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零售

搜索文档
吃水果还被教育?百果园董事长言论引争议,网友:让消费者教育你
搜狐财经· 2025-08-11 11:02
这场风波与其说是偶发事件,不如说是积压已久矛盾的总爆发,背后反应出了中国最大水果连锁店百果园深藏的"拧巴地方",百果园总是高喊品质,却背地 里偷偷掉包,提起百果园,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贵"。 那它凭什么卖这么贵?百果园自己一直给出的答案就是品质,想当年这确实是它安身立命的根本,当别家还在堆大卖,百果园已经玩起了高端差异化,店里 总能淘到一些稀罕品种,服务也周到,买个西瓜都能帮你切好,包装得规规矩矩。 [熊猫] 这年头吃个水果还要被教育,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一番"教育消费者"的视频,简直是捅了马蜂窝,短短几句不仅激起无数网友的口诛笔伐,更是打破 了这家水果巨头一直以来的平静。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老板"嘴瓢",或者是公关翻车,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网友们更是纷纷指责百果园的董事长,直言那就让消费者教育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吃水果还要被教育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凭什么卖这么贵? 最绝的是"三无退货"政策,不好吃也不用小票,不用带回水果,直接就给消费者退款,这份信任是百果园最核心的财富,也是消费者愿意掏腰包的理由,但 是这份信任现在正被一点点掏空。 去年百果园就被曝光了那些标榜极致新鲜 ...
长城快评丨“教育消费者”?百果园哪来的底气
搜狐财经· 2025-08-11 10:53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坚持高端市场定位,明确表示不会为迎合低端消费需求降低产品品质和价格 [1] - 公司董事长提出"教育消费者成熟"的理念,强调不利用消费者无知,而是引导消费观念升级 [1] - 公司差异化竞争策略导致主动放弃中低端市场份额,专注服务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客群 [1] 市场争议与消费者反馈 - 公司高价策略引发舆论争议,部分消费者认为其言论存在"爹味",与钟薛高事件形成类比 [1] - 消费者普遍反映价格过高,典型评论包括"月薪2万吃不起"、"单次消费轻易超百元"等 [1] - 自由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策略被解读为押注消费升级,依赖未来高收入群体扩张 [1] 产品质量问题 - 公司近年累计收到1769条12315平台投诉,3091条黑猫投诉,主要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2] - 媒体曝光门店存在将烂果加工成高端果切的违规行为,相关报道曾登上热搜 [2] - 公司"品质至上"承诺与实际质量控制存在明显差距,导致消费者信任度下降 [2]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公司出现营收下滑及首次净利润亏损,门店数量净减少近千家 [2] - 市场表现被视为消费者对高价低质策略的负面反馈,验证品质与价格定位不匹配 [2] 行业竞争逻辑 - 成熟市场中企业需通过产品创新创造价值,而非单方面教育消费者 [3] - 企业持续发展需平衡品质与价格,深度理解需求而非俯视市场 [3] - 消费者选择权最终决定企业价值,双向塑造关系是市场基本规律 [3]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太贵”引争议,去年门店净减近千家,亏损近4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8-11 10:49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出现2020年以来首次归母净利润亏损,亏损金额达3.86亿元,收入同比下降9.8%至102.73亿元,主要因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亏损及减值[5] - 毛利率持续低迷,2024年跌至7.44%,显著低于已停牌竞品洪九果品(2019-2023年毛利率稳定在15%以上),公司计划优化低毛利产品阵容[5] - 门店数量同比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公司解释为加盟商主动调整高租金门店布局[6] 商业模式分析 - 收入结构高度依赖水果销售(2021年占比97.1%),其中新鲜水果占95%,加盟模式占比仅1.6%[7] - 低毛利率源于水果行业固有痛点:环节多、标准化率低、运输损耗高,叠加加盟模式进一步稀释利润[7] - 公司坚持高端定位策略,董事长公开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追求",但消费者对高价与品质匹配度存疑[3][8] 行业专家建议 - 高端定位需全方位运营支撑(品牌、门店、服务等),当前"说教式"营销易引发消费者反感[8] - 建议采取双轨定价策略:保留高溢价产品同时增加应季高性价比单品,并优化门店选址至高档社区/商务区[8] 市场反应 - 董事长争议言论引发舆论关注后,港股股价单日盘中跌幅达7%,收盘跌幅收窄至0.57%[4][5]
