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

搜索文档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论坛:重构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底座
科技日报· 2025-05-28 01:49
技术驱动的媒体系统性变革 - 技术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核心引擎 [1]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化人工智能、5G、超高清等技术应用,推动"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 [1] - 上海报业集团通过重构技术基座、创新大模型应用场景、布局未来传播赛道提升科技浓度 [1] 媒体集团的技术实践 - 上海报业集团建设智能生产传播平台,实现AI全链路应用升级,打造"融媒创新空间"支持采编 [2] - 该集团布局数据库语料生态,将70个数字人升级为全流程智能化融媒生产工具 [2] - 重庆广电集团自主研发"华龙芯"数智大模型,建成省级XR虚拟演播室,与华为、腾讯共建AI创新中心 [2] 基层媒体转型与协同创新 - 盐阜大众报通过"三层协同"推进系统性变革,用AI技术构建"数智大厦"底层生态 [3] - 行业专家建议建立"媒体出题—产学研解题—市场验证"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应用 [3] - 共建共享中国媒体核心数据库(语料库)被视为未来智能传播的核心竞争力 [3] 技术迭代与价值引领 - 技术重塑媒体生态,主流媒体需通过AI创新抢占全球信息战阵地而非被动跟随 [3] - 行业强调技术应用需以"抵达人心"为目标,避免单纯炫技 [3]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总编辑龚政文: 以“文化+科技”重构发展基因 推动传统媒体系统性变革
深圳商报· 2025-05-26 17:17
文化强国建设与主流媒体变革 - 中国正在开启"软实力+硬科技"的文化强国新时代,以《黑神话悟空》《哪吒》、DeepSeek等为代表的案例掀起全球风潮[1] - 主流媒体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承担塑造主流舆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1] - 传统媒体需进行系统性变革和整体性重塑以应对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市场环境的冲击[1]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路径 观念变革 - 主流媒体地位需通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等实际效果支撑[2] 动力变革 - 变革动力需来自职责使命与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效益[2] - 需要主管部门系统性支持和赋能[2] 结构变革 - 探索"媒体+平台"特有突围模式,优先打造自主可控平台[2] - 避免平台建设中的自我封闭和贪大求全倾向,兼顾"造船"与"搭船"[2] - 地方媒体可聚焦垂直赛道实现细分领域极致化[2] 内容变革 - 优质内容仍是核心竞争力,需整合PGC、UGC和AIGC三类内容生产模式[2] - 需融合机构媒体专业优势、大众创作者优质内容及AI自动化生成能力[2] 技术变革 - 以"文化+科技"双前锋重构发展基因[2] - 加强算法工程师等新技术人才引进,推动科技从支撑到引领的角色转变[2] - 打造主流媒体数智新基座,促进新技术与新质内容、新创平台、新型业态融合[2] 传播变革 - 需制订文化出海支持政策,打造国有文化出海舰队[3] 管理变革 - 鼓励探索新发展路径,培育文化产业新增长点[3] - 构建"高质量、正能量、大流量"三量并重的新型评价体系[3]
广东台也难逃一劫
新浪财经· 2025-05-26 11:26
广东台改革方案 - 广东台计划关停3个电视台和3个电台,保留广东卫视、珠江台、大湾区卫视、广东新闻和广东体育等电视台,以及广东新闻914和珠江经济台974等电台 [1] - 关停标准为受众少、创收弱的频道,首批关停名单包括影视台、广东移动台等 [5][7] - 民生频道虽未明确列入关停名单,但合并传闻不断,其王牌节目《DV现场》可能面临风格调整 [7] 被关停频道分析 - 影视台因重复播放抗战剧和家庭伦理剧导致观众流失,缺乏新意 [5][6] - 广东移动台因公交客流萎缩和移动设备普及导致需求下降,内容更新滞后 [7] - 部分电台如股市台、1052交通台和993音乐之声面临合并或关停风险,可能影响特定听众群体 [7][8] 保留频道特点 - 保留频道多为主流频道,如广东卫视、珠江台等电视台和广东新闻914、珠江经济台974等电台 [8] - 广东新闻台虽被保留,但因改用普通话播音导致收视率低迷,存在资源浪费问题 [9] - 大湾区卫视覆盖范围广,在北京开办的"大湾区之声"在大湾区各市及港澳均有转播 [8] 行业趋势与建议 - 全国多地电视台正在进行"瘦身"改革,传统媒体面临自媒体冲击和节目质量下降的挑战 [10][12] - 建议保留频道应注重内容质量提升,如恢复粤语播音、增加方言节目、更新内容形式等 [15] - 广告过多影响观众体验,需优化广告策略以提升频道质感 [15] 观众情感与文化影响 - 频道调整引发观众对青春记忆和城市情怀的怀念,如珠江台的经典节目和电台的陪伴功能 [11][16] - 方言节目和本土文化内容的缺失可能导致文化传承断层,需重视本土特色内容的保留 [9][15] - 媒体改革应平衡效率与人文关怀,避免丢失"人情味"和与观众的共鸣 [17][18]
深圳广电集团推进系统性变革,发布数智化传媒文化集团方案
快讯· 2025-05-21 05:35
5月20日,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改革发展大会举行,会上发布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一流的 数智化传媒文化集团工作方案》。根据方案部署,下一步,深圳广电将从内容、渠道、技术、产业、机 制五个维度,强化新闻立台、全媒传播、技术引领、产业再造、机制重塑,力争以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标 志性成果,进一步扩大集团全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活动现场还宣布了集团新一代数 智化旗舰客户端"第一现场"APP正式上线。(深圳卫视) ...
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即将启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0 12:34
大会概况 - 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将于5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为"视听无界 价值共融" [1] - 大会由16场主体活动及配套项目组成 覆盖政策解读 技术交流 产业合作等领域 [1] - 采用"5+N"模式 设置创新发展 传播生态 价值赋能 技术应用 跨界合作5大板块 [1] 核心平台与目标 - 构建"创新示范 智创内容 数智融合 生态赋能"四大平台 打造媒体变革的"四维引擎" [1] - 建设"全域传播 产业共创 数智人才"三大高地 形成生态驱动的"黄金三角" [1] 开幕式与主论坛 - 开幕式主论坛5月21日上午举行 国家广电总局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等单位参与 [2] - 论坛聚焦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力等议题 [2] - 将发布媒体融合创新技术与服务应用遴选入库项目 举办第四届新视听融合创新创意大赛颁奖仪式 [2] 分论坛与研讨 - 分论坛涵盖融合传播评价体系构建 视听新媒体创新发展 AIGC重塑视听产业等前沿议题 [2] - 邀请河南台 江苏台等广电机构 抖音 快手等网络平台参与 探讨流量转化 跨域协同等行业难题 [2] - 设立"Up!北京大视听"引领力研讨会 探讨文艺评论对精品创作的推动作用 [2] 配套活动 - "AIGC创作营"提供AI技术实操培训 推动传统文化活化创作 [3] - "视听未来场景体验区"展示数字人 虚拟主播等前沿技术产品 [3] - 举办"追光怀柔 探影山水"文化探访 中国影都招商考察等文旅融合活动 [3] 跨界合作与创新 - 首次设立"健康科普"跨界论坛 探索"视听+健康"新赛道 [3] - 举办"文商旅体超级场景"共创计划交流活动 推动多领域协同 [7] - 设置项目路演 投融资对接等环节 促进"技术-内容-资本-场景"全要素对接 [3]
湖北广电: 关于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通知
证券之星· 2025-05-20 08:08
