.5亿元 2024年接待游客17.2万人次 旅游收入6500万元 [8] - 青海边麻沟村通过发展花海旅游 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达2000万元 其中花海景区收入520万元 提供固定岗位近120个和临时工日均50人 [9] 乡村旅游与农旅融合 - 吉林延边州光东村依托千亩水稻基地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 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 较2015年增长超10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两番 [10][11] - 光东村作为吉林省"厕所革命"试点 政府投资350万元改造210户室内卫生间 全部改为水冲式厕所 [11] - 江西钓源古村通过文旅公司化运营 村民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 解决100余位村民就业 2024年接待游客59万余人次 营收1800余万元 拉动区域消费近亿元 [13]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 青海果洛藏贡麻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实施集中整治198户 道路养护提升4公里 基础设施改造32处 绿化面积扩充近1.3万平方米 [12] - 国网海北供电公司在果洛藏贡麻村打造"石榴籽"电力驿站 提供驻村用电服务 实现村民"办电不出村" [12]
德州夏津苏留庄镇:土地“聚沙成塔”集体经济奏响振兴“新乐章”
齐鲁晚报网· 2025-08-22 06:24
合作社经营模式 - 党支部牵头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 动员19户村民将332亩土地纳入统一经营 [2] - 实行"二八分红"标准 先保障村民每亩800元租地收入 剩余盈余按比例分红 [2] - 合作社所得收益全部投入村内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2] 财务表现 - 今年上半年人均分红突破10000元 [2] - 通过规模化采购农资 每袋肥料至少节省10元 每亩地可节约开支80元左右 [3] - 发展庭院经济使参与的村民年均增收8000余元 [4] 管理机制 - 创新实行"三权分立"管理模式 党支部行使决策权 合作社行使管理权 村民行使监督权 [3] - 通过村务公开栏和村民微信群公示资金使用 采购价格和分红明细等全部账目 [3] - 提供入股自愿退股自由政策 以3年为周期 周期结束后可自主选择是否继续参与 [3] 资源利用 - 对171处废弃宅基地和闲置庭院进行全面清理平整 因地制宜种植果树 [4] -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将废弃宅基地转变为生态果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 - 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构建可持续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4]
泸州古蔺:4500余亩高粱丰收 科技助农增收成效显
中国新闻网· 2025-08-22 02:49
高粱种植规模与品种 - 泸州市古蔺县永乐街道高粱种植面积达4500余亩 主要品种为宜糯红4号和郎糯红20 [1][3] 生产技术与管理 - 政府统一提供种子和病虫害防治农药 对集中成片区域采用无人机统防统治提升田间管理效率 [3] - 通过科学育种和无人机植保等科技手段实现亩产约400斤 [3] 收购与价格保障机制 - 所有种植户与郎酒公司签订收购合同 以3.75元/斤保护价收购 [3] - 政府对向郎酒公司出售高粱的农户额外给予0.25元/斤补助 实际收购价达4元/斤 [3] 经济效益表现 - 种植大户承包200亩土地 实现总收入约32万元(200亩×400斤/亩×4元/斤) [3] - 科技赋能与政策保障使种植户收入显著增加 单个大户增收超30万元 [3] 产业支持措施 - 村两委主动腾出活动室院坝解决农户晾晒场地不足问题 [3] - 干群同心协作保障粮食收成 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4]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魏锋华解读早稻生产情况
国家统计局· 2025-08-22 01:47
2025年我国早稻实现增产 二、早稻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 2025年,全国早稻单产400.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5.8公斤/亩,增长1.5%,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分地 区看,10个早稻生产省(区)中,除海南受强台风天气影响单产有所下降外,其他9个省(区)单产均有不同 程度的增加。其中,江西、湖南、广东单产分别增加8.4公斤/亩、8.0公斤/亩和6.3公斤/亩,增长2.2%、 2.0%和1.6%。 今年早稻播种以来,江南、华南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良好,基本没有遭受大范围"倒春寒"、洪涝、"雨洗 禾花"等自然灾害,病虫害也较轻发生,总体有利于早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进入成熟收获期后,早 稻主产区天气以晴为主,不仅有利于早稻灌浆结实和成熟收割,还有利于品质提升。各地积极推进水稻 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提高集中育秧比例,落实机插机抛、增密增穗、"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措施,助 力早稻单产水平提升。 三、早稻产量实现增长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魏锋华解读早稻生产情况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持 续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多措并举促进早稻生产。2025年,全国早稻 ...
太平洋给予苏垦农发买入评级:业绩低谷期已过,Q2单季盈利环比增长58.68%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0:48
公司业绩表现 - 夏粮生产总体平稳且产量好于预期 [2] - 第二季度单季盈利环比增长58.68% [2] 土地资源扩张 - 自主经营土地面积稳步增长 [2] - 土地资源优势持续扩大 [2] 投资评级 - 太平洋研究所给予苏垦农发买入评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