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种植

搜索文档
第十九届哈密瓜节暨第三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首批哈密瓜选瓜师获颁证书
河南日报· 2025-07-15 23:34
哈密瓜节活动概况 - 新疆·哈密"甜蜜之旅"第十九届哈密瓜节暨第三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于7月11日晚在哈密市体育中心开幕 [1] - 本届哈密瓜节采取"节会展"一体举办形式 围绕"有一种甜蜜叫哈密"主题进行节会联动 [1] - 活动期间将举办2025年中国蜜瓜产业大会暨第三届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及2025年百家采购商进新疆对接暨哈密瓜产业集群品牌推广活动 [1] 活动规模与内容 - 以哈密市体育中心为主会场 在伊州区、巴里坤县、伊吾县等地设立8个分会场 [1] - 围绕"瓜之乐、瓜之味、瓜之艺、瓜之恋、瓜之礼"五大主题 推出40余项文旅活动 [1] - 2025年中国蜜瓜产业大会发布哈密瓜产业最新技术成果与发展报告 [1] 产业成果与签约 - "品味新疆"好产品新疆哈密瓜产业集群入选品牌名单 [1] - 《哈密瓜选瓜师能力评价规范》公布 为首批哈密瓜选瓜师颁发证书 [1] - 百家采购商进疆对接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现场签约额达2.49亿元 [1] 援疆合作与产销对接 - 河南作为哈密市对口支援省份 通过"疆品出疆"战略促进豫哈两地产销对接 [2] - 河南农产品批发企业在本届大会期间签下数千万元采购大单 [2] - 河南省农业专家带来栽培与测试的最新科技成果 [2]
庄稼地里的“新品发布会”
辽宁日报· 2025-06-07 00:54
新品种发布与试种表现 - 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发布"甘露16"和"甘露20"两款薄皮甜瓜新品种,发布会选择在试种农户杨勇的大棚举行[1] - "甘露16"平均每株坐果7到8个,单果平均重520克,含糖量普遍达到15%以上,是干瓤瓜且耐贮存[1] - 新品种采用轻简化栽培模式,亩栽瓜秧仅需1000株,比传统2500株以上节省70%种苗,同时节省约70%人工[1] - 杨勇试种50米棚的秋茬产量比其他品种多1/3,春茬扩大到200米棚,行价达到每斤12元[2] 种植户反馈与行业影响 - 杨勇种植香瓜20年,认为新品种"好侍弄",具有甜度高、产量高、抗病性强特点,结合蜜蜂授粉可大幅节省用工成本[2] - 前"香瓜状元"吕文家因病虫害和品质问题改种西瓜8年后,表示要重新学习先进种植技术[2] - 新品种已申报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为全省香瓜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2] 推广策略与行业趋势 - 省农科院首次在田间举办新品发布会,直接面向种子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进行示范推广[2] - 所长刘爱群表示未来将常态化举办此类田间发布会,通过实物展示和种植户交流增强新品种认知度[2]
甘肃玉门:科技赋能戈壁绿洲小院 引领蜜瓜产业振兴
中国发展网· 2025-06-06 15:55
蜜瓜产业发展现状 - 甘肃玉门市柳湖镇将蜜瓜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通过科技赋能、生态优化和品牌升级推动农业变革 [1] - 2025年基地蜜瓜总产量预计达4800吨,实现产值1200万元,带动3000余人就业,为5个村集体各增收25万元 [2] - 种植规模扩展到1500亩,预计亩产3.2吨,每亩地纯收入1万元 [2] 产业链与经营模式 - 形成集育苗、种植、分拣、储运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和链条式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2] - 建成标准化示范园区1000亩,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蜜瓜种植,实现亩均收入大幅提升 [3] - 绿新苑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技术人员通过智能温控系统管理瓜苗生长 [2] 品种与技术革新 - 已培育网纹甜瓜、耀珑25号、玉菇等5大核心品种,糖分度可达17%,兼具高产稳产与耐储运优势 [3] - 每年引进20余个蜜瓜新品种,经筛选后推广5个适宜本地的优质品种 [3] - 通过绿色防控、轮作倒茬等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减少农药使用量 [4] 科技支撑与创新体系 - 创新建设"蜜瓜科技小院",打造700㎡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资源 [4] - 年均培训农户超500人次,培育30名本土技术骨干,推动农民向"技术管理者"转型 [4] - 搭建"互联网+农业"微信小程序开展在线技术指导和病虫害诊断,搭建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4] 未来发展规划 - 通过科技小院与产业园深度融合,构建"技术研发—规模生产—全国销售"三位一体的西北戈壁生态农业标杆体系 [4] - 举办"蜜瓜品鉴会"提升品牌影响力,形成"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品牌驱动"的创新体系 [4] - 力争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柳湖模式" [4]
进村入棚,种瓜专家的一天(守望)
人民日报· 2025-05-27 22:40
