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出版
icon
搜索文档
出版板块8月22日涨0.68%,果麦文化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2.22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2 08:46
出版板块整体表现 - 出版板块当日上涨0.68%,领先个股为果麦文化(涨幅5.37%)和中文在线(涨幅3.25%)[1] - 上证指数上涨1.45%至3825.76点,深证成指上涨2.07%至12166.06点,板块表现弱于大盘[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2.22亿元,游资净流出1.02亿元,散户净流出1.20亿元[2] 个股价格表现 - 果麦文化收盘价78.12元(涨幅5.37%),成交量10.21万手,成交额7.73亿元[1] - 中文在线收盘价28.29元(涨幅3.25%),成交量91.31万手,成交额25.50亿元[1] - 浙版传媒收盘价9.02元(涨幅1.92%),成交量65.91万手,成交额5.91亿元[1] - 长江传媒收盘价9.43元(跌幅1.26%),成交量17.52万手,成交额1.65亿元[2] - 时代出版收盘价9.28元(跌幅0.96%),成交量16.74万手,成交额1.55亿元[2] 资金流向特征 - 中文在线主力净流入2.15亿元(占比8.43%),游资净流出5634.21万元(占比-2.21%)[3] - 果麦文化主力净流入8024.31万元(占比10.38%),散户净流出7468.32万元(占比-9.66%)[3] - 中南传媒主力净流入1141.55万元(占比8.28%),游资净流出2524.96万元(占比-18.30%)[3] - 浙版传媒主力净流入1764.78万元(占比2.99%),游资净流出1810.54万元(占比-3.06%)[3] 成交活跃度 - 中文在线成交额25.50亿元居板块首位,成交量91.31万手[1] - 浙版传媒成交量65.91万手,成交额5.91亿元[1] - 天舟文化成交量64.52万手,成交额3.47亿元[1] - 皖新传媒成交量21.31万手,成交额1.50亿元[2] - ST华闻成交量20.22万手,成交额5234.13万元[1]
系列的系列|追寻逝去的时光中遗落的杰作
新浪财经· 2025-08-22 08:28
文学经典重现的行业现象 - 文学史充满经典作品被遗忘后又重新被发掘的案例,例如《白鲸》在1926年再版,《了不起的盖茨比》在1945年因军需版图书重获新生 [1] - 科技公司如谷歌和人工智能公司正大规模扫描书籍进行数据化,但此过程可能导致书籍被拆散,且机器阅读的普及与人类阅读量的下降形成对比 [1] - “重现经典”系列于2005年启动,是国内首个以发掘被忽略作品为理念的文学系列,选择标准包括从未在中国翻译出版、曾译介但未受重视、或因商业化被淡忘的作品 [2] “重现经典”系列的发展与策略 - 该系列诞生于中国出版业转型升级高峰期,面对图书市场商业化倾向如青春文学和成功学占据主流,以及外资进入后畅销书全球同步压缩经典作品空间的市场环境 [4][5] - 截至2009年,系列已出版29个品种,预告选题包括《美丽新世界》、《华氏451》等日后知名作品,打头阵的《穿裘皮的维纳斯》和《秘密花园》则较为陌生 [5][6][7] - 系列在2011年完成装帧升级变为精装本,并因市场环境变化、作品公版或版权到期而重新规划,将《飞越疯人院》等书纳入系列 [10] - 系列商业成功案例包括《万里任禅游》在更名为《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后在中国售出超过65万册,显示经典作品的价值释放可能需要长期过程 [11] 同类出版系列的兴起与模式 - “重现经典”之后涌现类似系列,如“拾珍铺子”系列推广了路易-费迪南·塞利纳等风格化大师,“文学·异托邦”系列重新思考现代主义文学 [13][14] - “记忆的角落”系列于2021年启动,采取便携小开本,关注世界文学中著名作家的短小精悍作品及小国家大师,策略上追求规模化以形成整体市场效应 [16] - 九久读书人公司策划丛书的主要策略是以规模化、集团化形成蓄水池效应,通过系列中包含知名作家和冷门作品,在爆发期获得更好口碑和市场反馈 [16] - 该系列编辑提到营销资源有限,推广得益于内容本身吸引读者和学者推介,如赛珍珠短篇小说集得到镇江纪念馆支持,并需严格控制成本 [17] 诗歌出版领域的精耕细作 - “沉默的经典”系列诞生于2013年,当时外国现代诗歌市场接受度极低,该系列选取特定角度,在冷门领域寻找更深层内容,如推出D H 劳伦斯的诗集《灵船》 [27][31] - 近十年外国现代诗歌作为图书品类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培养了稳定读者群,“巴别塔诗典”等丛书在健康商业模式中稳步扩大规模,得益于出版机构精耕细作 [31] - 系列最新出版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英语诗集《厌倦了爱》,挖掘其作为双语诗人的被忽略面相,进一步完整其创作图谱 [28][30] 女性作家及冷门题材的发掘 - 从女性主义视角回顾,文学史存在对女性作家的普遍遗忘,法国伽利玛出版社的“想象”系列目录中女性作家不足30位 [32] - 中国出版界近年引入许多被忽视的女性作家作品,如新经典出版露西亚·柏林、托芙·迪特莱弗森的作品,明室出版《黄色墙纸》等 [35] - 英国作家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的小说《激情耗尽》由出版品牌惊奇引入中国后成为畅销书,已第七次印刷,并引发多个新译本,使其从鲜为人知变为女性主义文学经典 [36][38][39] 中国本土文学的再发现与出版业挑战 - 中国文学中未被重视的作家再发现构成书籍文化一部分,如1980年钱锺书《围城》再版取得空前成功,民国文学如徐志摩、张爱玲在销声匿迹几十年后被广泛阅读 [41][42] - “海豚书馆”红色系列集中打捞中国现代文学史遗珠如宋春舫、南星等,学者陈子善在张爱玲热等背后进行了辛勤的资料钩沉工作 [42][44] - 中国出版业对自身档案挖掘不充分,行业从公司化经营至今仅20多年,又面临恶劣市场环境,但回溯式出版已成为全球潮流,是对过分市场化的纠正 [46][48] - 当前短视频和互联网平台盛行导致书籍文化衰落,行业内“绝版复活”思路侧重于二级市场溢价评估需求,体现了大量不再出版书籍的价值 [49]
