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艺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音乐节如何“唤醒”暑期文旅市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8 08:05
行业趋势 - 暑期演艺市场呈现火爆态势 音乐节和演唱会吸引大量游客跨城参与 显著带动文旅消费[1] - 文旅经济从资源驱动转向情绪驱动 文化基因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可感知情绪符号 成为突破同质化关键[5] - 18-24岁年轻观众占比达36.2% 学生群体利用暑假时间密集出行 形成"为一场音乐节打卡一座城"的消费模式[3] 消费特征 - 年轻消费者重视情绪价值释放 沉浸式音乐体验带来精神满足感 传统景点游览模式吸引力下降[3] - 演艺活动与传统非遗文化深度融合 通过AI技术、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手段 创造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新消费体验[3] - 音乐节配套市集汇聚地方特色小吃及文创产品 形成"微醺市集"等消费场景 实现味蕾与视听的双重体验[3] 经济影响 - 周杰伦南宁演唱会吸引14万跨城观众 直接拉动当地消费12.63亿元[5] - 张学友成都演唱会期间热门商圈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1.4倍[5] - 文化消费释放显著乘数效应 推动"演出+文旅+消费"模式从单点突破升级为全域赋能[5] 创新模式 - 海南推出"票根福利"机制 凭演唱会门票享受景区折扣[5] - 厦门将演唱会与免税购物、打车补贴深度绑定 形成跨业态消费联动[5] - VR技术使敦煌壁画成为可触摸情绪载体 数字技术实现文明基因的创造性重生[5]
开心麻花:打破“第四堵墙”与观众戏剧共创
北京商报· 2025-08-07 12:35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嘉瑞文化中心三层的开心麻花·花花世界,一场特别的演出正在进行:观众席与舞台 的界限消失了,演员穿梭于人群之间,剧情甚至会由观众的即时反应和参与决定后续走向。这不是传统 意义上的话剧,而是开心麻花打造的沉浸式戏剧现场。近年来,这家以"喜剧"为强标签的剧团正悄然推 动并实践着一场行业变革——在新戏剧空间,通过沉浸和互动优势打破戏剧的"第四堵墙",将单向观演 关系重构为双向互动的"演出社交"。在这场变革中,剧场从艺术殿堂走向城市生活圈,观众从旁观者变 为参与者,而戏剧本身,则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交货币。 演艺的空间革命 不同于在传统的大剧场,观众静坐黑暗中,与台上光芒四射的演员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开心麻花正在将 越来越多的演出搬进酒吧、商场、胡同和园区,让戏剧渗透进城市的毛细血管。 "区别于标准的大剧场、小剧场,演艺新空间拓宽了能做演艺的场景,基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能够更好地 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开心麻花剧场院线副总经理马悦舒说道:"目前城市里的大剧场基本是一些存 量空间,即使是有增量的空间也有限,足够挑高的方正无柱空间本身也稀缺。" 空间的解放带来观众的解放。原本不会走进剧场的年轻人,因为一场商场里的即 ...
