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搜狐财经· 2025-06-23 03:57
地缘政治事件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军成功打击并彻底清除伊朗境内三处关键核设施 [1] - 该军事行动标志着美国直接介入中东冲突 导致区域安全和政治格局更加不可预测 [1] 能源市场影响 - 中东紧张局势升级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一周内上涨约10% 6月累计涨幅超20% [3] - 伊朗考虑关闭霍尔木兹海峡 该水道承载全球约三分之一海运原油贸易 [3] - 若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 将严重影响依赖中东石油供应国家的能源安全 [3] 金融市场反应 - 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各类资产风险敞口 [3] -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感受到显著压力 [3] - 军事行动可能进一步推高国际油价 进而加剧全球通胀并影响各国货币政策 [3] - 美元、黄金等避险资产表现将受到市场重点关注 [3] 国际社会反应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 敦促相关国家重返谈判桌 [4] - 鉴于美伊长期分歧和事件深远影响 实现和平解决方案仍需时日 [4]
大类资产早报-20250623
永安期货· 2025-06-23 01: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资产市场表现 - 2025年6月20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378%,最新变化-0.015,一周变化-0.023,一月变化-0.152,一年变化0.061;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536%,最新变化0.007,一周变化-0.013,一月变化-0.213,一年变化0.410等,呈现不同变化态势 [3] - 2025年6月20日,美元兑南非zar汇率为5.514,最新变化-0.54%,一周变化-3.40%,一月变化1.84%;兑巴西汇率情况未完整给出;兑俄罗斯汇率为17.993,最新变化0.27%等 [3] - 2025年6月20日,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盘价为5967.840,最新变化-0.15%,一周变化2.15%,一月变化10.09%;标普500指数收盘价为42206.820,最新变化0.02%等 [3] - 信用债指数方面,新兴经济体投资级信用债指数最新变化0.07%,一周变化0.28%,一月变化1.88%,一年变化5.24%;新兴经济体高收益信用债指数最新变化0.02%等 [3][4] 股指期货交易数据 - A股收盘价3359.90,涨跌-0.07%;沪深300收盘价3846.64,涨跌0.09%;上证50收盘价2673.72,涨跌0.31%;创业板收盘价2009.89,涨跌-0.83%;中证500收盘价5639.51,涨跌-0.66% [5] - 沪深300 PE(TTM)为12.83,环比变化0.03;上证50 PE(TTM)为11.08,环比变化0.05;中证500 PE(TTM)为27.67,环比变化-0.18;标普500 PE(TTM)为25.34,环比变化-0.08;德国DAX PE(TTM)为19.98,环比变化0.25 [5] - A股资金流向最新值为-555.34,近5日均值为-539.73;主板资金流向最新值为-347.45等 [5] - 沪深两市成交金额最新值为10676.86,环比变化-1829.38;沪深300成交金额最新值为2135.23,环比变化-213.17等 [5] - 主力升贴水方面,IF基差为-73.04,幅度为-1.90%;IH基差为-38.32,幅度为-1.43%;IC基差为-51.11,幅度为-0.91% [5] 国债期货交易数据 - 国债期货T00收盘价109.150,涨跌-0.00%;TF00收盘价106.275,涨跌-0.03%;T01收盘价109.150,涨跌0.00%;TF01收盘价106.340,涨跌-0.01% [6] - 资金利率R001为1.4478%,日度变化-15.00BP;R007为1.5910%,日度变化-1.00BP;SHIBOR - 3M为1.6290%,日度变化0.00BP [6]
比特币大跳水!伊朗议会赞成关闭霍尔木兹海峡!
