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软硬件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开普云拟收购南宁泰克布局存储业务 实控方7.37亿转让20.7%股份加深绑定
长江商报· 2025-08-25 23:29
交易结构 - 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深圳金泰克持有的南宁泰克70%股权,并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剩余3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2] - 控股股东汪敏及一致行动人拟向交易对方实控人李创锋控制的企业协议转让上市公司20.73%股份(1399.65万股),转让价52.64元/股,总价款7.37亿元 [1][2] - 现金收购为股份转让前提条件,交易完成后李创锋方面将成为持股5%以上股东,构成关联交易 [2] 标的资产概况 - 南宁泰克将承接深圳金泰克存储产品业务的经营性资产,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9亿元、23.66亿元、13.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1.36亿元、0.49亿元(模拟财务数据) [6] - 标的资产2024年度营业收入预计占上市公司比例超50%,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 - 总部大楼、应收货款及金融债务不纳入交易范围,总资产和净资产需进一步审计确定 [6] 战略布局意义 - 通过收购新增存储产品业务,补齐AI基础设施领域高性能存储能力,形成AI软硬件一体化布局 [1][3] - 存储行业存在显著技术研发门槛和产能建设周期,并购可快速获取成熟产线及核心技术储备 [3] - 标的存储产品具备国内领先水平,在企业级DDR内存产品中实现国产替代 [3] 财务影响 - 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将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显著提升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 [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99%),净利润377.73万元(同比增长123.05%),扣非净利润亏损122.08万元(同比减亏93.84%) [5] - 研发费用2926.59万元(同比减少26.06%),销售费用1637.07万元(同比减少25.72%),管理费用3506.82万元(同比减少32.01%) [5][6] 历史业绩表现 - 2022年营业收入5.55亿元,净利润9802.99万元,扣非净利润4216万元达上市后峰值 [5] - 2023年营业收入6.94亿元,净利润4115.38万元(同比下降58.02%),2024年营业收入6.18亿元,净利润2058.68万元(同比下降49.98%) [5] - 近年业绩波动主要源于人工智能战略升级投入及股份支付等因素影响 [5]
直线20%涨停,半导体又现“蛇吞象”收购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3:06
交易结构 - 开普云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与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南宁泰克100%股权 金泰克需将其存储产品业务的经营性资产转移至南宁泰克[1] - 交易分为现金收购和股权收购两部分 先支付现金购买南宁泰克70%股权取得控股权 再发行股份购买剩余30%股权实现100%控股[5][6] - 金泰克名下的总部大楼 应收货款 金融债务等不纳入交易范围 有效隔离债务风险[5] 标的公司业务地位 - 金泰克位列大陆固态硬盘出货量TOP11前列 在全球SSD模组厂营收市占中排名第四[1] - 企业级DDR4出货量国内领先 是国内实现企业级DDR5内存产品国产替代的头部厂商[4] - 已成为联想 同方 海尔 宏碁等企业核心元器件供应商 系某头部服务器厂商的独家国产供应商[4] 财务数据表现 - 金泰克2023年营收9.41亿元 净利润-3.51亿元 2024年上半年营收22.10亿元 净利润1.43亿元[5] - 截至2024年6月末净资产为-3.79亿元[2][5] - 拟转移存储产品业务2023年营收8.68亿元 净利润-3.43亿元 2024年营收23.66亿元 净利润1.36亿元 2025年1-6月营收13.13亿元 净利润0.49亿元[5] 估值与投资背景 - 翔港科技2024年3月以1.5亿元获得金泰克10%股权 投资前估值13.5亿元[4] - 2024年11月追加投资1亿元 投资后持股比例提升至13.8889% 投资前估值15亿元 投资后估值18亿元 半年估值增长3亿元[4] - 曾获得深创投 东方汇富 亚禾资本 旭诺资产等机构投资[4] 控制权安排 - 开普云控股股东汪敏及一致行动人转让20.73%股权给晤股峰登 交易金额7.37亿元 晤股峰登由金泰克持股90%和李创锋控制[8] - 交易完成后汪敏一方持股降至36.13% 晤股峰登持股20.73%[9] - 晤股峰登仅有权提名一名非独立董事且只能担任副董事长 李创锋承诺不存在变更控制权安排 必要时放弃部分表决权[9] 战略协同效应 - 开普云2024年营业收入6.18亿元 净利润1539.21万元 金泰克存储资产营收23.66亿元是其近四倍 净利润1.36亿元是其近十倍[9] - 收购将补齐公司在AI基础设施领域中的高性能存储能力 实现AI软硬件一体化布局[10] - 公司2023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下降50.28%及74.28% 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仍为负值(-122.08万元) 通过并购有望实现股权激励目标[10] 市场反应 - 公告后开普云股价涨停20% 总市值达到53亿元[2] - 收盘价78.96元 市值53亿元 市盈率131倍 市净率4.11倍[3]
