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演出

搜索文档
北京发布“音乐地图”,首批20个点位上线
北京商报· 2025-08-17 11:12
政府文旅合作项目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百度地图发布音乐地图并上线首批20个京彩户外音乐会点位 [1] - 项目旨在丰富市民游客演艺体验并增强城市音乐氛围 [1] 演出规模与分布 - 首批20个音乐会项目覆盖北京市11个区 [1] - 演出从8月持续至年底总计超过300场 [1] - 6个公园点位包括龙潭中湖公园、朝阳公园等生态与艺术融合场景 [1] - 5个园区点位包括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首钢园等建筑与音乐结合场景 [1] - 4个商圈点位包括大栅栏北京坊、华熙・五棵松等商业区域演出场景 [1] 演出内容与参与方 - 今夏户外音乐演出涵盖摩天轮之夜音乐会、繁星演出季等特色品牌活动 [1] - 演出类型包括民乐、流行、民谣、摇滚等多样化音乐表演 [1] - 未来将有首都高校文艺社团、北京民族乐团等院团及新锐乐队参与演出 [1]
北京发布“音乐地图”!首批20个“京彩户外音乐会”点位上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7 10:05
音乐地图项目概况 - 北京市文旅局联合百度地图推出"音乐地图" 首批上线20个"京彩户外音乐会"点位 覆盖公园 园区 商圈等多样化场景 [1] - 项目时间跨度为8月至年底 计划演出超300场 覆盖北京市11个区 [3] - 音乐类型涵盖传统民乐 流行 民谣 摇滚 电音等多元化曲风 [1][5] 场地与场景融合 - 公园场景:6个公园包括龙潭中湖公园 朝阳公园等 主打生态与艺术融合 [3] - 园区场景:5个园区如首钢园 博纳影业怀柔产业园等 突出建筑风格与音乐曲风的交织 [3] - 商圈场景:4个商圈包括大栅栏北京坊 华熙LIVE·五棵松等 结合商业活动形成联动效应 [3][9][11] - 特色场景:门头沟永定河栖溪山林河畔 古北水镇等 融合自然景观与音乐体验 [3] 特色活动与演出内容 - 龙潭中湖公园推出摩天轮之夜音乐会 朝阳公园举办夏季音乐会 [5][7] - 西城区北京坊推出"当民乐遇见国潮"音乐会 北京民族乐团演绎影视金曲等经典曲目 [7] - 顺义区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举办奥水消夏季 包含民谣 电音派对等多元曲风 [7] - 首钢园音乐节 天桥演艺区嘉年华等特色品牌活动持续推出 [5][9] 商业与文旅协同 - 华熙LIVE·五棵松推出街区秀 结合潮流乐队演出与商户联动 [11] - 北投购物公园繁星演出季搭配夜间灯光秀与商户折扣 形成一站式消费体验 [9][11] - 通州万象汇音乐节结合运河文化主题 联动商场品牌举办店庆活动 [11] - 天桥演艺区将京剧票友展演 民俗手工艺 特色小吃等元素整合为市集形态 [9] 参与机构与未来规划 - 首都高校文艺社团 北京民族乐团 北京京剧院等专业院团参与演出 [5] - "北京客厅" "路演计划"等新锐乐队将加入户外音乐会阵容 [5][11] - 项目将持续引入更多演艺资源 强化城市音乐氛围建设 [5]
“音乐+文旅”点燃山东夏日消费
大众日报· 2025-08-03 01:10
音乐+文旅模式推动消费升级 - 山东通过"音乐+文旅"模式吸引大批乐迷,联动多元化场景供给,精准对接年轻群体消费新需求,推动演艺经济从单一票房向拉动综合消费转型升级 [2] - 临沂刀郎演唱会吸引12万歌迷,拉动直接消费3.2亿元、综合消费4.6亿元,带动全市重点A级以上景区游客量增长25% [3] - 东营河海音乐节两天内呈现112个节目,汇聚19家非遗及文创摊位,实现"人人可参与、全城皆服务"的消费联动 [4] 市场下沉与新兴聚集地 - 演出市场加速向二三线城市下沉,临沂、日照、东营等地成为新兴聚集地,临沂炒鸡店客流量翻倍,高端品牌酒店入住率超90% [3] - 东营音乐节吸引近4万名乐迷,通过非遗体验和城市文创摊位打造沉浸式文化发现之旅 [4] - 日照音乐嘉年华推出31场演出,其中三场"超级周末"万人音乐会为短途游群体提供明确目的地锚点 [6] 场景多元化与常态供给 - 景区探索将音乐演出嵌入文旅场景,如台儿庄古城举办台风音乐季,实现"白天逛古城、夜晚享音乐"的体验 [5] - 日照将音乐舞台搭建在海滨一线,契合年轻人对"打卡感"和"仪式感"的追求,天然优势带动消费 [6] - 青岛台湾美食文创嘉年华引入地道台湾美食和青年音乐表演,打造"舌尖记忆"与文化交流场景 [10] 夜间经济与多元供给 - 日照万平口景区布局大地艺术市集、特色美食街区等夜间消费场景,激活乐迷"第二主场"消费 [8] - 音乐节期间特色美食街区摊主持续经营至深夜,烤鱿鱼等小吃需求旺盛 [7] - 夏季夜间经济旺季通过多元化场景供给推动消费需求释放,如青岛台湾美食文创嘉年华延长消费时段 [9][10]
