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

搜索文档
6月14日,开馆试运行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要来了
河南日报· 2025-06-10 23:54
博物馆概况 -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家全景式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汇集全国30余处仰韶文化遗址精华,展示1600余件(套)精品文物 [2] - 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97万平方米,采用豫西地坑院风格设计,精准复刻仰韶文化遗址基因 [2] - 博物馆定位为"仰韶文化标尺",通过八大维度构建立体叙事空间,包括遗址发掘、地层堆积、人居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等 [5] 展览特色 - 采用"世界大河文明-中国大河文明-仰韶文化"的宏观到微观叙事方式 [3] - "仰韶印象"展厅通过声光效果还原先民生存环境,展示农耕、渔猎、制陶等场景 [3] -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彩陶双连壶回归出土地展出一个月,同时展出庙底沟、双槐树等重要遗址文物 [10] 数字化应用 - 全面应用三维交互、裸眼3D、Mapping投影等前沿数字技术 [8] - 打造"仰韶彩陶裸眼3D""白衣彩陶盆数字化演绎"等特色数字化展项 [8] - 构建"展览展示+数智体验+沉浸研学"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10] 重要数据 - 展出文物涵盖距今7000至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10] - 博物馆将于6月14日开馆试运行 [10]
从“看展”到“讲展” 银发志愿者在博物馆找到“乐龄”生活
央视新闻· 2025-06-10 05:40
近年来,"去博物馆看展"成为一种文化风尚,不少人都成为博物馆的"忠实粉丝",其中就有很多"银发族"。他们中的一部分资深"博物馆迷"还活跃在各地博 物馆的服务前台、预约处等地,为大家讲解、服务。博物馆因为他们的存在更具温度,他们的晚年生活也更显充实。 在浙江良渚博物院的志愿者服务台,75岁的资深的"蓝马甲"银龄志愿者吴健民,已经为公众服务了11个年头。数万字的讲解内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 吴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那些沉睡的文物仿佛被唤醒,时光长河里流淌的故事,浸润着每一位驻足聆听的观众。 良渚博物院文化志愿者 吴健民:博物馆就像一个老年大学一样,大家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互相学习。非常好的一种氛围,只要我身体允许的情况下, 我非常舍不得离开这个群体。 在这里,像吴健民这样60周岁以上的老年志愿者就有28位。他们不仅是文化传播者,也是终身学习者。博物院组织的考古讲座、手工活动、文化沙龙,他们 场场不落。 良渚博物院文化志愿者 陈中柱:银龄志愿者这个团队有老年人那种凝聚力,我虽然退休了,但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山西博物院"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主题系列文化服务项目,结合时令、节气、重要节日,精心策划,特别为银龄群 ...
江西南昌汽车博物馆成“展品仓库” “马拉松式”验收拖垮3.5亿重点民生工程
长江商报· 2025-06-08 23:09
项目概况 - 南昌小蓝汽车博物馆是江西省重点民生工程,总投资3.5亿元(34988.28万元),其中工程建安费14977.14万元,展陈布展及装修15978万元,藏品车2200万元(暂估价)[1][3] - 项目占地面积57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定位为江西省首个汽车博物馆[3] - 项目于2020年6月开工,2022年12月完成基建和展陈施工,原计划2022年底竣工交付[4][8] 建设进度与验收问题 - 展陈部分2023年6月完成验收但未被接收,基建部分因消防和规划验收未完成至今未交付[4][6] - 消防验收因环形水网问题拖延3年(2021-2024年),93万元防火水箱解决方案延迟8个月才实施[6] - 规划验收因外立面变更拖延超2年(2022-2025年),变更会议迟至2025年春节才召开[7] - 正常综合验收流程需半年,实际耗时超2年仍未完成[6][8] 管理问题与后果 - 管委会2022年后未下达书面交付要求,仅口头催促,存在"踢皮球式"推诿现象[8][9] - 价值1亿多元的展陈设施闲置两年面临老化报废风险,公共财政资源严重浪费[9] - 项目位置偏远(金沙大道以西),建成后长期无游客,社会效益未能发挥[3][9] 最新进展 - 经曝光后,小蓝经投公司承诺2-3周内完成全部验收手续[9] - 管委会要求两个月内实现试营业,但此前已多次延误[9]
3.5亿元的博物馆被闲置,一拖再拖到底怎么治
南方都市报· 2025-06-08 15:40
