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onsumer Finance
icon
搜索文档
Yiren Digital (YRD)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15 16:3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宜人金科(Yiren Digital Limited,股票代码YRD),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洲领先消费金融公司,在香港设有资本市场高级副总裁办公室,2015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3] - **行业**:消费金融行业、保险经纪行业 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前景 - 中国未来五年人均消费预计每年增长约4%,消费金融市场增长更快,预计到2027年按交易量计算将达到约35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到2026年未偿还贷款余额将达到8.1万亿元人民币,是2017年数字的5.7倍,增长受政府刺激政策、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整合驱动 [5][6] 公司业务 - **金融服务**:目标客户为25 - 40岁人群,该群体信用质量高、借款需求大,市场约有7.34亿潜在客户;2024年总贷款促成量为536亿元人民币(75亿美元),重复借款人数量同比增长10%;业务模式是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公司负责贷款全流程服务并收取服务费,还向资金方出售技术;广泛使用人工智能,如在借款人获取、内部运营、客户服务、欺诈检测和债务催收等环节 [8][9][10] - **保险经纪**:平台有超450名代理人、30家分支机构,与95家保险公司合作;个人保险销售传统人寿和健康保险,企业保险针对独特业务场景设计产品,如无人机经济、气候变化保护等;3月推出中国首个企业无人机保险产品,利润率约为传统产品的两倍,目标是到2026年2月实现总保费约40亿元人民币;大量使用人工智能优化客户旅程 [16][17][18] - **生活方式业务**:为富裕客户提供高端会员服务,最初作为保险和贷款客户的忠诚度计划,客户留存率达98%;近期扩展到奢侈品和虚拟商品,将继续拓展高利润产品 [20] 技术创新 - 已将消费贷款技术货币化,帮助客户改善目标营销、信用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上月获得基于DeepSeek和Lama 3现有模型的自有语言模型“智己”的监管批准,将其纳入技术服务;投资9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重点研发AGENT AI [14][15] 国际扩张 - 2023年进入菲律宾市场,2024年该地区收入同比翻倍,运营14个月后实现盈利和正现金流;今年3月与印尼AG集团签署合资协议,预计第三季度开始服务;目标是到2026年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10%,2027年达到15% [13][21] 财务状况 - 2024年总贷款发放量为5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预计2025年增长约12%;重复借款人比例将从65%提高到70%;逾期率因宏观环境改善、债务催收效率提高和重复借款人比例增加而持续改善;2024年营收为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16亿元人民币,下降24%,主要因2023年有4亿元一次性保险收入和2024年保险收入受监管限制 [22][23] 未来展望 - 技术收入今年将足够大,从第一季度开始单独报告;保险业务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好转,新经济嵌入式保险产品到2026年将占总保险收入的25%,2027年占50%;公司增长轨迹高于同行,但股价落后,随着语言模型推出、印尼市场拓展和技术货币化,有望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21][24][25] 其他重要内容 - 与竞争对手Qifu、Nursing和Finis相比,在国际扩张方面落后两到三年,但在菲律宾市场表现良好,正在探索墨西哥和中东等其他市场 [26] - 人工智能产品将集成到日常应用和技术中,如目标营销、客户获取优化和办公自动化工具 [29] - 与母公司CreditEase在技术开发和客户获取方面密切合作,共享约200名工程师资源 [35] - 去年股息增加10%,目前股息支付率为20%,将根据现金流情况并参考行业竞争对手情况审查股息政策 [36]