宗馥莉铁腕砍经销商,10亿建厂;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股价大跌;“国民果汁”汇源内讧;胖东来“胆大”,招刑释人员 || 大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8-11 10:39
娃哈哈经销商策略调整与产能扩张 - 公司正逐步淘汰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经销商 部分经销商反馈存在突然终止合作及未结清款项的情况 [2] - 经销商销售任务大幅增加 湖南省经销商2025年全年销售额任务比2024年增长50% 湖北省经销商反映管理精细化且实行数字化对接 [2] - 2024年公司全国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 恢复至十多年前巅峰时期市场规模 [2] - 通过西安恒枫饮料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新生产基地 配备高速生产线和物流设施 生产纯净水、茶饮料等多元饮品 [3][8] - 新基地由宏胜饮料集团持股90% 宗馥莉担任执行董事 祝丽丹出任法定代表人 注册资本4500万美元 [3][4] 百果园经营困境与舆论危机 - 公司2024年净利润由2023年盈利3.62亿元转为亏损3.86亿元 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12] - 门店总数从2023年6093家减少至2024年5127家 净减少966家 其中加盟店减少965家至5116家 [13] - 复购率仅41% 低于行业平均48%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3000条投诉 涉及坏果赔偿、价格虚高等问题 [12][13] - 董事长余惠勇提出"教育消费者成熟"言论引发舆论反弹 港股单日跌幅近7% [9][12] - 2024年财报中25次提及"性价比" 显示公司策略转向推动高性价比产品 [13] 汇源果汁资本纠纷 - 公司发布公开信指控大股东诸暨文盛汇涉嫌出资不实 承诺16亿元重整投资仅支付7.5亿元 剩余8.5亿元逾期一年未到位 [15][18][19] - 已支付款项中6.47亿元未投入生产经营 由文盛汇直接管控 [19] - 大股东拟通过资本公积补亏方案推动分红 被指可能损害债权人权益 涉及55亿元债转股形成资本公积金 [18] - 2023年及2024年经营表现稳定 收入分别为27.5亿元和24.8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4.2亿元和3.4亿元 [19] 泡泡玛特与名创优品海外竞争 - 泡泡玛特泰国旗舰店被指设计风格与名创优品MINISO LAND相似 引发抄袭争议 话题阅读量超1644万 [21][23] - 网友爆料称争议内容疑似名创优品雇佣博主发布 项目稿费为300元 要求对比两家门店设计相似性 [23] - 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 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 占比38.9% [23][24] - 名创优品2024年营收170亿元同比增长22.8% 海外营收66.8亿元同比增长42.0% [24] 胖东来人力资源策略 - 公司计划招聘20名刑释人员 首批针对中轻度犯罪类型 后续逐步开放中重度犯罪类型名额 [27][28] - 2024年员工税后平均月收入达9000元 人员流失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9] - 2025年1-7月累计销售额133.86亿元 7月单月销售额16.66亿元 预计全年业绩将超2024年近170亿元 [30] - 目前拥有员工1万余人 在许昌、新乡经营13家门店 [30]
董事长“教育消费者变成熟” ? 百果园回应:断章取义
搜狐财经· 2025-08-11 10:39
公司回应与市场反应 - 公司回应称董事长言论被短视频断章取义 完整内容有前因后果并非文中所述[1] - 争议言论导致8月11日公司股价一度大跌近7%[1] - 董事长8月8日视频称"给顾客留下便宜印象很容易"并表态"不会迎合消费者 而是在教育消费者成熟"[1] 舆论发酵与历史问题 - "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话题于8月9日晚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位[1] - 网友评论将此次事件与钟薛高案例进行类比[1] - 公司去年3月15日被曝光门店存在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 隔夜水果充当鲜果售卖 随意定义车厘子等级等乱象[1]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太贵”引争议,公司去年亏损近4亿元,门店净减近千家