项目概况 - 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额投资约3.5亿元建设汽车博物馆,建成已两年多但验收手续仍未完成 [1] - 基建部分和展陈部分在2022年12月已完成施工,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1] - 展陈部分投资约1.6亿元,于2023年6月完成验收,但基建部分至今未完成验收 [1] 验收问题 - 消防和规划验收是主要卡点,消防设施问题2021年就被发现但拖延至2024年才完成 [1] - 规划验收申请直到2025年才被提交,而按规定应在2022年完成规划建设后申请 [1] - 经投公司称拖延原因为"人员更替频繁""节奏慢了一些" [1] 管理问题 - 县区领导2022年就有理由推进验收,但管委会仅口头督促未发督导函 [1] - 经投公司"不着急"、管委会"假着急",存在"踢皮球式"推诿和"躺平式"履职 [2] - 采访结束后经投公司突然表示验收可在两三周内完成,2025年8月开馆 [3] 项目影响 - 展陈部分设备面临报废风险,可能造成重大浪费 [2] - 3.5亿元投资项目从"重点关注"沦为"无人问津",影响政府信誉 [2] - 项目本可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和"工业+旅游"转型,但未能实现预期效应 [2] 后续处理 - 经开区管委会表示将深入调查推诿扯皮问题并严肃处理 [3] - 需强化监督问责,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3]
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新生 以文惠民、交流互鉴彰显文明的力量
央视网· 2025-06-08 09:07
博物馆创新展示与教育 - 上海博物馆东馆2024年新开放,采用"裸展"模式,部分雕塑文物未放入玻璃展柜,允许参观者近距离观察细节 [7] - 推出国内首创的文物"上手"体验,经专业评估后,参观者可触摸清代康熙釉下彩青花瓷瓶 [9] - 通过《山水江南》数字艺术展,运用高清投影、音效及交互技术打造沉浸式江南山水人文体验 [12] 非遗技艺与公共教育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举办青铜器修复、古书画装裱等非遗技艺体验活动 [5] - 古代文明探索宫设置"文明传承塔",儿童可扮演考古学家、修复师等角色,参与挖掘、修复及策展实践 [16] - 分层分众开展公共教育,利用馆藏资源满足观众文化需求,实现"以文惠民"目标 [23] 国际文化交流与文创开发 - 2024年7月举办"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展出788件文物,其中95%以上首次亮相亚洲 [19] - 围绕古埃及文物开发1000多款文创产品,覆盖家居、潮玩、饰品等品类 [20] - 展览累计接待观众超200万人次,带动城市消费超百亿元 [20]
焦点访谈 | 重点工程建成两年却尘封闲置?记者实地探访→
央视网· 2025-06-07 13:34
项目概况 -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5亿元建设小蓝汽车博物馆,其中基建部分投资1.9亿元,展陈部分投资1.6亿元 [7] - 项目于2020年6月开工,2022年12月完成基建和展陈施工,2023年6月展陈部分完成验收 [7] - 博物馆是江西省首个汽车博物馆,旨在构建汽车产业生态环境并成为市民文化科技生活新地标 [5] 项目进展与问题 - 博物馆建成两年多仍未开馆,处于闲置状态,展品和设备面临老化报废风险 [1][21][23] - 展陈部分已完成验收但未移交,基建部分因消防和规划验收问题拖延两年多未完成 [7][11][15] - 消防验收因环形水网未形成而延迟,2023年11月决定增设防火水箱,2024年10月才通过验收 [11][13] - 规划验收因外立面变更未及时报备而拖延,预计2025年春节才能提交申请 [15] 管理问题 - 验收流程本应在半年内完成,但实际拖延两年半,管委会虽口头催促但缺乏实质性督导 [17][26] - 人员更替频繁导致验收节奏缓慢,问题从2021年发现到2024年仍未完全解决 [15][17] - 2022年11月会议纪要要求年底竣工交付,但后续未明确时间表,管理链条存在推诿 [19] 最新动态 - 小蓝经投公司表示验收手续可在两三周内完成,管委会要求两个月内试营业 [23][24] - 博物馆内互动设施因长期闲置无法启动,密闭环境导致设备加速老化 [21]
推动博物馆与科技深度融合 2025北京博物馆季科技月启动
中国经济网· 2025-06-05 07:12
2025北京博物馆季科技月启动仪式 - 科技月主题为"玩得转的科技 摸得到的历史",旨在推动科技与博物馆深度融合并创新应用场景 [1] - 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及海淀区、石景山区政府联合主办,构建"政府主导、市区联动、社会参与"协同机制 [2] - 采用数字化手段降低文化参与门槛,运用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效能,实现"文物活起来"的文化传播目标 [2] 科技月活动内容 - 将举办多场博物馆科技展示活动,让公众体验"博物馆+科技"跨界融合 [1] - 石景山区博物馆AI数智人讲解员"噗噗"在启动仪式发布活动内容 [2] 国家自然博物馆特展 - 同步揭幕"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韵律"特展,纪念中意建交55周年 [4] - 展览联合意大利策展团队,聚焦达·芬奇研究成果,展示自然与科技融合及中西方文明互鉴 [4] - 采用虚实融合技术打造跨学科叙事空间,提供创新观展体验 [4] 配套国际论坛 - 国家自然博物馆将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第三届"科技创新与自然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主题为"自然博物馆与科学传播" [4]
