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
icon
搜索文档
夜宿博物馆一票难求 火爆的背后面临哪些挑战?
中国青年报· 2025-08-12 00:12
行业趋势 - 夜宿博物馆活动成为夏季文旅消费的热门选择 融合文博体验与夜间出游 受到游客广泛欢迎 [1][2] - 多地政府部门鼓励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 多家博物馆开设夜场活动 进入夏季高温天气让更多游客喜欢夜间出行 [1] - 夜宿活动反映出文旅体验沉浸化 空间复合化的消费趋势 将成为博物馆创新改革的重要杠杆 [13] 运营模式 - 博物馆引入专业研学团队负责夜宿活动的策划与执行 以应对夜场活动数量多而馆内工作人员有限的情况 [2] - 采用"白天+黑夜""馆内+馆外"模式 充分利用博物馆空间 为参与者创造学习和探索机会 [6] - 可考虑采用"博物馆+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混合运营模式 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资源和能力优势 [11] 产品特征 - 夜宿博物馆是复合型文旅产品 新鲜 文化 沉浸是核心特征 也是吸引广大游客的主要因素 [8] - 活动包含博物馆楼体灯光秀 科普剧场 科学家讲故事等十余项特色项目 其夜宿是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 [2] - 设置暗夜寻宝环节 参与者化身探险家在全馆熄灯环境里进行探究性学习 通过团队协作解开谜题 [6] 参与规模 - 国家自然博物馆夜宿活动控制参与家庭数量为30组亲子家庭 如果参与人数过大会加大管理难度并影响体验感 [2][5] - 国家动物博物馆夜宿活动每月举办2-3场 已持续十余年 主要面向家庭但也会不定期开设成人专场 [5][6] - 暑假期间夜宿活动一票难求 非常火爆 浙江自然博物院首次向公众开放夜宿活动 [1][6] 定价策略 - 国家自然博物馆夜宿活动总花费在1700元左右 参与者反馈体验良好 [3] - 价格方面应当以成本加成的方法 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 [11] - 国家动物博物馆通过开展此类研学活动获得收入 维持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13] 教育价值 - 夜宿活动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索 实现双向互动的教育过程 更好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7] - 孩子们通过看展览 做手工学习科学知识 自理能力也得到锻炼 [4] - 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差异化讲解内容 对儿童讲解简单 对成人讲解更专业深入 [6] 运营挑战 - 面临安全保障不足 运营标准缺失 内容创新乏力及专业人才短缺等转型挑战 [8][10] - 延长开放时间增加了工作人员压力 正式编制人员无法领取加班费 劳务派遣人员每晚仅获较少补贴 [11] - 需建立涵盖消防 应急医疗 人流疏导 食品安全等综合保障体系 [9] 发展前景 - 夜宿活动绝非转瞬即逝的风潮 是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必然产物 未来将有很大潜力成为常态化文旅消费体验 [15] - 国家自然博物馆每年博物馆之夜都有不同主题 未来持续举办并在科学性前提下增加活动趣味性 [14] - 浙江自然博物院计划将夜宿活动作为重点产业发展 以激发博物馆活力 [14]
文化之美为暑期添彩 博物馆“热”成为人文经济蓬勃发展生动注脚
央视网· 2025-08-10 06:17
展览概况 - 江苏常熟博物馆推出"何以江南——南北交融共生的文明特展",成为暑期热门展览,日均参观游客约5000人,单日最高达12000位观众 [1] - 展览汇集全国20家博物馆的164件(套)精品文物,通过文物展示南北文化差异与交融 [12] 展品特色 - 展出秦兵马俑1号俑(首次发掘面世的兵马俑),实现异地观赏 [1] - 对比展示北方玉器与江南金器,形成"金玉良缘"的文化意象 [3] - 展出南北风格迥异的灰陶灶:北方方正型与江南特有船型灶 [6] - 呈现东晋鸡首壶的南北演变:南方矮胖造型(浙江德清出土)vs北方瘦高造型(融入波斯元素) [8] 历史脉络 - 聚焦三大文化交融鼎盛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 [8] - 通过文物实证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多元一体"特质 [8] 重点文物 - 展出王阳明真迹书法(余姚博物馆藏),为20年来第二次外借,内容体现其"知行合一"思想 [12][14] 观众反馈 - 观众评价北方文物呈现宏大感,江南文物展现细腻特质,形成古今对话体验 [10]
暑日“打卡”博物馆特色展览 “文化消暑”成为假期出游新风尚