农业技术推广 - 丁伟红作为宁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连续10多年在新疆库车推广甜瓜种植技术,包括"甬甜5号"品种 [1] - 最初当地农户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2014年通过200亩试验田验证了品种优势后逐渐接受 [4] - 目前采用图片化课件和田间实操结合的培训方式,单次培训时长从原定1小时延长至3小时,村民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 [2][4] 品种商业化进展 - "甬甜5号"在库车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超过1500万元 [7] - 当前仅有20%的甜瓜能达到甜脆度和大小标准,优质瓜售价超过10元/公斤,70%的非标瓜仅售2-3元/公斤 [9] - 已建立专业育苗中心保障种苗供应,并实施供需平衡管理防止价格波动影响农户积极性 [8][9] 产业支持体系 - 浙江省援疆指挥部设立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农业专家提供工作便利,推动南瓜、草莓等作物在新疆的推广 [9] - 宁波援疆指挥部为库车甜瓜申请专属品牌并提前对接销售渠道 [9] - 丁伟红每年赴疆6-7次,单程耗时20多小时,重点指导播种、修枝、结果等关键环节 [6] 社会效益 - 技术推广显著提升农户种植水平,村民会主动从田间赶到培训现场,衣服沾土也坚持学习 [2] - 丁伟红获得"2024年开发建设新疆奖章",其培育的甜瓜已成为库车特产代表 [10]
近200斤“瓜王”刷新37年纪录,背后有哪些种植密码
新京报· 2025-05-26 12:53
西瓜产业发展趋势 - 西瓜产业从"以大为尊"转向"多元争霸",擂台赛设立中型西瓜、小型西瓜、甜瓜等多组别评选,反映市场向小型化、高品质发展[1][5] - 全国西瓜种植呈现地域特色化,上海南汇8424、内蒙古酸奶甜瓜、河南中禹91等地方特色品种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得市场认可[6][7]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培育出京彩系列特色西瓜,推动瓤色多样化(黄瓤、橘红瓤、彩虹瓤等),品种迭代速度加快[13] 种植技术与品种创新 - 京欣8号成为重量组"瓜王"主力品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从全球数千份种质资源筛选培育,具备大瓜基因潜力[10] - "三棚四膜"栽培技术通过多层覆盖提升地温,使河南夏邑县西瓜提早上市,实现错峰销售[5][6] - 嫁接技术(南瓜砧木)应用使单瓜重量突破195.5斤,水肥管理成本高达单株万元,技术门槛显著提升[4][10] 品牌化与标准化生产 - 上海南汇8424西瓜实行品牌合作联社模式,37家成员单位统一供种、技术、包装和零售价,种植面积达9000亩,8年内6次获中型西瓜组冠军[7] - 西瓜水稻轮作制度保障土壤肥力,配合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六统一),使糖度峰值稳定在13以上[7] - 市场形成优质优价机制,产品可溯源体系推动品质提升,生瓜率降至极低水平[15] 产量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北京西瓜虽经历三次寒流和冰雹,但整体产量与品质优于往年,价格受外地小型西瓜冲击出现波动[14] - 南汇8424上市时间较往年提前一周,5月中旬即达口感峰值,反映栽培技术优化效果显著[7] - 小型西瓜最佳采收窗口期从3-5天延长至三周,含糖量和货架期同步提升,消费选择空间扩大[15] 产业活动价值 - 西瓜擂台赛成为技术交流平台,推动种植经验共享(如内蒙古沙土地种植酸奶甜瓜的温差利用经验)[6][9] - "瓜王"评选引导品种发展方向,兼具观光休闲价值,大西瓜作为网红招牌带动周边销售[9][12] - 擂台赛设立创意西瓜奖等新奖项,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促进品种多样性发展[5][13]
连续十四年位居中国西瓜产业第一品牌 山东昌乐县立足特色打好西瓜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4 09:05
品牌建设策略 - 昌乐县依托北纬36°的独特地理条件和火山土壤资源培育西瓜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 - 通过建立品牌目录、完善生产标准、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等措施提升产品品质[3] - 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形成品牌、企业、园区共建格局,建有国家级农村创新创业园等产业载体[4] 科技创新应用 - 与科研机构合作成立3处科研平台,引进20余名高端人才[5] - 近5年取得10多个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推广膜下滴灌等新技术[5] - 获评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样板县[5] 产业融合发展 - 创新举办"西瓜节+音乐节"融合活动,整合农业与文化资源[6] - 组织企业参加全国性会展拓宽流通渠道,产品获农交会畅销产品荣誉[6] - 宝都街道西瓜产业产值超十亿元,4家企业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6] 标准化与认证成果 - 出台《昌乐西瓜拱圆大棚早春栽培技术规程》等多项地方标准[3] - 昌乐西瓜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县域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3] - 2处园区被评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3]
新疆库车市:早熟瓜果喜迎丰收 甜蜜产业助农增收
环球网· 2025-05-15 01:04
