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执法

搜索文档
去年同比下降23%,今年同比再降21%——扬州环境执法数量缘何“两连降”?
扬子晚报网· 2025-09-29 15:00
今年5月,扬州市印发《关于规范生态环境涉企行政检查的具体措施》,要求对同一企业的多项检查合 并开展,实现"一次进门、全面体检"。并且严格执行行政检查报批制度,除触发式个案检查外,未纳入 年度计划、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展入企检查,做到"凡检查必审批"。 近日,扬州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环境执法数量实现"两连降":2024年全年为 12116次,同比下降23%;今年1—8月为6047次,同比下降21%。"两连降"的背后,缘于执法方式的优 化和执法行为的更加规范,另一方面是因为营商环境的优化,更多企业养成了自觉守护环境的习惯,政 企双方合力同心,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 同时,全面实行"扫码入企",执法人员通过手机"亮证",企业扫码可查看执法人员姓名、证件编号、所 属主体及检查内容;检查完成后,企业扫码即可获取检查结果,确保过程公开透明。而且对执法实施全 过程管控,执法任务由平台下达,执法行为全程同步记录,实现执法事项电子化、清单化、流程化。 扬州环境执法数量连续两年同比两连降 优化执法方式,变现场执法为"非现场"执法、"邀约式"执法 此外,扬州市优化正面清单纳入 ...
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二十四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举报奖励领域)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1:01
中新网9月26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自2020年《关于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 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全国各省(区、市)逐步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自身权 利,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举报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 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二十四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举报奖励领域) 2025年9月26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举报奖励领域的4个典型案例,并对查办案件的四川省自贡市沿滩生态 环境局、重庆市奉节县生态环境局、江西省南昌市生态环境局、陕西省宝鸡市生态环境局予以表扬。此 次公布的典型案例包括: 一、四川自贡对举报危险废物倾倒案的群众实施奖励 【制度背景】 2023年4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四川省财政厅共同印发《四川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 (2023年版)》,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举报线索查实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处罚决定后,根据办法 相关规定给予举报人500至1万元奖励;对提供重大案件关键线索的,可给予举报人最高5万元奖励。 【基本案情】 2024年2月28日21时许,有群众拨打110投诉"我家小区附近空地好像有罐车在倒废 ...
技能比武要更加鲜明地突出实战导向
中国环境报· 2025-09-18 23:08
又如执法类技能比武,一些地方仍然偏重法条背诵、主题演讲、文书制作等方面,对于如何以非现场方 式精准发现异常问题线索,进而抽丝剥茧开展研判,锁定问题病灶,这些更加贴近实战的科目,往往设 置较少,即便设置也相对简单,而且分值权重不高。这样的评价导向,极易造成执法能手未必是赛场赢 家的错位,不仅会让实战能力强的选手无法在赛场上凸显出来,也容易导致基层队伍陷入"为比武而比 武"的误区,偏离了"以赛促练"的初衷。 笔者以为,技能比武只有考题源于实战、赛场贴近现场、成果服务实践,才能成为提升实战能力的磨刀 石,也才能让更多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人才脱颖而出。对此,笔者建议要勇于创新突破,在两个方面 进行优化调整。 当前,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执法、监测、应急及辐射安全等领域技能比武活动。生态 环境技能比武是检验环保队伍专业能力、锤炼生态环保铁军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更 好地衔接理论与实践,促进各种实用技术和先进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更充分更高效的转化运用。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深水区,多重挑战交织叠加,污染防治形势愈加复杂化、环保技术需求愈 加多元化、环境违法行为愈加隐蔽化,对生态环保队伍能力提出 ...
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切实提升执法效能
中国环境报· 2025-09-11 03:12
理论宣讲在生态环境执法中的核心作用 -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并融入执法全过程以深化理论武装和指导实践 [1] - 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执法效能并破解复杂环境问题 [1] - 通过宣讲强化执法方向并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1] 执法效能与公信力提升 - 运用系统观念和法治思维溯源污染并规范执法程序 [2] - 阐释理论依据以消除公众误解并增强执法公信力 [2] - 通过问题导向思维锁定违法线索并实施靶向打击 [2] 多元共治与源头治理 - 面向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宣讲以推动源头预防和共建共治 [3] - 引导企业主动守法并加大治污投入以实现绿色发展 [3] - 整合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力量构建协同治理格局 [3] 执法队伍能力建设 - 通过理论宣讲提升执法者综合素养和问题处置能力 [3] - 激发青年执法者责任感并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3] - 锻炼理论联系实际和沟通协调等关键执法能力 [3]
选人参加执法技能比武,取最优还是随机抽?
