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保障
icon
搜索文档
刘世锦:要减少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偏差 形成稳增长促转型的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06:24
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偏差 - 现阶段我国消费不足是一种结构性偏差 不论从国际比较、发展阶段还是消费结构来看 消费率均处于偏低水平 [2] - 消费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的不足 重点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发展型消费不足 [2] - 消费不足最大的缺口在于农村居民 重点是近三亿农民工、近两亿进城农民工 [2] 终端需求概念 - 提出"终端需求"概念 即消费+非生产性投资 后者主要是与民生相关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2] - 过去相当长时间内 房地产和基建高速增长 从国际比较看 实际上存在着超前和透支的问题 [2]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诸多问题 包括价格低迷、名义增长低于实际增长、债务负担重、城市白领阶层消费降级、产能过剩等 根源都指向终端需求不足 [2] 政策建议 - 要用抓投资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去抓消费 减少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偏差 [1][5] - 下一步应将减少消费比重的结构性偏差 如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 把消费占GDP比重提升合理水平作为稳增长的一项"硬任务" [5] - 对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5] 结构性改革措施 - 以农民工为重点的新市民刚性住房为重点 着力解决住房结构性不足 [7] - 深化农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改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口养老金不足的缺口 制约着中国一半左右人口的消费增长 [7] - 以城乡生产要素双向顺畅流动带动中国第二轮城市化浪潮 [9] 具体改革方案 - 通过5年时间逐步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养老金收入提升到1000元/月 [8] - 以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领取人数18039万人为基数 叠加每年新增人数计算 5年内 如这部分群体养老金收入增加到1000元/月 城镇职工养老金与城乡居民养老金差距倍数从15:1缩至3.5:1左右 [8] - 加快都市圈范围内的中小城镇建设 带动第二轮城市化浪潮 通过提高城镇化的比例(达到75%以上)和质量 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 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 相应拉动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的增长 [9]
理解社保严肃性,实现企业和劳动者共赢
环球时报· 2025-08-11 09:23
新规核心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任何形式的不缴社保约定一律无效 企业必须为员工足额缴纳社保 [1] - 新规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1] 对劳动者的影响 - 不缴社保将导致劳动者丧失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基础保障 [3] - 目前中国灵活就业人员总量突破2亿人 普遍存在社保缺失或保障水平偏低问题 [3] - 部分青年群体对社保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抗风险能力极度缺乏 [3] 对企业的影响 - 企业逃避社保缴纳将面临补缴费用 滞纳金和罚款等法律风险 [3] - 不缴社保可能导致人员流动频繁 增加招聘和培训等隐性成本 [3] - 社保缴纳是建立员工信任和归属感的基础 影响团队稳定性与工作效率 [3] 社会层面影响 - 大规模欠缴社保将削弱社会保障体系的互助共济功能 影响养老金发放和医保报销制度的可持续性 [4] - 逃避社保责任破坏公平市场竞争环境 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4] 政策支持措施 - 自2020年实施社保降费政策以来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超1.8万亿元 [5] - 2025至2026年度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预计再减负约4800亿元 [5] - 平均每个参保职工每年可少缴纳社保费约1200元 [5]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需从战略视角保障员工权益 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保 [5] - 平台企业应探索适配新就业形态的社保缴纳模式 履行法定责任与社会担当 [5]
广西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出台
广西日报· 2025-07-26 01:51
养老金调整方案 - 广西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25年1月1日起调整,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 [1] - 调整方案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 [1] - 定额调整部分为每人每月增加29元 [1] - 挂钩调整分为两部分:与缴费年限挂钩部分每满一年每人每月增加0.5元,与养老金水平挂钩部分按2024年12月应发基本养老金水平的0.65%增加 [1] 特殊群体倾斜政策 - 高龄退休人员倾斜:7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增加2元,每增长1周岁再增加2元,80周岁以上每增长1周岁额外增加1元 [2] - 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元 [2] - 企业退休的军队转业干部月应发基本养老金未达广西2025年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的,不足部分予以补足 [2] 实施时间与范围 - 调整方案惠及2024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包括2024年12月核定并从2025年1月起发放的人员 [1] - 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将在2025年7月31日前发放到位 [1]
保民生、促消费,财政政策有力度有温度
人民日报· 2025-07-25 22:02
