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创业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的行动方案及措施
证券日报网· 2025-09-02 10:49
核心政策框架 - 东湖高新区发布《行动方案》及《若干措施》 旨在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 实施五大行动并设定2027年四大高价值目标 [1] - 政策以地理集中和政策普惠为思路 聚焦创新原点引领 创业成本降低 创业风险共担 创业活力激发和服务效能提升五大领域 [1] 具体发展目标 - 目标一:推动关山大道片区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共聚原点 [1] - 目标二:累计培育500家高技术壁垒和高市场潜力的硬科技创业企业 并孵化5家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 [1] - 目标三:实现各类创投基金累计投资400家高水平创新创业企业 建成20家高质量专业孵化器 [1] - 目标四:累计组织不低于300场创新创业活动 打造全国首个AI全栈式双创服务平台 [1] 资金与成本支持措施 - 在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提供资金支持 覆盖链主企业建立垂直产业孵化器 高能级研发机构建设未来产业孵化器 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专业型孵化器等多类主体 [2] - 支持社会机构与产业园区合作运营孵化器 引导传统孵化器提升专业运营 技术服务与投融资能力 [2] 创新金融支持机制 - 推出投早投小基金群与拨转股机制 围绕高校院所 湖北实验室和龙头企业构建覆盖概念验证 天使和VC三阶段的创投基金群 [2] - 目标三年内投资不少于400个早期项目 金额超10亿元 其中概念验证阶段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资金 [2] - 拨转股机制在项目原型开发阶段拨付50%资金 达到技术里程碑后再拨付50% 后续融资时前期资金可按约定转为股权或退出 [2] 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 - 光谷金控搭建创新创业线上服务专区 按1+4+10思路整合资源 即1个服务专区 4大AI应用和10大功能模块覆盖全场景 [3] - 平台汇聚百余所高校院所 11万余家企业及1800余家服务机构资源 整合8500万余篇论文 5120万余项专利及304万余条专家信息的高价值数据体系 [3] 首例落地案例与成效 - 光谷金控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与浩华磐泽投资公司合作设立喻越磐泽概念验证资金 总出资4500万元 形成社会资本:政府资金:平台运营=1:1:1的风险共担机制 [3] - 华科科技园依托喻越概念验证中心提供全周期孵化服务 两年来累计入库93个高校及科研团队项目 优选39个进入验证环节 其中8个高价值项目成功转化83项专利 技术交易额超3000万元 [4] 生态体系升级方向 - 从十万方物理空间的硬支撑升级至AI全栈服务的软赋能 结合10亿元创投基金的风险共担机制和拨转股机制的循环造血功能 以系统性思维重构创新创业生态 [4]
光谷构建“双创”新生态:三年拟投项目不少于400个、金额超10亿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9-02 07:58
会上,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光谷计划创新推出"投早投小"基金群与"拨转股"机制,围绕 高校院所、湖北实验室、龙头企业等"三点四线",构建覆盖概念验证、天使、VC三阶段的创投基金 群,力争三年投资早期项目不少于400个、金额超10亿元。其中,概念验证阶段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 资金,以"拨转股"方式支持——项目原型开发阶段拨付50%,达到市场认可的技术里程碑再拨付50%, 后续融资时将前期资金按约定转为股权或退出。 该举措既能给科研人员"试错缓冲垫"、避免股份被稀释,又能让财政资金循环赋能。针对大学生创业, 光谷还设立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以"5+5+10"分阶段模式资助明星项目:准创业阶段支持5万元,完 成产品原型与首个客户验证再支持5万元,稳定经营并带动5人以上就业后拨付10万元。 "初创企业最缺的不是想法,是启动理想蓝图的第一把'金钥匙'和守护创新热情的'护城河'。"东湖高新 区科创局局长龚学艺直指创业初期的核心痛点。为降低成本,《若干措施》明确在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 关键环节与重要阶段给予资金支持,并支持链主企业建立垂直领域产业孵化器、高能级研发机构建未来 产业孵化器、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专业型 ...
