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A股收评:三大指数集体下跌,多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大跌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07:3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上证指数跌0.3% 深证成指跌0.04% 创业板指跌0.16% 北证50跌0.83% [2] - 沪深京三市成交额23494亿元 较上日缩量8172亿元 [2] - 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 [2] 行业板块表现 - 能源金属板块涨幅居前 赣锋锂业涨停 [2] - 光刻机概念股延续活跃 永新光学3连板 海立股份与凯美特气涨停 [2] - 旅游及酒店板块午后拉升 云南旅游 桂林旅游 曲江文旅涨停 [2] - 教育 煤炭 工程机械板块涨幅居前 [2] - 人形机器人板块跌幅居前 多只概念股大跌 金发科技 卧龙电驱 五洲新春跌停 豪恩汽电 安培龙 均普智能跌幅居前 [2] - 创新药概念股震荡调整 塞力医疗 康弘药业 昭衍新药下跌 [2] - 造纸 多元金融 液冷服务器板块跌幅居前 [2] 板块轮动情况 - 物流 工程机械 影视院线等多个板块盘中轮动 [2]
国投智能(300188.SZ)机器人产品目前聚焦于警务场景,如智能巡检、安保执勤等
格隆汇· 2025-09-19 07:00
公司业务聚焦 - 机器人产品目前聚焦于警务场景 包括智能巡检和安保执勤等应用 [1] - 主要服务于公检法司等政府机构客户 [1] 未来发展策略 - 公司将结合市场需求与技术演进适时拓展更多机器人应用场景 [1]
深度解析:机器人、AR 眼镜、折叠屏、服务器,四大科技板块为何值得长期重仓?
36氪· 2025-09-19 06:52
机器人行业 - 2023年全球工厂运行机器人设备达428.16万台,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前五大市场总和的3倍以上,2024年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全球第一[8] -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15年3.3万套增长至2024年55.6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1051.9万套,同比增长34.3%[8] - 政策驱动明显,《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批量生产、2027年达世界先进水平目标[9]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及传感器技术突破使机器人实现毫秒级响应,稳定性和灵活性持续增强[9] - 工业领域应用显著提升效率,汽车制造焊接环节生产效率提高3-5倍,焊接缺陷率降低50%以上[11] - 物流仓储机器人使仓储空间利用率提升30%-50%,货物分拣效率提高2-3倍[12] - 协作机器人成为新趋势,配备先进传感器实现人机安全协同,适应多样化生产场景[15] AR眼镜行业 - 2024年中国AR眼镜销量达28.6万台,第四季度创销量新高,本土品牌星纪魅族、Rokid、XREAL形成"AR眼镜五小龙"竞争格局[17] - 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分布:Xreal占45%、Rokid占14%、雷鸟创新占13%[18] - 2025年第一季度雷鸟创新以45%市场份额居国内第一,XREAL占18%位列第二[18] - 光波导技术成为主流光学方案,Rokid Glasses采用该技术实现轻薄类眼镜形态[19] - AI大模型融合实现自然语言交互与实时翻译功能,DeepSeek-R1开源模型支持端侧部署[19] - 工业领域应用广泛,汽车制造工人通过AR眼镜获取安装参数,物流仓库实现货物快速分拣[20] - 全球AR出货量预计2027年达180万台,4年复合增长率37.7%,2030年有望超800万台[21] - 中国预计2027年成全球最大AR市场,2025年出货量突破百万台,市场规模达千亿级[21] - 面临内容生态不完善、交互体验待提升及"续航-重量-性能"平衡挑战[22] 折叠屏行业 - 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1983万台,同比增长6.0%,中国自2023年起成全球最大市场[24] - 中国市场份额未来五年稳定超40%,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498万台,同比增长12.6%[24] - 超薄柔性玻璃(UTG)盖板渗透率从2024年65%提升至2025年85%,抗冲击性能较传统材料提升3倍,折叠寿命达60万次[25] - 京东方与三星显示投入超200亿元建设第六代UTG产线,屏幕厚度突破0.187毫米[25] - 铰链技术实现突破,"水滴型"结构使弯折半径缩至1.5mm,整机厚度低于11mm[26] - 华为龙骨转轴实现180度悬停精度±1度,OPPO 3D打印钛合金铰链减重30%,寿命从20万次跃升至50万次[26] - 华为以48.6%份额领跑中国市场,荣耀Magic V系列创9.2mm行业最薄记录,海外增速超30%[27] - OPPO Find N5厚度仅8.93mm,vivo X Fold4配备50MP潜望长焦,小米MIX Flip占小折叠市场70%份额[27] - 三星中国份额萎缩至5%,苹果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折叠iPhone[27] 服务器行业 - 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收入773亿美元,同比增长91%,全年收入2357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超一倍[30] -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务器出货量282万台,同比增长5.9%[30] - 中国服务器市场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量130万台,同比增长22%,价值195亿美元,同比增长92%[30] - 2024年中国服务器出货量约455万台,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驱动需求增长[30] - 云计算推动服务器向集群化发展,注重高度定制化、易扩展及快速交付能力[31] - AI服务器配备GPU、ASIC等加速芯片,通过张量并行策略提升计算效率,模型压缩技术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运行[32] - 浪潮信息AI服务器实现超80%实际算力利用率,性能线性扩展达99%[32] - 应用领域拓展至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及医疗教育行业,支持远程医疗及在线教育平台[33] - 2024年第四季度戴尔科技和超微以7.2%和6.5%收入份额并列全球第一,收入分别增长20.6%和55%[34] - 浪潮信息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出货量份额11.3%,同比增长50.4%,居全球前二[35]
云迹科技剑指“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第一股”!“全市场唯一两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盘中显现“钻石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06:13