宋城演艺财务总监陈胜敏年薪仅49万,比A股CFO平均薪酬低40%
新浪证券· 2025-08-07 11:02
A股CFO薪酬概况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群体薪酬总规模达42.70亿元,平均年薪为81.48万元 [1] - 美的集团CFO钟铮年薪946万元,比亚迪CFO周亚琳年薪896万元,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高薪酬CFO案例 - 生益电子CFO唐慧芬年薪282.97万元,薪酬变动增加181.02万元 [2] - 贝特瑞CFO刘志文年薪274.83万元,薪酬变动减少230.93万元 [2] - 新和成CFO石观群年薪269.45万元,薪酬变动增加99.41万元 [2] - 水晶光电CFO郑萍年薪268.89万元,薪酬变动增加59.67万元 [2] - 传音控股CFO肖永辉年薪260.90万元,薪酬变动减少124.66万元 [2] 大专学历CFO表现 - 宋城演艺CFO陈胜敏年薪48.99万元,虽低于行业平均40%,但其掌舵公司净利润暴涨1054%,市值达243.65亿元 [1] - 纳芯微CFO朱玲年龄36岁,为最年轻大专学历CFO,年薪78.80万元 [3] - 百利天恒CFO张苏娅年龄70岁,为最年长大专学历CFO,年薪100万元 [3] 薪酬变动显著案例 - 准河能源CFO卢刚薪酬变动增加107.05万元,年薪达122.10万元 [3] - 正邦科技CFO王永红薪酬变动减少161.45万元,年薪58.60万元 [4] - 通用股份CFO蒋洁华薪酬变动增加91.33万元,年薪143.02万元 [3] 行业分布特征 - 大专学历CFO广泛分布于电子、化工、医药、消费、能源等多个行业 [2][3][4] - 薪酬水平与公司规模呈现正相关关系,高薪酬CFO多集中于大型上市公司 [2][3]
上海大剧院公布全新演出季“迭·代”,75台剧目上新
新浪财经· 2025-08-07 08:44
演出季核心规划 - 上海大剧院2025-26演出季以"迭·代"为主题 涵盖75台860场演出 包含歌剧 芭蕾 音乐剧 戏曲等多元类别 [1] - 推出"不容错过TOP10"精选项目 强化其作为多部重磅作品唯一站点的国际性 艺术性与经典性定位 [1] 歌剧与交响演出 - 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携管弦乐团于2025年10月1-6日访沪 演出《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及专场音乐会 [3] - 2026年4月上演拜罗伊特音乐节制作的瓦格纳歌剧《女武神》 由艺术总监卡塔琳娜·瓦格纳执导 [4] - 上海歌剧院联合英国导演团队推出威尔第歌剧《法尔斯塔夫》 2025年9月5-7日由指挥家许忠执棒 [6] 音乐剧重点剧目 - 《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于2025年11月4日-12月28日连演64场 为大陆唯一巡演站点 [8] - 《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将于2026年推出上海大剧院版音乐会 [10] 声乐与舞蹈演出 - 女高音芮妮·弗莱明(五届格莱美得主)与低男中音布莱恩·特菲尔爵士(格莱美/留声机奖得主)于2025年10月先后登台 [12][13] - 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2025年10月22-23日演出古典芭蕾《海盗》 [15] - 纽约城市芭蕾舞团首席陈镇威2026年7月率团首演 同期举办《华人之光·芭蕾明星GALA》汇聚顶尖华人艺术家 [22] 本土创作与特别企划 - "东方舞台美学"系列三部曲(《牡丹亭》《浮生六记》《白蛇》)将于沪苏两地剧场巡演 舞剧《白蛇》海外演出吸引4500余名观众 [17][29] - "艺百样"板块涵盖话剧《大宅门》《推销员之死》 沉浸式剧场《9号秘事》(已演超400场)及西区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 [24] - 昆剧《南柯梦》《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由江苏演艺集团与上海昆剧团分别推出 [26] 音乐品牌与展览 - "一个人的古典"品牌首度跨年呈现六场音乐会 汇聚白建宇 铃木大介 安德烈·古宁等国际音乐家 [26] - 举办《凝光·入戏》演出季回顾展 免费展出2023-2025演出季百余帧台前幕后影像 [30] 战略定位与艺术理念 - 通过歌剧节 "季风蹈" "艺百样"三大板块串联多元艺术 实现经典作品的当代诠释与跨文化对话 [19][32] - 强调经典作品在代际传承中通过艺术创新保持生命力 与当代社会产生共鸣 [33]