5万平方米闲置商铺变身孵化空间,武汉光谷重构创新创业生态
第一财经· 2025-09-02 06:44
发展目标 - 三年培育500家硬科技企业并孵化5家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 [1][3] - 各类创投基金累计投资400家高水平创新创业企业并建成20家高质量专业孵化器 [3] - 累计组织创新创业活动不低于300场并打造全国首个AI全栈式双创服务平台 [3][4] 孵化体系与空间规划 - 形成五种孵化模式包括孵化器+天使投资、高校+大学科技园、工研院+成果转化、湖北实验室+产业孵化、中试验证平台+专业孵化 [5] - 建设10家卓越孵化器覆盖9大未来产业和2大主导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并引领50家传统孵化器转型升级 [6] - 改造5万多平方米闲置空间为场景验证节点并配备共享标准化厂房形成"孵化-研发-生产"完整链条 [6] 资金支持机制 - 构建覆盖概念验证、天使、VC三阶段的创投基金群三年投资早期项目不少于400个金额超10亿元 [7] - "拨转股"机制在项目原型开发阶段拨付50%资金达到技术里程碑再拨付50%后续融资时转为股权或退出 [7] - 设立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以"5+5+10"分阶段模式资助大学生创业明星项目 [8] 服务与成果 - 通过AI全栈式服务平台实现1天确认需求、5天深度对接、15天出具解决方案的快速响应 [6] - 累计入库高校及科研团队项目93个优选39个进入验证环节其中8个项目成功转化83项专利技术交易额超3000万元 [8] - 首例"拨转股"案例由三方共同出资4500万元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社会资本、政府资金、平台运营比例为1:1:1 [7][8]
上海临港打造“科创城” 推出“超级个体288行动”
中国青年报· 2025-08-22 06:04
核心观点 - 上海临港科创城建设推进大会举行 目标是打造创新创业超级舞台 推出多项扶持政策支持青年创业和产业发展 [1][2][5] 发展目标 - 到2030年建成投用不少于10个国际一流高能级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 [2] - 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2] - 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0万名以上 [2] 扶持政策 - 推出创业空间零租金和居住空间零租金两项核心举措 [5] - 聚焦硬核科技 数据加工 跨境直播 跨境医疗 短剧基地 游戏创客 代码外包 小众赛事八类创新业态 [5] - 提供流量 网络 融资 展业 落户 物流 出海 推介等8项配套政策 [5] - 发布零界魔方品牌 提供零门槛 零成本 零起点的创新创业载体 [5]
推进“临港科创城”建设 上海临港发布“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
新华社· 2025-08-22 03:49
临港新片区战略规划 -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前沿产业引领、创新创业人才集聚、低成本创新创业载体和资本加速赋能 [1] - 目标在5年内打造上海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地、新兴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地、新业态新模式试验场和青年创业家园 [1] - 到2030年建成不少于10个国际一流高能级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 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集聚10万名以上创新创业人才 [1] 合作伙伴与生态构建 - 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有机所、临港实验室、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等成为首批国际合作伙伴 [1] 临港集团支持举措 - 推出"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 针对青年创业提供创业空间零租金和居住空间零租金两项核心举措 [2] - 聚焦硬核科技、数据加工、跨境直播、跨境医疗、短剧基地、游戏创客、代码外包、小众赛事八类创新业态 [2] - 提供流量、网络、融资、展业、落户、物流、出海、推介八项配套政策 [2] - 发布"零界魔方"品牌 提供零门槛、零成本、零起点的创新创业载体 [2]
西湖区这个空间含“青”量很高
每日商报· 2025-08-22 02:27
项目定位与核心功能 - 定位为创新青年聚核器 针对年青人核心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 [1] - 以青年创新与文化融合为核心 通过功能+空间+体验三大焕新升级 [1] - 打造集会展交流 创意活动 科艺共生 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青年创新高地与文化生活街区 [1] 空间规划与设施配置 - 青创服务中心作为核心载体 是全国空天主题创服空间的首例探索 [1] - 2500平方米空间打破传统壁垒 实现零边界空间互通和室内外场景自由流转 [1] - 设置创新牧场 青年剧场 科技磁场等特色功能区 分别侧重艺术科技共创 文化思潮交汇和创业孵化 [1] 运营进展与未来规划 - 项目于8月起逐步投入试运营 [1] - 润丰产业园的云岛LIVE科艺生态中心正在改造 预计本月底分批投入运营 [2] - 将新增4500平方米商业空间和8000平方米公共开放区域 [2] - 未来将改造润丰产业园区 中大园区 山景路等地 推出商业装置街区 产业增值中心等板块 [1] 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 - 打造15分钟辐射范围生态圈 覆盖从学习到创业 从社交到生活的全链条需求 [1] - 推动园区从单一办公空间向活力生态圈升级 打造更符合青年的社交场域 [2] - 通过完善生活娱乐配套推动小镇产业发展 逐步点亮小镇新生态 [1]
中新科创训练营吸引国内外15个项目参与
苏州日报· 2025-08-22 00:30
