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资产投资

搜索文档
Peter Schiff:我一直认为刺破比特币泡沫的会是黄金,没想到是白银,“数字币财库公司”面临残酷熊市
华尔街见闻· 2025-09-26 06:38
随着比特币价格持续走低,将大量加密货币作为公司储备的"囤币"策略正面临严峻考验。 近日,加密货币市场遭遇大规模清算,比特币价格周四跌破11万美元关键支撑,以太坊跌破3900美元关口。与此同 时,现货白银大幅上涨,今日突破45美元,创下十四年来的新高。 作为坚定的黄金多头,他还表示,"一直以为刺破比特币泡沫的会是黄金。而现在看来,可能是白银。" 这一表态放大了市场对"囤币"公司模式可持续性的忧虑。市场数据显示,MSTR股价在近期交易中大幅下挫,自今年4 月以来首次跌破300美元大关,几乎已抹去其年内涨幅。 在此市场动荡之际,贵金属交易商、知名"比特币大反派"Peter Schiff在社交媒体平台X发文警告称,将持有比特币作 为资产的公司正在进入一个"残酷的熊市",其商业模式的生存能力受到质疑。 他表示,不确定包括MicroStrategy(MSTR)在内的这类公司能否安然度过危机。 据报道,MSTR上周再度买入了850枚比特币。披露文件显示,MicroStrategy目前共持有639,835枚比特币,总购入成本 为473.3亿美元。 值得市场关注的是,该公司近期的比特币采购资金,部分来源于出售MSTR公司自身的 ...
950亿美元巨无霸被拒,策略公司始终难进标准普尔,未来走向待察
搜狐财经· 2025-09-18 18:39
文 赵公子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标注了文献来源和 截图,请悉知。 图源网络 前言 想象一下,你是全美最有钱的公司之一,账上趴着价值几百亿美元的比特币,市值接近千亿美元。 按理说,你早就该进入美国股市的"名人堂",也就是标准普尔500指数了,可偏偏,委员会就是不让你 进。 这事就发生在策略公司身上,更戏剧的是,连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都挤进去了,唯独这个手握64万 枚比特币的巨无霸被拒之门外。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家不务正业的软件公司 要理解这场风波,得先搞清楚什么是标准普尔500指数。 图源网络 简单说,这就是美国股市的"国家队"名单,全美国有几千家上市公司,但只有500家能进入这个名单。 一旦进去了,意味着全世界追踪这个指数的基金都得买你的股票,据斯蒂芬斯公司估算,光是被动基金 就得购买约5000万股策略公司股票,价值大约16亿美元。 这笔钱对任何公司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对策略公司来说更是雪中送炭。 当然标准普尔500指数的门槛其实不算太高,市值要够大,策略公司950亿美元妥妥过关。 图源网络 但突然塞勒做了个惊人的决定,要去玩比特币,从那以后,策略公司彻底变 ...
Strategy pauses MSTR ATM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revising guidance
Yahoo Finance· 2025-09-15 13:31
Strategy (NASDAQ: MSTR) reported no sales under its MSTR at-the-market (ATM) program for the week of September 8–14, the first pause since the company revised its equity-issuance framework in August. The 8-K filing shows zero MSTR shares sold during the period, with $16.11 billion of capacity remaining under the $21 billion common stock ATM. On August 18, Strategy updated its MSTR Equity Guidance, stating that when the stock’s multiple on net asset value (mNAV) is below 2.5x it may tactically issue MSTR t ...
BitMine(BMNR.US)再囤8万枚以太坊 加速迈向5%流通量持币目标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3:06
公司财务与资产状况 - 截至2025年9月14日,公司持有加密货币、现金及战略投资总额达107.7亿美元 [1] - 公司持有215.1万个以太坊,每枚价值4632美元,较一周前206.9万枚继续上升 [1] - 公司另持有192枚比特币、2.14亿美元Eightco股份及5.69亿美元未支配现金 [1] 公司战略与市场地位 - 通过增发募资和战略收购持续积累以太坊,策略效仿Michael Saylor的MicroStrategy模式 [1] - 公司目标是持有全球流通以太坊总量的5% [1] - 公司股票日均交易金额达20亿美元(截至2025年9月12日的5日平均值),位列全美第28位 [1] 行业监管环境与发展前景 - 《GENIUS法案》确立美国首个联邦稳定币监管框架,鼓励加密货币领域创新 [2] - 以太坊在稳定币生态占主导地位,法案将提升其流动性并促进合规资产代币化与支付中心发展 [2] - 以太坊仍处发展早期,应用场景拓展可能推动价格大幅上涨 [2] 投资价值分析 - 公司作为以太坊巨量持有者将获得杠杆化溢价收益 [2] - 以太坊持仓具有杠杆化上行空间,可能获得远高于资产净值的溢价 [2] - 若实现5%流通量目标,公司将强化网络效应和稀缺性,跑赢直接持有以太坊的收益表现 [2]