Katapult(KPLT)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5-15 11:15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10.6%,达到7190万美元[122] - 第一季度毛发放量同比增长15.4%,达到246百万美元[20] - 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同比下降60.2%,降至220万美元[126]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570万美元,同比增加897.9%[135] - 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净亏损为3356千美元,而2024年第一季度为983千美元[156] 用户数据 - 第一季度57.4%的毛发放量来自重复客户,表明高重复购买率[20] - Katapult的净推荐值为66,显示出客户满意度[10] - 2024年,约70%的美国人被认为在财务上脆弱或应对财务压力,约有1.8亿人受到影响[63] - 53%的美国人报告支出高于收入[63] - 56%的人表示没有足够的储蓄来覆盖超过3个月的生活费用[63] - 71%的人表示没有优质信用评分[64] 市场潜力 - Katapult的总可租赁限额为15亿美元,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10] - Katapult的总美国可寻址市场估计为500-600亿美元,市场份额不足1%[13] - 第一季度Katapult Pay的毛发放量同比增长57%,达到约2300万美元,占总毛发放量的35%[20] - 应用市场自2023年第一季度推出以来,总毛发放量达到257.2百万美元,增长42%[34] - 过去10个季度,毛发放量持续增长,显示出未来收入流的领先指标[17] 成本与费用 - 固定现金运营费用同比增长10.8%,达到1040万美元[122] - 2025年第一季度利息费用及其他费用为5144千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4527千美元增加约14%[155] - 2025年第一季度股票基础补偿费用为1066千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1391千美元下降约23%[155] - 2025年第一季度债务再融资费用为971千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未发生此费用[155] - 2025年第一季度的税收准备金为29千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5千美元增加了480%[155] - 2025年第一季度的诉讼和其他相关费用为259千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未发生此费用[155]
行业大洗牌,“名单制管理”淘汰中小助贷机构
华夏时报· 2025-05-15 00:41
监管政策与行业洗牌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商业银行自2025年10月1日起对助贷平台运营机构和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 明确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 外国银行分行等机构参照执行 [1][4] - 名单制管理旨在筛选合规机构 淘汰无资质或风控能力弱的助贷平台 行业集中度和合规性将大幅提升 [1][5] - 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将担保费 会员费等附加成本纳入综合融资成本核算 部分实际利率突破24%的助贷平台被排除在合作名单外 [4][6] 金融机构响应与名单披露 - 尚诚消费金融已公示34家合作机构 包括平安融易 蚂蚁智信等20余家贷后合作机构 以及微众银行 分期乐等14家产品合作机构 [2] - 广州银行合作17家机构 包括乐信融资担保 蚂蚁消费金融等 承德银行合作蚂蚁集团和京东集团旗下公司 亿联银行公示18家电子支付合作机构 [2] - 合作名单主要涵盖四类机构 融资担保公司 金融科技公司 持牌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 [3] 行业分化与影响 - 头部助贷平台凭借合规能力 科技能力和品牌优势更易进入合作名单 并将更注重合规经营 [5][7] - 利率24%-36%的中小助贷机构受冲击显著 因综合成本突破24%红线难以进入名单 导致资金断流和交易量萎缩 [6] - 头部平台通过自营消费场景承接24%以下优质客户 对24%-36%客群采取导流模式 整体运营保持平稳 [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名单制管理是近年来金融监管政策细化的体现 此前《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已要求规范合作机构管理 [4] - 政策目标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包括个人信息安全 隐私权益和合法金融消费权益 同时保障持牌机构权益 [4][5]