财政收支情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3]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 [3] - 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下降1.2%,但月度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 [3]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增长1.6%,31个省份中27个实现增长 [3] 财政支出重点领域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进度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3] - 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专项债券2.6万亿元 [3] - 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6583亿元,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用于补充四大行核心一级资本 [4]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2%,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 [5] - 中央财政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 [6] 专项债券管理 - 上半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7] - 专项债券投向领域拓宽至22个行业,上半年用作项目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增长16% [7] - 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90%,已使用1.44万亿元 [7] 国债发行情况 - 上半年共发行国债7.88万亿元,同比增长35.28% [9]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进度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 [9] - 计划三季度发行一般国债46期次,超长期特别国债11期次,合计57期次 [9] 消费品以旧换新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下达,累计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 [10]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10] - 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10]
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全部下达 “两重”建设再提速
中国青年报· 2025-07-08 01:13
"两重"建设加速推进 - 2024年国家分三批安排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1465个"两重"建设项目 [1] - 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已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资金,今年8000亿元项目清单全部下达完毕 [2] - "两重"建设涵盖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等领域 [3] "硬投资"项目进展 - 宁夏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全线贯通,形成153千米长、最宽38千米的固沙锁边"绿链" [1] - 崇太长江隧道盾构独头掘进突破6000米,预计7月中下旬突破7000米,建成后高铁可350公里时速穿越长江 [3][4] - 沪渝蓉高铁通泰扬特大桥跨引江河斜拉桥成功合龙,为沪宁段首个合龙的斜拉桥 [4] - 1-5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9个百分点 [6] "软建设"创新举措 - 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 [3] - 深圳探索"医育结合、国企引领、托幼一体"等多元化托育服务供给模式 [7] - 常州推广"源厂站网河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8] - 成都建立地下管网"1+9"政策体系,芜湖与三峡集团创新央地合作模式 [8] 综合效益与影响 - "两重"建设通过"软硬结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既补短板又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9] - 1-5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6个百分点 [6] - 基础设施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4.5%,大项目投资发挥"压舱石"作用 [6]
日本“单身税”来袭!中国网友瑟瑟发抖!
搜狐财经· 2025-06-30 09:21
日本"儿童未来战略"政策 - 日本政府计划从2026年起通过医疗保险附加费形式征收"支援金",每人每月负担250至450日元,2027年增至350至550日元,2028年达450至700日元 [3] - 以年收入400万日元工薪族为例,2028年全年需缴纳7800日元(约388元人民币)[3] - 每个孩子从出生至18岁可获得约352万日元(约17.5万元人民币)生活补助,比现行政策增加146万日元(约7.3万元人民币)[3] 日本人口现状 -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跌破70万,出生率降至1.2以下,创历史新低 [5] - 少子化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企业招工难,制约经济发展 [5] - 老年人口增多使养老金、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增加,财政压力加剧 [5] 中国人口现状 - 2023年末中国人口14.0967亿人,比上年减少20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15‰ [5] - 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亿人,占总人口19.8% [5] -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较上年减少58万人 [5] 中国单身人口情况 - 2022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4亿,其中独居人口超7700万 [6] - 中国孩子从出生到18岁家庭平均支出约48万元,大城市更高 [6] 中国生育支持政策 - 全面实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延长产假、陪产假,提供生育津贴补贴 [7] -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托育服务机构约7.5万家,提供托位数约350万个 [7] - 推进"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 [7]
7月,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天天基金网· 2025-06-30 03:29
