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渔业
icon
搜索文档
千帆竞发去 鱼虾满舱归 广东阳江 开渔季的变与不变(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11
渔业产业升级 - 阳江拥有在册海洋捕捞渔船3400多艘,其中钢质渔船约850艘,是广东省拥有钢质渔船最多的地级市 [2] - 海洋捕捞产量约30万吨,占广东省比重超1/4,居全省首位 [2] - 钢制渔船配备北斗导航、声呐探鱼器、冷链舱等设备,抗风浪能力和捕捞效率大幅提升 [2] - 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一年15万元,休渔期间船员每人补助2100元 [2] - 渔民张润去年收益超200万元,两个儿子跟随出海,显示行业吸引力增强 [2] 深海养殖发展 - 阳江打造了两大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水养殖面积2.43万公顷,产量82万吨 [3] - 已投入生产的深水网箱955口,深水网箱数量和产量居广东省第二 [3][7] - 各类海水鱼苗产量约占广东省一半 [7] - 深海养殖实现稳定供应,休渔期也能提供新鲜食材 [5] 文旅产业融合 - 开渔季3天接待游客54.7万人次,同比增长262%,实现旅游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273% [6] - 举办渔家大宴、渔家婚嫁、祭海仪式等13项活动,创历年之最 [5][6] - 活动包括滨海风情摄影赛、模特大赛、沙滩音乐会等,增强游客体验 [5] - 开渔季已成为广东省拉动消费的文旅品牌 [6] 品牌建设与产业延伸 - 发布"阳江海鲜"区域公用品牌,16家企业获得品牌牌匾 [8] - 内地供港冰鲜海产品有80%来自阳江 [7] - 计划对"程村蚝""尖山蟹"等特色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全链条监管 [8] - 水产企业开始与海内外采购商洽谈深加工产品合作,推动从传统销售向品牌溢价转型 [8] -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涵盖绿色能源、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领域 [8]
江苏首单社会资本水土保持生态价值转化交易在宿迁签约
新华日报· 2025-08-19 22:03
交易概览 - 宿迁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成功签约 交易金额1132万元 涉及2039.58亩塘口的三年现代渔业养殖经营权转让[1] - 江苏洪渔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经营权转让至宿迁楠景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开创全省首单社会资本培育的现代生态养殖资源经营权转让案例[1] - 交易核心载体为"智慧空天渔场"项目 采用"空天技术+生态治理+市场运营"融合模式 实现养鱼固土协同发展[1] 技术模式 - 项目依托空天遥感与AI算法构建三道防线:空天防线通过无人机巡护与遥感监测 生物防线通过芦苇固土和沉水植物护岸 数字防线通过AI水土分析平台[2] - 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9.93% 土壤侵蚀模数降至传统模式1/10 年减少入湖泥沙4.5万吨[2] - 建立"碳汇—水质—土壤"动态核算模型 使固土保水、尾水净化等生态效益可量化[2] 分配机制 - 采用"127"收益分配机制:10%反哺流域水土治理 20%投入设施管护及技术研发 70%惠及当地村民[2] - 带动50余户转型就业 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2] 区域治理成效 - 宿迁市水土保持率达97.22% 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全面消除 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3] - 聚焦西南岗山丘区与黄河故道沙土区两大重点区域 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系统治理[3] - 结合黄河故道富民廊道建设与乡村振兴帮促工作 协同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 战略规划 - 完善"核算—定价—交易—反哺"全链条机制 规范交易管理流程[3] - 从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展至多维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打造水体生态产品价值组合拳[3]
渔业板块8月19日涨1.37%,大湖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614.72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9 08:32
板块表现 - 渔业板块整体上涨1.37%,领涨个股为大湖股份(涨幅3.87%)[1] - 上证指数下跌0.02%至3727.29点,深证成指下跌0.12%至11821.63点[1] - 板块内6只个股全部上涨,涨幅区间为0.24%-3.87%[1] 个股价格与成交 - 大湖股份收盘价5.63元,成交量57.14万手,成交额3.27亿元[1] - 国联水产成交量88.21万手居首,成交额3.74亿元[1] - 好当家成交额1.11亿元,獐子岛成交额5461万元[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614.72万元,游资净流出3034.83万元,散户净流入2420.11万元[1] - 大湖股份主力净流入1610.94万元(占比4.92%),游资净流入334.8万元[2] - 獐子岛主力净流入539.51万元(占比9.88%),但游资净流出869.15万元[2] - 开创国际主力净流出657.16万元(占比-10.21%),散户净流入838.68万元(占比13.02%)[2]
