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卫星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广播电视专用卫星实现全面国产化-财经-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6 07:13
卫星技术升级 - 中星9C卫星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卫星平台 配置全国波束 海域波束 西部波束及可移动波束 [1] - 卫星整体性能全面优化 载荷容量和功率大幅增加 业务承载能力 国土边缘及领海覆盖能力有效提升 [1] - 波束和频段设计灵活多样 可满足未来直播卫星和广播电视协同发展的需求 [1] 业务发展影响 - 中星9C卫星接替中星9号直播卫星广播电视业务 于9月4日晚至5日凌晨完成工作 [1] - 该星为广播电视专用直播卫星 将为直播卫星高清 超高清业务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段资源 [1] - 卫星服务覆盖1.54亿直播卫星用户 提供更优质 丰富的视听服务 [1]
济钢卫星产业新突破!济南卫星总装基地完成验收交付,即将投产
齐鲁晚报网· 2025-09-06 00:25
项目概况 - 济南卫星总装基地完成厂房建设与核心设备验收 标志着山东省首个柔性化智能化卫星AIT产线正式投产[1] - 基地填补山东高端卫星制造产线空白 将为我国商业卫星星座组网与补网提供关键产能支撑[1] 产能规模 - 基地占地75亩 一期建设含8000平方米研发场地 10000平方米ISO8级洁净厂房及6000平方米试验测试区[3] - 具备年产20颗500公斤级卫星的制造与试验能力 二期扩展后三年内计划实现年产100颗卫星[3] 业务进展 - 基地已成功承接某商业航天公司卫星热试验与力学试验任务 验证设备可靠性与人员专业水准[3] - 任务获得客户与行业高度认可 为后续产能释放奠定基础[3] 战略规划 - 以建强产业链与打造应用场景为双主线 整合周边约200亩产业用地引入上下游企业[5] - 构建星载一体化产业生态集群 涵盖整星制造 核心元器件及姿轨控制领域[5] - 依托数字济南建设推进卫星遥感应用场景开发 目标建成全国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与服务新高地[5]
中国卫星跌7.34%,机构净卖出6166.98万元,沪股通净卖出1110.36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9:4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公司股价单日下跌7.34% 换手率8.85% 成交额38.67亿元 振幅4.93%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3.90亿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出3.77亿元 近5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2.21亿元 [2] - 因日跌幅偏离值达-7.80%登上龙虎榜 [2] 龙虎榜交易明细 - 前五大买卖营业部合计成交7.09亿元 买入3.01亿元 卖出4.08亿元 净卖出1.07亿元 [2] - 沪股通席位为最大买方(买入1.09亿元)兼最大卖方(卖出1.21亿元) 净卖出1110.36万元 [2][3] - 三家机构席位合计买入1.01亿元 卖出1.62亿元 净卖出6166.98万元 [2] 融资融券情况 - 最新两融余额15.56亿元 融资余额15.39亿元 融券余额1723.94万元 [3] - 近5日融资余额增长1.55亿元 增幅11.24% 融券余额增长1209.35万元 增幅达235.01% [3]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21亿元 同比增长28.00% [3] - 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049.15万元 [3]
中国卫星: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1:13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 - 公司股票在2025年8月22日、8月25日、8月2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1][4] 生产经营状况 - 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一切正常 未发生重大变化 [1] - 市场环境、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调整 [1]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事项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涉及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1][4] - 不存在可能对公司股价形成重大影响的敏感事项 包括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重大交易类事项、业务重组、股份回购、股权激励、破产重整、重大业务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等 [1] 媒体报道与市场传闻 - 未发现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 [2] - 除已披露信息外 不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2] 内部人员交易情况 - 控股股东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 [2] 信息披露声明 - 公司所有信息均以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上海证券报》刊登的正式公告为准 [3] - 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 [2]
今日十大热股:领益智造涨停领衔,华胜天成昇腾概念持续爆炒,北方稀土稀土永磁强势上榜