端午假期江苏接待游客超1240万人次
江南时报· 2025-06-04 06:43
文旅消费数据 - 端午假期江苏省接待游客1241 55万人次 游客消费总额46 9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 15%和0 20% [1] - 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65 57亿元 同比增长1 5% 占全行业异地消费的35 10% 同比提高2 43个百分点 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10 80% [1] - 体育赛事带动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 63% 形成"体育赛事引流 文旅消费变现"新模式 [1] 文化活动与演出 - 全省举办584场演出活动 包括14场大型演出 观演人次28 7万 同比增长352% 票房收入2 24亿元 同比增长574% [2] - 南京博物院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开展450余项活动 全省备案博物馆接待观众177 7万人次 同比增长19 8% 文创收入超800万元 [3] -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吸引超7万人次观展 "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送达45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2] 非遗与传统民俗 - "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活动在常州举办 包含非遗造物市集 端午童趣非遗游园等10余项配套活动 [2] - 2025"非遗生活荟"在南京举行 近万人参与 包含青年非遗群展 精品非遗市集 沉浸式演艺等内容 [3] - 赛龙舟 包粽子 射五毒 制香囊等端午传统民俗活动在无锡 徐州等地开展 南京 苏州等地再现龙舟竞渡场景 [3]
这座博物馆25万件藏品皆可点单预约近距离观赏
央视网· 2025-06-04 01:27
"你所要做的就是在线查找藏品,如果某件藏品在仓库里,你可以将其添加到最多五件珍品的购物车中,下订单,两周后,你就可以近距离观赏了。" 智通财经获悉,全球首座"开放式博物馆仓库"——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旗下新馆"东仓库"(V&A East Storehouse)于5月31日开放。这座新馆位 于伦敦东部的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免费向公众展示25万件藏品,包括时尚、建筑、摄影等多元领域。 仓储式陈列 图源:V&A官网 图源:V&A官网 来看看这些不同于一般博物馆的亮点: 1.创新"点单"(Order an Object)服务:可预约近距离观赏任意藏品,目前最热门的是1954年某时尚品牌的粉色丝质晚礼服。 馆方强调,这不仅是一个展览空间,更是一座"工作中的博物馆"——从修复、摄影、策展到藏品管理,所有流程均以透明化的方式呈现。 2.巨型展品:展出毕加索舞台布幕等6件超大型文物,观众可360度观察细节。 3.100+微策展区:涵盖非洲艺术、女性主义等主题。 4.透明化工作:设有4间玻璃修复工作室,公开藏品修复过程。 此外,2025年9月13日将开放"大卫·鲍伊(David Bowie)中心",展出8万件摇滚 ...
三苏祠“上新” 在沉浸式体验中坚定文化自信
四川日报· 2025-06-03 00:47
俯瞰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记者 吴聃 摄 端午假期,游客在三苏祠参与"苏祠寻宝"活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习 语 回 响 上新多种接地气的活动 将文化厚度转化为传播广度 端午节叠加"六一"国际儿童节,连日来,三苏祠博物馆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6月2日,记者在这里看到, 在晚香堂,游客们参与"诗词擂台赛",背诵苏轼《赤壁赋》等作品,赢取手提袋、明信片等文创礼品;在披风 榭,游客们制作艾草香包、聆听古琴演奏,感受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在东坡盘陀像周边,博物馆准备了一举 高"粽"打卡墙和状元服饰,为中高考考生加油鼓劲。 更受追捧的,是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发布的"苏祠寻宝"线上剧本游。玩家可以选择化身"四大主角"—— 苏洵、苏八娘、苏轼、苏辙,走进三苏祠博物馆开启寻宝之旅,只要在游戏中积累金币并集齐4枚"通关"印章,就 可以兑换一个文创手提袋。"一边玩游戏,一边还能学知识,真棒!"游客李彤点赞。 温暖嘱托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 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眉山三苏祠时的重要讲话 回访看变 位于眉山市中心的三苏祠博物馆,红墙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