第一财经· 2025-08-11 10:14
核心观点 - 公司董事长回应水果定价策略 强调坚持高品质定位并教育消费者 但引发舆论争议[1] - 公司2024年业绩显著下滑 出现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收入同比下降9.8%[2] - 公司门店数量同比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 毛利率跌至7.44%[2][3] - 行业存在固有低毛利特征 水果生鲜环节存在多重效率痛点[3] - 专家建议公司需优化高端定位运营体系 并采用双轨定价策略[4]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为2020年以来首次亏损[2] - 2024年实现收入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2] - 毛利率从2021-2023年11%左右降至2024年7.44%[2] - 2019-2020年毛利率分别为9.8%和9.1%[2] - 竞品洪九果品2021-2023年毛利率稳定在15%以上[2] 运营状况 - 截至2024年底零售门店数量5127家 同比净减少966家[3] - 公司鼓励加盟商搬迁高租金门店 聚焦可持续性优势门店[3] - 2021年收入结构: 97.1%来自水果及食品销售(其中鲜果占95%) 1.6%来自特许经营收入[3] 行业特征 - 水果生鲜存在环节多 前端种植落后 标准化率低 运输成本高 加工储存损耗高等问题[3] - 国产水果品类如柑橘类 苹果等多采用薄利多销跑量模式[3] - 加盟经营模式增加环节 进一步稀释利润[3] - 中等收入以上家庭对高品质水果有需求且愿付高溢价[4] 战略定位 - 公司坚持高端定位策略 不迎合消费者[1] - 专家建议布局高档社区 商务区等高频客群区域[4] - 可采用双轨定价策略: 高品质高溢价产品与性价比应季果品并行[4] - 需从品牌定位 门店装修 产品品质 服务感知等多维度匹配高端定位[4]
月薪两万吃不起的百果园,去年关店近千家
商业洞察· 2025-08-11 09:23
核心观点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公开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强调教育消费者成熟,引发网络热议和消费者反弹[4] - 公司从品质标杆转变为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高价低质现象强烈不满[7][8][9] - 2024年公司出现营收利润双降,亏损3.91亿元,关店966家,市值蒸发71.5%[26][29][30][36] 公司发展历程 - 2001年以400元起家,2002年首家门店单日销售额1.8万元,单月突破40万元[12] - 定位中产家庭,承诺"不好吃退款",通过精细分级定价获得市场认可[12] - 2023年上市首日市值达94.74亿港元,2024年底降至26.94亿港元[36] 产品质量问题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武汉门店将腐烂水果制作果切,隔夜水果贴"新鲜"标签售卖[13] - 2022年被曝售卖隔夜果切和即将变质水果,涉事门店停业整顿[15] - 消费者投诉包括发霉荔枝(50多元/盒)、变质橘子、果切中含塑料碎片等[16][17][20]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亏损3.91亿元[30] - 门店总数从6093家减少至5127家,日均关店2.6家[32] - 付费会员减少31.7万人至85.4万人(降幅27.1%)[34] - 2019-2023年营收分别为89.76亿/88.54亿/102.89亿/113.12亿/113.91亿元[28] 战略与市场反应 - 财报24次提及"性价比",战略从"好吃"转向"高品质与高性价比"[27] - 每月推出1-2款高性价比产品,实际行为与"不迎合"言论形成反差[28] - 股东频繁减持,常务副总裁持股比例从7.43%降至4.05%[36] - 面临社区团购、连锁生鲜店和超市的激烈竞争[36]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太贵:不会去迎合消费者,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
