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种植

搜索文档
我国西瓜年产量约6000万吨,品牌化小西瓜成沪上“吃瓜”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7-22 14:53
西瓜行业概况 - 中国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 年产量稳定在6000万吨左右 人均年消费量近100斤 [1] - 上海2024年西瓜种植面积约4.3万亩次 总产量10万吨 其中品牌化地产西瓜贡献总产值66.4% [8] - 上海全年西瓜消费量达40万吨 需依赖全国多地供应保障 [10] 品牌化西瓜发展 - 上海"南汇8424"为中果型西瓜 单果重6-12斤 糖度11-13度 上市周期为4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 [6] - 品牌西瓜采用"申农链"溯源二维码 可查询产地和种源信息 [3] - 上海消费趋势显示 品牌化小果型西瓜更受欢迎 果瓤颜色呈现多样化 [12] 区域市场特征 - 浦东新区书院镇为"南汇8424"核心产区之一 当前进入收获晚期 [4] - 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作为上海主要集散地 承担全国西瓜调配功能 [10]
金果繁花绘丰景 特色农业产销两旺拓宽致富路
央视网· 2025-07-22 09:14
鹰嘴桃产业 - 江西赣州寻乌县鹰嘴桃种植面积达2.3万亩 年产量2.5万吨 [2][5] - 当地依托地理优势 鹰嘴桃品质高效益好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3] - 新建鹰嘴桃果品交易集散中心 提供数智化销售支持 [3] - 形成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全产业链 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 [5] 万寿菊产业 - 云南文山州万寿菊种植面积达29万余亩 年产值5.5亿元 [11] - 万寿菊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重要原料 采摘周期持续至10月上旬 [9] - 当地形成稳定栽培采摘收购模式 为周边群众提供增收机会 [9][11] - 大面积种植万寿菊美化环境 金色花海形成特色景观 [7][9]
水果为什么越来越好吃了?(“果”然不简单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1 22:08
水果甜度提升原因 - 水果甜度提升是满足市场需求的结果 消费者对甜度的追求促使行业将高糖作为重要目标[2][3] - 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手段不断培育出含糖量更高的新品种[3] - 土壤改良 精准施肥 精准灌溉 疏花疏果等栽培方式有效提高水果含糖量[4] 种植技术改进 - 水肥管理更科学 种植前施农家肥 生长中后期增施钾肥促进糖分合成 采收前15天停止浇水避免稀释糖分[5] - 及时修剪瓜蔓 摘除多余侧蔓和老叶病叶 改善通风透光并减少养分消耗[6] - 使用吊蔓技术使西瓜周身照到阳光 甜度分布比地爬西瓜更均匀[6] - 精准掌握采收时机 过早或过晚采摘都会降低甜度[7] 品种选育方向 - 新品种选育不仅关注高糖 还注重香气浓郁和果肉脆爽等消费需求[4] - 针对健康需求培育出富含γ-氨基丁酸的功能性葡萄新品种[4] 健康食用建议 - 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200-350克水果 糖尿病患者每天少于200克并选择血糖生成指数≤55的水果[9] - 建议搭配蛋白质或脂肪食用 如苹果配坚果或酸奶拌蓝莓 可延缓糖分吸收[9] - 低糖水果包括草莓蓝莓柠檬柚子 中糖水果包括苹果梨橙子桃子 高糖水果包括香蕉荔枝芒果需适量食用[10]
生态好、乡村美、产业兴……夏日里的神州大地铺展生机盎然旖旎画卷
央视网· 2025-07-21 08:41
新疆那拉提国家湿地公园 - 七月中旬进入最佳观赏期 连片芦苇与蜿蜒河道构成天然栖息地 [1] - 通过生态修复和智能化监管 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3] 云南文山万寿菊产业 - 万寿菊进入采收期 全州种植面积达29万余亩 年产值5.5亿元 [8] - 万寿菊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重要原料 采摘周期从7月持续至10月 全年可采收5-13次 [6] - 形成稳定栽培、采摘和收购模式 为周边群众提供家门口增收机会 [6][8] 江西寻乌鹰嘴桃产业 - 鹰嘴桃种植面积达2.3万亩 年产量2.5万吨 带动人均增收超5000元 [13] - 依托地理优势发展种植 新建数智化交易集散中心支持销售 [11] - 形成种植、加工、冷链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 [13] 甘肃陇南文县天池旅游 - 海拔1728米的高山湖泊 国家4A级景区 夏季吸引游客泛舟或徒步 [16] - 交通发展促进旅游融合 构建"交通+旅游"新格局 [14] 西藏雅尼湿地旅游 -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呈现高原河流湿地景观 夏季水波荡漾草木葱茏 [17] -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修复 适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体验 [19] 新疆色热克阔勒草原牧业 - 草原平均海拔3100米 牧草丰美 成为牧民夏季牧场 [20] - 牧民延续千年游牧传统 羊群活动形成独特景观 [22]
