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开盘前,央行重磅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4-08 00:5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以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3] - 中央汇金公司作为资本市场“国家队”,将持续加大增持ETF的规模和力度,发挥“稳定器”和类“平准基金”作用,有效平抑市场异常波动 [3][6][13] 中央汇金公司的定位与作用 - 中央汇金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作为二十多家金融机构的控参股股东,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略力量 [6] - 公司被定位为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的作用 [6] - 自2008年以来,公司多次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积极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6] 对中国资本市场前景的看法 - 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根本在于看好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 [7] - 公司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更加稳固 [7] -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后,资本市场已呈现出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7] 对当前A股配置价值的评估 - 中央汇金公司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的配置价值 [8] -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入推进,A股上市企业质量稳步提升,代表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企业占比持续提升 [8] - A股核心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总体估值处于相对历史低位 [8] 资金来源与融资渠道 - 中央汇金公司资产实力雄厚,经营稳健,资产负债表健康 [10] - 公司每年获得稳定的现金分红,可动用的自有资金规模较大 [11] - 公司已建立起覆盖短中长期限的成熟稳定市场融资渠道,并可获得人民银行流动性支持 [12] 未来市场维稳计划 - 中央汇金公司将继续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该出手时将果断出手 [13] - 下一步,公司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的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 [13] - 公司表示具有充分信心和足够能力,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13]
盘前重磅!中央汇金发声:“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增量资金也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4-08 00:45
中央汇金发声。 中央汇金公司有关负责人就2025年4月7日公告答记者问 问:中央汇金公司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中的定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目前是二十多家金融机构的控参股股东。中央汇金公司一直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战 略力量,是资本市场上的"国家队",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自2008年以来,中央汇金公司多次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积极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问:中央汇金公司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金融监管总局: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比例 答: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根本在于看好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更 加稳固,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坚强的基本面支撑。特别是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作为长 期机构投资者,中央汇金公司将继续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问:中央汇金公司如何看待当前A股配置价值? 答:中央汇金公司充分认可当前A股配置价值。随着资本市场投资融资综合改革 ...
中金:汇金再度增持ETF释放积极信号
中金点睛· 2025-04-07 23:32
核心观点 - 中央汇金公司增持ETF释放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缓解流动性压力 [1][3] - 历史经验表明汇金增持后市场往往逐步企稳,中期来看处于偏底部区域 [1][3] - 中国市场具备估值吸引力,沪深300动态市盈率10.6倍,低于历史均值12.6倍 [7] - 地缘叙事变化和科技叙事变化为中国资产带来重估机会 [8] - 中国逆周期政策空间较大,有望支撑资产价格 [9] 市场表现 - 4月7日A股大幅调整,上证指数和沪深300跌幅均超过7%,创2020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3] - 港股恒生指数下跌13.2%,创1997年以来最大单日回调 [3] - 4月7日ETF尾盘放量可能超过600亿元,单日资金流入强度超出2024年2月初水平 [5] 估值分析 - 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10.6倍,低于历史均值12.6倍 [7] - 恒生国企指数动态估值不到10倍 [7] - 沪深300股权风险溢价接近7%,股息率TTM高达3.67%,超出10年期国债收益率2个百分点 [7] 资金流动 - 中国市场在全球主动基金的持仓占比由2021年初14.6%降至2025年2月的6.5% [8] - 境外资金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从2021年高点10%降至当前7.5%左右 [8] 政策支持 - 中央汇金公司公告增持ETF,未来将继续增持 [1][3] - 中国诚通集团和国新集团也公告增持ETF及中央企业股票 [3] - 中国宏观政策发生积极转变,更加重视扩大国内需求 [9] 行业机会 - AI产业高景气仍在早期,DeepSeek突破为AI应用场景发展提供条件 [8][11] - 红利低波股票短期或相对占优,消费和投资板块受益内需政策发力 [10] - 消费领域有望伴随稳增长政策加码逐步迎来趋势性行情 [11]
权威人士:中央汇金公司正在积极开展稳市操作
证券时报· 2025-04-07 06:39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权威人士:中央汇金公司正在积极开展稳市操作。 责编:叶舒筠 校对: 刘榕枝 版权声明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 股事会专栏 丨 投资小红书 丨 e公司调查 丨 时报会客厅 丨 十大明星私募访谈 丨 A股,冲上热搜! 丨 熔断!日韩股市暴跌!韩国紧急出手:暂停程序化交易卖单 丨 沪深北三大 交易所,最新公示 丨 沙特股市开盘暴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后市如何演绎? 丨 刷屏!特朗普回 应股市崩盘! 丨 Meta,重磅发布! 丨 突发!美知名人士组团去与特朗普"讨论常识" 丨 10%全球 关税,正式生效! 丨 热搜!金价跳水,黄金消费却"爆了"!记者实探→ 丨 中国政府关于反对美国 滥施关税的立场 丨 突发!知名央企旗下A股紧急声明:不存在爆雷情形! 丨 巴菲特,紧急声明! ...
