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果连锁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董事长余惠勇言论持续发酵,百果园回应:系“断章取义”
经济观察网· 2025-08-11 08:45
公司战略与争议 - 董事长余惠勇提出商业分为利用消费者无知和教育消费者成熟两种模式 公司坚持教育消费者成熟路线 不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追求 而是告知消费者品质差异以实现自主选择 [1] - 公司强调不同品质水果价格差异可达四五倍 优质水果供不应求导致价格较高 但承诺持续优化成本 绝不在品质上让步 [4] - 公司投资者联络部称争议言论系短视频截取片段制造对立 完整内容有前因后果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 主要因门店规模收缩 [5] - 门店总数从2023年6093家减少至5127家 净关闭966家 降幅达15.9% [5] - 毛利7.64亿元 同比骤降41.9% 毛利率从11.5%降至7.4% 因推行高质价比战略主动降价并加大促销投入 [5] - 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净亏损3.86亿元 同比降幅达206.7% 系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5] - 持有现金及等价物23.40亿元 其中非受限资金18.94亿元 短期偿债压力较小 [5]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网友评论"月薪两万都吃不起百果园"引发社会热议 [3] - 股价从上市最高6.98港元/股跌至1.74港元/股 市值跌去75% 当前总市值约27亿港元 [7] - 2023年1月16日香港上市 成为国内首家IPO水果连锁零售企业 [4] 运营调整 - 亏损原因包括毛利率下滑 门店焕新 数字化系统升级 线上线下营销投入增加 以及关闭低效门店产生资产减值损失 [5] - 针对2024年业绩下滑及近千家门店关闭 公司未电话回应具体应对策略 [4]
董事长教育消费者后 百果园港股大跌
经济观察网· 2025-08-11 07:10
公司股价表现 - 董事长言论引发争议后 百果园股价盘中一度下跌8%至1 61港元 [1] 公司管理层言论与舆论反应 - 董事长余惠勇称公司"不会迎合消费者"且"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 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1] - 网友普遍吐槽公司产品定价过高 如"月薪2万吃不起"和"随便买买一百块钱就没了" [1] - 公司回应称相关视频存在断章取义 完整内容有前因后果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2 73亿元 同比减少9 8% [2] - 净利润由2023年盈利3 62亿元转为2024年亏损3 86亿元 系首次出现亏损 [2] 门店运营状况 - 2024年净减少门店965家 相当于日均关闭2 64家 [2] - 下半年关店速度加快 六个月关闭895家门店 [2]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3日 于2023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 成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1]
百果园老板,凭啥教育消费者
搜狐财经· 2025-08-11 05:53
公司言论与市场反应 - 公司董事长回应水果定价争议 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而是教育消费者成熟 并认为商业有两种模式即利用消费者无知或教育消费者成熟[1] - 相关言论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话题"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及"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登上微博热搜[2][3] - 网友批评公司水果价格过高且质量下降 有评论称"月薪2万吃不起"和"随便买买一百块钱就没了"[2]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02.73亿元 同比减少9.8%[5] - 净利润由2023年盈利3.62亿元转为2024年亏损3.86亿元 系首次出现亏损[5] - 门店总数从2023年6093家减少至2024年5127家 净减少966家 平均每日关闭2.65家门店[5][8] - 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减至5116家 减少965家 自营门店从12家减至11家[5] 战略调整与市场定位 - 2024年财报中25次提及"性价比" 显示公司主动推高性价比产品[2] - 专家指出公司定位"销售特色中高端水果"未能形成与商超菜场的差异化竞争[12][14] - 市场观点认为企业需引导而非教育消费者 需符合消费者刚需或痒点[6][12]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言论引争议 市值蒸发超七成、2024年由盈转亏 夫妇三年内分走近8000万
新浪证券· 2025-08-11 04:3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 [1] - 毛利7.64亿元 同比骤降41.9% [1] - 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净亏损3.86亿元 同比降幅达206.7% 为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1] - 毛利率从2023年11.5%降至2024年7.4% [2] 股价与市值变动 - 股价单日盘中一度跌超7% 每股报1.70港元 [1] - 最新市值26.17亿港元 较2023年初历史高位蒸发72.4% [1] 门店与会员变化 - 门店总数从6093家减少至5127家 净关闭966家 降幅达15.9% [2] - 加盟店占比78.8% 报告期内减少779家 [2] - 总会员数量从8390.5万人增至9074.3万人 [2] - 付费会员人数由117.1万人降至85.4万人 [2] 经营战略与成本结构 - 公司推行"高质价比"战略 主动降低产品价格并加大促销投入 [2] - 费用刚性增长 包括门店焕新、数字化系统升级和线上线下营销投入 [2] - 关闭低效门店产生资产减值损失 [2] 行业竞争环境 - 水果零售产业具有链条长、高损耗、高成本特点 [3] - 市场竞争格局极度分散 面临传统水果摊、农贸市场及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多重竞争 [3] - 2024年消费市场出现消费降级 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 [3] 加盟商关系与品牌危机 - 加盟商面临租金和经营效率低下双重压力 [2][3] - 