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种植与加工

搜索文档
从“汗水种植”到“智慧农业” 中国南果梨之乡做强产业集群
证券时报· 2025-09-15 22:43
产业规模与产量 - 海城南果梨种植面积28万亩 预计今年产量25万吨 产值15亿元 [2] - 俊铮合作社今年南果梨产量预计50万斤 整体销量超200万斤 线上销售占比超50% 旺季月销10万单 [2] - 天鹰果业预计今年产量700-750万斤 全部线上销售 部分出口加拿大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2] - 全市从事南果梨生产果农6万户 相关产业链覆盖生产运输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 [2]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 祝家酒业主打南果梨白兰地"南果醉" 42度产品获国际金奖 48度产品获国际铜奖 [3] - 梨源香年均加工鲜果200万斤 超90%原材料需外采 果脯产品供不应求处于零库存状态 [4] - 梨源香开发南果梨果脯梨膏及南果梨茶等新产品 预计年底推出市场 [4] - 海城现有50余家南果梨企业 含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12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5] - 全市拥有1538座储藏保鲜库 储藏保鲜能力达8万吨 [5] 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 - 与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合作 开展种植技术改良保鲜技术优化及产品包装设计 [6] - 携手华大集团进行基因检测和土壤改良 建立种植标准化体系和病虫害预警系统 [6] - 华大集团捐赠2025GB基因组测序数据 建立"海城南果梨基因库"和"DNA溯源鉴定实验室" [7] - 通过基因检测筛选优质品种 开发专用肥料改善土壤结构 减少化肥使用 [6] 发展战略与目标 - 目标2027年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 鲜果分级分拣销售比例突破50% 订单收购比例突破50% 加工转化率突破30% [9][10] - 力争产量达30万吨 产值30亿元 带动20万果农增收 [10] - 打造"北纬40度海城质造"品牌矩阵 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种植生产中心精深加工中心交易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8] - 计划3年内将"海城南果梨"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培育3-5个国内知名行业品牌 [8]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一线走访解难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4 01:19
肥城市纪委监委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种植园区、销售单位,聚焦种植销售、技术服务、政策落实等关 键环节,开展一线监督、精准监督,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着力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群众的急难愁盼 问题。围绕桃产业发展全链条,该市纪委监委对肥桃深加工、电商销售、数字农业等方面进行深入调 研,并联合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进行会商研判,推动完善相关制度,护航肥桃产业 发展。 肥桃,果实肥大、味美甘甜、营养丰富,迄今已有1100多年栽培历史。桃产业是肥城的特色产业,目前 全市肥桃栽培面积超10万亩,年产量超20万吨。 特色产业发展到哪里,监督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为打通产业发展堵点,肥城市纪委监委紧盯关键人群、 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以开展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整治工作为契机,把助力肥桃产业发展作 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该市纪委监委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方式,拓宽发现问题线索渠道,及时查处 党员干部在服务产业发展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此前,肥城市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中接到群众反映,上级拨付至某产桃重点村的有机肥被随意变卖,随 后该市纪委监委立即展开核查。经查,该村党支部书记履职不力,将上级拨付的有机肥交 ...
