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

搜索文档
有机燕麦“盒马村”落户张北 阿里巴巴助力张北打造可持续发展样板县域
央广网· 2025-08-25 10:27
阿里巴巴与张北县合作项目 - 阿里巴巴公益与张北县政府共同推动有机燕麦"盒马村"落户张北 首批有机燕麦片和燕麦奶商品将于今年10月上市 [1] - 张北县是阿里巴巴定点帮扶县域之一 2020年以来两任阿里乡村特派员驻扎当地 依托阿里巴巴生态资源助力乡村发展 [3] - 通过数字技术和平台生态助力张北构建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协同推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 张北县农业资源优势 - 张北平均海拔1400-1600米 具有独特的冷凉气候优势 为有机农业种植提供天然条件 [3] - 张北燕麦种植面积占全国燕麦种植面积的20% 有机产品认证面积达10万亩 [3] - 作为我国北方夏秋蔬菜重要生产基地 完美填补全国高温季节的市场空白 [3] 盒马村项目发展现状 - 继2024年9月坝上有机蔬菜盒马村后 张北迎来第二个有机燕麦盒马村 [3] - 有机蔬菜基地目前每天供应盒马7000至10000份有机蔬菜 最快24小时送达北京上海等城市 [4] - 两个盒马村预计带动张北500余户种植户增收 [3] 产能与供应链建设 - 有机蔬菜基地未来年产量将达5000吨 形成育苗种植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体系 [4] - 阿里巴巴提供科技装备支持 提高有机种植效率并通过资源回收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4] 绿色能源基础设施 - 阿里云2017年在张北建立数据中心 利用当地低温条件及风能光照资源提供绿色能源 [4] - 绿色发展模式从数字经济延伸至农业领域 助力冷凉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动能 [4]
31国代表将齐聚山西灵丘共商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18:33
论坛概况 - 第三届世界有机示范区大会暨第十二届大同·车河有机农业论坛将于8月25日至29日在山西灵丘县举行 [1] - 论坛由国际有机农业亚洲联盟、灵丘县乡村振兴促进会、大同市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机构共同主办 [4] - 参会人员包括来自31个国家的80位外宾和70位国内有机农业专家 [1] 论坛目标与意义 - 论坛旨在围绕国际有机示范区经典案例和中国生态理念实践,梳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可靠模式 [3] - 为全国乃至全球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经验,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农业领域对外交流 [3] - 搭建全球有机领域交流合作平台,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3] 灵丘县有机农业发展 - 灵丘县自2013年起探索有机农业发展路径,开创"三位一体"的有机农业生态扶贫模式 [3] - 通过摒弃化学农药、化肥,改善了山区水土环境,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3] - 有机农业已成为灵丘县域发展的"核动能",未来将继续扩大有机种养规模,完善加工产业链条 [3] 车河模式创新 - 车河社区创新采用"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按股分红"的模式,培育出多个有机农产品区域品牌 [3] - 逐渐成为有机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全国典型,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3] - 灵丘县已与多个国际组织、高校及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成为国内外有机农业领域的重要交流窗口 [3]
【汉中】特色产业绘就县域经济新画卷
陕西日报· 2025-08-12 22:55
县域工业园区发展 - 汉中市10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全部升级为省级园区 [1] - 上半年县域生产总值增长7% 占全市生产总值77.4% [1] - 各县区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构建错位发展串珠成链新格局 [1][10] 有机农业产业 - 洋县认证有机产品115种 有机基地面积全省第一 [4] - 草坝村认证有机梨园3800亩 有机稻米油菜基地6050亩 年收益超6000万元 [3] - 洋县有机产业年产值达55亿元 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 [3][4] 绿色循环产业园区 - 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获批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3] - 朱鹮酒业年产万吨黑米酒生产线 为全国最大黑色有机食品生产企业 [3] - 建设2000亩有机黑谷种植示范基地 实现产销一体化农工贸一条龙 [3] 电子制造产业升级 - 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电子电感器生产线投用 [5] - 大成电子拥有12条自动生产线13条手工生产线 [6] - 上半年公司总产值突破7000万元 产品应用于汽车5G基站服务器领域 [6] 中药材产业体系 - 略阳县中药材地存面积70余万亩 药用植物1221种 常用药材479种 [9] - 建成标准化中药材示范基地20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余个 [10] - 去年产销中药材2.68万吨 绿色食药产业产值达39亿元 [10] 产业技术升级 - 略阳县引入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 突破技术瓶颈 [10] - 传统药材转化为杜仲雄花茶天麻胶囊等高附加值产品 [10] - 略阳乌鸡通过先进工艺变为即食鸡汤冻干产品 [10]
黄土地上续写传奇(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40