汇聚中外经典 中国交响乐团发布新乐季安排
环球网· 2025-07-20 10:31
中国交响乐团2025/26音乐季规划 - 新乐季将汇聚多位中外杰出指挥家包括李心草、谭利华、水蓝、洪毅全、陈燮阳、黄屹等 [3] - 推出"北欧之光"系列音乐会 聚焦西贝柳斯、尼尔森、格里格三位北欧音乐巨匠作品 [3] - 2025/26乐季将特别呈现肖斯塔科维奇作品 纪念其逝世50周年与诞辰120周年 [3] - 同时演绎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经典著作 [3] 原创作品与艺术创新 - 本乐季将上演十余部中国原创交响乐作品 [3] - 推出三部世界首演作品:交响曲《大乐同和》(14家乐团联合委约)、交响音画《故宫》(故宫博物院联合出品)、交响诗画《碛口》(张千一作曲) [3] 70周年团庆活动 - 2026年将举办三场团庆音乐会庆祝建团70周年 [4] - 配套活动包括座谈会、艺术沙龙及北京音乐厅团史展览 [4] - 乐团提出"以归零之心再出发"的艺术创新理念 [4]
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巡回音乐会再度亮相广州
中国新闻网· 2025-07-15 01:13
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巡回音乐会2025 - 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连续两年举办巡回音乐会,2025年再度在广州举行,98位来自大湾区的青年乐手参与演出[1] - 音乐会曲目包括《金蛇狂舞》、《交响乐小品》、《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以及《乐队协奏曲》,其中《金蛇狂舞》因2025年是蛇年而入选[1] - 奥地利指挥家孔兹首次在内地执棒,称赞青年乐手的专注与进步,称"他们的成长速度远超预期"[3] - 孔兹提到乐团中内地与港澳乐手的融合令人印象深刻,"看不到隔阂,只有协同的力量",计划引荐更多国际音乐人参与大湾区项目[3] - 98位青年乐手于7月5日至11日在香港演艺学院接受12位知名音乐导师的指导和专业培训[3] 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 - 指挥家孔兹认为音乐诠释带有文化印记,与中国乐手合作中国作品是双向交流的体现,以古斯塔夫·马勒《大地之歌》为例说明文化互鉴古已有之[3] - 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艺术统筹姚桑琳表示音乐是跨越地域与文化的桥梁,青年乐手们在集训中一同生活、排练,结交了深厚友谊[3] - 来自澳门的乐手张诗琪表示孔兹的指挥风格让乐团整体水准提升,对乐手独奏创意的尊重激发了大家的表现力[4] - 来自香港的乐手谭晓晴建议让更多不同城市的学生参与,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尊重,构建更丰富的文化交流场景[4] 乐团背景与未来发展 - 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由香港演艺学院携手太古集团共同打造[4] - 太古中国区粤港澳大湾区董事郑家驹表示乐团为湾区不同城市的青年音乐人才提供交流与合作机会,大湾区音乐市场潜力巨大[4] - 来自广州的乐手马凯汶计划毕业后赴欧深造,但仍会积极参与大湾区音乐项目[4]
2025年文昌启动夏季特色文旅活动
海南日报· 2025-07-10 01:47