金融界· 2025-08-11 09:08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坚持教育消费者成熟的商业路径而非利用消费者无知 强调不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追求但会在成本优化方面努力[1] - 公司坚守高品质水果定位 认为好水果供不应求是价格高的核心原因 不同品质水果价差可达四五倍[1] - 公司拥有数千万会员群体 认为存在认可其价值的客户基础支撑业务存续[1] 财务表现 - 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 除所得税前亏损3.91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3.81亿元 为近五年来首次净利亏损[1] - 公司2023年1月港交所上市时市值达94.74亿港元 截至2024年8月11日股价下跌1.71%至1.720港元每股 市值缩水至26.48亿港元[1] 舆情事件 - 公司董事长相关言论视频于8月8日被媒体截取发布 引发"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话题在8月10日登上微博热搜[1] - 公司董事长视频号及抖音账号"百果余惠勇"在8月10日上午均已下架相关争议视频[1]
百果园“教育论”翻车,市场才是最终“考官”
齐鲁晚报网· 2025-08-11 08:25
公司言论与市场反应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提出"教育消费者成熟,不迎合消费者"的言论引发舆论强烈反弹,48小时内登上热搜首位[1] - 消费者普遍反感该言论,认为公司态度傲慢,出现"买个水果还要被上课"等负面评价[1] - 公司客服回应称相关视频存在误解,正在内部沟通处理,但未直接回应核心争议[3][4]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02.73亿元,同比减少9.8%,净利润由盈转亏达3.86亿元[2] - 门店总数从6093家减少至5127家,一年净减少966家,其中加盟店减少965家[2] - 会员体系出现危机,忠实用户吐槽"只剩贵",心享年卡续费率下降[2] 价格策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定位中高端精品水果,定价普遍为其他渠道的1.2倍,"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成为网络热梗[2] - 2024年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5次,公司推出"高品质高性价比战略"与"好果报恩"活动,与"不迎合"言论自相矛盾[2] - 行业人士指出公司高价源于品牌溢价和供应链成本转嫁,同类水果价格比山姆、朴朴等渠道高30%以上[3]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体验 - 2024年"3·15"曝光公司存在腐烂水果切块售卖、隔夜果充当鲜果销售等问题[3] - 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超2900条投诉涉及"坏果不赔""价格虚高"等问题[3] - 消费者反映高价未换来高品质体验,同品种水果口感与街边摊贩无异甚至更差[3] 行业趋势与竞争环境 - 消费愈趋理性背景下,超70%年轻人购物时将性价比放在首位[2] - 水果零售市场竞争激烈,品质、价格与服务成为立足之本[4] - 消费者拒绝的是低质高价的"水果刺客",而非真正的高品质水果[3]
吃个水果还要被教育?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言论引质疑,恐步钟薛高后尘
新浪证券· 2025-08-11 06:47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董事长公开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并选择教育消费者成熟 引发舆论争议和股价波动 单日最大跌幅达7% [1] - 2024年公司营收102.73亿元 同比暴跌9.8% 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3] - 门店数量一年内锐减966家 平均每日关闭2.64家 [3] - 推行"三无退货"政策存在执行缺陷 加盟商承担退货成本且品控漏洞频发 [3] - 2024年下半年启动战略转型 推出"高质量水果专家"定位并砍掉加盟商特许权使用费 [4] - 开展"好果报恩"促销活动 大幅下调招牌榴莲价格 [4] - 内部存在库存周转与品控矛盾 加盟商反映总部要求每日清库存导致品控难以保障 [4] 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进入红海竞争阶段 社区团购与生鲜电商平台崛起 [4] - 美团买菜、多多买菜等平台以30分钟极速供应链将进口榴莲价格压至29.9元/500克 [4] - 年轻消费群体普遍追求性价比 转向菜市场等低价渠道采购阳光玫瑰葡萄等产品 [4] - 行业出现消费分层趋势 高端定位需依靠无可挑剔的品质与体验支撑溢价 [5] 品牌形象与舆论反馈 - 董事长言论被批"傲慢" 社交媒体出现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话题 [3]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出现千条烂果相关投诉 [3] - 网友将百果园与已破产的钟薛高类比 质疑其高价低质模式 [1][3] - 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5次 与公司高端定位形成鲜明反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