探访新疆库尔勒香梨园:“小香梨”带动“大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10:11
核心观点 - 库尔勒香梨产业通过全产业链升级实现从产业优势到产业强势的蜕变 涵盖种植 加工 销售 运输及旅游新业态 [1][2] 销售网络与市场拓展 - 销售网络覆盖北京 上海 杭州等300余个国内城市 并出口至中亚五国 加拿大 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冷链运输体系保障4天内送达全国多数网点 海关绿色通道实现出口产品即报即检快速验放 [1] 产业链与深加工 - 已开发秋梨润肺膏 香梨含片 香梨棒棒糖等25种深加工产品 [1] - 形成种植 贮藏 加工 销售 运输 包装一体化产业格局 带动20余万人就业增收 [1] 新兴渠道与业态创新 - 通过电商直播直接对接消费者 减少中间环节并提高果农收益 [1] - 培育集林果休闲 农业观光 采摘体验 赏花品果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 [2] 产业升级方向 - 从追求量增长转向质突破 以科技 金融与生态作为新动能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2]
“甜蜜产业”出海“闯世界”圈粉无数 透过大数据解锁消费新趋势
央视网· 2025-09-08 02:49
行业概况 - 中国是全球最大水果生产和消费国 水果产量占全球约三分之一 [1] - 2025年上半年水果出口总量达215.78万吨 同比增长5.69% [1] - 石榴种植规模达40万亩 年产量78万吨 产业规模达70亿元 [18] 出口表现 - 柑橘 苹果 梨等传统品类持续担当出口主力军 [1] - 会理石榴首次实现直接出口俄罗斯 [3][4] - 地方特色品种和小众风味水果获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1] 生产技术 - 采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快速精准检测糖度 低于12度的果子直接淘汰 [8] - 使用高精度工业相机检测裂果 花纹 黑斑和果型匀称度 [10] - 通过高精度电子秤进行重量分级 特级果500克以上 一级果350-499克 [8] - 生产线配备1000名工人 分为8个包装组 [9] 品种创新 - 软籽石榴经过改良 籽粒变得软糯 [12] - 通过杂交技术与分子育种手段研发新品种 [28] - 基因库保存1万多份果树瓜类种质资源 运用基因编辑技术优化品质 [30] - 采用益生菌富集发酵等技术改善水果风味与营养 [28] 消费趋势 - 云南蓝莓搜索量同比上涨811.1% 盒装 大果 采摘成为关键词 [21] - 海南无核荔枝搜索量同比上涨225.9% 评论量上涨285.71% [23] - 融安金桔搜索量同比增长218% 地域品牌与特定风味 可靠品质相关联 [23] - 小众水果搜索量同比上涨240% 现摘现发搜索量上涨57% [23] - 奶油芭乐 人参果 奇异莓等新奇水果在线下商超占据显眼位置 [28] 产业生态 - 农村青年主播培育计划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把家乡特产卖向全国 [15] - 新职业兴起包括农业经理人 品控师 数字化仓储师等 [16] - 专业团队全程跟进海外贸易流程 从跑单 跟单到备案材料提交 [16]
观察|“媒体+”赋能 药食同源破题高州龙眼品牌价值跃升
南方农村报· 2025-09-05 13:34
核心观点 - 高州龙眼通过"媒体+"策略实现品牌价值跃升 鲜果产值超26亿元 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80亿元[4][5][9] 产量与产值表现 - 2025年产季高州龙眼总销量达32万吨 日均出货量超600吨[4] - 鲜果产值突破26亿元 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80亿元[4][5] 媒体+渠道策略 - 举办龙眼品鉴会暨产销对接大会 吸引药企 保健品企业等新型采购主体[18][19][32] - 发布《2025高州龙眼高质量发展十大措施》推动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品控溯源[24][25] - 与盒马鲜生 上海供销社 深圳百果园等渠道达成合作 其中深圳地区签约采购量超200吨[69][70] 药食同源产品开发 - 推出龙眼肉 龙眼干 龙眼茶 桂圆米酿 桂圆凤梨酥 桂圆枸杞养生茶饮等系列产品[35][52][53] - 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苏薇薇团队从肠道微生态调节和抗衰老两方面进行产品开发[77][78] - 专家建议区分鲜食与干品双线发展 鲜果突出助眠特性 干品深耕补血养心功效[96][98] 品牌营销创新 - 在上海 厦门 深圳等地开展地标营销活动 打造"南方人参"标语和"元气滋补"差异化定位[51][55][57] - 在厦门通过非遗手作龙眼四果汤品鉴 闽南语互动等地标打卡活动实现文化赋能[58][59] - 两家企业获颁"A+"级储良龙眼深标证书 助力高端市场拓展[63][65][67] 产业标准化与智库支持 - 构建"标准引领+药食同源+文化共鸣"品牌传播体系[72][73] - 专家建议推动自动化加工 功效成分仓储养护和功能性产品开发[95] - 依托《本草纲目》培育"高州龙眼滋补良方"文化IP 实现药食同源与品牌叙事深度融合[105]
山西鲜枣首次出口澳大利亚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1:04
上述出口企业负责人樊晓飞说:"我们一直密切关注鲜枣输澳相关进展。海关第一时间向我们传递政策 利好消息,派专家解读检疫要求,对原料采收到加工包装的每个环节进行指导,申报后当天查检、当天 出证。" 山西鲜枣首次出口澳大利亚 中新网太原9月5日电 (记者 杨静)记者5日从太原海关获悉,经太原海关所属运城海关检疫合格,山西聚 丰隆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报检的一批806.4公斤冬枣启航出口澳大利亚,这是山西鲜枣首次进入澳大利亚 市场。 此次出口澳大利亚的是临猗冬枣。山西临猗具有独特的黄土高原气候和显著的昼夜温差,加上标准化生 产模式的精密锻造,所产冬枣单果重超20克,甜度达28°左右,皮薄肉脆,浓甜多汁,富含钾、钙、镁 等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被誉为"枣中贵族"。 今年8月1日,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中国鲜枣出口澳大利亚的植物检疫要求的公告》。太原海关实地走 访辖区注册出口鲜枣果园,调查果园管理情况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管理措施、包装厂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 运行情况,并向澳方推荐符合要求的出口果园和包装厂,为鲜枣出口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 ...