证券时报网· 2025-06-22 14:17
中东局势升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 比特币短线从10 25万美元上方跳水 日内跌幅扩大至逾3% 截至发稿报100580美元 [1] - 以色列TA-35股票指数收盘上涨1 5% [1] - 伊朗证券交易所将关闭至本周结束 此前于16日突然宣布暂停交易 [1] 霍尔木兹海峡可能关闭的影响 - 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表示议会已得出结论认为应关闭霍尔木兹海峡 最终决定权在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手中 [2] - 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约三分之一海运原油贸易的必经通道 [2] - 美军监管的海事信息中心警告与美国有关联商船在红海和亚丁湾面临高风险 [2] 美国对伊朗核设施打击情况 - 美国高级官员承认B-2轰炸机未完全摧毁伊朗福尔多核设施 但造成严重损坏 [5] - 美国国防部长表示摧毁了伊朗核计划 但未针对伊朗军队或人民 [5] - 超过125架美国飞机参与此次行动 包括B-2隐形轰炸机 [5] 美国国内安全应对措施 - 美国国土安全部和联邦调查局等部门正密切跟踪中东局势 [6] - 华盛顿和纽约警方已与联邦机构共享情报 保持高度戒备 [7] - 重点保护目标包括宗教和文化设施 白宫和以色列驻美大使馆安保已升级 [7]
以色列股市创历史新高埃及股指暴跌1.5% 美伊冲突引发中东金融市场分化
金融界· 2025-06-22 14:16
中东金融市场分化走势 - 以色列股市TA-125指数开盘上涨1%创历史新高 TA-35指数同步上涨0 9% [1] - 埃及股票指数大幅下跌1 5% 反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 [1] 以色列股市表现分析 - TA-125指数突破历史高点 显示市场对以色列经济韧性信心 高科技和国防工业发展强劲 [1] - 投资者将军事冲突视为短期扰动 认可以色列应对地缘政治风险能力 TA-35指数同步上涨印证积极情绪 [1] 埃及股市下跌原因 - 埃及股市1 5%跌幅反映投资者对区域稳定性担忧 特别是美国打击伊朗核设施的连锁反应 [1] - 埃及经济高度依赖以色列天然气供应 利维坦油田关闭直接影响能源供应预期 引发供应链中断担忧 [2]
全球资金流重新分配,中国资产何以成为“核心配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1:27
全球资金流动趋势 - 美国投资资金规模达62万亿美元,过去10年增加约30万亿美元,投资者多元化需求增强 [1] - 即使小部分资金流出美国也将形成巨大规模,中国成为资金重新分配的重要选项 [1] - 国际资本配置再平衡受外部风险推动,包括美国关税政策反复、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和美股高估值等因素 [2] 美元体系面临的挑战 - 美元信心下滑早期信号显现,对美国长期政策和制度的怀疑动摇货币体系基础 [2] - 美国公共债务持续增长导致美元贬值,产业债可持续性问题加剧 [3] - 全球资产以美元计价扩张加剧贬值压力,现行配置模式不可持续 [3] 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与机遇 - 政策稳定性、产业完备性和技术突破推动外资流入,外资配置从"边缘参与"转向"核心配置" [4] - 科技突破和政策刺激加速海外资金布局中国智能制造等行业 [4] - 金融开放需从管道型升级为制度型,包括取消外资持股限制和优化跨境投融资政策 [4]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举措 - 推进互联互通机制扩容,计划将REITs、ETF纳入标的并推广至中德市场 [5] - 金融基础设施强化包括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作和数字金融技术应用 [5] - 当前开放局限:小盘股、部分ETF期权及期货品种未纳入外资投资范围 [6] 具体市场开放缺口 - 股票市场:沪港通未覆盖小盘股和低流动性股票,QFII无法参与场内ETF期权 [6] - 债券市场:债券通仅含银行间产品,交易所债券未直接纳入 [6] -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品种仅24个,QFII覆盖不足100个品种 [6]
明晟公司(MSCI):韩国对股票市场数据使用的限制导致投资工具的可用性受到限制。
快讯· 2025-06-19 21:00
韩国股票市场数据使用限制 - 明晟公司指出韩国对股票市场数据使用的限制导致投资工具的可用性受到限制 [1]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相互赋能共促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6-18 18:35
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合作 核心观点 - 上海和香港作为中国金融"双枢纽",需推动错位发展与相互赋能以提升全球金融话语权 [1] - 两地合作重点包括资本市场互联、金融产品创新、监管协同及离岸金融互补 [2][3] - 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推出38条举措强化协同效应 [2] 资本市场合作 - 沪深港通机制是A股加入MSCI指数的关键条件,促进外资流入A股市场 [1] - H股募资效率提升对A股股价有正面影响 [1] - 未来或探索"IPO通"机制并丰富金融期货产品以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 [2] 金融产品与基础设施 - 两地将合作开发ESG相关ETF产品及离岸金融产品(如"上海自贸离岸债"和"点心债") [2][3] - 鼓励金融机构完善非居民账户体系,支持跨境电商及离岸经贸人民币结算 [3] - 推动沪港银行共建企业财资中心,优化全球资金管理 [3] 监管与制度协同 - 两地监管标准互认及沙盒框架可提升金融创新审批效率 [3] - 需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并制定统一风险管理框架 [3] - 目标建立全球资产配置高速路并防范系统性风险 [3] 战略互补性 - 香港定位为内地企业出海"超级联系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窗口 [3] - 协同优化离岸金融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 [2] - 合作提升国际标准助力国家"金融强国"建设 [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证券日报· 2025-06-18 16:18
上海八项金融政策举措 -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 高频汇集并分析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黄金、票据等金融子市场交易数据 服务金融机构和市场监管 [1]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 [1] -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 提供多元化差异化个人征信产品 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1]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 创新业务规则支持离岸贸易发展 [1] - 发展自贸离岸债 遵循"两头在外"原则和国际规则 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企业融资渠道 [1] -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实现优质企业与境外资金高效融通 