文旅活动规划 - 文昌启动"航天+旅游""排球+旅游""节赛+旅游"三大引擎 打造夏季特色文旅活动 [2] - 围绕"看、玩、住、游"四大核心需求 全面升级航天旅游体验 [2] - 新落成千人级观礼平台包括文昌瑶光火箭发射观礼台和文昌航天观礼中心 [2] 基础设施升级 - 多家不同类型酒店相继开业 提升过夜游客住宿体验 [2] - 优化旅游标识标牌 海边栈道 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2] - 采取车辆预约制 优化疏散撤离路线等措施保障游客出行 [2] 排球赛事 - 海南"村VA"已连续举办三届 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120万人次 [3] - 赛事全网曝光量突破13亿次 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3] - 今年参赛队伍增至32支 覆盖海南省11个市县 共68场对决 [3] - 首推"外援机制" 将举办全国"村VA"邀请赛 [3] 节赛活动 - 8月4日至7日举办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 5000名青少年参赛 [4] - 8月8日至10日举办"乐队中国青少年音乐节"全国总展演 1800名乐手参赛 [4] - 8月中旬举办海南文昌航天明星公益演唱会 摇滚歌手谢天笑领衔 [4] - 音乐节免费向公众开放 涵盖摇滚 爵士 民谣等多种风格 [4]
当一支海外乐队不得不取消演出
36氪· 2025-07-04 02:38
海外乐队来华巡演市场现状 - 俄罗斯后朋乐队культодиночества今年8站巡演票房堪忧,每站售票不足百张,演出前10天仍面临票房危机 [1] - 行业普遍存在"不亏就是赚"的心态,部分主办方即使售罄演出仍面临盈利困境 [6] - 2023年上半年日本艺人来华数量领先,但海外艺人巡演取消案例频发 [6] 巡演取消主要原因 健康因素 - Alpha Wolf乐队主唱突发身体不适导致四城巡演全线取消,仅完成曼谷首演后折返 [10] - INGESTED乐队因全球巡演后的个人及后勤问题推迟中国四站演出,主办方积极协调新档期 [11] - 行业需重视音乐人健康管理,密集巡演日程可能影响演出质量 [13] 票房因素 - 瑞典音乐家Jon Henrik三站巡演因票房低迷取消,售票期长达4个月仍无法覆盖成本 [14][18] - 主办方坦言低估市场接受度且缺乏商业演出分摊成本,首次海外巡演尝试失败 [21] - 当前livehouse上座率普遍不足50%,大量专场面临亏损 [23] 市场结构性变化 - 海外乐队来华成本大幅增加导致票价上涨,劝退预算有限乐迷 [23] - 重型音乐领域死忠乐迷稳定性高,小众乐队拥有固定受众群体 [13] - 维持音乐多样性需依赖"冷门"乐队观众和坚守一线的巡演主办方 [23]
六个人零乐器 重构巴赫经典 德国斯利克斯人声乐团献演上海夏季音乐节
解放日报· 2025-07-04 01:41
斯利克斯人声乐团演出特色 - 乐团采用纯人声演绎方式,不使用任何乐器或伴奏,却能模拟出管风琴、弦乐和打击乐等多种音效 [1] - 乐团定位为"声音实验室"而非传统阿卡贝拉团体,注重声音实验与创新 [1] - 改编《哥德堡变奏曲》时提取七个变奏片段,融合爵士切分、电子脉冲感和暗黑吟诵等现代元素 [1] - 演绎方式采用分工合作:两人负责钢琴左手音符,两人负责右手音符,两人添加细节层次 [2] - 改编原则保持对原作的忠诚,但通过人声重新诠释赋予作品新生命力 [2] - 运用"人声打击乐"技术制造节奏风暴,通过声部叠置构建虚拟管弦乐声响空间 [2] 乐团成员专业能力 - 成员掌握多种特殊演唱技巧,包括呼麦等民族唱法 [2] - 男中音康拉德通过非传统方式自学呼麦,发现该唱法对声带要求极高 [2] - 成员具备将器乐作品改编为人声版本的专业能力,如将萨克斯声部替换为喉音哼鸣 [2] 中国市场拓展 - 时隔15年再次来华演出,观察到上海城市面貌的显著变化 [3] - 专门为中国观众改编《茉莉花》,融入自然声音景观元素 [3] - 乐团认可上海的城市活力与时尚氛围,积极感受当地文化 [3] 行业发展趋势 - 阿卡贝拉音乐形式被定位为"最环保的音乐形式",符合当前绿色发展趋势 [1] - 音乐演出行业呈现传统经典与现代元素融合的创新趋势 [1] - 人声艺术的物理极限不断被突破,展现表演形式的想象力空间 [2]
纽约爱乐领衔 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奏响未来乐章
解放日报· 2025-07-02 01:40