21调查|又一例“蛇吞象”!开普云“曲线”收购金泰克隐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0:48
交易结构 - 开普云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与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南宁泰克100%股权 金泰克需将存储产品业务经营性资产转移至南宁泰克[1] - 交易分为现金收购70%股权和发行股份收购30%股权两阶段 现金交易后取得控股权 金泰克总部大楼、应收货款、金融债务不纳入交易范围[9] - 金泰克实控人李创锋通过协议转让获得开普云20.73%股权 交易金额7.37亿元 与上市公司进行利益绑定[10] 标的公司业务地位 - 金泰克位列大陆固态硬盘出货量TOP11 全球SSD模组厂营收市占排名第四 企业级DDR4出货量国内领先 实现企业级DDR5内存产品国产替代[1][4] - 金泰克为联想、同方、海尔、宏碁等企业核心元器件供应商 系某头部服务器厂商独家国产供应商[4] - 曾获深创投、东方汇富、亚禾资本、旭诺资产等机构投资 翔港科技曾以18亿元估值进行投资[4][5] 财务数据表现 - 金泰克2023年营收9.41亿元 净亏损3.51亿元 2024年上半年营收22.10亿元 净利润1.43亿元 截至2024年6月末净资产为-3.79亿元[7] - 拟转移存储业务2023年营收8.68亿元 净亏损3.43亿元 2024年营收23.66亿元 净利润1.36亿元 2025年1-6月营收13.13亿元 净利润0.49亿元[9] - 开普云2024年营收6.18亿元 净利润1539.21万元 金泰克存储业务营收为开普云近四倍 净利润为近十倍[11] 战略动机 - 开普云2023年净利润下降50.28% 2024年下降74.28% 上半年营收微涨2.99% 扣非净利润为-122.08万元 内生增长乏力[12] - 收购可补齐AI基础设施领域高性能存储能力 实现AI软硬件一体化布局 提升研发实力和产品竞争力[12] - 通过并购实现股权激励行权条件 营收需达2024年基数103%或净利润达160%[12] 控制权安排 - 交易后金泰克关联方持股20.73% 原实控人汪敏方持股36.13% 李创锋承诺与汪敏无控制权变更协议 持股比例差距低于15%时放弃部分表决权[11] - 金泰克方仅有权提名1名非独立董事(共8位)且担任副董事长 董事长仍由原实控人方提名[11]
688228,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08-24 11:20
重大资产重组交易 - 公司拟以现金支付收购南宁泰克半导体70%股权,并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剩余3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构成重大资产重组[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新增存储产品业务,完善AI软硬件一体化布局,金泰克半导体将存储产品业务经营性资产转移至南宁泰克[2]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交易完成后金泰克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将超过5%,成为潜在关联方[7] 交易标的财务数据 - 南宁泰克2024年营业收入23.66亿元,为公司同期营业收入6.18亿元的3.83倍[4] - 标的公司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68亿元、23.66亿元和13.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1.36亿元和0.49亿元[5][15] - 通过并购可直接获取成熟产线布局和核心技术储备,高效实现行业战略布局[14] 股权结构变动 - 实控人汪敏及股东东莞政通等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合计20.73%股份转让给晤股峰登,转让价格52.64元/股,总价款7.37亿元[7][8] - 交易完成后晤股峰登将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0.73%,汪敏和东莞政通持股比例分别降至21.48%和9.39%[8][11] - 晤股峰登由金泰克持股90%、李创锋持股10%,承诺股份锁定12个月,并分阶段解除转让限制[12] 战略协同效应 - 收购将补齐AI基础设施领域高性能存储能力,实现AI软硬件一体化布局[14] - 金泰克存储产品在企业级DDR内存实现国产替代,应用于AI算力服务器等重要设备[14] - 公司主业为AI大模型与算力、AI内容安全等软件业务,致力于成为AGI时代全栈AI产品服务提供商[14]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停牌前20个交易日股价累计涨幅4.68%,公司称剔除大盘和行业因素后涨跌幅未超20%,不构成异常波动[5][6]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6.18亿元,同比下降10.98%,归母净利润2058.68万元,同比下降49.98%[17]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77.73万元,2024年末总资产19.75亿元,净资产13.02亿元[16][17]