市场表现 -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午后再度跳水 机器人ETF下跌2.55% 或为连续上涨后的合理回调[1] - 机器人ETF盘中呈现震荡筑底姿态 "钻石底"显现 为投资者带来超跌反弹布局机遇[1] - 成分股普遍回调 均普智能领跌9.83% 博杰股份下跌9.50% 双环传动和江苏雷利跌幅超8%[1] - 机器人ETF盘中成交金额达19.80亿元 市场交投活跃 资金或可搏得企稳反弹的低位入场机会[1] 公司动态 - 云迹科技获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拟发行不超过1259.25万股普通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1] - 云迹科技成立于2014年 是一家"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公司 主营业务分为机器人及功能套件与AI数字化系统两部分[1] 行业前景 - 华泰证券认为机器人落地场景将分阶段推进:率先在科研、教育、导览、展示表演等To G场景落地[1] - 中期落地To B场景 工业柔性装配场景非标程度高且头部客户具备付费能力 有望实现初步商业化[1] - 远期落地To C场景商业化 To C市场空间大、非标程度高 或是人形机器人的终极市场[1] 产品特征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两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2] - 成分股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 帮助投资者一键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2]
江苏相城高新区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伙伴”
扬子晚报网· 2025-09-19 04:01
近年来,相城高新区持续拓展与中东欧国家的创新合作领域,不仅成功跻身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新增合作伙伴行列,更在务实合作中积累了扎 实成果。通过主动搭建高端创新协作平台,打通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流通渠道,不断完善双方共同资助机制,为跨境研发项目提供稳定支撑,有 效推动创新资源双向互通,成功将区域创新实践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后续深化合作筑牢根基。 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融合发展打头阵。近日,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南京开幕,次日,子活动2025中国—中东欧国家产学研合作对接会开 幕。 本次会议以"开放创新共享机遇"为主题,来自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希腊、匈牙利、北马其顿、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国家17家机构20位 代表以及省内外近120家机构16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会上,相城高新区获得授牌,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伙伴"。这一合作标志着相城 高新区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正式跻身中国—中东欧技术转移核心网络的战略支点。 未来,相城高新区将以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核心协作纽带,进一步深化与中东欧国家互学互鉴、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 ...
“六个一”绘就AI与机器人全景图 探寻广东产融互促破局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4:01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领域 推动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广泛深度融合 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 [1] - 截至9月中旬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融资总额达8662.90亿元人民币 机器人行业融资总额达1243.57亿元人民币 [3] - 一级市场持续加码 二级市场概念活跃 银行 保险 创投等多元资本纷纷入局 [3] 广东省产业布局与政策推动 -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技创新强省 在全国率先探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产融互促"创新路径 [1] - 广东正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政策扶持 技术攻坚 打造应用场景等方面持续发力 [4] - 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 集中在技术研发 场景应用和产业链配套环节 [6] 产融协同关键命题 - 需清晰勾勒产业"全景图" 厘清具备核心竞争力领域 "卡脖子"技术环节和新兴应用场景 让资本精准匹配产业需求 [6] - 需构建资本与产业适配体系 破解"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难题 吸引长期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 [7] - 需强化政策引导作用 通过风险补偿 专项基金 税收优惠等政策组合 培育耐心资本生态 [8] 调研活动实施方案 - 开展"新产业金融大调研?AI与机器人(广东行)" 覆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全链条和多主体 [12] - 将形成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投融资报告 系统梳理产业图谱和发展趋势 [13] - 将举办细分赛道投融资供需对接会 促进项目与资本精准匹配 推动产业链深度合作 [16] 相关ETF产品表现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上涨6.33% 最新份额55.6亿份 增加1.8亿份 [19]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上涨9.10% 最新份额6.3亿份 增加1.1亿份 [19]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下跌0.81% 最新份额3.6亿份 增加200万份 [20]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100 自 2 月推出以来涨幅达 25%,受稀土和中国因素推动
2025-09-19 03:15