博雅互动近期斥资约2.57亿港元购买总计约290枚比特币
智通财经· 2025-08-25 15:02
公司比特币购买交易 - 公司在2025年8月5日至8月25日期间通过公开市场交易以总对价约2.57亿港元(约3291万美元)购买290枚比特币 [1] - 此次购买使用公司自有资金完成 使公司比特币总持有量达到约3670枚 [1] - 公司比特币平均购买成本为每枚62878美元 [1]
以太坊微策略结构性隐忧:基于 mNAV 飞轮模型的估值机制与风险演化分析
新浪财经· 2025-08-19 23:37
公司战略与模式 - BMNR采用"以股换币"策略,通过股权融资快速增持以太坊,将资产负债表打造成"ETH财库",类似MicroStrategy的路径[1] - 公司核心机制是mNAV驱动的反身性飞轮:当股价高于每股净资产时,通过ATM机制增发融资并购买ETH,推升每股资产值[4] - 该模式可持续性取决于市场对ETH财库逻辑的信任度、ETH价格支撑以及公司执行效率[5] 核心数据与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中旬,BMNR持有129.7万枚ETH,价值约57.7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加密资产储备公司[1] - 流通股本约1.735亿股,市值约100.3亿美元,mNAV约为1.74[1] - 股价从30.30美元低点上涨至71.74美元(涨幅136.8%),后回落至57.81美元(较低点仍上涨90.8%)[1] 市场驱动因素 - 8月初股价走强受多重催化:股票期权上市、10亿美元回购计划、持仓突破83.3万枚和115万枚ETH[2] - 后续回落由mNAV溢价过度扩张后的均值回归驱动,叠加ETH回调和ATM供给预期上升[2] 运营机制细节 - 公司约6万枚ETH持仓来自价内期权,由2亿美元现金背书,但后续未明确披露期权行权情况[3] - 通过ATM机制在溢价区间增发融资购买ETH,理论上可形成"增持ETH→每股ETH上升→估值抬升→再次融资"的正反馈循环[4] 潜在风险因素 - ETH价格剧烈回调可能引发估值基础与市场叙事双杀[6] - mNAV溢价收敛或跌破1将封锁增发空间,导致融资链断裂[7] - 流动性紧缩和监管不确定性可能冲击估值基础与融资通道[8] - 壳公司结构在信任透支时可能面临流动性枯竭与估值崩塌[9] 行业比较与长期挑战 - BMNR代表了一种将资本结构与加密资产融合的新型商业叙事,其价值基于市场对持续增持ETH的预期[10] - 与ICO模式类似,缺乏内生现金流和真实业务支撑的结构最终面临时间考验[11] - 长期成功取决于能否证明是具备执行力的"币本位"资产管理公司,而非仅依赖估值叙事的壳式传导器[11]
蓝港互动:集团及其参股公司共持有193.08枚比特币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01:05
加密资产持仓情况 - 公司及其参股公司共持有193.08枚比特币 平均成本为每单位73015美元 [2] - 公司及其参股公司共持有1707.63枚以太坊 平均成本为每单位3155美元 [2] - 公司及其参股公司共持有14057单位Solana(SOL) 平均成本为每单位165美元 [2] 资产管理及募资计划 - 公司计划启动总规模为1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及募资计划 通过LK Crypto引入外部投资者 [2] - 募资计划将重点配置于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加密货币资产 [2] - 募资计划将投资Web3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及与公司战略相关的全球优质权益类资产 [2]
蓝港互动披露持193枚比特币等加密资产 拟启动1亿美元募资计划
智通财经· 2025-08-13 23:27
加密货币持仓情况 - 公司直接持有97.08单位比特币 平均成本73,015美元/单位[1] - 参股公司额外持有96单位比特币 合并持仓达193.08单位[1] - 直接持有913.63单位以太坊 平均成本3,155美元/单位[1] - 参股公司额外持有794单位以太坊 合并持仓达1,707.63单位[1] - 直接持有7,692单位Solana 平均成本165美元/单位[1] - 参股公司额外持有6,365单位SOL 合并持仓达14,057单位[1] 资产管理计划 - 通过LK Crypto启动1亿美元资产管理募资计划[1] - 计划包含公司现有资金及加密资产持仓[1] - 向市场开放并引入外部投资者共同参与[1] - 现有加密资产为计划提供透明背书[1] 资金配置方向 - 重点配置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加密货币资产[2] - 投资Web3生态基础设施项目[2] - 布局与公司战略相关的全球优质权益类资产[2] - 措施旨在扩大全球加密资产与Web3领域战略布局[2]
港股再现新物种!华检医疗飙涨4倍引爆市场
格隆汇· 2025-08-12 10:02