“长期主义”就是“戏比天大”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49
核心观点 - 喜剧创作需扎根文化传统并保持创新活力 通过持续打磨作品和尊重舞台艺术来实现长期价值 [1][2][3] 创作理念 - 喜剧表演需在每次演出中融入新琢磨 通过剧场观众反馈持续优化表演节奏和效果 [1] - 喜剧本质是传承中国人几千年精神气度 可追溯至《史记》记载的春秋时期讽谏表演形式 [1] - 优秀喜剧应将社会意义隐藏在荒诞情节和角色困境中 引导观众自主发现而非强行灌输 [1] 文化根基 - 喜剧冲突需从文化土壤中生长 戏箱等道具承载上千年传统讲究 考据细节花费大量精力 [2] - 艺术创新必须保留文化根基 类比树木修剪枝叶不能刨根 失去根基将导致艺术形式消亡 [2] - 舞台表演需保持敬畏之心 通过观察观众实时表情反应(笑容/皱眉/哈欠)来调整表演 [2] 艺术形式 - 电影拍摄使用胶片成本金贵 促使表演细节打磨更精细稳健 [3] - 电视载体能实现表演的广泛传播 话剧舞台可获得千名观众实时笑声反馈 [3] - 电影版《戏台》融合话剧筋骨 舞台现挂和电影镜头语言 强调形式需承载真实内容 [3] 创作态度 - 坚持"戏比天大"的长期主义理念 延续老戏班代代死磕的创作传统 [3] - 为单句台词打磨整夜 对不起眼道具和台词气口较真 即使观众未必注意 [3] - 始终将观众视为明白人 拒绝糊弄行为 坚守艺术规矩不受潮流影响 [3]
山东泰安:演艺经济驱动文旅产业升级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05:29
核心观点 -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升级改版后显著提升上座率和收入 并带动周边消费链增长 [1] - 泰安市通过实景演艺项目推动文旅融合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促进二次消费 [2] - 泰安市旅游人数和收入持续增长 夜间演艺成为游客常态化选择 [3] 演出表现 - 升级改版后五一假期上座率同比增长39% 净收入同比增长57% [1] - 截至7月31日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 单日最高观演人次突破3200人 [1] 周边经济带动 - 演出周边3公里内酒店入住率同比提升50% [1] - 餐饮店铺营业额平均增长60% 旅游商品销售额增长50% [1] - 演艺项目激活区域民宿经济 如九女峰片区"故乡的月"演出 [2] 文旅产业影响 - 2024年泰安接待国内游客9429.4万人次 旅游收入902.7亿元 分别增长12.3%和12.6% [3] - 2024年外地游客平均留泰时间2.12天 同比提高10.4% [3] - 2025年1-6月旅游总人数4286.31万人次 同比增长8.96% 旅游总收入415.65亿元 同比增长9.08% [3] 战略定位 - 实景演艺成为留住客人、扩大消费的重要文旅破圈因素 [2] - 通过"泰山+"文章塑造新业态新场景 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2] - 演艺IP作为动态展览馆推动游客延长停留时间并产生二次消费 [2]
创新消费力|开心麻花:打破“第四堵墙”与观众戏剧共创
北京商报· 2025-08-06 01:59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嘉瑞文化中心三层的开心麻花·花花世界,一场特别的演出正在进行:观众席与舞台的界限消失了,演员穿梭于人群之间,剧情甚至会由 观众的即时反应和参与决定后续走向。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话剧,而是开心麻花打造的沉浸式戏剧现场。近年来,这家以"喜剧"为强标签的剧团正悄然推动 并实践着一场行业变革——在新戏剧空间,通过沉浸和互动优势打破戏剧的"第四堵墙",将单向观演关系重构为双向互动的"演出社交"。在这场变革中,剧 场从艺术殿堂走向城市生活圈,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而戏剧本身,则成了一种全新的社交货币。 19:3 ag 8 f 演艺的空间革命 不同于在传统的大剧场,观众静坐黑暗中,与台上光芒四射的演员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开心麻花正在将越来越多的演出搬进酒吧、商场、胡同和园区,让戏 剧渗透进城市的毛细血管。 "区别于标准的大剧场、小剧场,演艺新空间拓宽了能做演艺的场景,基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开心麻花剧场院线副总经理 马悦舒说道:"目前城市里的大剧场基本是一些存量空间,即使是有增量的空间也有限,足够挑高的方正无柱空间本身也稀缺。" 空间的解放带来观众的解放。原本不会走进剧场的年轻人, ...
