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搜索文档
雷曼光电取得一种减少电路功耗的 LED 一体机专利,减少大部分的电路功耗
金融界· 2025-08-30 03:55
专利技术突破 - 公司获得LED一体机专利授权 公告号CN 223273008U 申请日期为2024年9月 [1] - 专利结构包含电源层 信号处理层 驱动层及LED单元 通过选通驱动层设计实现待机状态仅切断LED单元供电 [1] - 技术方案使待机功耗大幅降低 同时保持信号处理层持续运行 实现唤醒零数据加载和毫秒级响应 彻底解决画面不同步问题 [1] 企业基础信息 - 惠州雷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主营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 - 公司拥有195条专利信息 22项行政许可 参与招投标项目10次 [2]
科大智能取得表面粒子缺陷检测方法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专利
金融界· 2025-08-30 03:55
公司专利与技术发展 - 公司取得表面粒子缺陷检测方法专利 授权公告号CN 115294083 B 申请日期为2022年8月 [1] - 公司拥有专利信息137条 商标信息23条 行政许可9个 [1] 公司经营与业务活动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位于合肥市 注册资本5508.5334万人民币 [1] - 公司从事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 - 公司对外投资4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106次 [1]
光峰科技取得投影装置及投影设备专利,减少投影装置的整体体积
金融界· 2025-08-30 03:55
公司专利技术进展 - 公司于2024年8月获得"投影装置及投影设备"专利授权(授权号CN 223272771 U)[1] - 专利技术通过光引导模组实现照明光路与成像光路复用 显著减少投影装置整体体积[1] - 技术方案包含照明模组、光波导模组和光调制器 其中光波导模组采用耦入光栅对第二线性偏振态光线进行传播方向偏折[1] 企业基础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06年 注册资本4.59亿人民币 主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 - 企业拥有专利2297条 商标395条 行政许可70个 体现较强技术积累与知识产权布局[2] - 通过23家企业对外投资 参与招投标项目444次 显示业务拓展活跃度较高[2]
格林美(荆门)高纯化学材料取得降温结晶系统仪表探头安装结构专利,达到不漏液拆卸检测探头的目的
金融界· 2025-08-30 01:46
公司专利技术进展 - 格林美(荆门)高纯化学材料有限公司获得降温结晶系统仪表探头安装结构专利 授权公告号CN 223272026 U 申请日期为2024年10月 [1] - 专利通过密封筒和开闭机构设计实现检测探头不漏液拆卸 解决降温结晶反应容器拆卸过程中的泄漏问题 [1] - 专利结构包含对接部(壳体/开闭机构/密封筒/安装筒)和带螺纹部的检测探头 通过敞口封闭和通道控制提升操作安全性 [1] 公司基础信息 - 格林美(荆门)高纯化学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位于湖北荆门市 [2] - 公司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对外投资1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9次 [2] - 企业拥有15条专利信息和43项行政许可 体现技术布局和合规经营能力 [2]
思泉新材: 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8:2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在2025年8月29日收盘价较2025年7月29日收盘价上涨162.63% [1] - 公司股价涨幅超过大部分同行业公司股价涨幅且显著高于创业板综指等相关指数涨幅 [1] - 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 [1] 液冷服务器概念影响 - 市场对液冷服务器概念板块关注度较高 [1] - 公司的液冷散热产品正处于送样测试阶段 [1] - 相关业务推进受到客户产品迭代及适配测试等诸多因素影响 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1] 估值水平 - 截至2025年8月29日公司收盘价为208.00元/股 [2] - 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为251.87倍 市净率为14.44倍 [2] - 所属行业"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新滚动市盈率为53.35倍 市净率为4.77倍 [2] - 公司滚动市盈率和市净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2] 其他股价敏感信息 - 未发现其他可能对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和敏感信息 [2]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 [2]
ST路通: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47
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异议 - 监事会主席曾庆川和监事符玉霞对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真实准确性提出异议,认为报告中对江苏证监局责令改正措施的整改描述与事实不符,公司声称"严格按照要求积极整改"并"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但董事会未披露第五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涉及罢免董事议案)及第七次会议决议(涉及对董事长提起诉讼议案)[1] - 公司未完整披露未决诉讼仲裁事项,监事会发现存在作为被告的股东知情权诉讼未在报告中补充披露[1][3] - 董事会未按要求披露监事会相关决议,且在监事会多次要求后仍未执行,导致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1] 控股股东破产清算影响 - 原控股股东华晟云城(由实际控制人林竹控制)被余姚市人民法院裁定破产清算,并指定浙江德威会计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2][3] - 公司在报告中认为该事项不影响华晟云城行使12,550,600股股份的表决权(依据《表决权委托协议》),也不影响公司生产经营,且管理层仍由实际控制人委派负责日常经营[2][3] - 监事会指出公司未揭示华晟云城破产清算可能对表决权行使和生产经营产生的潜在影响,需补充相关风险说明[2][3] 财务与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76百万元,同比下降25.