股价表现与战略举措 - 华检医疗股价自7月以来大幅上涨 7月单月涨幅约120% 8月截至12日累计涨幅超91% 市值突破150亿港元 [1] - 公司启动以太坊金库战略 包括建立以太坊储备和创建ivd xyz交易所 聚焦医疗创新药资产代币化领域 [1] - 首批购入5190枚以太坊 成本价3661美元 以4300美元价格计算实现浮盈约330万美元 [1] - 董事会批准8 8亿港元预算用于增持以太坊 未来将通过多渠道资金扩大购买额度 [1] 以太坊储备与估值逻辑 - 以太坊7月以来累涨超70% 突破4300美元 被华尔街机构视为"数字石油" [2] - 参考美股ETH金库概念股SharpLink Gaming和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持有以太坊价值分别为25 72亿美元和49 42亿美元 估值溢价率分别为21%和23% [4] - 持有以太坊存在杠杆效应 以太坊价格上涨带动公司账面价值和估值提升 [7] - 公司采取定投策略持续增持以太坊 未来有望享受估值溢价 [7] 战略差异化与闭环设计 - 不同于美图仅囤币博升值 华检医疗形成战略落地闭环 具备更强差异化和成长性标签 [7] - 以太坊储备金库通过自有资金 利润定投 出售低效资产置换和ATM股权融资等多渠道购入 降低单一资金依赖 [7] - 通过ivd xyz交易所形成"创新药知识产权收购-RWA代币化-生态收益兑换以太坊-金库储备增强"的自我强化闭环 [7] - 推出"七重下行保护机制"提供安全冗余 降低以太坊价格波动冲击 "三层增强引擎"提升资产收益规模和利用效率 [7]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背景 - RWA指通过区块链将现实世界资产转化为可交易数字代币 实现资产上链映射 份额拆分和跨平台流通 [10] - 绝大部分RWA选择在以太坊上链 因其规模 合规性和对RWA的支撑能力 [10] - Ripple与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 2033年代币化现实资产规模或超18万亿美元 2025年以来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53% [13] - RWA资产锚定链下真实资产 价格基于未来现金流 定价逻辑更接近传统金融资产 投机属性较弱 [13] 医疗创新药代币化意义 - 创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 长周期和高风险特点 通常需10年时间 投入约10亿美元 仅10%成功率 [14] - 传统License-out模式存在首付款占比低 需让渡全球权益等弊端 跨境资本流动受外汇管制和合规成本限制 [14] - 代币化提升资产流动性 解决融资周期长和估值不透明痛点 降低投资门槛让全球中小投资者参与 [15] - 打破跨境资本流动障碍 使中国创新药有效触达全球投资者 推动行业向数字化和资产证券化转型 [15] 合作布局与行业影响 - 与HashKey集团合作优化以太坊管理效率和交易成本 获取全球市场资源与技术支持 [16] - 与华大共赢成立全球首只创新药知识产权代币化基金 强化项目筛选和资金支持 [16] - 创新模式精准回应医疗行业痛点 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17] - 公司成为港股稀缺的"加密资产金库+医疗+RWA"标的 开辟独树一帜成长路径 [18]
从比特币买到山寨币!“微策略效应”席卷美股,复制财富密码背后风险已现
华夏时报· 2025-06-27 10:47
上市公司加密资产投资趋势 - 全球上市公司(不含挖矿公司)合计持有比特币总量约为66万枚,占比特币流通市值的3.3% [1] - 投资标的不再仅限于BTC,ETH、BNB、SOL、TRX、HYPE等山寨币也被纳入资产负债表 [1] - 2025年已有29家上市公司官宣建立加密货币储备,其中5、6两月有21家企业入局,20家公司选择BTC,4家选择SOL,3家选择ETH [2] 微策略的囤币模式 - 微策略自2020年8月起将比特币作为主要储备资产,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加仓,近5年花费超400亿美元囤积比特币,持有量超59万枚,占全球流通量近3% [2] - 微策略股票三年内上涨约1600%,涨幅远超BTC同期的420%,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并纳入纳斯达克100指数 [2] - 微策略CEO Michael Saylor表示比特币增持计划没有上限,未来购买难度会呈指数级增长 [3] 其他上市公司案例 - 美股上市公司SharpLink宣布购入ETH作为财务储备资产,市值仅约200万美元时股价单日上涨超650%,随后累计投入约5亿美元购买近20万枚ETH [4][5] -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pexi宣布将95%的1亿美元投资用于设立Solana财务储备,股价当日涨幅超600%,但随后盘中一度暴跌61.2% [6] 市场影响与行业观点 - 微策略模式形成"价格—估值—融资"正反馈,但会显著提升公司财务结构对单一资产价格的依赖 [5] - 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加密概念"提升股价吸引力,迎合华尔街对创新资产的偏好 [3] - 企业若没有稳健的基本面支撑,仅靠囤币带来的账面效应容易陷入负循环 [7] 投资策略与风险 - 配置山寨币等高波动资产可能放大财务报表波动,对企业内控机制、审计合规能力和投资者沟通构成压力 [3] - 数字资产银行Sygnum警告称,通过杠杆方式增持比特币可能削弱其作为央行储备资产的适用性 [7] - 加密货币市场监管政策尚不明确,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法律风险和技术漏洞引发的资产损失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