上海地产水果量跌质升 “大火收汁”提升糖度
解放日报· 2025-07-21 02:04
上海地产水果产量与品质 - 上海地产桃和梨受极端天气影响,产量和商品果率下降,桃商品果率约55%,比去年减少15%,梨产量下降15% [1] - 近期阳光充足气温升高,加速水果成熟和糖分积累,糖度显著提升 [1] - 上海经济果林总面积达15.77万亩,主要品种为柑橘4.54万亩、桃4.5万亩、葡萄3.03万亩、梨2.6万亩 [1] 极端天气对水果产业的影响 - 去年台风导致桃树梨树倒伏断枝,直接影响今年产量 [1] - 今年3月异常高温和倒春寒,6月暴力梅进一步影响水果生长 [1] - 露天栽种的桃树商品果率仅50%,部分桃子因外观受损价格从30元/斤降至15元/斤 [2] 果农应对策略与品种改良 - 上海侬欣瓜果专业合作社通过提高糖度(成品果糖度达十三四度)稳定销量 [2] - 上海仓桥水晶梨专业合作社通过控制挂果量(每棵树80个以内)和使用高价钾肥提升梨的糖度 [2] - 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引进早熟品种"桃咏蜜露",糖度达15度以上,早熟品种占水蜜桃种植面积六分之一 [3] 品种引进与推广 - 上海近几年引进林果品种400多个,推广良种40多个 [3] - 葡萄生产品种超30个,桃子超20个,梨超10个 [3]
高州倡议统一使用“高州龙眼”公版包装箱
南方农村报· 2025-07-21 01:35
品牌统一倡议 - 高州市推动龙眼经营主体免费使用统一设计的"高州龙眼"公版包装箱 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2][3] - 申请主体需为高州本地注册企业、合作社或个人 且产品需通过农业检测中心认证并无不良记录 [4][5] - 使用方须承诺接受质量抽检 不得擅自修改包装设计 并确保防伪溯源信息真实有效 [5][6] 授权与监管机制 - 官方将动态抽查包装使用情况 对违规使用或虚假宣传行为依法处理 严重者取消授权并追究法律责任 [7][8] - 符合条件主体可向高州市龙眼协会提交申请 审核周期为5个工作日 [8][9] -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需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批准后方可使用 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将追究责任 [25][26] 品牌推广要求 - 各镇街道在龙眼营销活动中需统一使用"高州龙眼"文字商标 特别是在上市期间开展多元化主题宣传 [17][22] - 经营主体在销售包装及推广活动中使用相关标识时 必须向龙眼协会申请授权后方可规范使用 [24][25] - 通过多形式、多层次渠道宣传推广文字商标 共同维护区域公用品牌形象 [23][29]
千年荔枝红 星夜抢“鲜”忙
四川日报· 2025-07-21 00:29
行业动态 - 合江荔枝产业通过现代化冷链实现24小时内直达北上广深等城市 [10] - 合江县荔枝交易市场每天有上万斤荔枝流向全国 [10] - 合江荔枝栽培史近两千年,现有品种70余个,其中"合江荔枝十二金钗"最为著名 [12] - 合江县荔枝种植面积达30.6万亩,产量、产值占全省90%以上,预计今年总产1.2亿斤创历史新高 [12] 营销推广 - 返乡新农人通过直播带货方式推广合江荔枝,订单量显著增长 [11] - 合江荔枝借助《长安的荔枝》热播顺势"出圈",吸引大量游客和研学团 [11] - 合江鲜荔枝进入成都太平洋影城王府井店,与电影观众互动营销 [8] 产业链发展 - 当地已形成从采摘、分级、包装到冷链运输的完整产业链 [10] - 荔枝古树公园成为旅游打卡地,实现"一树一档、一树一护"的管理模式 [11] - 返乡创业者修建民宿推广荔枝文化,延伸产业链价值 [2]
十六块九5斤“假桃”泛滥,连平鹰嘴蜜桃上市遇假货危机
南方农村报· 2025-07-20 13:00
行业现状 - 连平鹰嘴蜜桃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被誉为中国南方的"桃之极品" [15] - 全县种植面积达8.8万亩,年产值约21亿元,主产区上坪镇4.58万亩桃园创造约10.82亿元产值 [16][17] - 上坪镇5800户果农实现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成为当地重要乡村产业 [18][19] 假冒危机 - 市场上出现大量外地桃假冒连平鹰嘴蜜桃,包括江西寻乌、安远的桃子,外观青涩无果香 [23][24] - 电商平台出现16.9元/5斤的低价假冒产品,远低于正品118元/10斤或98元/10斤的正常售价 [30][31][32] - 部分本地企业低价收购外地桃,冒充本地桃高价销售,扰乱市场秩序 [6][7] 品牌保护措施 - 连平县成立鹰嘴蜜桃产业发展促进会,发布维护市场秩序的倡议书 [10][36] - 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品牌保护工作,市场监管局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35][38] - 