部分加盟商存在使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隔夜水果充当鲜果售卖等乱象 [3]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投诉量达2293条 [3] - 加盟模式基本盘被动摇 形成营收净利双降恶性循环 [3]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2023-2025年累计分红2.21亿港元 [4] - 创始人夫妇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33.4%股份 三年累计分得7381.4万港元股息 [4] - 创始人夫妇2023-2024年合计领取薪酬426.3万元 [4] - 薪酬与分红合计使创始人夫妇获得近8000万元收益 [4] 管理层言论与市场反应 - 董事长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并称"一直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 [1] - 相关言论引发消费者质疑 被指产品价格偏高且品质不匹配 [1] - 言论迅速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 [1]
百果园董事长“雷语”炸翻舆论 深陷闭店、食品安全等泥潭
经济观察报· 2025-08-11 04:18
公司舆情与品牌形象 - 公司董事长余惠勇称"不会去迎合消费者"并强调"教育消费者成熟"引发舆论批评 被指"居高临下"和"脱离市场" [1] - 社交媒体出现"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和"水果刺客"等负面标签 消费者将公司与已破产的钟薛高类比 指责其"高价低质" [1] - 两大投诉平台累计收到4860条投诉 其中黑猫投诉3091条 12315平台1769条 主要涉及烂果 隔夜果 异物和发霉问题 [1]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2024年全年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 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同比暴跌206.7% 为上市以来首次由盈转亏 [2] - 门店数量从2023年6093家骤减至2024年5127家 净关闭966家门店 相当于日均关店2.64家 [2] - 毛利率从11.5%降至7.4% 财报中25次提及"性价比" 公司通过"好果报恩"等低价活动吸引顾客 [2] 食品安全与运营管理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 车厘子等级随意定义 员工无《食品健康许可证》操作即食水果 [2] - "三无退货"政策成本全由加盟商承担 导致部分门店通过销售陈货和次果弥补损失 [2] - 快速扩张导致供应链和品控能力下滑 加盟商盈利困难加剧闭店潮 [3] 战略定位与市场表现 - 公司定位"高品质 高价格"战略失效 出现高端定位与市场需求错位 [2][3] - 忽视下沉市场对性价比的需求 试图通过"教育消费者"维持高端溢价 [3] - 2023年港股上市首日破发 2024年股价跌幅达67% 市值蒸发超80亿港元 [3] 公司背景与业务范围 - 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于深圳 为大型水果连锁企业 [3] - 业务覆盖水果采购 种植支持 物流仓储 品牌运营 门店零售 金融资本等全产业链环节 [3]
百果园主动调整:在变革中筑牢长期增长根基
搜狐财经· 2025-05-08 01:52
公司战略调整 - 百果园集团实施"收缩战略",主动调整门店数量,旨在聚焦高价值业务,提升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和资源高效配置[1] - 战略本质是资源再分配革新,将分散投入集中到核心门店和关键业务,成倍放大资源效益[3] - 战略调整基于行业趋势判断,精细化运营比野蛮扩张更具生命力[3] 门店网络优化 - 鼓励加盟商调整高租金费用率且经营能力较差的门店,搬迁至租金更低、更具潜力地段[3] - 部分一线城市核心商圈高租金门店搬迁至周边社区后,租金成本大幅降低,依托社区稳定客源提升坪效[3] - 资源向高坪效、高复购率的核心商圈门店倾斜,使门店资源更好匹配消费需求[3] 单店效能提升 - 2024年8月推出"1212"品类运营策略:打造日常水果稳定复购,高级客流品塑造品牌印象,每月推出超级客流品强力引流[3] - 加码供应链优化力度,通过数字化系统优化库存周转、降低损耗率,提升门店服务和效率[3] - 巩固在水果连锁零售领域的品质和服务优势[3] 战略意义 - 主动收缩是进化过程,将资源导向更高回报领域,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5] - 有助于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筑牢根基,为行业提供"减量增质"新范式[5] - 在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中,可能是迈向下一阶段增长的关键一跃[5]
“上市即颠峰”成为港股消费股的“宿命”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12 13:11
核心观点 - 新消费行业普遍存在"上市即巅峰"现象,主要由于消费环境恶化和Pre-IPO阶段业绩虚胖导致[7] - 百果园2024年预计亏损3.5-4亿,与2023年盈利3.62亿形成巨大反差[5] - 公司价值毁灭的根源在于供应链管理失控、盲目扩张等十大经营问题[10][14] - 水果行业采购成本占比超95%,供应链问题不解决将导致战略转型失效[16] 市场表现 - 百果园3月10日单日股价暴跌22.54%至1.1港币,市值缩水至不足17亿[4] - 被剔除港股通和恒生综合指数,反映资本市场认可度显著下降[2] - 洪九果品持续停牌状态,反映行业性经营困境[3] 经营数据 - 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降至5116家,关店比例达15.87%[9] - 付费会员半年流失10万人,流失率近10%[10] - 毛利率长期维持10%左右,净利率仅3%,盈利结构脆弱[12] - 应收账款规模超10亿,2024年6月拨备达6000万[13] - 短期银行借款规模近30亿,现金流压力显著[14] 战略失误 - "黄金十年战略"与经营现实脱节,2024年即出现战略失效[9] - 高价策略失效后转向高性价比转型,但未能扭转亏损[11][12] - 数字化能力不足,线上线下融合进展缓慢[10] - 电商业务持续亏损,后期不再披露具体数据[14] 公司治理 - 高管连续减持,常务副总裁持股比例从7.6%降至4.05%[9] - 大股东天图投资持股比例从11.46%减至4.68%[9] - 内部管理混乱导致人才持续流失[14] - 采购腐败问题严重侵蚀现金流[10][15] 行业观察 - 新消费企业普遍存在为上市而虚增业绩的现象[7] - 上市可能加速存在根本性问题的企业衰败[1][18] - 供应链管理成为水果连锁企业核心竞争要素[15][16] - 美国和日本市场未有成功水果连锁案例的警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