CPS(CPSS)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3 18: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069亿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9170万美元增长17%,主要受公允价值投资组合利息驱动,该组合规模达36亿美元,收益率为11.4% [7] - 2025年第一季度费用1.001亿美元,较去年的8520万美元增长17%,主要因利息费用增加,今年为5500万美元,去年为4200万美元 [8] - 2025年第一季度税前收益680万美元,较去年的660万美元增长3%,净利润470万美元,较去年的460万美元增长2%,摊薄后每股收益0.19美元,与2024年第一季度持平 [8][9]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无限制和受限现金为1.835亿美元,高于去年的1.51亿美元,公允价值金融应收款为34.5亿美元,较2024年3月31日增长24% [9] - 证券化债务为27.4亿美元,较2024年3月增长20%,股东权益为2.984亿美元,创公司历史新高,较去年增长7% [9][10] - 净利息 margin为5200万美元,较去年增长4%,核心运营费用为4610万美元,较去年增长3%,占管理资产组合的比例从去年的6%降至5.2%,管理资产回报率从去年的0.9%降至0.8% [10][1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销售和业务拓展 - 2025年第一季度新合同发起额为4.51亿美元,高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3.46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延续了2024年末23.8%的同比增长趋势 [12] - 截至第一季度末,管理的投资组合资产为34.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0亿美元增长24% [12] - 平均年利率保持在20.32%,贷款价值比降至117 - 118%,平均还款额降至535美元,低于平均二手车还款额 [15] 信贷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总逾期率(包括回购库存)为12.35%,低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12.39%,且从1月到3月逾期率逐月改善 [16] - 2025年第一季度年化净冲销率为7.5%,低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7.84%,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各发起池的信贷表现逐季改善 [1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注重在保持信贷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增长,努力用优质信贷文件扩大投资组合,同时等待利率下降以进一步发展 [24][26] - 公司通过成熟的销售团队、战略信贷举措、与大型经销商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推动业务增长,并维持良好的信贷状况 [13][15] - 公司继续推进AI语音代理的应用,将其扩展到入站呼叫、聊天和短信服务,以提高催收效率 [19][20] - 行业方面,没有新的进入者,行业格局稳定,公司在信贷方面表现较好,但回收利率下降影响了损失情况,目前回收利率有上升趋势 [2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认为2025年开局良好,第一季度业务表现出色,发起额强劲增长,逾期率和冲销率下降趋势有望持续 [4][5] - 失业率降至4.2%,且预计到2026年末最高升至4.6%,这对公司业务是一个积极的指标 [22] - 行业环境稳定,没有新进入者,公司在信贷方面处于较好位置,随着回收利率上升,未来损失情况有望改善 [28]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已完成2025年第二季度的证券化业务,尽管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但业务进展顺利 [6] - 公司员工数量维持在约950人,管理资产与员工数量的比例达到历史最佳,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 [2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文档中未提及问答环节相关内容。
“还款后仍上传逾期记录”,消费金融风控漏洞频现
华夏时报· 2025-05-10 12:11
处罚事件 - 湖北消费金融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被罚款72.7万元,两名高管分别被罚款7.2万元和4.2万元 [2][3] - 2024年7月中邮消费金融因违反征信异议处理规定被罚款78万元,2023年5月哈银消费金融因违反征信管理相关规定被罚款58万元,2022年3月晋商消费金融因未准确报送个人信用信息被罚款49万元 [2] - 行业普遍违规类型包括违反征信异议处理规定、未履行告知义务、未准确报送个人信用信息等 [2][6] 公司回应与整改 - 湖北消费金融已按监管要求完成整改,承诺加强征信合规管理并完善内控体系 [4] - 2024年公司接收监管转办投诉1828件,主要涉及产品服务类、征信类和贷后类问题,投诉集中分布于江苏、辽宁、山东三省 [4]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约3700条投诉涉及湖北消费金融,包括"乱查征信""拖延消除征信"等问题,部分用户反映还款后逾期记录未及时更新 [4] 公司经营数据 - 