股东大会基本信息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22日14:30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现场会议地点为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四路62号湖北广电网络大厦9楼1号会议室 [1] - 网络投票时间为2025年5月22日9:15至15:00,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或互联网投票系统(http://wltp.cninfo.com.cn)进行 [1][2]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19日,登记在册股东有权参会 [2] 会议审议事项 - 将审议4项非累积投票提案,包括《关于公司未弥补亏损达到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的议案》等 [10] - 议案10涉及关联交易,部分子议案要求关联股东回避表决(如湖北省楚天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等需回避10.01/10.02,武汉广播电视台需回避10.03) [4] - 独立董事将在会上作2024年度述职报告 [3] 参会登记方式 - 法人股东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持股证明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材料,自然人股东需持本人身份证及股票账户卡 [4] - 异地股东可通过传真或信函登记,登记时间为2025年5月20日9:00-12:00及14:00-17:00 [5] - 代理投票授权文件需经公证 [5] 投票规则 - 采用现场表决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重复投票以第一次有效结果为准 [2] - 对中小投资者表决单独计票(指持股低于5%且非公司董监高的股东) [3] - 总议案与具体提案重复投票时,优先采纳具体提案表决结果 [6] 其他事项 - 现场会议预计半天,参会股东自理食宿交通费用 [5] - 网络投票操作流程详见附件,需通过深交所数字证书或服务密码认证 [7] - 备查文件包括董事会决议公告及授权委托书模板 [5][8]
广电系公司入局短剧:净利率超 50%,服务 100 + 剧组,3 部作品已上星
36氪· 2025-05-19 11:01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9.79亿元,同比微跌1.37%,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下滑2.38%,净利率超40% [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35亿元,同比微跌5.19%,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7.45%,净利率突破50% [1][3] - IPTV业务贡献超95%营收,其中基础业务收入7.95亿元(同比微增0.02%),增值业务收入1.39亿元(同比下滑14.61%) [3] - 销售费用1848.25万元(同比增26.70%),研发费用4139.6万元(同比减14.25%),合计占营收约6% [5] 业务结构 - IPTV业务具有垄断属性,独家运营山东IPTV集成播控业务,用户覆盖超4549.64万人 [3][16] - 微短剧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子公司八爪互娱2024年净利润仅1758.88元,占整体营收比例极小 [1][3][8] 微短剧布局 硬件基建 - 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2024年服务100余个剧组,拍摄102部短剧(含11部精品剧、13部出海剧),盈利依赖场地服务费 [8] 渠道建设 - 移动端上线"章鱼小剧场"微信/抖音小程序及"海看剧场"APP,但缺乏买量投流导致存在感弱 [9] - 大屏端依托IPTV资源开通短剧专区,覆盖4500万山东家庭用户,中老年受众优势显著 [11] 内容策略 - 重点布局"微短剧+"模式,推出普法、反诈、文旅等题材,如《以法之声》《暗渊之下》《代码与尾巴》 [12] - 自主拍摄竖屏微短剧5部,投资精品剧4部,参投出海剧1部,引入1000多部二轮版权剧 [15] 竞争优势与挑战 - 优势:拥有移动互联网视听、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等稀缺牌照,IPTV用户基础庞大 [7][16] - 挑战:移动端竞争力不足,缺乏互联网运营能力,编剧及人才储备存在短板 [16]
芒果为何重拾《天天向上》?
36氪· 2025-05-19 09:37