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概况 - 中国首个古典跨界音乐节,已举办16年,吸引世界各地一流艺术家参与 [1] - 2025年音乐节由芬兰指挥家萨洛宁执棒纽约爱乐乐团开幕,包含法国作品专场和德国作品专场两场重磅演出 [1] - 本届音乐节活动规模:11支音乐团体、近50位指挥和独奏、300多位海外艺术家、2500多名学生参与,包含29场线下演出和24场线上直播 [2] - 配套活动丰富:11场全城交响、6场环保主题讲座、工作坊、公益骑行等多元延展活动 [2] 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 纽约爱乐乐团2015年首次海外驻节选择MISA,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1] - 2010年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在纽约中央公园合奏上海世博会主题曲,并联合委约创作《甜美的早晨》开创中外乐团联合委约先河 [3] - 2012年纽约爱乐乐团在林肯中心首创"中国农历新春音乐会"传统 [3] - 上海交响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创办"上海乐队学院",成为中国首个拥有中外交响乐团首席师资的学院 [3] 艺术教育创新 - 2015年纽约爱乐将"年轻人的音乐会"引入中国,2016年落地"小作曲家工作坊"通过音乐游戏等形式启蒙儿童 [3] - 法国钢琴家康托罗夫强调古典音乐体验应吸引年轻人,建议观众闭眼聆听真实音色 [5] 艺术家与作品亮点 - 法国专场演绎拉威尔《鹅妈妈组曲》、德彪西《大海》、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其中《大海》创作受日本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直接影响 [4][5] - 德国专场由法国钢琴家康托罗夫演绎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和《第三交响曲"英雄"》,该钢琴家曾获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金奖 [1][5] - 指挥家萨洛宁身兼作曲家身份,正在筹备新作品首演 [4] 行业评价 -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指出与纽约爱乐10余年合作成果包括新作品委约、乐手交流、艺术教育理念碰撞 [4] - 纽约爱乐团长马思艺评价MISA节目单"体现国际大都市文化活力",特别肯定其广度、深度和多元性 [4] - 萨洛宁称赞上海观众专业专注,城市兼具历史传统与当代活力 [4]
当外国古典音乐家遇上中国网红经济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30 22:17
巡演规模与市场表现 - 德国钢琴家罗曼耶卓将在中国18个城市举办独奏音乐会,巡演持续至年底,规模罕见[2] - 开票后多场次迅速售罄,显示强劲市场号召力[2] - 日本小提琴家石川绫子将于7月至8月在北上广深四城举办动漫主题音乐会[5] 社交媒体运营与粉丝经济 - 罗曼耶卓在哔哩哔哩拥有200万粉丝,视频总播放量达1.5亿,单视频平均播放量42万[2] - 通过街头表演形式结合地标景点(如上海外滩、杭州西湖)拍摄视频,强化文旅融合属性[3] - 演奏曲目以中国流行音乐(如林俊杰、周杰伦)及ACG改编为主,精准定位年轻受众[3] - 采用粉丝点歌互动模式,增强社群黏性[3][4] - 石川绫子通过双语(日语+中文字幕)与30万哔哩哔哩粉丝互动,满足点歌需求[5] 行业趋势与竞争策略 - 外国音乐家通过社交媒体(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打造个人IP,将流量转化为演出经纪收入[4] - 中国市场吸引外国音乐家定居(如波兰钢琴家彼得·托马什、英国钢琴家詹姆士·布朗),形成多元化演出生态[6] - 演出曲目差异化:古典音乐与流行/动漫主题并行,满足多样化需求[5][6] 商业模式创新 - 罗曼耶卓案例体现"网红经济→演出经纪→粉丝消费"的闭环转化[4] - 石川绫子巡演附加签售会,延伸变现链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