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1] - 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包括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跨境贸易再融资、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容等试点 推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2] - 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 便利汇率风险管理 [2] 国际货币体系观点 - 国际主导货币具有全球公共品属性 由一国主权货币承担存在内在不稳定问题 [2] -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变革驱动力量从经济金融层面转向地缘政治层面 讨论方向包括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依赖和推动超主权货币 [2] -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朝少数主权货币并存竞争制衡格局演进 主权货币国需强化财政纪律和金融监管 [2] - 推动IMF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国际主导货币需政治共识 需优化机制安排 扩大发行规模和使用范围 推动私营部门参与SDR计价债券发行 [3] 跨境支付体系发展 -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问题凸显 全球推动向高效安全包容多元方向发展 [3] - 跨境支付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支付系统互操作性提升 新兴技术加速应用 [3] 全球金融稳定体系 - 当前全球金融稳定体系面临新挑战 需以IMF为核心构建多元高效全球金融安全网 维护监管规则一致性和权威性 [4]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 IMF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 当前份额占比未反映成员国经济地位 需尽快推动份额占比调整以提升合法性 [5]
刘晓春解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政:六项举措提速开放 国际化成突破口
经济观察报· 2025-06-18 15:3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政核心观点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八个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牵引,以提高金融国际化为突破口,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1] - 目标经过五至十年建设,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基本建成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2] - 六项具体举措涵盖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机构能级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完善、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实体经济及维护金融安全 [3][4] - 国际化成为新阶段突破口,重点解决竞争力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 [6][7] 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 推动多层次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和包容性,支持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3] - 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稳步发展资产支持证券,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3] - 持续推动货币、外汇等市场发展,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价格影响力 [3] 提升金融机构能级 - 集聚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及持牌专营机构 [3] - 培育和吸引实力强、经营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推动更多国际金融组织落户 [3] - 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提升金融机构全球竞争力,深化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 [3]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 建设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 [3] - 研究完善信托登记流转制度体系,完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设立出口监管仓库 [3] 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4] -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深化航运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创新 [4] - 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 [4]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加快建设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 [4] - 加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区块链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4] - 高质量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推动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4] 维护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 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风险前瞻性研究 [4] - 防范跨境金融风险,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4] - 加强央地监管协同和法治保障 [4] 政策背景与专家解读 - 2004年上海首次明确以人民币产品中心为突破口,2013年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作为重大创新 [7] - 201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目标,2020年政策加速推进 [8] - 专家指出六项举措聚焦国际化突破,强调人民币跨境支付、制度型开放、"一带一路"投融资等关键领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