**行业与公司** * 摩根士丹利Humanoid 100指数 涵盖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 包括大脑(芯片/软件)、身体(执行器/传感器等)和整合商(整机厂商)三大类别[25][29] * 特斯拉 被视为该主题的“核心标的” 公司董事会为CEO埃隆·马斯克提出1万亿美元的长期激励计划 预期将推动一系列里程碑和商业进展 使其超越汽车核心业务 更紧密地与实体AI/人形机器人主题关联[9] * 指数成分股中53%的公司已报告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47%虽未报告但被认为具备实质性参与潜力[29][5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指数表现强劲**:自2025年2月6日创立以来 等权重Humanoid 100指数上涨24.7% 超越标普500(+8.9%)和MSCI欧洲(+1.5%)但落后于MSCI中国(+29.1%)和MSCI韩国(+36.5%)[2][14][15] * **中国成分股主导近期表现**:过去3个月 指数中的中国公司(30家)平均上涨40% 远超美国公司(+18%) 同期MSCI中国指数上涨21%[3] 前20大表现最佳股票中有14家来自中国[3] * **稀土与关键材料公司领涨**:自纳入指数以来 涨幅前四的股票(均超100%)均为稀土公司 MP Materials(+174%)、Lynas Rare Earths(+118%)、Northern Rare Earths(+114%)、JL Mag(+113%)[1][21] * **中国政策与活动催化行业热情**:2025年8月北京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和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展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快速进步 中国已将人形机器人列为国家优先事项 战术类似其在电动车、无人机、电池和太阳能领域取得全球领先地位的模式[4] * **特斯拉估值与风险**:摩根士丹利给予特斯拉410美元目标价 其估值包含汽车核心业务(76美元)、网络服务(159美元)、特斯拉移动(90美元)、能源(68美元)和第三方供应商(17美元)五大组件[61] 上行风险包括FSD采用率提升、新电池成本里程碑、新车型推出等 下行风险包括竞争、执行风险、中国市场风险和高估值[64] **其他重要细节** * **指数动态调整**:该指数旨在动态演进 曾于2025年6月17日新增网络安全和视频游戏公司(如Unity、Roblox、CyberArk、Palo Alto Networks)并移除部分半导体和零部件公司(如美光、NXP、SK海力士)[10][13] * **区域与类别表现差异**:大脑、身体和整合商类别在1个月和3个月期的平均表现存在差异[18] 美国和中国成分股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表现也显著不同(例如中国公司在3个月内平均上涨40% 而美国公司为18%)[20] * **成分股详细信息**:指数包含每家公司的详细数据 包括市值、股价、主要产品、纳入理由以及已知的人形机器人业务参与情况[36][44][52] 例如UBTech是少数上市纯人形机器人公司之一[3] 而特斯拉正在开发Optimus人形机器人[52]
开创电气等成立机器人智能技术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02:52
公司动态 - 燕谷(北京)机器人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销售 工业机器人制造 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工业机器人销售 [1] - 该公司由创业板上市公司开创电气(股票代码301448)等共同持股 通过企查查股权穿透可查证 [1] 行业布局 - 新设公司业务范围聚焦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覆盖研发制造及销售环节 [1] - 工业机器人制造与智能机器人研发并列为核心经营范畴 体现技术整合趋势 [1] - 上市公司开创电气通过参股方式切入机器人智能技术领域 [1]
乐聚改名 机器人企业IPO卡位战白热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9-18 23:15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乐聚机器人公司名称变更为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因内外部业务发展需要[2] - 公司股改动作被视为上市冲锋号前奏 引发IPO卡位战白热化[2] - 2025年8月最新一轮融资引入东方精工 中信证券 金石投资等头部机构 茅台与金石投资联合产业基金现身[3] 技术背景与商业化进展 - 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拥有深厚机器人技术积淀[3] - 2017年获深创投Pre-A轮及腾讯领投A轮融资 2019年腾讯跟投2.5亿元B轮融资[3] - 2024年成功交付百台机器人 2025年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200% 客户包括北汽 亨通光电等大型企业[3] - 2025年8月以8295万元中标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二期项目 规划年度交付量冲击千台级别[3] 行业IPO竞争格局 - 宇树科技从完成股改到启动上市辅导用时不足四个月 划定行业新时间线[5] - 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巨大 率先冲击二级市场可掌握资金主动权[5] - 深圳机器人企业集中冲刺港股 优必选被视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5] 细分赛道企业案例 - 博铭维技术专注管网特种机器人 2024年实现2.49亿元营收 毛利率接近50% 但面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长挑战[5] - 乐动机器人以视觉感知技术为核心 2024年营收达4.67亿元 过去三年持续亏损[6] - 卧安机器人聚焦AI具身家庭机器人 营收高速增长 亏损逐年收窄 有望争夺AI具身机器人第一股称号[6] 资本市场表现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股价持续走高 反映资本市场对赛道未来价值的积极预期[6]
Tesla Stock (TSLA) Backed by Morgan Stanley on Physical AI Opportunity
Yahoo Finance· 2025-09-18 21:12
Tesla, Inc. (NASDAQ:TSLA) is one of the AI Stocks Making Headlines This Week. On September 16, Morgan Stanley reiterated the stock as “Overweight” and said it’s sticking with Tesla. “Tesla is by far the smallest market cap of the Mag 7 (ex TSLA ‘Mag 6’ have an average market cap of $3.2tn), but arguably has the largest addressable markets – particularly in the emerging field of physical AI” Tesla, Inc. (NASDAQ:TSLA) is an automotive and clean energy company that leverages advanc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