网络身份认证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将于7月15日起施行 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 提供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等呈现方式 [1] - 鼓励主管部门、重点行业、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 [1] 劳动能力鉴定 - 《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7月1日起施行 规范工伤职工及因病致残人员鉴定流程 [3] - 优化便民服务 减少不必要材料 鉴定结论送达时限从20日压缩至15日 [3] 个体工商户转型 - 7月15日起个体工商户可通过变更登记方式转型为企业 保留成立时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关键信息 [5] - 新规降低个体工商户转企成本 便利转型升级 [5] 纳税信用管理 - 7月1日起社保费和非税收入纳入全国统一信用评价体系 [7] - 优化信用评价指标 允许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通过纠正失信行为等方式修复信用 [7] 卫生用品标准 -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新国标7月1日实施 明确涵盖经期用品、排泄物用品等类别 [9] - 新增pH值、荧光增白剂残留量等理化指标 调整微生物污染和毒理学安全要求 [9] 信用报告费用 - 7月1日起企业信用报告查询费从20元降至9元 个人信用报告查询费从2元降至1元 [11] 住房公积金调整 - 厦门7月1日起调整公积金缴存基数 上限32346元 下限2265元 [18] - 月缴存额上限7764元 下限226元 执行期至2026年6月30日 [18] 失业保险金标准 - 上海7月1日起调整失业保险金 第1-12个月标准提高50元至2305元/月 [17] - 第13-24个月标准1844元/月 延长领取标准1650元/月 [17]
四川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
四川日报· 2025-06-29 00:55
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延续实施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四川省税务局联合印发通知,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包括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三方面内容 [1] - 政策执行期限为1月1日至12月31日,参保单位、职工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政策规定及申领渠道 [2]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 向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大型企业按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60%返还 [1] - 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中小微企业实施 [1] 技能提升补贴 - 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在职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每人每年可申领1次技能提升补贴 [1] - 补贴标准为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 [1] - 取得四川省公布的"15+ N"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职业(工种)中级(四级)及以上等级证书的,可增加享受2次补贴,补贴标准提高至中级(四级)2000元、高级(三级)2500元 [1] 一次性扩岗补助 - 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享受对象由参保企业扩大至参保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 [2] - 补助标准为1500元/人 [2]
擘画新时代新征程民生建设新蓝图
人民日报· 2025-06-09 23:39
民生政策方向 - 新时代民生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要求政策在兜底保障基础上拓展功能,注重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2] -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资金"投资于人"以形成经济与民生良性循环 [2] - 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分化趋势,需优化社会政策体系,扩大"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协调公共服务与人口分布 [3] - 科技革命带动就业形态多样化和公共服务数字化,需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民生政策包容性 [3] 民生建设原则 - **公平原则**:推动社保覆盖面扩大,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保险制度,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4] - **均衡原则**: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4] - **普惠原则**:调动政府、市场力量扩大教育、医疗、"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保障质量与可负担性 [4] - **可及原则**:以社区为重点发展步行可及的生活服务,完善便民设施,提升包容性服务 [5] 民生问题解决路径 - **急难问题**: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精准落实困难群体社保代缴政策,确保医疗不断档 [7] - **就医难题**: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缓解"舍近求远"矛盾 [7] - **教育焦虑**:实施基础教育扩优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高中,提高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7] - **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8]
四川就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措施征求意见 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享受对象扩至参保社会组织
四川日报· 2025-05-28 07:56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 参保企业上年度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2个月且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5.5%的可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1][2] - 30人及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1][2] - 大型企业按2024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 中小微企业按60%返还 [2] - 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中小微企业实施 [2] 技能提升补贴政策 - 参加失业保险12个月以上的企业在职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申请补贴 [1][2] - 补贴标准为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 每人每年享受1次 [1][2] - 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只能申请并享受1次 不得和职业培训补贴重复享受 [2] - 已持有同一职业(工种)高等级证书或享受相应补贴的 不再享受低等级证书补贴 [2] 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 - 四川拟将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享受对象由参保企业扩大至参保社会组织(含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