读客文化2025上半年营收1.68亿元 上市纸质图书新品55个
全景网· 2025-08-22 04: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2.57万元 [1] - 数字内容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59% [1] 纸质图书业务 - 2025年上半年上市新品55个 [1] - 通过"纸电联动"模式推动《偶然事件》等电子书取得优异榜单成绩 [1] 数字内容业务 - 有声书赛道持续发力,《沧浪之水》《人体简史》等作品登上微信读书、喜马拉雅等平台榜单前列 [1] - 精品化运营策略推动数字内容收入增长 [1] 版权运营业务 - 推动12部作品进入国际市场,覆盖土耳其、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1] - 成功促成1个影视版权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1] - 版权周转周期从2.78年缩短至2.05年,降幅达26.25% [2] 运营策略 - 坚持精细化运营策略,建立从产品到品牌再到产品的良性循环 [2] - 持续优化版权运营机制,提升版权资产流转效率与商业价值 [2]
以“融合出版”为方向,阅读浸润城市
新浪财经· 2025-08-22 03:44
公司战略与活动 - 中信出版集团在2025上海书展期间推出"天使望故乡+"全民创作计划及MOOK试刊《100个中国人的梦境》 通过图书、Mook、视频播客等融合出版形式传播中国细节和故事 [2] - 公司以"融合出版"为方向 将阅读与多元业态结合 通过"城市艺术计划"构建"声音+阅读"、"艺术+城市"的创新形态 实现文旅商深度融合的文化新场景 [6] - 项目将持续挖掘中国细节 探索融合出版新模式 构建全民创作生态 推动中国故事广泛传播和留存 [6] 产品与内容开发 - MOOK试刊《100个中国人的梦境》收录普通人梦境故事 展现文化的人间烟火气 其中包含重症儿童家庭信件等具有治愈力的内容 [2][3] - 通过"所有人创作 所有人阅读"主题推动全民创作 被专家类比为"新五四运动" 强调普通人的创作价值 [2] - 推出《二十四节气百科全书》从气象学角度解读传统文化智慧 通过跨界合作推动文化传播融入日常生活 [10] 行业趋势与技术前沿 - 《空间智能》作者分享人工智能重构城市治理、产业经济及日常生活底层逻辑 聚焦自动驾驶、城市规划等落地场景 [8] - 人形机器人领域从实验室原型发展到特斯拉擎天柱、优必选Walker等商用案例 预测2045年前在制造、医疗、养老等领域承担超过50%基础劳动 [8] - 投资领域专家强调在信息爆炸时代 理性思辨是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分享中国股市投资认知偏差与周期轮动等观点 [8] 文化与社会影响 - 通过《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图书分享活动 聚焦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现实挑战 包括理想与现实碰撞、婚恋观变迁及职场压力等社会议题 [11] - 文化活动覆盖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科技发展 形成从二十四节气到人工智能的多元内容矩阵 [8][10] - 公益领域案例显示普通人的故事具有治愈力 通过出版项目实现社会价值传递 [3]
IP、文创、游戏、艺术多元业态深度融合 中华优秀文化借力版权贸易、联合出版走向世界
活动概况 - 2025南国书香节于8月15日至19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主题为"书香湾区 阅见世界 共享未来" [1] - 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和读者参与,现场氛围兼具国际化和科技感 [1] - 线下主会场面积达4万平方米,包含4大主题展厅、24个特色馆和4大功能互动区 [1] 参展规模 - 展销来自境内外1500多家出版机构的近50万种出版物和文化创意产品 [1] - 首次设立的"阅 世界"馆规模空前,涵盖越南主宾国馆、东南亚国家馆、欧洲国家馆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 [1] 业态融合 - 书籍展示与IP、文创、游戏、艺术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 [1] - 活动已超越传统书展形式,演变为综合性文化嘉年华 [1] 战略定位 - 组委会期待活动成为国内国际双向赋能的文化桥梁 [1] - 目标包括引进国际优秀出版成果和推动中华文化通过版权贸易、联合出版走向世界 [1]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监事辞职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19:14
公司监事变动 - 公司监事李耀斌因工作变动辞去监事职务 辞职报告自送达监事会起生效 [1] - 李耀斌未持有公司股份 不存在应履行而未履行的承诺事项 [1] - 本次监事辞职不会导致公司监事人数低于法定最低人数 不影响监事会正常运作 [1]
浙版传媒: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约6.76亿元,同比增加33.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6:5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50.93亿元 同比减少2.6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76亿元 同比增加33.5% [2] - 基本每股收益0.3042元 同比增加33.48% [2]