金融界· 2025-08-26 01:29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全天震荡走高 沪指涨1.51%逼近3900点 两市成交额3.14万亿元创历史次高 超3350只个股上涨 92只个股涨停 稀土和算力等板块领涨 [1] 人气热股热度排名 - 领益智造热度值9.75 所属概念同花顺果指数和智能音箱 热度标签首板涨停 [2] - 华胜天成热度值9.25 所属概念东数西算(算力)和信创 热度标签持续上榜 [2] - 北方稀土所属概念稀土永磁和小金属概念 [2] - 和而泰热度值7.5 所属概念华为海思概念股和智能穿戴 热度标签2天2板 [2] - 中国卫星热度值7.5 所属概念军民融合和商业航天 热度标签首板涨停 [2] - 拓维信息热度值7.25 所属概念华为盘古和华为异腾 [2] - 寒武纪-U热度值7.25 所属概念中国AI 50和汽车芯片 热度标签2天1板 [2] - 中科曙光热度值7 所属概念中国AI 50和国产操作系统 热度标签2天2板 [2] - 包钢股份热度值6 所属概念稀土永磁和特钢概念 热度标签首板涨停 [2] - 东方精工热度值6 所属概念人形机器人和英伟达概念 热度标签首板涨停 [2] - 合力泰 新易盛 金力永磁 成飞集成 工业富联等也热度靠前 [2] 领益智造核心驱动因素 - 2025年中报净利润预增32%-67% [3] - 深交所审核通过收购江苏科达66.46%股权的重组事项拓展汽车零部件业务 [3] - 机器人领域战略布局加速 包括与智元新创成立合资公司 获得多家人形机器人订单 自研机器人在国际赛事夺冠 [3] - 液冷服务器和AI终端硬件等前沿技术领域布局契合当前市场热点 [3] 华胜天成核心驱动因素 - 华为昇腾生态合作伙伴地位带来的算力概念爆发 [3] - 深度参与多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 直接受益于国产算力需求激增 [3] - 参股公司泰凌微电子拟收购磐启微股权强化物联网芯片概念预期 [3] - 政策端持续加码AI与制造业融合 [3] - 中报净利润预增148.59%-172.88% [3] - 股权激励计划释放管理层信心 主力资金持续净流入推高市场热度 [3] 北方稀土核心驱动因素 -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强化行业供给端管控 [4] - 拥有全国70%稀土开采配额 [4] - 新能源车和机器人等领域对稀土永磁材料需求激增 [4] - 氧化镨钕等产品价格月内涨幅超20% [4]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增18-20倍 [4] 和而泰核心驱动因素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9.21% 净利润大增78.65% [4] - 子公司铖昌科技业绩爆发营收增180.16% [4] - 参股国产GPU企业摩尔线程1.244%股份 IPO进程推进引发AI芯片概念炒作 [4] - 汽车电子业务与比亚迪和蔚来等车企合作深化 [4] - 卫星与军工技术突破契合商业航天政策热点 [4] - 智能穿戴与AI概念布局吸引资金关注 [4] 中国卫星核心驱动因素 - 相关部门即将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标志着商业航天迈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4] - 国内卫星制造龙头直接受益 [4] - 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达89% [4] - 一季度营收增长33.58%基本面改善预期强烈 [4] - 低轨卫星组网成功及北斗三号终端适航认证等技术突破 [4] - 军民融合 6G及商业航天三大热门题材共振效应明显 [4] 拓维信息核心驱动因素 - 华为生态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定位与AI算力概念持续发酵 [5] - 具备华为昇腾和盘古大模型双重概念 [5] - 兆瀚AI服务器完成国产大模型DeepSeek多版本适配形成算力生态闭环 [5] - 华为即将召开的合作伙伴大会涉及昇腾AI和鸿蒙系统等议题引发市场对技术突破的预期 [5] - 尽管营收下滑但净利润暴增22倍的争议性业绩强化题材热度 [5] 寒武纪-U核心驱动因素 - 高盛将目标价大幅上调50%至1835元并调高未来三年盈利预测 [5] - 基于中国云计算资本支出增长及芯片平台多样化预期 [5] - AI芯片通过Deepseek适配测试强化中国英伟达定位 [5] - 英伟达H20芯片后门风波催化国产替代预期 [5] - 一季度实现上市以来首次单季盈利 [5] - 39.85亿元定增获批用于大模型芯片研发强化基本面改善预期 [5] 其他热门股票核心驱动因素 - 中科曙光 包钢股份 东方精工等其他热门股票同样受到各自行业政策利好 业绩改善 技术突破等因素推动 [5]
【早知道】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三部门印发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0:04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1] 金融支持林业 - 三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1] 扩内需稳就业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十五五"时期扩内需稳就业意见建议 [1] 石墨材料技术突破 - 天然石墨高端关键材料自主可控难题获突破 [1] 房地产市场需求 - 上海外环以外楼盘咨询量大涨 [1] 离岸人民币业务 - 香港金管局启动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的优化安排 [1] 农业社会化服务 - 上海要以更大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 [1] 卫星互联网发展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1]
“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攻坚的方向”