中油资本: 2024年年度审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4-02 11:02
文章核心观点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中油资本2024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认为其在所有重大方面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指出发放贷款和垫款及债权投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评估、结构化主体合并范围判断为关键审计事项 [1][2]。 审计报告相关 审计意见 - 审计了中油资本财务报表,认为其在重大方面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2024年12月31日合并及母公司财务状况、2024年度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 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 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独立于中油资本,获取的审计证据充分、适当 [2] 关键审计事项 - 发放贷款和垫款及债权投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截至2024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合计占总资产比例38.95%,涉及较多判断和假设,金额重大 [2]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评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2194.02亿元,占总资产一定比例,评估流程复杂,涉及管理层判断 [2] - 结构化主体合并范围判断: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82个,资产总额477.77亿元,占资产总额4.41%,管理层判断重要 [3] 其他信息 - 管理层对其他信息负责,审计意见不涵盖其他信息,未发现其他信息存在重大错报 [4] 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 管理层负责按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评估持续经营能力;治理层负责监督财务报告过程 [5]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 - 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执行多项审计工作并与治理层沟通 [5] 公司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 - 原名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上市,2016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2017年更名 [6][7] 基本信息 - 注册地址为新疆克拉玛依市世纪大道路7号,法定代表人为卢耀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70000163098284E,营业期限自1996年10月11日至永久 [7][8] 经营范围 - 以自有资金对外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服务,企业策划,企业投资服务 [8] 子公司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有众多子公司,涵盖财务、银行、租赁、保险等领域 [9][10]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 根据实际交易和事项,按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编制,以持续经营为基础 [11] 重要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总体情况 - 包括金融工具分类、金融资产减值、公允价值计量等 [11] 具体政策 - 会计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营业周期为12个月,记账本位币根据情况确定 [11] - 合并财务报表以控制为基础确定范围,内部交易影响抵消 [11] - 外币交易和报表折算按规定汇率处理 [13] - 金融工具确认、分类、计量、减值、转移等按相关准则处理 [14][15][16] - 应收账款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其他应收款项比照处理 [28] - 长期股权投资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 [29][30][31] -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34] -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按规定确认、计量和折旧摊销 [34] - 非流动资产和商誉减值按规定测试和处理 [33][34][35] - 长期待摊费用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36] - 抵债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处置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7] - 合同负债按规定确认 [37] - 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等,按规定处理 [37]
龙江交通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新能源新材料第二主业迎来新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3-31 03:43