市州观察 | 泸州发布19条激励政策助力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搜狐财经· 2025-08-04 09:06
政策激励措施 - 泸州市发布19条激励政策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最高激励资金达500万元 [1] - 政策围绕聚人气 塑品牌 优供给 育场景 强引流五大方面进行激励支持 [1] - 措施旨在激发市场创新性 调动消费者积极性 提高供求畅通性 [1] 聚人气激励 - 支持演艺会展赛事活动引流聚商 对在泸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单场单日最高给予300万元激励 [3] - 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 发展票根经济以及支持旅行社引客入泸等方式激发消费需求 [3] 塑品牌激励 - 支持做强做优住宿餐饮医美旅游等消费品牌 支持引进高端品牌酒店最高给予500万元激励 [3] - 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泸开设首店 销售规模进一步扩大等方面均有消费激励 [3] 育场景激励 - 每年支持培育慢游泸州 宵肴泸州 乐购泸州 会聚泸州 康健泸州 绿趣泸州6类消费新场景15至20个 每个给予20万元消费激励 [3] - 支持打造一批白酒经典 红色文化 传统文化等旅游线路 [3] 发展目标 - 明确到2027年旅游总花费突破10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 [4] - 形成一批具有泸州特色和优势的消费载体和消费业态 [4] 活动规划 -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将举办泸州酒要会·银河左岸音乐节 已完成签约 [4] - 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4]
“音乐+文旅”点燃山东夏日消费 多元化场景供给,精准对接年轻群体消费新需求
搜狐财经· 2025-08-03 21:37
音乐演出市场与文旅融合 - 山东音乐演出市场全域开花,通过"音乐+文旅"模式吸引大批乐迷,联动多元化场景供给精准对接年轻群体消费新需求 [12] - 刀郎在临沂举办两场演唱会吸引12万歌迷,拉动直接消费3.2亿元、综合消费4.6亿元 [13] - 临沂推出"听歌游临沂"套餐,持演唱会门票可免费畅游10家景区,带动重点A级以上景区游客量增长25% [13] 二三线城市市场下沉 - 山东演出市场加速向临沂、日照、东营等二三线城市下沉,形成新兴聚集地 [13] - 刀郎演唱会带火当地餐饮住宿,代表城市美食IP的炒鸡店客流量翻倍,高端品牌酒店入住率超90% [13] - 东营河海音乐节两天呈现112个节目,汇聚19家非遗及文创摊位,打造沉浸式文化发现之旅 [14] 景区场景创新与常态供给 - 山东景区探索将音乐演出嵌入文旅场景,如台儿庄古城举办台风音乐季实现"白天逛古城、夜晚享音乐" [15] - 日照金沙乐浪·音乐嘉年华推出31场演出,包括三场"超级周末"万人音乐会,构建可持续演艺经济矩阵 [16] - 日照将音乐舞台搭建在海滨一线,契合年轻人对"打卡感""仪式感"的追求 [16] 夜间经济与多元消费生态 - 日照万平口景区布局大地艺术市集、特色美食街区等,激活夜间经济,让海边成为"愿来、能留、想消费"的新选择 [18] - 青岛台湾美食文创嘉年华引入地道台湾美食与青年音乐表演,形成音乐散场后的"第二主场" [20] - 夏季夜间消费场景多元化推动需求释放,如烤鱿鱼等特色美食摊位在演唱会期间持续火爆 [17][19]
东方美学暑期火“出圈” 红色舞台经典焕新
央视新闻· 2025-08-03 01:25
红色题材演出市场活跃 - 暑期全国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红色题材市场表现突出,结合历史事件与多元艺术表达吸引观众[1] - 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百合花》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历时三年打磨,以海派芭蕾风格诠释战争年代军民深情[2] - 《百合花》保留原著清新气质,音乐融合交响与民乐元素,舞美呈现江南意象,通过轻喜剧舞蹈语言展现军民鱼水情[4] - 抗美援朝题材音乐剧《寻找李二狗》开启全国巡演,通过穿越叙事探索主旋律作品的市场与口碑统一[8] 红色经典音乐会创新演绎 -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上演"心中的旋律"音乐会,以百年奋斗历程为叙事轴,融合红色旋律与历史场景[9] - 音乐会涵盖《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及《你好,未来的你》等新创作品,通过四篇章串联百年历程[10] - 突破传统合唱形式,加入讲述者与表演元素,增强观赏性[12] - 音乐设计强调守正创新,导演注重呈现历史中的鲜活人物[13][15] 东方美学题材受年轻观众追捧 - 暑期多部融合东方美学与历史题材的作品引发跨城观演热潮[16] - 原创音乐剧《飞天》以敦煌壁画为灵感,讲述常书鸿守护敦煌的故事,全国十城巡演[17] - 民族舞剧《孩儿枕·家和兴》以北宋定窑文物为原型,展现宋代民俗生活美学,入围"荷花奖"[19] - 话剧《长安的荔枝》结合LED赛博元素与传统藻井设计,舞台兼具东方含蓄与现代张力[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