央视网· 2025-08-09 08:30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展览 - 展览主题为"瑞兽祥禽映华夏原创展",展出国内10家博物馆的223件(套)文物,涵盖历朝历代动物主题文物[1] - 展览按古代辞典《尔雅》分类体系分为虫、鱼、鸟、兽四大类,并单独展示古人想象中的神兽形象[4] - 重点展品包括春秋时期的蟠虺纹青铜鼎(蛇纹装饰)、龙首提梁铜盉(酒器)、黎族龙被(三色线织绣工艺)[10][12][14] - 特色展品素三彩执壶"马上封侯"融合猴子托桃与骏马造型,寓意吉祥[16] - 暑期日均客流量达5000-6000人,较平日增长40-50%,配备儿童讲解员服务[16] 新昌博物馆"唐诗之路"展览 - 展览汇集36家文博机构的240件(套)文物,还原唐代文人生活场景[17][19] - 核心展品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三彩女立俑(展现唐代女性形象)、凤形包金银步摇(《长恨歌》提及的首饰)[19][21] - 长沙铜官窑瓷器刻有五言诗,反映唐代扬州作为外销港口的历史[23] - 新昌出土乌石带饰板(玉带銙)印证唐代服饰制度与"金龟换酒"典故[23] - 展品与唐诗高度关联,如熏炉对应元稹《白衣裳二首》中熏香场景[25]
南京博物院暑期“男厕改女厕”,网友点赞,院方:从未接到男士投诉,暑期女性客流量大,洗手间需求量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04:03
南京博物院女厕改造措施 - 南京博物院暑期将历史馆通往特展馆的一处男厕暂时改为女厕 形成该区域双女厕配置以缓解女性排队问题 [3] - 改造后该区域女厕使用效率显著提升 有游客反馈3分钟内完成如厕 [2] - 博物院每层特展馆仍保留男厕 目前未收到男性游客投诉 [3] - 改造属于临时措施 男厕设施未拆除且未明确结束时间 [4] 女性如厕时间数据 - 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显示女性平均如厕时间89秒 是男性39秒的2.3倍 [5] - 生理期 孕期 照顾婴幼儿等特殊情况进一步延长女性如厕时长 [5] 公厕设计标准演进 - 中国2016年《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女男厕位基础比例为3:2 人流量大区域需达2:1 [6] - 上海市2017年标准要求高峰时段公厕女男比例应达1:2.5或设置无性别厕间 [6] - 甘肃省2023年8月实施新规 成为全国首个立法明确公厕女男比例3:2的省份 人流密集场所需达2:1 [6] 创新公厕管理模式 - 深圳试点"潮汐公厕" 在1:2比例基础上增设可调节厕位 通过活动门实现动态分流 [8] - 重庆部分公厕安装物联网感应装置 实时监测人流并自动优化厕位分配 [8]
“文博热”成为暑期旅游新亮点
人民日报· 2025-08-08 21:41
博物馆行业发展现状 - 全国博物馆数量达7046家 较上年增加213家 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免费开放率91%以上 [2] - 博物馆体系呈现类型丰富 主体多元 普惠均等特点 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2] - 中小博物馆数量占比达七成 但多数因规模 资源 人才限制未能充分发挥效能 [4] 供需矛盾分析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 同比增加1亿余人次 [3] - 暑期大中小学生集中出游叠加文化旅游热潮 导致热门场馆"一票难求" [3] - 热门博物馆预约难现象具有全球普遍性 需通过系统化方案解决 [4] 行业应对措施 - 国家文物局要求取消具备条件场馆的预约限制 科学评估承载能力 [1] - 部分博物馆通过取消闭馆日 延长开放时间至168小时连续运营缓解客流压力 [5] - 推动"全域活态博物馆"建设 促进文物建筑融入城市更新 扩大文化供给覆盖面 [6] 创新发展趋势 - 开展馆际合作实现文物巡展 推动大馆资源向基层倾斜 [6] - 加速数字场馆建设 通过云端传播提升文博资源可及性 [6] - 发展沉浸式体验 文创产品等新型业态 使"逛博物馆"成为生活方式 [3]
博物馆“超长待机”人气火热 夜游体验“点燃”夏日文旅消费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8-07 03:30
博物馆开夜场,延长的是时间,缩短的是人们与历史的距离。据江苏文旅部门统计,这个夏天,江苏共有89家博物馆调整和延 长开放时间,各大博物馆还精心推出1500多项展览、研学、夜游等活动,其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观展体验的同时,也让走进博物馆成 为"点燃"夏日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除了延长开放时间,各馆还针对"夜游"进行了精心布置,在占地4.2万平方米的北京海洋馆,生活着上千种水生生物,走进雨 林奇观展区,灯光、雾森设备、特效投影等将丛林原有的静态变为动态化,结合雨林的各种声音提升氛围,带领游客走进雨林秘境 之旅。"赛博海洋"多视听营造晚间神秘又充满科技感的晚间海底世界,由数控阵列球构成的水母,利用高低错落排列上下波动,打 造出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形象,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光影的魅力。 央视网消息:这个夏天,全国各大博物馆人气火热,纷纷开启"超长待机"模式,调整和延长开放时间、推出各种灵活丰富的参 观体验等,邀请大家解锁夜游博物馆的新玩法。 暑期期间,江苏南京民俗博物馆采取周一不闭馆,每周五、周六延时开放到晚上9时。这里夜间的文博"菜单"格外丰盛。 ...
