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器械与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03:4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分子诊断产品及服务一体化提供商,业务涵盖分子诊断产品、医学检验服务、医疗大健康服务三大板块 [5] - 分子诊断产品线覆盖肿瘤早筛、感染性和遗传性疾病检测领域,包括宫颈癌HPV、地贫基因、耳聋易感基因等核酸检测系列试剂 [5][7] - 医学检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家第三方实验室,可开展超2,000项检测项目,重点发展宏基因检测、肿瘤早筛等高端特检 [7][8] - 医疗大健康业务以潮州凯普康和医院为核心,联动全国实验室提供精准健康管理服务 [5][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81,552.88万元,同比下降26.16%,归母净利润-65,488.20万元,同比下降566.20% [9] - 亏损主因包括HPV产品集采降价、医学检验服务收入下降38.48%、医院运营初期亏损及计提减值损失6.46亿元 [9][10][11]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0.23亿元,坏账准备9.29亿元,主要来自2020-2022年政府委托检测业务 [35] 核心业务进展 - HPV检测产品在安徽省集采中以337万人份需求量占比24.17%位列第一,全年销售量约900万人份 [14][15] - 确立地贫基因、耳聋基因、STD、乙肝检测为"四大金刚"产品线,STD检测累计使用420万人次,耳聋基因检测300万人次 [16] - 研发投入10,248.44万元占营收12.57%,累计获医疗器械注册证92项、专利192项,CE认证58项 [18][26] - 推出宫颈癌甲基化检测等新产品,与中山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发鼻咽癌甲基化检测技术 [20] 战略布局 - 实施"凯普康和医检5.0战略",整合三大业务板块资源,推出肺结节、阿尔茨海默病等风险评估服务 [17][25] - 加强AI应用,开发细胞病理AI辅助诊断系统,HPV医学数据智能审核系统提升检测效率 [22][24] - 国际化布局取得AEO认证,产品进入30多国市场,香港检验中心作为国际化桥头堡 [26] - 优化31家医学实验室布局,合并福州/厦门等实验室,重点发展高端特检业务 [31] 运营管理 - 人员精简比例超17%,引进中高端人才35名,实施集体降薪控制成本 [33] - 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组建专项团队催收政府委托检测款项 [35] - 通过ISO 13485等国际认证,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通过率100% [21] - 建设潮州凯普康和医院,首期开放床位100张,聚焦肿瘤医学等专科 [32] 股东大会信息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将于2025年5月19日召开,审议年度报告等议案 [39][40] - 股东可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或互联网投票系统参与网络投票 [38][48]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14日,现场会议地点为广东潮州公司会议室 [41][42]
计提大额减值、三大板块营收均承压,乐普医疗创上市16年来最差业绩
北京商报· 2025-04-20 12:51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属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扣非后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80.28%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7.36亿元同比下降9.67%归属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21.44%扣非后净利润3.37亿元同比下降26.08% [4] - 2024年归属净利润创2009年上市以来近16年最差水平较2022年峰值22.04亿元下降88.8% [1][3] 财务数据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35亿元同比下降25.8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9%较上年减少6.64个百分点 [2] - 2024年末总资产245.73亿元同比下降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52.01亿元同比下降4.85% [2] - 剔除2.51亿元资产减值影响后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4.38亿元同比下降64.94% [8] 资产减值 - 2024年计提商誉和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2.51亿元影响归属净利润2.17亿元其中博思美商誉减值5928万元乐普装备商誉减值366万元 [6]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8亿元其中检测类产品减值1.36亿元新冠POCT无形资产减值1578万元中止研发药品技术全额计提减值3679万元 [7] 业务板块 - 医疗器械板块营收33.26亿元同比下降9.47%其中心血管植介入为核心业务 [9] - 药品板块营收17.58亿元同比下降42.25%其中仿制药营收14.09亿元同比下降46.5%原料药营收3.49亿元同比下降14.99% [9] - 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营收10.19亿元同比下降19.24% [11] 战略调整 - 仿制药业务转向OTC零售端受"四同药品"价格治理影响零售端销售受阻但目前已逐步恢复发货 [9][10] - 缩减仿制药投入重点布局心血管创新药及皮肤科注射类产品战略性拓展眼科等高增长领域 [10][11] - 控股股东之女蒲绯于2023年9月接任总经理职位公司动态调整各业务板块发展战略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