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TF布局
icon
搜索文档
中小基金公司争相入局 ETF赛道越来越“卷”
新华网· 2025-08-12 05:48
行业发展趋势 - ETF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政策支持力度大 沪深交易所将非宽基股票指数产品开发所需的指数发布时间由6个月缩短为3个月 提升开发效率 [4] - 行业规模占整个公募基金比例逐渐提升 尤其今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较弱 使得ETF市场规模增加更加明显 [4] - 目前约有20家中小基金公司布局ETF业务 包括西藏东财基金 方正富邦基金 弘毅远方基金等小型公募 以及永赢基金 民生加银基金 中金基金等偏中型公募 [1][3] 公司布局动态 - 鹏扬基金2023年5月 6月和8月各成立一只ETF 包括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 鹏扬国证财富管理ETF和鹏扬中证国有企业红利 2021年和2022年还成立了鹏扬中证科创创业50ETF等产品 [2] - 西藏东财基金2023年4月成立西藏东财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ETF 兴银基金2023年1月成立兴银中证港股通科技ETF [2] - 永赢基金 平安基金等中小基金公司9月以来递交黄金产业主题ETF产品申请 海富通基金和平安基金分别于9月4日和9月7日申报中证汽车零部件ETF [2] 竞争格局特点 - ETF市场集中度高 马太效应显著 中小基金公司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 [4][7] - 布局ETF产品需在系统建设 产品销售 运营交易等方面投入较多资源 对规模较小基金公司形成较大压力 [5] - 被动指数产品特性为中小基金公司提供弯道超车机会 因采用跟踪复制指数策略 较少占用投研资源 [5] 差异化发展策略 - 中小基金公司需从市场需求出发 注重差异化创新化 在宽基方面优先考虑与市场形成互补的产品 在主题方面筛选具有长期持有价值的主题 [7] - 应积极拓宽ETF业务模式 与券商在销售 交易 做市 托管 两融 衍生品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8] - 需提高交易和管理水平 降低产品跟踪误差 为投资者提供更好持有体验 吸引中长期资金配置 [7]
多家大型公募“试水”ETF 需直面两大根本问题
快讯· 2025-07-06 11:05
ETF赛道新入局者 - 兴证全球基金等数家大型公募正在准备布局ETF,并已就产品赛道展开调研 [1] - 这些公募此前未参与ETF浪潮,主要因战略定位坚守主动权益,现意识到ETF"入场券"重要性 [1] - ETF虽是"头部游戏",但大公募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 [1] ETF发展关键问题 - ETF长足发展需解决两个根本问题:形成稳定持续的利润来源和找到差异化突围抓手 [1]
中小公募持续布局ETF,入局时间≠竞争优势,三大因素成考量
券商中国· 2025-05-31 06:58
ETF市场新入局者 - 长城基金成为近三年来首家新入局ETF领域的基金公司 发行首只ETF产品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 并提前结束募集 [1][2] - 全市场已有54家机构布局ETF产品 总规模达4.08万亿元 其中12家头部公募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 合计占比85% [3] - ETF市场长期由华夏 易方达等头部公募主导 2019年以来虽有民生加银等中小公募加入 但多数止步于2023年ETF大发展前夕 [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入局时间早不等于竞争优势 交银施罗德等大中型公募早年布局ETF后长期停滞 建信基金时隔多年才重新发行新产品 [4] - 部分中小公募如国投瑞银 金鹰基金等虽早期发行过ETF 但后续未再跟进 南华基金仅保留首只湾区主题ETF [5] - 融通基金 东财基金等中小公募在2022年后持续跟进 东财基金10只ETF中有9只为2022年后成立 包括主流宽基产品 [6] 后发者布局策略 - 新入局者需重点考虑三方面:差异化指数选择 专业运营团队建设 以及产品费率与盈利模式的平衡 [1][8] - ETF业务存在较高门槛 系统成本超千万元 需配套投研和营销团队 同质化竞争下持续营销投入是关键 [8] - 部分公司如中欧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选择非ETF指数路线 中欧29只指数基金均为非ETF产品 兴证全球13只亦然 [7][8] 产品发展动态 - 长城基金旗下11只开放式指数基金中9只为2017年后成立 但此前从未发行ETF [2] - 民生加银三只ETF规模从成立时的2-5亿元萎缩至不足5000万元 反映中小公募ETF持续运营挑战 [6] - 当前宽基ETF管理费普遍降至0.15% 行业主题类维持0.5% 费率选择影响公司盈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