中国环境报· 2025-08-29 03:43
从各地实践来看,随机抽取参赛队员的方式效果显著。 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举办全省移动执 法大比武活动时,为响应生态环境部执法大练兵活动"全程、全员"参与的工作要求,不再由各市自主推 荐执法大比武活动的参赛选手,转而采取从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队伍人员库(含新入职、新转隶及聘用人 员)中随机抽选参赛队员的方式。这一改变带来了显著的成效,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在全 国大练兵活动中表现突出,进步显著,综合排名跃升,首次获得省级表现突出集体荣誉。 各地在随机抽取参赛对象时,要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队伍人员库的管理。一是应纳尽纳。各地应明确 全省统一的执法人员库纳入规则,如必须纳入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在编在岗人员等。规则一旦明确,全 省所有符合要求的执法人员都应纳入人员库,不得为取得比武活动成绩而设置地方性、倾向性的入库规 则。二是动态更新。人员库应根据人员新进、退休、转岗等变动实时调整,避免随机抽取的参赛人员不 能参赛。对于纳入或调出人员库的名单要进行公示,并说明调整原因。三是加强培训。对纳入人员库的 执法人员大力推进"人人一专多能"执法业务能力建设,争取无论哪一名执法人员被随机抽中,都能体现 属地生态环境执法 ...
“庭审课堂”有助于提升执法水平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03:16
据了解,林州分局将"庭审课堂"设为常态化科目,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典型案例旁听与研讨。同时多维 赋能,融合思想政治建设、生态环境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精讲及现场执法模拟演练,建立"问题发现 (庭审)—专题培训(课堂)—整改提升(实战)"闭环管理链条,确保培训实效。 "旁听+研讨+整改"的闭环培训模式,实现了司法实践与执法实务的深度融合。通过现场观摩庭审,执 法人员能精准把握行政程序与司法审查的衔接要点,全面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法治思维,达 成"以案释法、以学促干"的良性循环。 总体看来,"庭审课堂"这种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对推动整个生态环境执法体 系的规范化、现代化、专业化、制度化建设也有深远意义。此外,也有助于塑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执法铁 军,更好地守护生态环境,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执法保障。 不久前,河南省安阳市生态环境局林州分局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走进"庭审课堂",沉浸式旁听了法庭审理 某企业"违规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案件。庭审现场,控辩双方围绕案件调查程序合法性、证据链完整 性、法律适用准确性等争议点展开激烈辩论,对执法文书规范性、证据固定标准进行质证,法官的专业 ...
既要力度,又要温度,以更规范方式保持执法严的主基调
中国环境报· 2025-08-07 23:19
生态环境执法政策导向 - 全面总结规范涉企生态环境执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及推进非现场执法的进展成效 [1] - 系统分析当前生态环境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强调全面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要求 坚决杜绝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乱问责 [1] -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制度性安排 [1] 执法规范化要求 - 要求检查主体在合规合法基础上公开行政检查事项并确定合理检查方式 遏制乱检查随意检查运动式检查任性检查等问题 [2] - 执法检查过程中需坚决落实"五个严禁""八个不得" 并对检查方案制定/通知书出具/执法证件出示/笔录制作/结果告知等要求逐项落实 [2] - 规范执法检查需科学压减涉企检查频次 落实"综合查一次"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杜绝师出无名确保执法检查以法定依据为前提 [3] 执法效能提升措施 - 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升治理效能 通过权益保障机制使执法行为兼具力度和温度 [1] - 采用大数据融合比对/卫星遥感技术/AI模型计算等信息化手段 结合无人机/走航车/红外热成像仪等现代化设备捕捉问题线索 [3] - 利用非现场监管措施提高违法问题发现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 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 [3] 企业监管关系定位 - 企业应正确认识规范执法检查工作 减少干扰不等于放松监管 若放松内部环境管理或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将面临严厉处罚 [1] - 规范涉企执法与严格履行职责是现代化治理的一体两面 前者要求监管有方 后者强调监管有效 [1] - 对破坏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行为零容忍 保持严的主基调 对恶意偷排超排及污染后果严重的违法行为严查快处 [2]