一场直播狂卖800万元!90后海归小伙雪域展宏图
金融时报· 2025-08-28 05:20
公司发展轨迹 - 海归精英转型民营企业家 从事苹果苗木产业十余年[1] - 2012年放弃攻读博士机会回国创业[1] - 2021年自筹8000万元成立西藏上诚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 产业转移决策 - 因山东苹果市场竞争激烈触及种苗事业天花板[1] - 发现西藏林芝苹果更甜更香更好吃 决定二次创业[1] - 林芝海拔高温度低病虫害少 苹果无需套袋节省人力成本[1] 资源禀赋优势 - 林芝日照充足 苹果甜度更高[1] - 建成现代化苹果试验示范园 集育种育苗设施果园先进管理技术于一体[2] - 在巴宜区米林市朗县建成标准化苹果种植基地4000余亩[2] 资金支持情况 - 企业累计获得各级部门1000万元补贴[2] - 农行林芝分行发放贷款1200万元[2] - 银行利率优惠且开发区提供贴息[2] 产能建设成就 - 建成西藏首个现代化水果出口基地及包装厂[2] - 配备智能化分选与冷链储藏设备[2] - 年分选能力达10000吨[2] 市场拓展成果 - 林芝苹果获得市场认可订单不断[3] - 2024年4月首次出口至尼泊尔[3] - 成为西藏第一个实现出口创收的本地水果[3] 业务多元化发展 - 发现菌类种植新商机 投资3500万元建成现代化菌包工厂[4] - 通过技术创新使菌包生产成本降低50%[4] - 创新推行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4] 销售渠道创新 - 2024年7月试水电商直播[5] - 首度与东方甄选合作单场销售额达800多万元[5] 社会效益贡献 - 通过六种方式带动农牧民2200户4000多人增收[6] - 累计带动农牧民增收1500万元[6] - 方式包括固定用工临时用工土地流转租金项目分红产品订单收购机械租赁[6]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价格翻倍,“柠檬自由”不再?
央广网· 2025-08-26 08:25
核心观点 - 柠檬批发价格同比涨幅超过80%,从去年7月的7.76元/公斤涨至今年7月的14.08元/公斤,主要因供给端减产和需求端茶饮消费增加导致短期价格上涨,预计新果上市后价格将回落 [1][3] 价格变动原因 - 国内去年产季柠檬产量下降,叠加夏季高温导致茶饮品牌需求增加 [3] - 极端天气引发全球性减产,间接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3] - 类似涨价曾发生于新冠疫情时期(因保健功能需求)及香水柠檬涨价时期(因新茶饮兴起) [3] 品种与产区特征 - 涨价主体为黄柠檬(尤力克品种),占国内种植比例80%,皮厚、果汁多、香气浓 [4] - 四川安岳为核心产区,种植历史近百年,主栽品种为1987年选育的安岳柠檬,其柠檬精油、柠檬酸、柠檬醛含量高于美国尤力克 [4] - 国内形成多品种(黄柠檬、青柠檬、酸柠檬、甜柠檬)、多熟期(早中晚熟)的四季供应格局,其他特色产区包括重庆潼南、云南(香水柠檬)、海南(北京柠檬) [4] 产业链结构 - 全球柠檬销售结构中60%-70%为鲜果销售,30%-40%为加工用途 [7] - 鲜果多采用单颗/小包装销售,因使用周期长且需保鲜,库存柠檬可储存至次年7-8月(通过低温技术及保鲜袋控水) [9] - 精深加工企业超30家(以安岳为例),产品涵盖日化(面膜、香薰、清洁剂)、食品(柠檬茶、花生糖、即食片),主流加工方式为柠檬汁和柠檬片 [11] - 国内加工企业仍以初加工为主,附加值低,品牌建设不足,需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以抵御价格波动 [11] 出口与国际市场 - 安岳柠檬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品质、知名度及规模优势获国际认可 [11] - 柠檬属国际性水果,国外饮食习惯形成刚性需求,建议定位高端出口市场以推动精深加工发展 [11]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价格上涨增强种植户信心与生产积极性,但需避免惜售或哄抬价格 [6] - 茶饮大品牌未轻易涨价,需求端传导有限 [6] - 精深加工可提升附加值,需政府与企业协同发力 [11]
云浮郁南:“媒体+”延链强链补链,无核黄皮冲刺百亿产值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16:03