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87百万元,同比减亏4.18%[7] - 总资产561.00百万元,较期初下降6.2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489.63百万元,较期初下降4.28%[7] - 综合毛利率14.90%,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研发投入1.14百万元,占营业收入26.66%[7][25] 业务与行业分析 - 公司是宽带网络智能连接和智慧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网络传输系统、智慧物联应用及相关技术服务,产品包括G/EPON设备、光传输设备、智慧旅游、应急广播等解决方案[8][9][10] - 行业面临传统广电运营商用户流失、投资缩减挑战,但超高清视频技术(如4K/8K)推广、广电5G建设及智慧广电业务(ToB/ToG)带来新机遇[13][16][18] - 公司研发投向包括FTTH终端设备升级、智慧社区/旅游平台、应急广播系统、HINOC 2.0技术及5G/WiFi6融合产品,以提升市场竞争力[25][27][28] 技术与创新能力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拥有143项专利、158项软件著作权,参与制定3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25] - 关键技术覆盖光纤接入(PON终端传输速率2.50Gbps/10Gbps)、光发射机/接收机性能指标(如发射光功率6–31mW),以及智慧物联应用的集成解决方案[19][20] - 报告期内新增10项专利(5项实用新型、5项外观设计)和3项软件著作权[25] 市场与销售情况 - 产品销量28.51万台(套),销售收入38.92百万元,以直销模式为主;主要客户为广电网络运营商,通过区域集中招标获取订单(报告期订单金额38.84百万元,占营业收入90.84%)[7][24] - 分地区收入中华东地区25.99百万元(占比最高但同比下降45.29%),华南和西南地区分别增长747.81%和121.88%[24] - 核心元器件如芯片依赖进口,公司通过增加库存、寻找替代芯片及成本控制措施应对供应风险和价格波动[24]
燕东微: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4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6.85%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1513万元)[4] - 研发费用3.64亿元,同比增长221.21%,占营业收入比例55.24% [4][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1亿元,同比增长7.88% [4] 业务板块表现 - 制造与服务板块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18.69% [11] - 产品与方案板块收入2.88亿元,同比减少5.5%,主要受产品价格下降影响 [12] - 公司采用Foundry+IDM经营模式,涵盖分立器件及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与销售,以及开放式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服务 [10] 产线与产能建设 - 6英寸生产线月产能稳定保持6.5万片 [12] - 12英寸生产线项目有序推进,55nm、40nm、28nm三条工艺路线同步开发 [11] - 65nm 12英寸生产线项目积极推进,已完成60余款新品导入 [11][12] 技术研发突破 - 硅光工艺实现里程碑突破,自主研发的SiN硅光工艺平台获得市场认可 [13] - 完成SiC MOSFET工艺优化,小pitch MOSFET技术验证版完成首轮流片 [16] - 已建设完成6英寸、8英寸、12英寸生产线,工艺平台涵盖TVS、Planar MOS、IGBT、FRD、MEMS、VDMOS、SiC、BCD、CMOS等多种技术 [1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销售额预计增长至6972亿美元,再创新高 [9] - 2025年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预计达17010亿元,同比增长18% [9] - 全球硅光芯片市场预计从2022年6800万美元增长至2028年6.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4% [9] 资产与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36.07亿元,较期初减少61.66%,主要因购买结构性理财及偿还借款 [19] - 交易性金融资产35.39亿元,较期初增长1313.65%,主要因新增购买结构性理财 [19] - 在建工程58.82亿元,较期初增长39.11%,主要因新增产线投入 [19] - 短期借款6.54亿元,较期初增长1152.16%,主要因新增借款 [19]
东芯股份: 股票交易风险提示暨停牌核查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46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9日至2025年8月28日累计涨幅达207.85% [2] - 期间股票平均换手率为11.77%,显著高于前期水平 [2][4] - 股票交易2次触及异常波动情形,2次触及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3] 停复牌安排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8月29日起停牌进行核查 [2][6] -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3个交易日,自披露核查公告后复牌 [2][6] 估值指标分析 - 公司所属行业滚动市盈率为53.35,但公司当前滚动市盈率为负数 [2][4] - 股价剔除大盘和板块因素后实际波动幅度较大,存在市场情绪过热风险 [2][4] 对外投资情况 - 公司通过权益法核算对上海砺算的投资,未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3] - 上海砺算发布首款自研GPU芯片"7G100"及显卡产品Lisuan eXtreme [3] - 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个人电脑、专业设计、AI PC等场景,非大模型算力集群 [3] 被投资公司风险因素 - 产业化进度风险:产品需经过认证、客户导入、量产等环节,存在不确定性 [3][5] - 市场竞争风险:全球独立显卡市场由英伟达与AMD主导,国产GPU处于发展初期 [5] - 产品单一风险:营收高度依赖"7G100"单一产品,存在集中依赖风险 [5] - 业绩风险:若产品性能或成本控制不及预期,将影响盈利能力 [6] - 资金流风险:图形芯片研发需要持续资金投入,存在融资不确定性 [6]