早熟瓜果市场表现 - 库车市早熟麒麟瓜和早熟玲珑瓜已进入采收期 批发价格略高于其他时令水果 但凭借优良品质吸引本地消费者 [3] - 早熟袖珍西瓜和早熟甜瓜比正常品种提前1-2个月上市 单个大棚预计收入可达25000元 [3] - 博洋香瓜 羊角蜜瓜 雪梨香瓜等特色早熟品种因脆甜口感和丰富营养 被各大超市提前订购 [3] 特色农业种植规模 - 晨光村2025年引导村民种植特色早熟香瓜 目前种植规模达90个大棚 覆盖180多亩 [4] - 预计2025年特色瓜果产值将突破200万元 产品已辐射库车市及周边县市 [4] 乡村振兴产业模式 - 牙哈镇推行"一村一品"发展策略 以早熟瓜果为核心打造特色设施农业 [3] - 特色瓜果产业成为村集体经济壮大的重要途径 被定位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3]
自有品种西甜瓜全年不断供!潍坊郭牌农业荣获山东最具影响力品牌
齐鲁晚报网· 2025-05-13 13:49
品牌荣誉与活动 - 潍坊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荣获2025山东最具影响力品牌 [1] - 公司参与"新质山东品筑未来"活动并发布《山东企业ESG行动指南》相关内容 [1] - 公司负责人现场展示郭牌西瓜并获得一致好评 [5] 公司概况与经营数据 - 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专注西甜瓜全产业链 [3] - 拥有全国最大精品西瓜基地 覆盖六省区11个种植基地共3万亩 其中省内6000余亩 [3] - 2024年销售种子5900万粒 育苗5300万株 生产西瓜2.6万吨 年产值3.4亿元 带动就业1.2万人 [3] - 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 实现全年365天西瓜供应 [3]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设立"两院三室三中心" 研究推广花粉储存技术 西瓜防裂技术等百余项新技术 [5] - 推出18项集成技术 包括"西瓜无土栽培高效技术集成及应用" 获批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1项 [5] - 申请167项国家专利 投资4000万元引进国内首条西甜瓜无损智能化检测分拣流水线 [5]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根据《山东企业ESG行动指南》持续创新 推动品质提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5]
沙漠腹地的“中国蜜瓜之乡”科技加持“甜蜜经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9 22:26
蜜瓜产业概况 - 民勤县被誉为"中国蜜瓜之乡",蜜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总产量达45万吨[1] - 当地蜜瓜产业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84年引进黄河蜜后成为支柱产业[1] - 独特的地理条件(巴丹吉林与腾格里沙漠交汇)造就15℃昼夜温差和沙质土壤,形成蜜瓜生长黄金带[1] 种植技术与模式创新 - 采用"错峰种植"模式实现春季提前上市和秋季延后销售,构建四季供应体系[2] - 推行"两年五茬"与"两棚轮换倒茬"高效栽培模式,温室利用率提升150%[2] - 集成穴盘育苗、生物防控、自动化卷膜通风等技术,结合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2] 产销体系与经济效益 - 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电商直播覆盖全国,线下布局商超与批发市场[3] - 带动包装、冷链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形成年产值超20亿元的完整产业链[3] - 种植户案例:三代日光温室种植户年平均收入稳定在3万元左右[1] 品牌建设与产业升级 - 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引擎,推动规模化经营与标准化生产[3] - 推广统一选种、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的标准化栽培模式[3] - 目标是通过品牌化建设提升市场影响力,强化"民勤蜜瓜"名片效应[3]
儿时的甜蜜为什么消失了?
虎嗅· 2025-04-27 14:18
白兔娃品种历史与现状 - 白兔娃是关中地区传统甜瓜品种,至迟在集体化时代末期已出现在渭北平原,当时因"以棉粮为纲"政策导致种植稀少[6] - 改革开放后成为经济作物,部分种植户靠此发家致富,目前一亩地收入约七八千元,显著高于主粮[7][9] - 种子来源从农民自留种转变为县种子公司或农资店购买,包装标注"F1航天"但实际与航天技术无关[14][17] 种植技术与市场变化 - 传统种植采用农家肥(鸡粪/猪牛粪),化肥虽提高产量但影响口感,农户为保持品质仍倾向农家肥[24][25] - 受新品种冲击及野生动物破坏(野猪/猯),散户种植锐减,蓝田曳湖镇去年仅剩一户种植且计划退出[10][11][12] - 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商/直播拓展销售,如阎良模式成功打造高端品牌"脆梨",定价更高且包装精美[30][34] 品种特性与消费者认知 - 消费者认为老品种口感更自然(脆甜、皮可食),对比新品种"齁甜",但实际甜度因栽培方式变化有所下降[22][23] - 农民误将新品种与转基因关联,尽管市面甜瓜均非转基因,反映出技术概念混淆[23] - 种子性状改变:当前市售种子产自甘肃,瓜形与传统"上小下大"特征存在差异[18][20] 社会经济影响与文化意义 - 白兔娃承载集体记忆,散文《甜瓜与少年》描述其作为物质匮乏年代的情感纽带[37] - 现代技术导致人与食物关系疏离,老品种消费实质是对土地联结感的追寻[39][40] - 专业经营主体推动品种升级,如杨凌农高会展出的改良品种更符合现代商品化需求[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