节目回归背景 - 老牌周播综艺《天天向上》在停播三年后于2025年芒果春季招商会宣布回归,与《你好星期六》共同构成芒果"一双脚"的战略布局 [1][13] - 2022年《快乐大本营》被《你好星期六》取代,《天天向上》则彻底停播,两者曾被称为湖南卫视的"一双脚" [1][2] - 《你好星期六》已逐步站稳脚跟,而《天天向上》的回归被视为芒果重新平衡周播综艺布局的关键举措 [1][8][13] 历史表现分析 - 收视数据:2021年末收视率跌至0.4%,2022年上半年未进入全网电视综艺播放TOP20,同期《你好星期六》位列第11名 [4] - 商业价值:2011年冠名费1.3亿,2015年特步冠名费达2.5亿,但2020年出现无赞助期,2022年停播前已完全失去冠名商 [5] - 改版尝试:2021年转型文化公益节目虽延长一年寿命,但未能扭转收视下滑和招商困境 [2][7] 回归战略考量 - 市场空白:当前综艺市场缺乏头部周播综艺,仅存《你好星期六》,芒果可通过《天天向上》抢占稀缺赛道 [11] - 内容差异化:节目兼具脱口秀属性与文化特色,可弥补芒果在脱口秀赛道的短板,与竞品形成区隔 [11][12] - 用户粘性:周播模式具备培养长期用户忠诚度的优势,有助于提升芒果TV会员留存 [11] 挑战与关键问题 - 团队重建:需围绕汪涵重塑"天天兄弟"IP价值,简单引入流量明星难以解决团队凝聚力问题 [15] - 内容定位:需平衡娱乐性与文化公益性,停播前转型已证明单一文化路线市场接受度有限 [15][16] - 市场竞争:相比《快乐大本营》的怀旧价值,观众对《天天向上》回归期待度较低 [8][9] 战略价值评估 - 长期主义: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但回归符合芒果寻找增量用户和巩固综艺市场领导地位的战略需求 [16] - 互补效应:与《你好星期六》形成周播综艺矩阵,共同支撑芒果内容生态体系 [1][13] - 创新空间:节目灵活的主持团队配置和脱口秀基因为内容创新提供基础 [15]
合作共赢绘就绚烂篇章: “中国(北京)联合展台”沙漠明珠之行交出亮眼成绩单
北京晚报· 2025-05-19 06:36
中国(北京)联合展台亮相CABSAT2025 - 12家参展企业大幅拓展海外市场,4家企业现场签约,成果丰硕 [1] - 采用"1+1+N"活动模式(1个主题展台+1场国际交流会+N场配套主题活动)为企业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1] - 参展企业覆盖广电视听全产业链,包括业务平台与终端、超高清与先进视频、传输与覆盖、制作与播出等环节 [1] 参展企业及产品亮点 - 爱奇艺、华策、优酷等平台携《玫瑰的故事》《有你的时光里》等优秀京产剧亮相超高清展示区 [3] - 三天内举行12场创新产品与技术方案推介活动,展示5G+4K背包、沉浸式虚拟拍摄系统等前沿技术 [5] - 数码视讯展示AI+4K/8K超高清技术,推动自主创新标准融入国际媒体技术体系 [17] - 盛世飞扬展示4K/8K传输技术、AI内容生产平台,与38个优质客户深入交流 [28] 签约与合作成果 - 盛火科技与迪拜、坦桑尼亚、土耳其、俄罗斯企业签订协议,总金额达98万美元 [7] - 智为科技与英国、迪拜企业签订协议,涉及巴基斯坦演播室项目和迪拜电视台项目,金额30万美元 [10] - 方向华信与迪拜企业签订协议并形成意向订单,金额13万美元 [12] - 裕宽科技与巴林企业签订埃及Orange电信项目合同,金额10万美元 [12] - 华创视通首次参展即拓展60多家客户,达成意向签约 [27] 技术应用与市场反馈 - 酷开科技发现中东用户对本土化内容和AI技术有迫切需求,其Coolita系统获高度认可 [16] - 永新视博与10余家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合作范畴延伸至5G+OTT融合创新、AI智能终端研发 [19] - 澜景科技XR实时渲染、虚拟拍摄解决方案吸引众多客商,精准对接本土化需求 [22][23] - 卓曜科技电影摄影机等产品试用者络绎不绝,整合产业链资源形成"中国方案" [24]
总台牵头的5G制播标准在ITU正式发布
央视新闻· 2025-05-16 06:39
技术标准突破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欧洲广播联盟共同编制的5G视音频内容制作传输国际标准《基于5G网络的视音频内容制作传输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正式发布[1] - 这是总台发布的第6项超高清国际电联技术标准,此前包括《8K超高清图像测试序列》《超高清HDR与高清SDR同播技术方案》等5项标准[1] - 总台在超高清生产领域的国际电联技术标准发布数量位列全球第一方阵[1] 标准内容与制定过程 - 该标准系统总结了5G传输环境下大小屏制播的实践经验,提出5G公网超高清内容制作与传输的场景定义及关键技术[2] - 标准由总台2024年3月发起,2025年3月正式通过,过程中整合了欧洲广播联盟提出的5G专网节目制作技术方法[2] - 标准填补了ITU在5G技术应用于超高清内容生产领域的国际标准空白[2]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多国代表认为该标准将推动全球5G与媒体超高清行业的深度融合[2] - 总台另有《基于"云边端"架构的全媒体内容生产平台》《HDR Vivid技术及应用》两篇标准文稿正在审议中[3] - 总台计划加速超高清制播、5G制播关键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的成果提炼,推动"5G+4K/8K+AI"创新实践的理论化和标准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