企业创建"谢小桃""粤醉桃"等子品牌增强辨识度,趣田野公司打造桃旅综合体文化品牌 [40][46] 标准化建设 - 河源市制定《连平鹰嘴蜜桃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规范从育苗到采收的全流程 [53] - 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培训,2021年为核准企业举行授标仪式 [51][57] - 加强产品质量抽检,规范包装使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55] 发展目标 - 计划两年内扩种4万亩,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年产值突破20亿元 [64][65] - 促进会呼吁生产经营者自觉维护品牌声誉,监督举报假冒行为 [62][63] - 需建立健全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政府、企业、果农和消费者需协力合作 [66][68][69]
从“靠进口”到“树上熟”:三亚榴莲展现中国热带农业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7-20 12:3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榴莲进口国和消费国,2015年榴莲进出口贸易总量为29.88万吨,2024年攀升至155.98万吨,增长显著[1] - 国产榴莲产业应运而生,前景广阔,逐步形成覆盖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1] - 三亚市和育才生态区出台奖补政策,在种苗提供、技术培育、销售兜底等方面给予企业与农户支持,推动本地榴莲从"试种"走向"规模化"[3] 技术创新与智慧农业 - 智慧农业成为榴莲种植"标配",通过自动灌溉、人工雨系统、水肥一体化装置等实现全天候环境调节[3] - 虫情测报仪、孢子分析仪、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为榴莲成长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实现精准化管理[3] - 研发榴莲智能分选生产线,为每颗果实进行"CT体检",提升品质分级与管控效率[3][5] 产业链延伸与多元化发展 - 榴莲深加工持续推进,榴莲糖、榴莲月饼、榴莲粽子等多样化产品不断涌现,推动第二产业提质增效[3] - 推进建设"榴莲国际交流中心",整合跨境电商、农旅体验、文化创意等多元业态,探索"榴莲+文旅""榴莲+品牌IP"等新型发展模式[5] - 加紧培育更耐寒、耐旱的榴莲新品种,为国产榴莲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积蓄动能[5] 社会经济效益 - 榴莲产业带动就业,育才生态区榴莲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带动大批当地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5] - 企业将种植经验和管理技术传授给本地农户,帮助提升种植水平,明善村通过"企业+联合社+农户"模式发展榴莲套种产业,榴莲挂果后每年预计可创收200万元[5] - 凤梨、槟榔、香蕉等作物与榴莲穿插种植,实现"以短养长",提升土地利用率并带来可观短期收益[5]
甘肃省静宁县2025年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启动
证券日报网· 2025-07-20 09:47
苹果"保险+期货"项目成效 - 静宁县苹果"保险+期货"项目已成为果农抵御风险、稳定增收的坚实保障,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 - 截至2024年,郑商所静宁苹果县域覆盖项目累计服务果农6.24万户(含脱贫户1.75万户),承保苹果33.23万吨,项目金额26.31亿元,总赔付1.43亿元 [1] - 2024年赔付3523.74万元,赔付率高达176.19%,位居全国同类项目榜首 [1] 项目运营模式 - 银河期货与静宁县探索"因地制宜、特色主导、金融赋能、产业振兴"之路,持续深化"保险+期货+N"模式 [1] - 项目由银河期货联合华泰期货、金瑞期货及人保财险甘肃公司等承保 [2] - 2025年项目继续保持2000万元保费规模,预计覆盖苹果5万亩、6万吨,惠及约2万户果农 [2] 产业升级效应 - 苹果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增强果农议价权,期货交割标准促进种植、分选、储藏等环节标准化水平跃升 [2] - 参考期货标准种苹果已成为龙头企业和果农的广泛共识 [2] - 静宁县依托资本市场优势,深入开展金融赋能特色产业行动,"金融+产业"模式不断优化完善 [2] 未来发展计划 - 静宁县将抢抓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建等政策机遇,全力推动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2] - 2025年苹果"保险+期货"项目成为郑商所在甘肃省的唯一"品牌类项目" [2] - 目标打造"保险+期货"精品惠民工程,续写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静宁篇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