活动概况 - 2025"青创园梦"中新科创训练营暨第八届苏州独墅湖创业夏令营于8月21日举行 为期3天 聚焦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 [1] - 活动吸引12所中外高校的24名中外学员参与 带来15个创新项目 [1] - 新加坡国立大学 利兹大学 北京大学 同济大学等高校参与 [1] 项目成果 - 去年活动吸引14所高校43名学员 产生17个项目 其中3个项目落地园区并完成公司注册 进入孵化阶段 [1] - 落地项目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苏州大学 [1] 平台机制 - 中新科创训练营由苏州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联合主办 [1] - 独墅湖创业夏令营为公益性创新创业项目 每年7月从海内外高校优选创业者参加主题集训 [1] - 活动提供全流程服务 帮助项目团队为落地做准备 [1] - 通过中新合作基础及新国大苏研院平台吸引国际人才和项目 [1]
“临港科创城”建设体系发布 到2030年集聚超10万名创新创业人才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19:37
临港新片区发展规划 - 临港新片区发布"临港科创城"建设体系 目标通过5年努力打造上海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地、新兴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地、新业态新模式重要试验场和青年创业发展理想家园 [2] - 到2030年建成投用不少于10个国际一流高能级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 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0万名以上 [2] - 临港新片区揭牌六年累计引进落户人才超过14.1万人次 包括近7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今年前7个月新引进人才超过2.8万人次 [4] 临港集团支持政策 - 推出"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 包括"创业空间零租金"和"居住空间零租金"两项核心举措 聚焦8类创新业态并提供8项配套政策 [2] - 创业空间零租金政策提供最长3年零租金 届满后递延2年租金减半 首批启动面积约10万平方米 配备创业管家一站式服务 [3] - 居住空间零租金政策提供首年免租金公寓 届满后递延2年续租优惠期 配套物业食堂文体设施及通勤班车 建立生活管家服务体系 [3] 企业资金与资源支持 - 入驻企业可申请最高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 以及覆盖流量算力运力网络等环节的专项支持券 [3] - 同步发布"零界魔方"品牌 主打零门槛零成本零起点 作为临港科创城首发项目与核心载体打造开放灵活面向年轻人的创新创业社区 [4] 国际合作伙伴 - 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有机所、临港实验室、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临港科创城首批国际合作伙伴 [4]
下放权力事项 完善配套服务 天津武清建设京津产业新城
经济日报· 2025-08-10 21:58
京津产业新城发展 - 天津市武清区以建设京津产业新城为抓手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 7% [1] - 京津产业新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重点建设的"4+N"功能承接平台之一 [1] - 武清推出4方面16条政策措施包括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内生动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聚焦下放天津市级权力事项、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配套服务功能 [1] 政策支持与权限下放 - 部分天津市级权限事项已依法依规下放至武清区赋予京津产业新城更大发展主动权 [1] - 京津产业新城科创先导区的创新创业服务厅正式运行搭建"线上+线下""一站式"高效能服务平台涵盖政务、科创、金融、产业、人才、商务、知识七大服务板块 [1] 区域协同与产业协作 - 武清将深度融入京津冀科技协同产业协作加强与北京经开区、海淀区及在京高校院所协同合作清单化承接北京科技和产业溢出效应 [2] - 积极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建设构建"京津研发、武清转化"的高效联动通道 [2]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即将亮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9 08:29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即将投入使用 旨在加大创新企业和青年人才引育力度 助力区域转型升级 推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 - 基地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石景山区核心区域 交通便利 生活配套完善 周边公园资源丰富 联动首钢园等打造青年生活美学带 [1] - 基地针对创业青年面临的启动资金短缺 办公成本高 资源对接难等问题 从办公空间 技术共享 安居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 [3] 石景山区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 石景山区将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 充分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优势 建设世界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5] - 北京石景山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资国企科创平台 将围绕"2+4+4"产业体系迭代升级 构建资源共享 平台共用的良性科创生态 [5] - 推动从"资源持有者"向"生态共建者"转型 构建具有石景山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青年人才发展的"石景山样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