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 白崖台村依托平型关大捷战场遗址发展红色旅游 修复八路军115师窑洞及机要处场景 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商街"平型关驿站" 2024年接待红色研学团队40余个共计6000余人次 [3] - 蔡家崖村开发红色景区并打造商业街 铁路部门开通"蔡家崖号"列车结束当地不通客运列车历史 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及杂粮加工厂 [7] 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 - 白崖台村富民箱包厂带动10余名脱贫户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村民通过开办餐馆 民宿及销售农产品将贫困村建设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 [3][4] - 蔡家崖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4000多元增长至1.2万多元 十年间实现200%增长 "晋绥大院"农家乐试营业即带动近20名村民就业 [7] 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 灵丘县发展有机农业 累计认证有机农产品133个品种 认证面积超3万亩 培育30余家生产经营主体 车河有机社区通过生态治理和科技兴农实现从"空心村"到康养地的转型 [9] - 中国农业大学常驻灵丘开展科技推广 通过土壤改良和质量追溯体系推动有机农业"试验田"向"高产田"转化 [9] 工业集群与技术创新 - 兴县建设中铝华润电解铝项目 采用960℃铝液直供技术实现节能降耗 目标建设百万吨千亿元级铝镁产业集群 [12] - 灵丘大数据园区占地1万余亩 吸引秦淮 京东等20余家企业落户 服务器总量占山西省三分之一 秦淮数据中心采用板式液冷技术实现20毫秒低时延直连北京 [13]
崇明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世界级生态岛”成色越来越足 正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
解放日报· 2025-07-25 01:35
湿地保护与认证 - 上海市崇明区获得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认证 [1] -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旨在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湿地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2] - 崇明区湿地资源丰富 包括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块国际重要湿地 [2] - 崇明全区湿地总面积约27 8万公顷 湿地率达68 8% [2] - 湿地保护面积16 88万公顷 湿地保护率达60 73% [3] 生态修复成果 - 东滩湿地曾受互花米草蔓延影响 2013年起开展大规模生态修复 [3] - 10多年来投入40多亿元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及水环境治理 [3] - 东滩候鸟数量连年攀升 每年有超百万只水鸟在此栖息或过境 [3] - 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鸟类多达380多种 [3] - 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稳定保持在12种以上 [3] 生态价值转化 - 湿地合理利用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旅游和湿地农业发展 [6] - 2024年崇明区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589万人次 [6] - 推出"优农三兄弟"崇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 [6] - 探索湿地碳汇交易 未来有望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 [6] - 优质生态基础将成为产业发展重要支撑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6]
“从细节着手建设美丽乡村”(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人民日报· 2025-07-17 22:02
乡村振兴模式创新 - 返乡青年黎伟通过改造闲置农宅发展乡村旅游,将60%空置率的星光村转型为特色民宿集群[2] - 采用"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成立三大合作社,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并提升传统农业质量[3] - 通过庭院经济模式引导农户以宅基地入股,已带动200多名农户就业并创收270万元[3]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打造有机农业、研学实践、乡村民宿多元一体的产业体系,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3] - 保留传统建筑元素如黄泥墙面、瓦罐门楼等,形成古色古香的民宿特色[3] - 正在建设养老社区项目,计划吸引城市养老群体形成新消费场景[5] 基层治理机制突破 - 通过党支部牵头激发内生动力,改变"干部干、村民看"为村民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3] - 以自家院落为"试验田"示范改造,带动36座废弃院落完成特色改造[2][3] - 配套建设文化广场、手绘墙等设施,显著改善人居环境[2]
“植”此青绿 绿动未来
人民网· 2025-07-01 07:15