南农晨读 | 碧水青峦
南方农村报· 2025-08-19 04:05
农业产业化 - 广州迷城家庭农场从荒地发展为年收入超百万、带动300多农户的省级示范农场 [9][10] - 云城区通过发展南药、花卉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提升 [36][37][38] - 贵州省黔东南州将蓝莓、百香果等特产空运至佛山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41][42][43] 新茶饮行业 - 新茶饮供应链的"生命线"由原料品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能力构成三角支撑体系 [18][19] - 中国农科院首席科学家尹军峰推动新式茶饮行业首个全国性团体标准《现制茶饮料》落地 [17][18] 区域经济合作 - 岭南衣专馆作为"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重点展示窗口连接粤新两地时尚产业 [30][31][32][33] - 云城区通过"媒体+"赋能花卉产业全链路发展 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 [21][22][23][24][25][26] 渔业发展 - 湛江市遂溪县江洪渔港于8月16日正式开海 开启新一轮耕海牧渔 [3][4][5]
“开渔经济”火热开局:各地“鲜”潮涌动,全国海鲜市场迎来消费热潮
央视网· 2025-08-19 03:30
海产品销售情况 - 广东湛江天光鱼市交易火爆 渔港岸边摆满各类新鲜海鲜 食客打手电筒寻购[1][3] - 广东珠海首批渔船靠港 约600吨新鲜渔获上岸 包括海鱼虾蟹等 经快速分拣运抵批发市场[5] - 福建厦门市民游客直接在岸边等候渔船靠岸 亲自挑选新鲜渔获 现场十分热闹[6][8] 专项捕捞实施 - 辽宁大连首次开展伏季休渔期鱿鱼专项捕捞 捕获近2700吨新鲜鱿鱼 预计经济总值达1亿元[9][11] - 专项捕捞严格限定网具尺寸和捕捞限额 划定资源可捕区域 指定卸货渔港 渔业执法部门全程跟踪监管[11] 行业运营特点 - 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后 新一轮耕海牧渔作业正式开启 各地海产品销售火爆[1] - 专项捕捞实现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11]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浙江象山:蓝碳经济破局之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02:52
核心观点 - 象山县通过蓝碳交易机制将海洋养殖产品(紫菜、海带、浒苔)的碳汇能力转化为经济收益 推动渔民从传统"卖特产"向"卖碳汇"转型 [1][3] - 当地通过量化海洋碳汇、建立交易市场及金融创新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高效转化 并探索海域立体化管理和产业融合模式 [3][5][6][9] 蓝碳交易机制 - 全国首次蓝碳拍卖于2023年2月28日在象山举行 2340.1吨蓝碳以每吨106元价格成交 涉及紫菜、海带和浒苔的碳汇量 [2][3] - 象山县盐沼生态系统年碳汇量达10.28万吨 大型藻类养殖碳汇量年约2.17万吨 贝类养殖碳汇量年约3.22万吨 [3] - 碳汇量核算基于行业标准《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浒苔碳汇交易以246.1吨为单位(2022年数据) [3][5] 产业与政策支持 - 象山完成《宁波蓝碳产业发展和重点区域布局研究》等报告 建立蓝碳金融创新中心和研究中心 [5] - 2024年设立全国首个跨省蓝碳生态碳账户 完成浙江省首例"蓝碳+产权+司法"交易及首单24.8万元蓝碳质押融资 [6] - 推行海域"三权分置"改革(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离) 黄避岙乡15宗海域(608公顷)挂牌出让 村集体年保底收益超50万元 [9] 经济效益与产业融合 - 高泥村从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贫困村发展为大黄鱼养殖年产值1.4亿元 户均年收入超3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50万元 [10] - 形成黄鱼全产业链(育苗、养殖、加工、销售) 并推动渔业与旅游业融合 建成集中养老服务中心 年投入50万元用于公益项目 [10] - 通过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水域、水体、海床)实现生态循环养殖 贝藻类净化水体并降低鱼类病死率 [9]
人气旺、交易火!鱼市变“不夜城” 鲜货十足食客齐来尽享“头啖鲜”
央视网· 2025-08-19 02:51
行业活动与市场表现 - 南海伏季休渔期结束 新一轮渔业作业开启 开渔后首批渔获约600吨上岸 [1][14] - 广东湛江江洪渔港"天光鱼市"交易火爆 渔市凌晨4时进入高峰 食客挤购活蹦乱跳的梭子蟹和巴掌大明虾等新鲜海产 [3][8] - 渔港岸边不到1公里区域摆满各类海鲜 食客打手电筒选购 渔船持续到港 收购商和食客翘首以待 [10][12] - 加工店铺为食客提供加冰打包服务 收购商争分夺秒进行保鲜处理以便快速运输 [13] 价格变化与消费趋势 - 开渔后海鲜价格明显下降 常见海鲜价格降幅达20%-40% 濑尿虾价格较平时便宜50% [19][23][25] - 广州南沙区水产中心花甲王和对虾当前售价分别为50元/斤和45元/斤 市民选购后直接周边餐厅加工消费 [23] - 深圳蛇口市场梭子蟹 小麻虾 红须虾集中上市 市场人声鼎沸 市民凌晨抢购 [25] - 福建厦门市民和游客直接在岸边等待渔船靠岸抢购 甚至踩水亲手抓鱼 现场热闹 [26][29] 区域市场动态 - 广东珠海浩东水产批发市场作为重要冰鲜集散地 迎接开渔销售高峰 商户提前清洁摊位并用碎冰保鲜 港澳商户参与批发 [18] - 厦门受台风天气影响 降水增多导致鱼类蟹类外迁 渔获量受影响 兰花蟹价格暂高 预计一周左右回落 [28][30] - 厦门翔安琼头海边十余艘渔船带回虎鳗 黄翅鱼等海鲜 吸引大批市民游客现场选购 [29]