浙版传媒: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6:48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三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由董事长程为民主持 应出席董事9人 实际出席董事9人 会议召集和表决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 会议通知通过邮件、电话及即时通讯工具方式送达 公司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 [1] 董事会会议审议事项 - 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 具体内容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1] - 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公告编号2025-036 [1] - 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公告编号2025-037 [2] - 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关于其他披露事项的评估报告 [3] 议案审议程序 - 董事会风险控制与审计委员会事前审议所有议案并同意提交董事会 [1][3] - 所有议案表决结果均为9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 [1][2][3]
浙版传媒: 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6:48
监事会会议基本情况 - 会议为浙江出版传媒第三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 应出席监事3人 实际出席3人 召集召开和表决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半年度报告审议情况 - 监事会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 认为报告编制审议程序合法合规 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公司实际情况 无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 [2] - 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 [1][2]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监事会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报告 认为报告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募集资金状况 资金管理符合监管要求 [2] - 募集资金使用履行了必要审批程序 未发现违规使用情形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况 [2] 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 监事会审议通过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公司当期盈利且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 现金流满足正常经营及持续发展需求 [3][4] - 利润分配方案综合考虑公司盈利情况、发展阶段及重大资金安排 有利于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情形 [4] - 该方案已获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授权 无需通过股东大会审议 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 [3][4]
城记 | 从文创潮到“嘉年华” 从上海书展看文化消费的“热辣滚烫”
新华财经· 2025-08-21 14:23
上海书展表现 - 共接待市民读者超38.2万人次,同比增长28.4% [1] - 图书销售总码洋6472.7万元,同比增长31.6% [1] - 全市举办1267场阅读活动,同比增长23.8% [1] - 全国371家出版单位携16万种图书参展 [1] 实体书店转型 - 新增长三角品牌实体书店展区,20家江浙沪皖品牌书店首次集体进驻 [2] - 实体书店探索"书店+咖啡"业态结合及同城速递服务 [2] - 书店通过文化特色实现差异化:安庆书店结合黄梅戏、黄山书店主打徽墨歙砚、杭州南宋书房推出宋韵文创 [3] - 实体书店从零售场域延伸至书展平台,与出版社、文创品牌形成联动 [3] - 杭州南宋书房每日举办三场宋词"飞花令"活动,采用"书籍+文创+活动"融合模式 [4] 数字阅读发展 - 电子书占比持续下降,有声阅读占比上升 [6] - 七猫2024年10月上线免费听书App,2025年4月推出短剧App [9] - 喜马拉雅与超220家出版社及150家网文平台合作,覆盖99%互联网热读书目有声版 [9] - 喜马拉雅音频大模型"珠峰AI"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9] - 实体书与数字阅读形成动态平衡关系,热门网络文学作品仍走向纸质出版 [5] 文创经济表现 - 2025年书展文创销售收入1017万元,较2024年近500万元实现显著增长 [1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黑塞刺绣机车包"首发当日售罄 [10] - 上海中版图书公司日均文创销售额超万元 [11] - 七猫IP衍生策略延长作品生命周期,例如《第一瞳术师》实体书首印3.5万册 [11] 书展生态扩展 - 书展带动餐饮、零售、住宿、交通等消费约1.81亿元 [12] - 南京西路商圈日均客流56.8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39.07% [12] - 南京东路商圈日均客流63.5万人,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增长23.95% [12] - 首次推出"阅界夜市",强化双主场与商圈联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