人民日报· 2025-08-25 22:40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专注于商业GNSS掩星气象探测技术 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研究大气特性 [1] - 公司构建商业气象卫星全球组网系统"云遥气象星座" 已成功发射46颗气象小卫星 [2] - 探测精度达世界先进水平 星座建成后将具备全球大气层实时探测能力 [2] - 星座计划部署90颗卫星组网 以分钟级时间尺度提供预警信息 [2] - 目标是为防灾减灾、农业气象、航海航空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2] 行业发展与国产化 - 当前中国气象探测系统中国产化数据占比不足20% [1] - 行业需要构建自主商业太空大气探测体系以实现气象数据国产化 [1] - 公司推动小卫星轻量化设计和批量化生产 探索成本可控、性能优异的商业星座模式 [2] - 公司旨在提供自主、及时、精准、可信的商业气象数据 减少对国外平台的依赖 [2] 公司融资与成就 - 公司已完成五轮市场化融资 融资总额达4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创始人具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背景 参与过40余颗卫星研制 [1] - 曾牵头承担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掩星载荷系统建设任务 [1]
中国卫星: 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0:21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25年8月21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 所有10位董事均实际出席 会议召开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半年度报告审议 - 2025年半年度报告获董事会全票通过(10票赞成、0票反对) 已获审计委员会及独立董事同意意见 [1] 关联交易风险评估 - 对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获表决通过(6票赞成、0票反对) 4名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包括李大明、任顺、孔延辉、朱楠 [2] 审计机构续聘 - 续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 获董事会全票通过(10票赞成) 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 公司治理结构变更 - 修订《公司章程》并取消监事会获全票通过(10票赞成) 监事会职权将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 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3][4] - 同步修订《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均获全票通过 需股东大会批准 [3] - 修订《审计委员会实施细则》明确职权转移 全票通过(10票赞成) [4] 管理制度完善 - 制定《董事长专题会议事规则》以完善董事会授权管理体系 全票通过(10票赞成) [5] - 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适应新法律环境 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 全票通过(10票赞成) [5] - 制定《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管理办法》规范豁免行为 全票通过(10票赞成) [5] 管理层激励与考核 - 经营管理层人员任期激励议案通过(9票赞成、1票回避) 董事兼总裁朱楠回避表决 依据《薪酬与考核管理办法》及任期业绩责任书执行 [6] - 经理层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议案全票通过(10票赞成)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落实契约化管理 [6] - 签订经理层岗位聘任协议及业绩责任书议案全票通过 推动任期制管理常态化 [6][7] 高管人事变动 - 副总裁离任暨聘任副总裁议案获全票通过(10票赞成) 已经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议通过 [7]
卫星制造公司AST SpaceMobile美股盘前涨超1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1:23
公司动态 - 卫星制造公司AST SpaceMobile美股盘前涨超12% [1] - 公司宣布计划2026年部署45-60颗卫星进入轨道 [1] 业务发展 - 公司计划在2026年进行大规模卫星部署 [1]
为卫星插上轻柔的翅膀
人民日报· 2025-08-11 08:32
核心技术突破 - 柔性太阳翼单层厚度仅约1毫米 折叠状态主体厚度约5厘米 展开后长度达9米 宽度超2.5米[2][3] - 采用三结砷化镓电池片 转换效率与刚性太阳翼相当 但单位质量可容纳更多折叠层 实现更大电池面积[4] - 通过自动焊机实现毫伏级电压精度焊接 自动贴片机达到0.05毫米微距精度安装电池片[2] 产品性能优势 - 相比刚性太阳翼47厘米折叠厚度 柔性方案仅5厘米 体积压缩近90%[4] - 满足多星堆叠发射需求 支持"一箭百星"发射模式 显著降低单星发射成本[4][7] - 减少对卫星体积和重量占用 增加卫星表面可用面积 同时保证大功率能源输出[3][9] 研发历程 - 技术攻关耗时三年 方案设计耗时数月 无现有经验可借鉴[5] - 经历展开机构卡滞等故障 通过3个月集中攻关解决技术难题[6] - 综合运用机械 电气 力学 热学等多学科知识 通过理论计算与地面试验验证方案[6] 行业应用前景 - 与平板堆叠式卫星高度契合 提升卫星星座组网效率 加速卫星互联网部署[7] - 未来全柔性太阳翼展开面积达20平方米 卷起直径仅似保温杯 进一步优化空间利用率[9] - 可能为地外行星基地提供能源保障 支持星际探索任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