湖北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4月,注册资本10.058亿元,前三大股东为湖北银行(31.91%)、新疆特易数科(24.47%)和北京宇信科技(12.77%) [5] - 2024年末总资产188.66亿元(同比+34.85%),贷款余额164.58亿元(同比+36.42%),总负债170.23亿元(同比+38.35%) [5] 行业问题分析 - 消费金融机构因业务扩张过快导致风控能力不足,合规意识薄弱,沿用传统方式违规查询个人信息 [2][7] - 助贷合作模式中权责划分不清可能导致征信状态更新延迟,部分机构未经同意采集传输用户信息 [7] - 专家建议机构需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明确部门责任划分,加强数据全流程管理及信息安全防护 [7] 监管环境 - 《征信业管理条例》要求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前需告知本人 [3] -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推动行业进入"强穿透、重实质"监管阶段 [6]
Oportun Financial (OPRT)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8 22: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Q1净收入为980万美元,同比增加360万美元,推动ROE达到11%;调整后净收入为1900万美元,同比增加150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为3400万美元,同比增加3200万美元 [7] - 总净公允价值减少7300万美元,主要由当期净冲销8100万美元推动;贷款组合按市值计价调整带来1200万美元有利影响 [17] - 第一季度利息支出为5700万美元,同比增加300万美元 [17] - 净收入为1.06亿美元,同比增长34% [18] - 运营费用为9300万美元,同比下降15%,预计2025年GAAP运营费用约为3.9亿美元,平均每季度9750万美元 [11][18]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0.8%增至14.2%,同比提高13.4个百分点;调整后EPS从0.09美元增至0.40美元 [19] - 调整后ROE为21%,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贷款发放额为4.69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有3200万美元(占比7%)的贷款发放给了合作伙伴 [9][10] - 有担保个人贷款在第一季度个人贷款增长中占比19%,其贷款组合在第一季度同比增长59%,达到1.78亿美元,占自有投资组合的7% [9][12] - 自2022年7月以来发放的前端贷款表现良好,后端贷款(2022年7月之前)占贷款组合的比例在季度末降至4%,但占总冲销的14%,预计到2025年底将降至1% [20][2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重点包括改善信贷结果、加强业务经济和识别高质量贷款发放,通过调整模型、加强营销和扩大有担保个人贷款组合来实现 [11][12]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调整后EPS为1.1 - 1.3美元,反映出较2024年53% - 81%的强劲增长 [14][24] - 公司认为当前竞争环境对其有利,产品总成本具有优势,竞争对手定价理性 [35][3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但公司凭借更高效的成本结构和改善的信贷表现,有能力保持灵活并做好准备 [13]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GAAP盈利,重申全年调整后EPS预期 [14][2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经历多次宏观冲击,始终保持韧性并变得更强 [13] - 公司自2023年6月以来筹集了约30亿美元的多元化融资,在ABS市场表现出色 [2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在线或数字贷款申请活动与线下分行的情况及变化 - 从线下到线上有2个百分点的小转变,整体较为稳定,公司从投资组合层面管理业务,各渠道协同工作 [32] 问题: 发展有担保业务的执行方式 - 从用户体验角度,向会员同时展示有担保和无担保产品供其选择;营销团队制定特定策略吸引对有担保产品感兴趣的客户,目标是推动该业务更快增长并提高其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 [34] 问题: 宏观背景下的竞争情况 - 公司产品总成本具有优势,竞争对手定价理性,竞争环境对公司有利 [35][36] 问题: 应用内功能对有担保贷款与无担保贷款客户获取成本的影响及在新市场的可复制性 - 公司从整体业务角度看待客户获取成本,本季度为139美元,去年同期为138美元,较为稳定;推荐计划同比增长52%,公司注重提高有担保个人贷款的知名度 [41][42] 问题: 逐步淘汰实体支票后还款模式和客户参与度的变化及对欺诈预防策略的影响 - 未发现意外情况,逾期率和损失符合预期,呈下降趋势,团队密切关注该领域 [44][45] 问题: 回头客推动贷款发放是否有意改善单位经济效益及对新客户获取的长期看法 - 回头客是优质借款人,获取成本低、损失水平低,公司很高兴看到回头客业务增长;同时,公司继续寻找具有较高自由现金流等特征的优质新客户 [46][48] 问题: 调低全年贷款发放增长预期的原因 - 主要是出于谨慎考虑,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如关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情况不明;若宏观环境改善,公司将回到10% - 15%的增长区间 [52][53] 问题: 运营费用低于预期的因素及未来保持低位的原因 - 公司将部分营销费用推迟到下半年,若宏观环境清晰、通胀低、就业市场强,将使用这些资金推动增长;若宏观仍不确定,则减少支出,降低运营费用 [54] 问题: 缩小董事会规模的决策原因及投资者的看法 - 董事会认为较小规模更传统和高效,反映了股东反馈,体现了对董事会合理发展的承诺,董事会会定期审查组成以确保具备有效监督业务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56] 问题: 整笔贷款销售情况及对本季度的影响 - 第一季度4690万美元的贷款发放中,有担保个人贷款推动了19%的增长;公司向合作伙伴出售了约320万美元的贷款,这表明这些资产质量高 [60][61] 问题: 如何将通胀风险纳入承销模型 - 公司引入的V12承销模型使用近期通胀时期的数据进行训练,能更好地评估借款人;即将对V12进行小更新;此外,公司还将借款人可能的额外债务信号纳入承销方法 [67][68][69] 问题: 调低贷款发放指导是否与提高通胀因素在模型中的重要性有关,能否实时调整模型 - 公司可以实时调整,决策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州和行业层面的趋势、通胀、燃料价格和失业率等;调低贷款发放指导主要是减少营销投入,而非调整信贷参数 [70][71]
Affirm(AFRM)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5-05-08 20:37
业绩总结 - FY Q3 2025的总收入为78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6%[32] - FY Q3 2025的毛商品交易量(GMV)为8.6十亿美元,同比增长36%[8] - FY Q3 2025的调整后营业收入为783百万美元,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9.2%[32] - FY Q3 2025的交易成本占GMV的比例为9.2%[32] - FY Q3 2025的活跃消费者数量达到21.9百万,同比增长23%[8] - FY Q3 2025每位活跃消费者的交易次数为5.6次,同比增长25%[8] - FY Q3'23至FY Q3'25期间,收入减去交易成本的金额从$167百万增长至$353百万,年增长率为41%[47] - FY Q3'23至FY Q3'25期间,调整后的营业收入从$(310)百万改善至$174百万,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从-81%提升至22%[57] 用户数据 - FY Q3 2025的Affirm Card的GMV为807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15%[15] - FY Q3 2025的Affirm Card的活跃消费者数量为1.9百万,同比增长107%[15] - FY Q3'23至FY Q3'25期间,平均利息负担的贷款持有余额从$3,716百万增长至$6,713百万,年增长率为35%[39] - FY Q3'23至FY Q3'25期间,消费者及其他利息收入从$1,300百万增长至$1,813百万,年增长率为39%[41] 未来展望 - 2025财年第四季度的总交易额(GMV)预计在94亿到97亿美元之间,全年GMV预计在357亿到360亿美元之间[102] - 2025财年第四季度的收入预计在8.15亿到8.45亿美元之间,全年收入预计在31.63亿到31.93亿美元之间[102] - 2025财年第四季度的调整后营业利润率预计在23%到25%之间,全年调整后营业利润率预计在23%到23.6%之间[102] 成本与费用 - FY Q3'23至FY Q3'25期间,交易成本占GMV的比例在FY Q3'23为4.6%,FY Q3'25降至5.0%[43] - FY Q3'23至FY Q3'25期间,技术与数据分析的运营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从20%降至19%[50] - FY Q3'23至FY Q3'25期间,销售和市场营销的运营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从42%降至19%[50] 贷款与逾期情况 - 2025年3月,30天以上逾期贷款的比例为2.5%[79] - 2025年3月,非优质贷款的比例为42%[8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贷款损失准备金为375百万美元,占投资贷款的5.7%[88] - 当前期间的净减值损失为75,946千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56,793千美元增加了33.6%[85] 资本与融资能力 - FY Q3'23至FY Q3'25期间,平台组合的融资能力从$11.4十亿增长至$23.3十亿,融资能力利用率在FY Q3'25为59%[70] - 截至2025年4月,公司的资金能力包括承诺的资金总额,主要来自仓库信贷设施、证券化和前向流动贷款销售协议[71]