冷水鱼 热市场
金融时报· 2025-08-19 02:39
行业概况 - 海林市凭借冷水资源发展冷水鱼产业 养殖水面达6.2万亩 涵盖金鳟鱼 红尾鱼 细鳞鱼等10余个品种 水温要求需低于20摄氏度 [1] - 今年冷水鱼总产量预计达2645吨 总产值4232万元 两项指标均同比增长15% [1] - 冷水鱼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是当地锅包鱼 铁锅炖鱼 浇汁鱼等特色美食的核心原料 [1] 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分行构建覆盖渔业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源向养殖 捕捞 加工 流通环节倾斜 [1][3] - 联合农业农村局制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 将渔业列为重点扶持领域 建立动态更新的融资需求清单 [3] - 金融机构推出"惠渔贷""产业贷""裕农快贷"等专项信贷产品 建行海林支行为养殖户提供35万元信用贷款案例 [2][3] 信贷数据 - 截至今年6月末 全市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22.66亿元 同比增长4.76% [3] - 其中渔业相关贷款同比增长超20% 显著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3] 产业效应 - 金融支持推动养殖规模扩大 养殖户通过信贷资金承包新水塘并引进新品种鱼苗 [2] - 冷水鱼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重要支柱产业 [1]
广东已创建1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02:24
海洋牧场建设成效 - 广东创建1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覆盖海域面积1097.2平方千米 [1] - 投放人工礁体1.7万余个 总体积达56.2万空立方米 [1] - 人工鱼礁建设推动渔业资源恢复速度加快 海洋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1] 增殖放流实施成果 - 2021至2024年累计增殖放流水生生物约11亿单位 包括经济物种和珍贵濒危物种 [1] - 增殖放流后拖网海域渔业资源密度达本底调查的1.5倍以上 [1] - 重要经济物种增殖放流资源贡献率超过2% 产生良好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 [1] 生态资源养护措施 - 广东实施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双重生态养护策略 [1] - 将增殖放流生态功能置于首位 科学规范组织全省实施 [1] - 措施有效加强海洋生态资源保护 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1]
【安康】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倍增计划—鱼肥水美产业兴
陕西日报· 2025-08-19 00:05
生态渔业养殖模式 - 白河县丰源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高密度陆基桶养殖模式 配备自动化给氧供电和24小时排水系统 实现尾水循环利用零排放 [1] - 陆基桶养殖依托循环供水模式 鱼类粪便通过管道进入净化池进行生物降解 达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1] - 该公司养殖鲈鱼50余万尾 预计年产量30余万公斤 产值超1000万元 [1] 产业带动与增收模式 - 白河县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通过土地流转和园区务工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1] - 岚皋县渔业从业者户均年增收2000多元 [4] - 白河县发展休闲垂钓和渔旅观光项目 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并带动餐饮民宿产业发展 [2] 区域渔业发展规模 - 白河县培育33家水产规模经营主体 包括8家现代设施渔业主体和25家流水跑道式池塘养殖企业 [2] - 白河县建成陆基鱼池3万余立方米 水产品产量5300吨 生态渔业总产值突破2.3亿元 [2] - 岚皋县水产养殖面积18671亩 年产水产品7000余吨 [4] 特色品种与产业链延伸 - 岚皋县聚焦冷水鱼+富硒产业 以杂交鲟鱼和多鳞白甲鱼为特色品种 [4] - 延伸鱼子酱和鱼糜制品等精深加工产业链 建设垂钓基地 [4] - 陕西省顺兴硒源农旅发展公司养殖基地面积1.5万平方米 现有200个直径两米育苗盆 [3] 养殖品种与产能规划 - 陕西省顺兴硒源农旅发展公司投放鲟鱼苗8万尾 花鲢苗5万尾 计划增投20万尾 [3] - 引进200尾鲟鱼种鱼 最大种鱼重200多斤 [3] - 岚皋县培育出南宫鱼 岚翠湖 汉岚等一系列特色品牌 [4] 区域资源与产业定位 - 白河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 水资源丰沛适宜生态渔业 [1] - 岚皋县拥有600余条河沟 为冷水鱼提供优良生存环境 [4] - 安康市推进生态渔业倍增计划 通过扩面积增产量提质效实现以鱼净水以水养鱼以渔富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