陕西生态环境执法有“新招”
中国环境报· 2025-08-05 01:37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 - 陕西省通过数智化执法体系提升执法精准性、规范涉企检查、打击数据造假,推动生态环境执法数智化转型 [2][12] - 整合国、省、市三级24个信息化系统,打通底层污染因子数据库,搭建全省非现场信息化执法平台 [3][13] - 平台对近5万家排污企业实现24小时信息化监管,通过AI算法动态画像,以红黄绿三色码分级管控 [3][14] 非现场执法平台成效 - 平台试运行后精准评定绿码企业4.8万家、黄码企业631家、红码企业127家 [3][14] - 累计下发预警2550次,推动企业自查1279次、学法39069次,完成闭环133次 [4][14] - 建立覆盖在线监控等11类提醒服务规则,开通学法积分等企业服务功能 [3][14] 锚点体系创新 - 以排污许可证信息为依据,确定10大类物理实体为执法关键"锚点" [6][15] - 通过数据建模实现亚米级精准定位导航,使执法过程可规划、可记录、可复现 [6][15][17] - 研发污染源非现场监管电子取证系统,通过超高频数据采集打击数据造假 [6][16] 技术应用拓展 - 研发VR执法教学系统搭建虚拟执法场景,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 [6][16] - 未来将继续拓展执法应用场景,强化感知数据汇聚接入 [6][16] - 通过物联感知和模型输出线索,实现高效精准执法 [6][16]
落实“四个规范”,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精准度
中国环境报· 2025-08-01 03:08
规范联动执法沟通机制。一是上下级的执法检查沟通联动机制。不同层级生态环境部门对同一检查对象 均有检查计划的,通过沟通协商后,及时确定由一方独立检查或开展联合检查。如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 应过程中,上级部门核查企业应急措施落实情况,所在地部门也确定检查这家企业的,应当开展联合检 查。二是跨部门执法检查沟通联动机制。与安全生产、市场管理等行业监管部门建立有效的衔接、沟通 机制,开展联合行动,落实"综合查一次"要求。如江苏省南通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南通市综合集成监管平 台,可以联合多部门开展检查。这样的检查方式既受到企业的欢迎,又从源头上降低了不同部门执法机 构重复入企检查的频次。 规范企业环境基础信息档案管理。生态环境部门应当按照信息数字化、利用网络化、管理智能化的档案 管理模式,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全面收集企业环评文件、"三同时"验收、污染防治设施在线监控、信 用等级、行政处罚等各项数据,形成管理台账,实施动态化监管。根据日常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环境信 用等级情况等对企业分级分类,实施差异化执法监管。 《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 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要求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从加强统筹计划 和事前准备、加强监控预警和 ...
紧贴需求、科技赋能、严格规范,天津以严执法优服务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7-22 00:19
天津市生态环境执法创新举措 普法宣传创新 - 组建22名执法业务骨干的生态环境专业普法讲师团 设计29个普法宣传方向 开展7期专题培训 将专业法律术语转化为通俗语言 [1] - 联合9家行业协会推行"执法人员+行业专家"联动模式 覆盖石油化工 钢铁水泥 汽车制造等特殊行业1115家企业 [1] - 通过日常检查收集企业共性问题 制作普法明白纸和技术指南 提供上门答疑服务 [2] 科技执法应用 - 整合移动执法系统与全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构建"在线监测-实时分析-智能研判-异常预警-执法核实"全链条闭环 [2] - 运用无人机 走航车 红外扫描仪等装备建立"空中+地面"立体巡查模式 2025年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侦查+水指纹追踪"技术破获监测数据造假案 [2] - 建立7种执法文书模型库 标准化现场检查笔录 调查报告等文书制作流程 [3] 执法规范管理 - 全面推行涉企"双随机 一公开"检查机制 实现一次性全面核查 [3] - 出台整改承诺机制指引 上半年对87起首次轻微违法案件免罚 免罚金额达3801万元 [3] - 重点打击危险废物犯罪和第三方机构造假行为 上半年查处17起涉刑案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