这个暑假,多家博物馆开启“超长待机”模式
南京日报· 2025-08-07 02:39
"白+黑"模式逛不停 天气很热,博物馆也很热。"早就听说南博的票难约,没想到这次我们约上了夜场。"来自沈阳的游 客吴露露告诉记者。 为破解"预约难"难题,暑假伊始,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旗下各个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 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等纷纷宣布开启"超长待机"模式,延时开放。"白+黑"模式不仅缓解了博物馆 的日间客流压力,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灵活、丰富的参观体验,让"走进博物馆"成为夏夜生活的一抹亮 色。 当暮色降临,褪去暑气蒸腾,一幅徐徐展开的清凉卷轴从博物馆"打开"。这个暑假,南京多家博物 馆纷纷开启"超长待机"模式,延时开放、推出各种灵活丰富的参观体验,带市民游客解锁夜游博物馆的 新玩法。亮至深夜的展柜、沉浸在园林中的演出,照见的不仅是文物风华,更是一座古都将文化基因写 入现代生活的诚意。 从早上8时30分到晚上8时30分,很多游客选择日落时登塔,期待最后一缕阳光邂逅最美城市天际 线的刹那。 上周日晚,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还特别打造了"苏超"第二现场,在大报恩塔前草坪的LED屏同步直 播"苏超"精彩赛况,邀请球迷在塔下畅享独一无二的足球之夜。 沉浸式体验解锁夜游新玩法 "来南京,夜游博物馆,是我们看 ...
全国各大博物馆人气火热 纷纷开启“超长待机”模式
央视网· 2025-08-06 23:50
央视网消息:这个夏天,全国各大博物馆人气火热,纷纷开启"超长待机"模式,调整和延长开放时 间、推出各种灵活丰富的参观体验等,邀请大家解锁夜游博物馆的新玩法。 ...
北京西城区博物馆联盟成立
人民日报· 2025-08-06 21:00
北京市西城区博物馆联盟成立 - 北京市西城区博物馆联盟成立大会在天桥印象博物馆举行,首批成员单位包括33家博物馆,涵盖区属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及纪念馆等 [1] - 联盟成员将通过跨馆际、跨区域协作,创新文化服务供给,推出更多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文博活动 [1] - 北京六必居博物馆、北京福履布鞋文化博物馆、北京天桥印象博物馆、古陶文明博物馆获得第一批西城区博物馆扶持资金 [1] 西城区博物馆建设现状 - 西城区现有备案博物馆36家,占全市备案博物馆的14.9% [1] - 每10平方公里备案博物馆7座,每10万人平均拥有备案博物馆3.29座,在全市位居前列 [1]
数量居全国首位!北京设有245家备案博物馆与56家类博物馆
北京商报· 2025-08-06 16:36
博物馆数量与规划 - 截至2025年6月北京地区有245家备案博物馆和56家类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 [1] - 2024年北京出台《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设立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扶持资金鼓励多元化发展 [1] 节日文化活动数据 - 春节清明端午三节期间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展览及文化活动307项其中春节175项清明81项端午51项 [1] - 三节累计接待观众40165万人次实现门票及衍生文创收入867481万元春节观众量最高达23946万人次 [1] - 清明和端午分别接待9274万人次和6945万人次同比均有提升 [1] 博物馆季活动 - 2025年5月18日至10月上旬北京举办首届博物馆季每月设定主题涵盖展览科技文创研学等 [2] - 文创月活动启动举办北京博物有"吉"市探索"展览+文创+文艺+旅游"模式 [2]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展截至7月6日接待观众108534人次核销收入10649万元 [2] - 国家自然博物馆6月5日推出"时空和鸣:解密达·芬奇"特展预计成为暑期热点 [2] 馆校融合与教育 - 2024年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市教委北师大开展馆校融合课题形成"博物馆第一课"等成果 [2] - 9月教育月将上线"北京城的前世今生""探寻文字的奥秘"两节"博物馆第一课" [3] - 推出博物馆教育课程范本发布课件资源库推动教育研学规范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