财务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47亿元 同比增长28.03% [1] - 归母净利润1.52亿元 同比增长19.00%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61亿元 同比增长19.49% [1] - 基本每股收益0.12元 [1] - 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71元(含税) 现金分红总额9268.83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60.82% [1][8] 主营业务发展 - 高速公路运营主体拥有哈大高速132.8公里特许经营权 2024年通行费收入3.42亿元 [2] - 中标绥大高速183公里收费运营及106公里养护项目 新增运营维护服务费收入3149.02万元 [3] - 子公司龙翼投资贸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5亿元 [3] - 转让东高管材股权实现非优势产业剥离 [3] - 出租车业务取得178个经营权确权批复 巩固省内最大出租车运营商地位 [3] - 参股龙江银行实现投资收益0.54亿元 [3] 新能源产业布局 - 子公司龙源投资聚焦"新能源+储能"赛道 运营装机规模达14.3MW [4] - 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项目东部片区49个点位中35个已并网发电 [4] - 完成信科新能源100%股权收购 新增60个光伏点位 [4] - 积极探索综合能源管理 规划拓展省外新能源项目 [7] 新材料产业进展 - 通过收购获得工农村石墨矿控股权 采矿权产能由45万吨/年提升至200万吨/年 [5] - 收购石墨新材料科技90%股权 获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 [5] - 推进石墨采选联合项目 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5] - 石墨产业布局有望受益于固态电池发展机遇 因石墨是石墨烯主要原材料 [6] 战略规划与公司治理 - 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 高速公路运营为主体 金融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为两翼 [2] - 制定《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推动科技创新与运营管理深度融合 [7] - 建立《市值管理制度》 近三年年均现金分红比例超60% 2010-2023年累计分红超10亿元 [8] - 2025年定位为"战略实现年"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落地见效 [8]
100亿元!北京又有大动作
中国基金报· 2025-03-31 02:32
【导读】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共同筹划发起设立"中关村战新基金",规模为100亿元 3月30日下午,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之"硬科技投资与发展论坛"上,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新华人寿、 工银投资等多家意向单位,共同筹划发起设立"中关村战新基金"。该基金规模为100亿元,将聚焦战略 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壮大耐心资本,为一批优质硬科技企业加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助力新质生产力发 展。 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潘金峰在大会致辞时指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 子计算、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群体性突破,推动了全球产业格局的重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涌现出合成生物制造、具身智能、脑机接口、光电子等一大批世界领先原创 科技成果,科技产业加速发展。 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在管基金达57只、规模近600亿元,提高了长期投资科技企业的主动性和灵活 性;已投资和培育了一批独角兽、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如王晓东院士的百济神州、施一公院士的 诺诚健华等。集团旗下基金系累计投资4000多个科技项目,支持了200多个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项目,涌 现了1370多家国家高新企业、近800家专精特新企业、96家独 ...
英伟达因DeepSeek已经少了4200亿美元市值;吉利更务实转型;拼多多年收入接近4000亿元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3-21 02:21
英伟达市值变化 - 自DeepSeek R1发布以来英伟达市值从3 297万亿美元降至2 917万亿美元缩水4 200亿美元[1] - DeepSeek R1训练成本仅550万至560万美元远低于传统大模型的数十亿美元投入[1] - DeepSeek R1 API调用成本低至英伟达的10%甚至更低[1] - GTC大会上黄仁勋提到推理需求但股价仍下跌超3%[1] 吉利业绩与战略 - 2024年营收2 401 9亿元同比增34%净利润同比增213%至166 3亿元含出售合资公司股权收益90亿元[2] - 新能源车销量从2023年46 3万辆增至2024年88 8万辆2025年目标150万辆同比增68 9%[2] - 智能化转型统一为"千里浩瀚"系统含5个版本覆盖吉利控股旗下多个品牌[2] - 算力与数据共享摊薄研发开支降低智驾对定价影响[2] 拼多多业绩与战略 - 2024年四季度营收1 106亿元同比增24%归母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18%为2022年二季度以来最低增速[3] - 