本周IPO审4过3!“链主”企业被暂缓审议,上市委要求论证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8-29 13:15
公司基本情况 - 泰金新能是首家在新"国九条"发布后获沪深交易所受理的IPO企业 但于2025年8月29日上会被暂缓审议[1][3][4] -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绿色电解成套装备 钛电极及金属玻璃封接制品的研发 设计 生产及销售 是国际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龙头企业[7]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94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显著[22][23] 产品结构与市场地位 - 电解铜箔成套装备为核心收入来源 2022-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50.45% 69.64% 66.54%[7][9] - 阴极辊产品实现进口替代 2023年阴极辊国产化率超90% 2024年阴极辊及铜箔钛阳极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前列[8][14] - 2022年公司高性能电解铜箔成套装备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阴极辊和复合钛阳极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14] 技术优势与研发投入 - 采用旋压技术制备阴极辊 在尺寸规格 晶粒度及生箔质量方面优于焊接技术[15] - 研发费用率低于同业 2022-2024年分别为3.74% 2.91% 3.27% 同期行业均值为5.33% 5.80% 7.25%[15] - 在PET复合铜箔装备 光伏镀铜装备等领域处于研发阶段 预计2026年实现商业化销售[16][18] 行业周期与业绩表现 - 2024年中国铜箔设备市场规模预计134亿元 同比下滑33% 行业进入调整期[19] - 公司预测2028年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投资扩产周期[21] - 2024年末电解铜箔装备在手订单金额35.39亿元 预计2025-2027年执行验收[26] IPO募投项目调整 - 原拟募资15亿元 调整后取消补流计划 募资总额调减至9.9亿元[27][28][33] - 募投项目新增阴极辊产能556台 生箔一体机1050台 以及磁控溅射设备等新产品产能[31] - 调整原因包括优化资金使用及应对市场问询[32]
凯盛科技: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2: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65亿元,同比增长24.70%,归母净利润5150.74万元,同比增长23.70%,主要受益于显示材料业务向好发展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2.58亿元,同比增幅802.58%,反映营运效率显著提升 [2] - 公司聚焦显示材料和应用材料双核心业务,UTG柔性玻璃、车载显示、高纯石英砂等高端产品取得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 [3][4][6][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7.65亿元(同比+24.70%),营业成本23.12亿元(同比+23.83%)[2] - 研发费用1.45亿元(同比+25.76%),财务费用5323万元(同比+25.67%)[2] - 货币资金6.48亿元(较上年末+115.87%),短期借款27.63亿元(较上年末+47.56%)[15] - 国际化收入同比增长38.05%,显示业务海外拓展成效显著 [9] 业务进展 **显示材料板块** - UTG柔性玻璃与国内头部终端客户深度合作,通过工艺革新提升生产效率 [7] - 车载显示及3A业务获多个大尺寸项目订单,实现大尺寸喷漆、无边框等关键技术突破 [7] - 减薄业务进入三星显示供应链,完成产线认证并处于量产交付前期 [7] - 黄光AG防眩光盖板中试线建成,已向国内大客户交付样品 [9] **应用材料板块** - 氧化锆产品成功导入陶瓷过滤器和汽车刹车片行业,实现批量供应 [8] - 纳米氧化锆新增新能源正极材料客户,抛光粉销量大幅增长 [8] - 电子封装用球形粉体材料项目试运行,切入消费电子细分市场 [8] - 高纯合成二氧化硅项目(年产5000吨)已建成试产,产品可用于半导体器件 [6] 技术创新与产能建设 - 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件,申请发明专利18件、PCT专利1件 [9] - UTG数字化提升项目获安徽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认证 [9] - 超薄柔性玻璃(UTG)二期项目累计投资7.50亿元,预计2025年10月达产 [15] - 洛阳龙海电子玻璃生产线于2025年8月引板试生产,累计投资4.84亿元 [15] 治理与激励 - 完成第九届董事会换届及高级管理人员聘任 [19] - 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完成首次授予登记工作 [19] - 对子公司担保余额4.98亿元,占净资产比例11.94% [22] 行业定位 - 显示材料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C39),应用材料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30)[3] - UTG柔性玻璃是国内唯一覆盖"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全国产化产业链的产品 [3] - 电熔氧化锆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球形石英粉参与国家标准制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