金鼎奖·金融助力消费优秀案例评选火热进行中!消费场景创新类等你来申报
新浪财经· 2025-05-08 02:20
金融机构助力消费 - 金融机构通过消费信贷、支付结算、场景金融、数字化服务等多元化手段支持居民消费升级、中小微企业纾困和乡村振兴 [1] - 金融机构持续优化区域发展均衡性、服务场景覆盖广度和风险防控机制 [1] - 新浪财经发起"金鼎奖·金融助力消费优秀案例评选"以挖掘优秀实践案例并推广可复制模式 [1] 征集范围与类别 - 征集对象包括银行机构、保险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和支付机构 [2] - 消费场景创新类案例方向涵盖线上线下融合场景、信用卡分期场景和文旅消费生态圈 [2] - 支付便利化类案例方向包括App支付优化、跨境支付服务和数字人民币应用 [2] - 消费信贷创新类案例方向涉及个人消费贷款产品、保险金融融合产品和信用卡权益活动 [2] - 政银企联动类案例方向包括联合政府和企业开展消费券发放及惠民促销活动 [2] - 绿色消费促进类案例方向聚焦绿色金融支持低碳消费和循环经济项目 [2] 评选标准 - 创新性评估模式是否突破传统并引入新技术或新场景 [2] - 综合成效性评估是否形成可感知的消费促进效果如消费者满意度提升和行业口碑传播 [2] - 可持续性评估模式可复制性及长期社会效益 [2] 活动流程 - 案例征集时间从即日起至2025年5月30日 [3] - 报名需将申报材料发送至指定邮箱并包含背景、创新点、实施成效及社会影响力分析 [3] - 专家评审标准中创新性和综合成效性各占30%权重,可复制性和社会影响力各占20%权重 [3] - 获奖案例将在新浪财经、新浪微博、微信等媒体矩阵进行传播,优先报名者获得提前展播机会 [3]
贷后管理存在不到位问题
金融时报· 2025-05-07 03:10
消费金融行业市场规模与挑战 - 消费金融行业在推动消费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1] - 行业面临贷后管理严峻问题,2025年不良资产转让和监管处罚反映出压力增加 [1] - 2025年一季度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出让规模仅次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1] - 6家消费金融公司密集挂牌不良资产转让项目,转让价格普遍低于1折 [1] 不良资产转让与资产质量 - 消费金融公司面临不良率上升和贷后管理双重压力,资产质量承压 [1] - 转让不良资产有助于化解潜在风险,但也反映风险压力增加 [1] 监管处罚与贷后管理问题 - 蚂蚁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到位"受到监管处罚 [2] - 2025年一季度行政处罚显示"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和"部分消费贷款被挪用"是主要问题 [2] - 22家消费金融公司披露800余家催收合作机构,委外催收普遍存在 [2] 催收乱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 不正当催收行为屡禁不止,包括冒充执法人员、骚扰亲友等"暴力"催收 [3] - 金融消费领域违规荐股、高额隐性收费和恶意催收破坏市场秩序 [3] - 《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规范催收行为 [3] 合规管理与风险防范措施 - 消费金融公司需强化合规管理,完善风险治理框架,将消保指标纳入KPI考核 [4] - 机构需明确合作机构准入及淘汰机制,将消费者投诉反馈纳入评价体系 [4] - 针对贷款挪用问题,需加强贷前审核、贷中监控和贷后回访,防范风险 [4]
FINDELL CAPITAL PARTNERS DELIVERS LETTER TO OPORTUN STOCKHOLDERS AHEAD OF 2025 ANNUAL MEETING
Prnewswire· 2025-05-05 11:12
Calls for Urgent Board Change Following Years of Strategic Missteps and Value DestructionUrges Stockholders to Elect Warren Wilcox, an Independent Director Candidate with Deep Consumer Finance Experience, to End Majority Control by Entrenched Legacy Board MembersBelieves Oportun Must Refocus on Lending and Improve Governance to Realize Full PotentialLaunches Campaign Website: www.OpportunityAtOportun.com NEW YORK, May 5, 2025 /PRNewswire/ -- Findell Capital Management LLC (collectively with its affiliat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