产业规模与目标 - 郁南无核黄皮产业从两棵百年母树发展到近20万亩种植面积和80亿元综合产值 [2] - 2025年种植面积达19.7万亩(占全球黄皮四分之三),预计产量1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80亿元 [26][27] - 目标2027年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100亿元 [5][28][67] 政策支持体系 - 出台《郁南县黄皮发展规划(2021-2030年)》提供宏观指引 [9] - 配套产业园建设规划、特色小镇规划及地方标准制定 [10][11] - 2024年实施特色农林产业奖补方案:连片新种植50亩及以上奖励5-10万元,省市级龙头企业认定奖励10-20万元 [16][17] 产业体系布局 - 形成"两园一院一街一带"产业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世界黄皮公园、科技小院、黄皮街、乡村振兴示范带 [19][20] - 建立"一网一中心"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互联网+三农大数据服务中心) [21] - 培育7家龙头企业、220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创建23个"星级果园"共1820亩 [24][25] 技术创新应用 - 与京东物流合作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 [41] - 广东省黄皮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提供全周期气象保障 [42] -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合作推进"黄皮产业数字化项目"应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 [43] 保鲜技术突破 - "休眠舱"保鲜技术通过高分子改性保鲜袋降低呼吸作用防止腐烂 [46][47] - 可实现八至九成熟黄皮采摘运输,配合3.1万立方米冷库和97个镇村电商物流网点 [48][49] - 建立3天直达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短链直供物流体系 [50] 品牌营销策略 - 以"初夏赏花、盛夏品果、全年深加工"理念打造主题系列活动 [54] - 连续24年举办无核黄皮专场推介活动 [56][57] - 开发黄皮紫苏酱、黄皮辣椒酱、黄皮饼、黄皮果汁等深加工产品 [59][60] 市场拓展举措 - 实施"媒体+科技+垂直领域"模式促进消费、外贸、文旅五大目标 [65][66] - 在上海徐汇区开设黄小希旗舰店经营黄皮果茶系列产品 [61] - 2025年联合央视拍摄乡村振兴短剧《黄皮树下"郁"见你》串联文旅资源 [69][70] 地理标志保护 - 2024年发现地理标志存在使用不规范、农资管理混乱等四类问题 [77][78] - 构建"地理标志+商标+二维码+检测单"溯源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 [80][81] - 建立覆盖"生产-出品-销售"全产业链的保护协作机制 [84][87][89] 国际化发展 - "全球点亮计划"将产品影像投射至纽约、吉隆坡等国际地标 [93] - 目标2030年辐射周边地区种植黄皮达100万亩 [92]
一颗龙眼带火20亿生意?记者追到储良龙眼老家,现场被甜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1:48
行业规模与产值 - 龙眼鲜果年交易量超15万吨 [3] - 桂圆肉年交易量约1.5万吨 [3] - 产业集群年产值达20亿元 [4] 产业链结构 - 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集群 [2] - 拥有63条加工专业村和800多户加工户 [4] - 被誉为中国桂圆加工第一镇 [2] 销售渠道创新 - 通过电商直播拓展销售渠道 [5] - 订单覆盖至加拿大等海外市场 [5] - 年轻人参与枝头和加工线直播带货 [5] 产业核心竞争力 - 依托300年储良母树种质资源 [2] - 传统加工手艺保障产品品质 [6] - 电商渠道有效扩大销售半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