佣金收入增速放缓至33%此前多个季度保持在70%以上[4] - 2024年总收入3 938亿元同比增59%归母净利润1 124亿元同比增87%[4] - 管理层强调"高质量发展战略"称短期回报评价已不适合当前阶段[4] Google与AI整合 - Google计划将Gemini整合至Chrome浏览器支持语音搜索等功能[5] - 整合方式类似微软Edge浏览器中的Copilot功能[5] 软银AI投资 - 软银以65亿美元全现金收购芯片公司Ampere后者将作为全资子公司运营[6] - 软银2024年积极采购英伟达Blackwell芯片并曾计划向OpenAI投资400亿美元[7] 华为鸿蒙智行新车发布 - 问界M5 Ultra定价22 98万起配备192线激光雷达与4D毫米波雷达[8] - 问界新M9售价46 98万-56 98万元配备4个激光雷达上市两小时大定达1万台[8] - 享界S9增程版预售价31 8万元起相比纯电版便宜8 18万元[8] 日产与三菱调整 - 日产取消管理层级精简20%职位现任首席企划官Ivan Espinosa将接任CEO[9] - 三菱计划将电车生产外包给富士康以降低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9] 同程旅行业绩 - 2024年营收173亿元同比增45 8%经调整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26 7%均创新高[10] - 国际业务过夜客房与航空售票量同比增超100%[11] - 87%注册用户来自中国非一线城市[11] 永辉超市管理层变动 - 改革领导小组代行CEO职责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任组长[12] - 上交所对永辉内部治理事项下发监管工作函[12] 鸿海服务器业务 - 鸿海预计服务器营收两年内超iPhone业务2024年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150%[13] Nike业绩下滑 - Nike预计最新一季财报将迎五年来最大收入下滑股价已跌19%[14] 霸王茶姬副品牌 - 副品牌改名"茶姬现萃"目前上海有三家门店主打鲜萃茶产品[15] Shein商标纠纷 - Coach母公司Tapestry起诉Shein商标侵权指控其售卖假冒产品[16]
李兆基离世,昔日香港“四巨头”只剩李嘉诚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19 12:12
李兆基的商业生涯 - 1928年出生于广东顺德商贾世家,父亲拥有天宝荣金铺和永生银号两间门店 [4] - 6岁开始在家族商铺学习商业运作,12岁掌握看金、化金、熔金核心技术,15岁掌管家族金铺业务 [5][6][7] - 1948年怀揣1000元赴港创业,从事外汇兑换和黄金买卖业务,赚取第一桶金 [8][9][10] - 50年代初转行五金和进出口贸易,凭借经营能力和诚信原则迅速打开市场 [11][12] 房地产领域的创新 - 1958年与冯景禧、郭得胜等8人合股成立永业公司,进军房地产 [14] - 首创"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销售模式,降低购房门槛,激发市场需求 [16][17][18] - 1963年重组永业公司成立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担任副主席兼总经理 [19][20] - 新鸿基凭借分层销售和分期购买模式迅速崛起,成为行业佼佼者 [21][22] - 1972年新鸿基上市后,李兆基离职创业,成立恒基兆业有限公司 [23][24] 恒基兆业的发展策略 - 1981年恒基兆业上市,集资10亿港币 [27][28] - 通过购入"乙种换地权益书"和旧楼改建两大策略获取优质低价土地 [30][31] - 1988年收购永泰建业并更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跃入香港十大富豪榜 [31][32] - 业务拓展至商业地产、酒店、能源等多个行业,构建庞大商业帝国 [32] 投资领域的成就 - 2004年成立兆基财经企业,初始资产规模500亿港元,重点投资中资股 [35][36] - 2006-2007年香港股市牛市期间,投资组合市值增长至1700亿港元 [38][39] - 2008年金融海啸后调整投资策略,减持高风险资产,完善风控体系 [40][41][42] - 投资理念为"四两拨千斤",注重杠杆运用和安全性平衡 [43][44] 香港四大家族现状 - 四大家族第一代创始人仅剩李嘉诚,其他三人已相继离世 [48][49][50] - 李兆基两个儿子分别负责内地和香港业务,分工协作 [52] - 郭得胜之孙主导新鸿基海外扩张,郑裕彤家族加码内地文旅 [52] - 李嘉诚近期因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引发争议 [53][54]
1000大洋闯香港,做到亚洲首富身家超2000亿,与李嘉诚相爱相杀…李兆基的传奇一生
创业邦· 2025-03-18 03:22
李兆基商业生涯概述 - 恒基兆业地产创始人李兆基于2025年3月17日逝世 享年97岁 [1] - 6岁进入家族金铺学习 15岁掌管顺德两家金融店铺 [2][3] - 1948年带1000元赴港 凭借外汇黄金买卖赚取第一桶金 [6][7][8] 地产事业崛起 - 1958年联合冯景禧等成立永业公司 首创分层销售与分期付款模式 [11][12] - 1963年与郭得胜等组建新鸿基企业 被称为"三剑侠" [11] - 1972年分得5000万港元后创立恒基兆业 [14] - 1981年推动恒基兆业上市 集资10亿港元 [16] - 独创"乙种换地权益书"和旧楼改建策略获取优质地块 [16][17] 资本市场运作 - 1996年恒基地产市值达1325亿港元 个人两度问鼎亚洲首富 [20] - 提出"一元变八元"投资理论 成功预测多次港股转折点 [23][24] - 2007年精准预警次贷危机 获称"亚洲股神" [23][25] 内地市场布局 - 80年代起投资大陆 包括33亿人民币的北京恒基中心项目 [27] - 2024年内地持有120.8万平米投资物业 上海占比53% [27] - 上半年内地物业收入10.43亿港元 净收入7.64亿港元 [27] 企业传承安排 - 2011年起逐步辞任子公司职务 启动交棒计划 [33] - 2015年李家诚接任恒基兆业发展主席 [35] - 2019年91岁正式退休 商业帝国移交二代管理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