生态治理成果 - 偏关县通过三北防护林工程40余年努力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5 17万亩退化林修复14 5万亩黄河沿岸林木绿化率达60%以上 [1] - 采用柠条等防沙固沙植物构建生态屏障其根系发达成为黄河边重要防护体系 [1] 生物质能源产业 - 柠条作为生物质发电原料热值与煤炭媲美2022年晋电化工公司落地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 [2] - 柠条枝条木质化程度高含碳量稳定经粉碎燃烧发电并实现152万平方米区域集中供暖替代燃煤 [2] - 通过平茬补植形成柠条林全链条利用模式实现生态修复与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赢目标 [2] 绿色能源战略布局 - 偏关县推行"三绿"发展战略涵盖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三大方向 [3] - 新能源领域推动风、光、水、储、生物质多能互补华电山西7万千瓦风电大唐9万千瓦风电等项目相继落地 [3] - 农业领域培育五大产业集群启用"谷蕴偏关"品牌打造羊肉、非笼养蛋鸡等优质产品基地 [3] 文旅产业融合 - 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核心配套99个观景平台连通全域旅游路线 [3] - 沿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公路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一体化项目 [3] - 生态治理成果直接转化为清洁电力和文旅收入形成"三绿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4]
“中国西充——全域有机示范区”入选全球有机农业十大典型案例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16:30
全球有机农业十大典型案例发布 - 国际有机农业亚洲联盟发布全球有机农业十大典型案例 "中国西充——全域有机示范区"成功入选 与丹麦 意大利等国家经典案例同台亮相 [1] - 其他入选案例包括青年有机全球网络 未来客栈——可持续旅游先锋 CSA——社区支持农业 丹麦有机协会——国家有机行动的倡导者 埃及瑟克姆——生态农业社区 印度蒂姆巴克图共同体——可持续农业社区 韩国——孕妇和新妈妈有机食品支持计划 日本——有机乡村共同体构建计划 意大利奇伦托——全球首个有机区 [1] 中国西充全域有机示范区发展成果 - 西充县20多年来将有机农业与丘陵地区生态维护 当地传统农耕文化 农民权益福祉相结合 探索适度规模经营下的有机农业发展范式 [2] - 西充建成有机基地28万亩 认证17万亩 110个品种通过有机认证 培育有机农业企业120户 有机商标85个 [2] - 西充获得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亚洲"最佳支持奖" 入选IFOAM"亚洲有机农业创新案例"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收录 [2] 西充县有机农业发展战略 - 西充将重点推进三大战略 以技术创新建立"西充标准" 以开放共享搭建"西充平台" 以理念融合贡献"西充方案" [3] - 西充为世界发展有机产业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的经验 持续为全球有机农业发展注入智慧 [2][3]
江西南昌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3 08:35
创新认证服务供给模式 激活产业升级引擎 锚定"产业融合、服务创新、生态优化"三大方向 江西南昌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管局锚定"产业融合、服务创新、生态优化"三大方向,充分发挥认证认可 检验检测的技术支撑作用,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锻造检验检测产业集群 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走进江西太平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幅充满活力的 生产图景。在这个现代化的车间里,每一根电缆从原材料到成品,都承载着品质与安全的承诺。这份承 诺的背后,离不开南昌市市场监管局为提升检验检测领域技术服务能力作出的努力。 "以前,企业要想保证产品质量,就得自己购买检测设备、培训检测人员,这不仅大幅增加了运营成 本,而且由于技术和经验的不足,检测结果也难以保证绝对准确。"江西太平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相关 负责人回忆起过去的检测难题,仍感慨不已。2019年,南昌市市场监管局联合该公司以及第三方机构, 共同建立了南昌市电线电缆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这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更让企业能够将更多 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土壤配备“医生” 污水变成“财富”
科技日报· 2025-05-23 01:06
农业科技创新 - 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灵丘全域有机科技小院采用"低本高质县域有机农业工程技术体系",通过"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模式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乡村实践 [1] - 科技小院博士团队指导村民使用农用酵素,实现土壤改良、营养补充和病虫害防治,提升农产品质量 [1] - "种—养—微"有机种植体系以农用酵素为核心,将餐厨垃圾等废弃物转化为高效肥料,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作物品质 [2] 种植效益提升 - 酵素有机种植使谷子蛋白质含量提高3%—4%,西红柿番茄红素含量增长55.7%—137.5%,大豆亩产达497斤获全省高产冠军 [2] - 10亩谷子地采用酵素种植后肥料成本从每亩300元降至110元,亩产稳定550斤,售价从每斤2元升至3.5元,每亩纯利润达1305元,较传统种植高出768元 [2] - 酵素种植推广至400户示范户,覆盖2000亩土地,实现西红柿增产13.6%,黄瓜增产18.3% [3] 循环经济模式 - 全国首个村庄级人粪尿农田循环工程每年可生产1714吨有机肥,替代12.65吨氮肥并节省1.14万吨灌溉水 [4] - 该工程年运营成本5.39万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6.5万元,带动上下游产业效益超500万元 [4] - 技术推广至全县70万人口后,年垃圾处理成本可降低8000万元 [4] 技术推广路径 - 科技小院通过培养懂技术、爱农村的青年人才,将科研与农村需求结合 [5] - 未来将深化"垃圾分类先行、农用酵素开花、有机合作结果"的发展路径研究,完善技术体系以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